1、第十章散文天地1 胡适容忍与自由 胡适(1891年1962年),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兴趣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等诸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等。1962年在台北病逝。这篇文章中,作者论述了容忍与自由的关系,强调“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认为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文章观点鲜明,论述透彻详明,论证特点也是其毕生倡言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征”的治学理念的实践。学习要点 1.理解作者提出的“
2、容忍与自由”的关系。2.分析容忍与自由论证上的特点。阅读提示 全篇文章正是其观念的实践呈现。本篇的论题是“容忍与自由”,核心论点是“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全文支撑核心观点的有三个分论点:其一是“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其二是“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其三是“我们着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全文言之有物,明白清楚,用语既不古朴高雅,也不华丽时尚,都是大实话、大白话,然而细细体味,会感到这是一种非常实用主义的议论文体,说理透彻详明,行文自然流畅,读者毫无阅读和理解上的障碍。2 朱自清给亡妇 朱自清(189
3、8年1948年),原名朱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大家。其作品择偶记给亡妇冬天背影儿女都是名作,记录了作者和亲人的真实生活。其名篇背影春荷塘月色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脍炙人口。给亡妇写于1932年10月11日,作者用与亡妻谈话的口气,回叙了她养育儿女和关怀丈夫的往事。虽然作者叙述的都是琐细小事、儿女情长,但却处处蕴含着夫妻间的深情,充满了作者对妻子怀念和感激。学习要点 1.了解朱自清散文的特点。2.体会给亡妇的用词精当且善于细节描写。3.了解给亡妇中书信体的作用。阅读提示 本篇采用了白话文的手法,给人一种格外的亲切感。这便铸就了朱自清散文题材的
4、一大特点,依据自己的生活感受,注重表现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用白描手法,把感情倾注于人物形象的描写,引起读者心灵深处的情感共鸣,以此增添了散文的感召力。作者语言运用的几个特点:第一就是用词精当。第二是善于描写细节。3 巴金小狗包弟 巴金(1904年2005年),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1929年发表处女作灭亡(长篇小说)。此后连续写出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及寒夜憩园等。小狗包弟是巴金散文巨著随想录中的一篇,描写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小狗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人们普遍的命运窘困、人性扭曲的状况,展现了那个疯
5、狂时代缺少人性,缺少温情,更缺少宁静的社会现实,小狗包弟的悲惨遭遇在作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痛。作品在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愧疚和忏悔之情的同时,还着力刻画了作者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反思。作品反映了老年巴金所显示出的作为一个正直、成熟作家敢于解剖自己、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引发对过去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学习要点 1.了解巴金生平及其文学成就。2.了解本文的基本思路及情感线索。3.作品中作者为何三次写到“您的小狗怎样”?体会问话里作者思想感情上的变化。阅读提示 作品主要价值在于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化大革命”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
6、、人性扭曲的状况。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4 梁衡特利尔的幽灵 梁衡,山西霍州人,当代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觅渡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等。本文以作者到访马克思故居为题,由此引发对“特利尔的幽灵”在世界尤其是中国的影响与传播的感想,回顾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历史,评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表达了作者心中的神圣、崇高的情
7、感。本文思想深刻,视野开阔,材料繁富,做到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情感与哲理相结合、叙事与议论相结合,是一篇政治性、理论性很强的散文。学习要点 1.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把握思想内容。3.作者为什么不多写马克思其人其事,而专写“幽灵”?阅读提示 本文不是一篇纯正的游记散文,写景、叙事不多,大量的都是论事说理,所以文章表现出很强的思想性和情感性。本文的叙写中有两条线索。明线是作者到特利尔参观马克思故居的顺序,暗线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幽灵的出现、实践和传播的过程,隐喻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中的发展和影响。梁衡的散文语言长于议论,思想性强,许多语句值得认真品味。5 陈从周中国诗文与中
8、国园林艺术 陈从周(1918年2000年),名郁文,字从周,浙江绍兴人,当代著名古建筑专家、园林艺术大师,著名书画家、散文家。毕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文化,成果瞩目,。著有苏州园林园林丛谈扬州园林说园绍兴石桥中国名园梓室余墨等。本文论述了中国园林艺术与中国诗文“盘根错节”“难分难离”的关系,提出了“从诗文中可悟造园法”,“而园林又能兴游以成诗文”的观点。文章夹叙夹议,引用文献、典故及诗词文句,论述自己的观点,文章清隽洒脱,发自性情,而韵味深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得、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学习要点 1.了解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的关系。2.把握陈从周散文的艺术风格。阅读提示 陈从
9、周的散文,“有才情,有文采,更重要的是有感情,有真实的喜怒哀乐。贯穿文章始终的,是作者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深深眷念之情。从散文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园林与中国诗文是相通的,而且也可以由此认识到,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它凝聚了我们的祖先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与体验,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感情、人格品德、审美情趣、人生感悟。6 龙应台目送 龙应台,曾任中央大学英文系客座副教授,是台湾著名的文化人和公共知识分子,台湾地区著名作家。作品针砭时事,鞭辟入里,享有世界声誉,作品有野火集人在欧洲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本文为作者同名散文集目送的第一篇,是关于亲情及由此产生的
10、人生感悟,是对“目送”背后所包含的中年人的情感体验和带有普遍意义的生命思考。步入中年,拥有年轻时所向往、所追求的一切,但是却发现父亲已经远去、母亲也在慢慢地老去、儿子们挣脱自己的保护要远行、朋友们在曲终之际渐渐散去、兄弟姐妹各自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眼中拥有一切的“我”却无力将他们一一挽留,环顾四周,唯有任凭他们渐行渐远,默默“目送”。学习要点 1.通过寻找文中几次“目送”,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思路。2.品味语言和细节,探究其中表现的深情与哲理。3.抓住表达方式的运用,了解本文情景理融合的特点。阅读提示 目送并没有记述具体的事件,分别以简单的文字描写了对小学、高中、大学时儿子的背影和对父亲壮年
11、、暮年、去世时的背影的不同感悟,作者以细腻的个体化的叙述来引领读者小心翼翼地去体验那物是人非的酸涩,从而形成了既个人又集体化的情感体悟。目送不仅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感慨和温暖,更有一份对生命本质、生命起点与终点的深刻思索。我们的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会目送着我们的孩子蹦跳着离开。但是我们都很难去回头张望,只因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7 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1952年1997年)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大陆作家。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一篇酣畅淋漓的文章,猪只是文章的一种叙述媒介,作者矛头真正的指向是那些“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和“
12、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用非理性的言说方式批判了那些安守于生活设置、在荒诞的权力模式的束缚下浑然不觉、不思反抗的人。王小波幽默调侃的语言、卓尔不群的思想个性,显露无遗。值得品味的是产生幽默效果的技巧,如对比、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诙谐,讽刺辛辣犀利。学习要点 1.了解王小波杂文的特点。2.了解“猪兄”“特立独行”的含义。3.体会作品幽默与反讽的语言风格。阅读提示 以故事的讲述展开讽喻性的比附,把复杂的说理赋予到有趣的“故事”之中,是王小波杂文的特点之一。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无疑是最具特色的一篇。它不仅寄托着作者一生的痛切人生体验,更是突出其自由主义思想的典型文本;同时,该文亦
13、庄亦谐亦真亦幻,幽默有趣却不乏严肃真诚,具有鲜明的文体风格和艺术感染力。杂文特别讲究语言的庄谐并用。作者幽默与反讽的语言风格随处可见,这种有趣平易、近乎口语化的风格使得他的杂文拥有了最广泛的读者。文章幽默与反讽多是以雅喻俗、以俗喻雅或者是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来表现的。8 刘亮程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作品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诗集另一只眼睛晒晒黄沙梁的太阳等,还有长篇小说虚土等,被誉为“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本文选自在大漠的呼吸里醒着。本文看似写花草之事,实则全篇写人事。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普通的生命和微小的草木形成了愉快的交流,通过对花草的体验,体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人就是路边的一朵花,就是石头旁的一棵草,就是地上的一片青苔。对一朵花微笑,就是对自己微笑。学习要点 1.理解作者所说的“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2.学习作者自然朴实的文字风格。3.分析拟人化的写作特点。阅读提示 这篇文章的文字是朴素丰富、极富张力的,干脆、清爽而优雅,那是经过乡村之风滋润过的语言,那是经过小溪之水淘洗过的语言,流泻出一种生命的美。本文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然人格化,把人格自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