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知觉及归因社会知觉及归因一、社会知觉的概念二、印象形成过程三、社会知觉偏差四、印象管理与自我表现五、归因主要内容 一、社会知觉的概念一、社会知觉的概念(一)社会知觉的定义(一)社会知觉的定义(二)社会知觉的分类(二)社会知觉的分类(三)社会知觉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三)社会知觉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一、社会知觉的概念一、社会知觉的概念(一)社会知觉的定义(一)社会知觉的定义 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人对各种社会性的人或事物形成的直接的整体性印象,主要是指对人的知觉(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群体)。硬币实验硬币实验 布鲁纳(布鲁纳(Burner et
2、al.,1974)材料:一套大小不同的硬币;一套硬纸片,大小形状和硬币相对应。对象:30个贫富不同家庭的孩子。程序:将材料投射在银幕上,孩子依次观看,之后移去刺激物,让孩子画出看到的东西。结果:孩子们画出来的图形与实际的硬纸圆形大小较为一致,但所画的硬币圆形却远比他们看到的真正硬币大,贫困家庭的孩子所画的硬币圆形则更大。(二)社会知觉的分类(二)社会知觉的分类 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将社会知觉大致分为以下三大类:1.对自我的知觉 个体必须对自我有较为清晰的感知与认识,进而形成一定的自我概念,解释自我的心理与行为。2.对他人的知觉 社会知觉中,个体通常会依据他人的外表、语言、行为、形态、情境等,对
3、他人状态、心理与行为等进行了解与认识。3.对人际的知觉 人际知觉中不但包括自我知觉、他人知觉,还包括对交往情境的知觉。(三)社会知觉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三)社会知觉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1、社会知觉、社会知觉 vs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是社会知觉的上位概念,包括推理等;社会知觉仅社会认知是社会知觉的上位概念,包括推理等;社会知觉仅是社会认知的一部分。是社会认知的一部分。2、社会知觉、社会知觉 vs 一般知觉一般知觉 一般知觉针对物、时间、运动等;社会知觉则更关注人。一般知觉针对物、时间、运动等;社会知觉则更关注人。3、社会知觉、社会知觉 vs 印象印象 社会知觉关注过程,印象是社会
4、知觉的结果社会知觉关注过程,印象是社会知觉的结果。二、印象形成过程(一)印象及其定向作用(一)印象及其定向作用(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选择倾向(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选择倾向(三)总体印象形成模式(三)总体印象形成模式(四)对他人的知觉(四)对他人的知觉(一)印象及其定向作用(一)印象及其定向作用 印象印象 人在最初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自己以旧有经验为基础的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所形成起来的对有关人或事物的概念,是社会知觉过程的结果。印象形成印象形成 就是把一个人若干有意义的特征加以综合、概括,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一般来说,我们先是根据有限的信息对其形成第一印象,
5、然后再收集相关的信息,并经过整合形成整体印象。当然,我们的认知过程不可能完全准确,所以会有这样那样的偏差。(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选择倾向(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选择倾向 1.自然特征自然特征 性别、种族、外表吸引力性别、种族、外表吸引力 2.社会特征社会特征 所属群体、社会角色所属群体、社会角色 3.心理特征(具有社会评价意义)心理特征(具有社会评价意义)人际关系(真诚人际关系(真诚 vs 自负)、自负)、智力(聪慧智力(聪慧 vs 笨拙)笨拙)(三)总体印象形成模式(三)总体印象形成模式 1.加法模式加法模式 人们的总印象形成,首先遵循加法模式。一个人在肯定评价上的人们的总印象形成,首先遵循加
6、法模式。一个人在肯定评价上的 特征特征越多,强度越大,则给人的总体印象也越好,越易为人所接纳。相反,一个越多,强度越大,则给人的总体印象也越好,越易为人所接纳。相反,一个人在消极评价上的特征愈多,强度愈大,那么他留给人的总体印象就越差,人在消极评价上的特征愈多,强度愈大,那么他留给人的总体印象就越差,也越难为人们接纳(也越难为人们接纳(Fishbein,1964)。)。2.平均模式平均模式 安德森安德森(Anderson,1978)研究发现,有些人在总印象形成上,并不是简研究发现,有些人在总印象形成上,并不是简单地将人们各个特征的评价分值进行累加,而是通过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单地将人们各个特征
7、的评价分值进行累加,而是通过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来形成对一个人的总体印象。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来形成对一个人的总体印象。3.加权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 对人的总体印象不是依据简单的平均结果,而是对人的总体印象不是依据简单的平均结果,而是首先按在总体评价中的重要性,确定出每一个特征的首先按在总体评价中的重要性,确定出每一个特征的权数,然后再将权数与每一个特征自身的明显度相乘。权数,然后再将权数与每一个特征自身的明显度相乘。最后进行平均计算的结果,正是权数与明显度相乘的最后进行平均计算的结果,正是权数与明显度相乘的积。积。4.中心品质理论中心品质理论 人们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并
8、不平等看待各个人们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并不平等看待各个特征的重要性,某些特征比另一些特征更能影响人们特征的重要性,某些特征比另一些特征更能影响人们的总体印象。这已经为许多研究证实。的总体印象。这已经为许多研究证实。(Kelley,1950)。特征特征A特征特征B真诚真诚+3(3)理解理解+3(1)热情热情+3(2)自信自信+1(3)聪慧聪慧+2(4)多嘴多嘴0(3)多嘴多嘴-3(3)注:括号中为权重注:括号中为权重a.加法模式加法模式(特征多少特征多少)A:3+3+2+(-2)=+5 B:3+1=+4 ABb.平均模式平均模式(特征强度)(特征强度)A:+541.25 B:+422 ABd.
9、中心品质理论中心品质理论 热情、真诚热情、真诚 AB 社会知觉的途径或线索对他人形成印象,需要通过对他人的言谈举止、仪表神态以及行为习惯等的观察和了解进行,这些就构成了社会知觉的基本途径。(四)对他人的知觉(四)对他人的知觉、外表、外表 一个人的外表常常是我们最先看到的信息,而且也常常是我们能得一个人的外表常常是我们最先看到的信息,而且也常常是我们能得到的唯一线索。长相、胖瘦、高矮、衣着、打扮以及携带品等。到的唯一线索。长相、胖瘦、高矮、衣着、打扮以及携带品等。有研究(有研究(Berry&McArthur,1985)表明,人们认为有娃娃脸的成表明,人们认为有娃娃脸的成年男人比有成熟面孔的成年男
10、子更天真、诚实、仁慈、热情,即更具年男人比有成熟面孔的成年男子更天真、诚实、仁慈、热情,即更具有孩子式的心理特征。有孩子式的心理特征。相面术:曾国藩是个相面大师。相面术:曾国藩是个相面大师。“识人口诀识人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装饰 一个人身上所携带的外在的物品,主要由服装、化一个人身上所携带的外在的物品,主要由服装、化妆、携带品等几个方面组成。服装是装饰的主体方妆、携带品等几个方面组成。服装是装饰的主体方面,不仅反映着
11、一个人的性别、年龄、职业、地位,面,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性别、年龄、职业、地位,也可以反映着一个人的社会角色、性格乃至情绪倾也可以反映着一个人的社会角色、性格乃至情绪倾向。向。化妆:化妆:也是一种特殊的身体语言和沟通方式。一个人的也是一种特殊的身体语言和沟通方式。一个人的化妆风格,直接反映着一个人的审美倾向、个人追化妆风格,直接反映着一个人的审美倾向、个人追求等因素。求等因素。携带品:携带品:如提包、手袋、公文包、手机、掌上电脑、车如提包、手袋、公文包、手机、掌上电脑、车等。等。、语言、语言“口为心苗,言为心声口为心苗,言为心声”由于一个人所说的话能被人有意识地加以控制,言不由于一个人所说的话能
12、被人有意识地加以控制,言不由衷的话已司空见惯。由衷的话已司空见惯。“卖瓜的谁不说瓜甜卖瓜的谁不说瓜甜”“口是心非口是心非”。不仅听他说什么,更重要是看他做什。不仅听他说什么,更重要是看他做什么,如何做?么,如何做?3 3、行为行为 Jones与与Davis(1965)相应推论理论()相应推论理论(Correspondent Inference Theory)对应推论是对行为进行归因的一种方式,即人们常由人的外显行为来推对应推论是对行为进行归因的一种方式,即人们常由人的外显行为来推断其内在动机和人格品质,内在动机和人格是外显行为的原因。断其内在动机和人格品质,内在动机和人格是外显行为的原因。程序
13、:先了解行为者动机,若有意的,再推论品性。程序:先了解行为者动机,若有意的,再推论品性。影响相应推论的因素:影响相应推论的因素:(1)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合乎社会规范或社会期望的行为很难反映)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合乎社会规范或社会期望的行为很难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特质。一个人的内在特质。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期望或不为社会所接受时,越能对人做出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期望或不为社会所接受时,越能对人做出本质归因。本质归因。(2)行为的自由选择性:非外在强大压力下才做的。)行为的自由选择性:非外在强大压力下才做的。好人好人=好的行为好的行为 坏人坏人=坏的行为坏的行为4、非言语线索 研究发现研究发
14、现(Krech,1974),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姿势、语音语调等是,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姿势、语音语调等是推测、判断他人情绪状态的重要线索。这些线索被称为表情线索。推测、判断他人情绪状态的重要线索。这些线索被称为表情线索。(expression cues)。按照表达情绪的身体部位来区分,可分为三种类型:按照表达情绪的身体部位来区分,可分为三种类型:面部表情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即面部的情绪表达;,即面部的情绪表达;身段表情身段表情(body expression),是身体各部分姿态的情绪表达;,是身体各部分姿态的情绪表达;言语表情言语表情(speech express
15、ion),是言语中声调、快慢、音色随情绪,是言语中声调、快慢、音色随情绪产生的变化。产生的变化。(1)面部表情)面部表情 目光接触表示对对方感兴趣,被认为是诚实、直率;目光不接触,说明此人害羞或目光接触表示对对方感兴趣,被认为是诚实、直率;目光不接触,说明此人害羞或害怕;长时间的目光接触可能是敌意、爱慕的信号。害怕;长时间的目光接触可能是敌意、爱慕的信号。面部表情面部表情a)快乐,b)惊讶,c)害怕d)悲伤,e)生气,f)厌恶他们表现出的是什么样的情绪?(2 2)身段表情)身段表情 身段表情:是身体各部分姿态的情绪表达。身段表情:是身体各部分姿态的情绪表达。n 人们通常用的身体运动语言及其意义
16、人们通常用的身体运动语言及其意义摆手:制止或否定摆手:制止或否定手外推:拒绝手外推:拒绝双手外摊:无可奈何双手外摊:无可奈何双臂外展:阻拦双臂外展:阻拦骚头皮或脖梗:困惑骚头皮或脖梗:困惑搓手或拽衣领:紧张搓手或拽衣领:紧张拍脑袋:自责拍脑袋:自责耸肩:不以为然或无可奈何耸肩:不以为然或无可奈何n 握手识人握手识人重逢时手握住后常来回拉扯:兴奋的心情;重逢时手握住后常来回拉扯:兴奋的心情;分手时常边握手边以左手轻拍对方被握住的手:别情难舍;分手时常边握手边以左手轻拍对方被握住的手:别情难舍;上级对下级的欣赏,常以左手轻拍对方的手臂或肩膀:以表示赞赏上级对下级的欣赏,常以左手轻拍对方的手臂或肩膀
17、:以表示赞赏或尊重;或尊重;抓手尖式握手:不待虎口相触、手掌相贴就草草握手的一种方式,抓手尖式握手:不待虎口相触、手掌相贴就草草握手的一种方式,表示对对方的冷淡或距离。表示对对方的冷淡或距离。死鱼式握手指将手像死鱼式握手指将手像“死鱼死鱼”一样伸出,没有生机与热情,任凭对一样伸出,没有生机与热情,任凭对方如何相握。性格内向、被动而又缺乏社会经验的人,常这样与方如何相握。性格内向、被动而又缺乏社会经验的人,常这样与别人握手。别人握手。钓鱼式的握手指手指刚与别人相握,就急于像钓鱼一样把自己的手钓鱼式的握手指手指刚与别人相握,就急于像钓鱼一样把自己的手抽回,这种握手的方式意味着对对方的轻视。抽回,这
18、种握手的方式意味着对对方的轻视。(3 3)言语表情(副言语)言语表情(副言语)说话的音调、速度、节奏等。说话的音调、速度、节奏等。速度很快速度很快:心直口快、急性子心直口快、急性子轻声慢语:如果是女孩,常会给人留下温柔恬静、有涵轻声慢语:如果是女孩,常会给人留下温柔恬静、有涵养、小鸟依人的印象。养、小鸟依人的印象。声音欢快声音欢快-高兴;高兴;声音低沉声音低沉-悲痛;悲痛;声音洪亮声音洪亮-底气足,身体好;底气足,身体好;声音微弱声音微弱-底气不足,身体虚弱;底气不足,身体虚弱;5.对个性的知觉缺乏客观标准,有很多困难。缺乏客观标准,有很多困难。“人不可貌相人不可貌相”,了,了解他解他人的性格
19、、人品要慎重。人的性格、人品要慎重。几种判断他人人格的方法:几种判断他人人格的方法:1、时间考验、时间考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2、危难考验、危难考验“患难见真情患难见真情”3、利益考验、利益考验“利动小人心,义动君子心利动小人心,义动君子心”4、世态炎凉考验、世态炎凉考验6.了解他人的其他线索 装饰、装修风格装饰、装修风格 游戏中的角色、短信邮件风格游戏中的角色、短信邮件风格 文章、绘画(梵高)文章、绘画(梵高)、影视作品(海子)、影视作品(海子)交往、恋爱对象交往、恋爱对象 职业、字体职业、字体 QQ签名、签名、QQ图像图像 三、社会知觉偏差(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
20、应(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二)晕轮效应(二)晕轮效应(三)预言自动实现效应(三)预言自动实现效应(四)影响社会知觉偏差的因素(四)影响社会知觉偏差的因素(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一个人永远不会有第二次机会给人以第一印象。”De Lucchi 首因效应(首因效应(Primary Effect):):在总体印象形成上,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他内向还是外向?(他内向还是外向?(Luchins,1957)材料材料1:吉姆友好、外向、乐于交往、快乐:吉姆友好、外向、乐于交往、快乐 材料材料2:吉姆呆板
21、、害羞、内向:吉姆呆板、害羞、内向材料呈现顺序材料呈现顺序外向外向(被试判断被试判断)内向内向(被试判断被试判断)单独外向单独外向953单独内向单独内向386先外后内后内7811先内后外后外1863a.a.最初接触陌生人,注意力投入最初接触陌生人,注意力投入完全充分,此时形成的印象鲜明完全充分,此时形成的印象鲜明强烈,对后继信息,注意力游离,强烈,对后继信息,注意力游离,信息影响作用下降。信息影响作用下降。b.b.按照先入为主的最初印象的按照先入为主的最初印象的轨道来解释后继信息。轨道来解释后继信息。(egeg:先看外向材料,后看内向材料,:先看外向材料,后看内向材料,认为吉姆今天心情不好,才
22、会表现出认为吉姆今天心情不好,才会表现出内向的行为)内向的行为)近因效应(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最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最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没有首因效应普遍、明显)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没有首因效应普遍、明显)前提:前提:a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提供;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提供;b原来的印象已经随时间推移而淡忘。原来的印象已经随时间推移而淡忘。晕轮效应(晕轮效应(Halo Effect):):对一个人形成了某种印象后,这种印象会影响对其他特质的判断,人们会对一个人形成了某种印象后,这种印象会影响对
23、其他特质的判断,人们会习惯以与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评估其所有的特点。习惯以与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评估其所有的特点。评定特征评定特征高吸引者高吸引者一般吸引者一般吸引者无吸引力者无吸引力者受欢迎性受欢迎性65.3962.4256.31婚姻能力婚姻能力1.700.710.37职业地位职业地位2.252.021.70戴恩(Dion)等1972年做过一个实验,用科学数据证明了晕轮效应。他们让被研究者分别看高吸引力、无吸引力和吸引力一般的三类人的照片,然后让他们对照片上这些人的某些特征进行评定,结果如下表:(二)晕轮效应(二)晕轮效应预言自我实现效应(预言自我实现效应(Selffulfilling
24、Prophecy):):对一种情境的最初错误解释,会引起某种预料的行为,使错误的观念成为现实。罗森塔尔效应试验罗森塔尔效应试验:学年初,告诉小学老师根据可靠测验预测,他们班级里有一些孩子将会有优异、惊人的成绩。实际上没有这个测验,是随机指定学生的。无论一二年级,实无论一二年级,实验组的孩子智商提验组的孩子智商提高数多于控制组高数多于控制组(三)预言自动实现效应(三)预言自动实现效应(四)影响社会知觉偏差的因素(四)影响社会知觉偏差的因素1.知觉者的价值观知觉者的价值观2.知觉者的原有经验知觉者的原有经验 知觉者原有的经验不仅对认知过程产生影响还会制约个体的认知角度。3.知觉者的情绪状况知觉者的
25、情绪状况 知觉者情绪状况,直接影响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信息选择与解释。4.投射作用投射作用 人由于自己的需要和情绪倾向,将自己的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的现象。投射作用使人将自己具有的特征看成别人具有。5.内隐的人格内隐的人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人格的独特见解体系。体系中个性品质相互联系,其中某个特征占重要位置,可据此进行推断(Kelly,1955)。6.对被知觉者的熟悉和个人情感卷入对被知觉者的熟悉和个人情感卷入 随着个人情感卷入的增加,人们信息选择和解释的客观性会下降,从而使人们的印象判断精确性更差。四、印象管理与自我表现(一)印象管理的概念(一)印象管理的概念(二)情境同一性与自我表现(二)情境同一
26、性与自我表现(三)自我表现策略(三)自我表现策略(四)印象管理的识别(四)印象管理的识别(一)印象管理的概念(一)印象管理的概念 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印象符合自己的期望。印象形成:信息的输入,形成有关别人的印象。印象管理:信息的输出,对别人的印象形成过程发挥影响。(二)自我表现策略(二)自我表现策略 自我表现:自觉的印象管理过程称作自我表现。自我表现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自我表现:自觉的印象管理过程称作自我表现。自我表现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基本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有意识地按照一个模式表现
27、自己,以便一个基本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有意识地按照一个模式表现自己,以便给别人留下期望造成的印象,借此达到预定目的给别人留下期望造成的印象,借此达到预定目的。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2.逢迎逢迎 用抬高别人、遵从别人的观点、送礼等来影响别人,以增加自己个人品质的吸引力。用抬高别人、遵从别人的观点、送礼等来影响别人,以增加自己个人品质的吸引力。3.自我抬高自我抬高夸大呈现自己的能力。夸大呈现自己的能力。4.显示显示给别人以正直、品行高尚的印象给别人以正直、品行高尚的印象5.恫吓恫吓给别人造成恐怖印象,使别人由于害怕而接受控制,由此达到自己的目的。给别人造成恐怖印象,使别
28、人由于害怕而接受控制,由此达到自己的目的。6.恳求恳求向别人表白自己的弱点和对别人依赖的行为,引起他人同情,进而得到帮助。向别人表白自己的弱点和对别人依赖的行为,引起他人同情,进而得到帮助。(四)印象管理的识别(四)印象管理的识别 印象管理的识别:在交往中分离交往对象的印象管理策略,了解其真实动机合面貌。非语词反应与印象管理 人们易控制的表现包括语言,仪表;但非控制性的信息,如姿势、眼神、无意识动作,往往会透露个体的真实信息。自我监控与印象管理 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指个人为适应环境或符合他人的期望所进行的自我行为调整。微表情-如何识别谎言美剧:美剧:Lie to me
29、港剧:读心神探港剧:读心神探美国心理学家保罗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在埃克曼在1969年提出。指那些持续时间短,一般只年提出。指那些持续时间短,一般只有有1/25秒至秒至1/5秒,转瞬即逝的往往与欺骗联系在一起的细微表情。秒,转瞬即逝的往往与欺骗联系在一起的细微表情。有人形象的比喻:微表情是脸部表情的有人形象的比喻:微表情是脸部表情的“笑里藏刀笑里藏刀”。目前,微表情研究主要应用军队、警察等安全部门,用于识破犯罪嫌目前,微表情研究主要应用军队、警察等安全部门,用于识破犯罪嫌疑人的谎言。疑人的谎言。39五、归因五、归因归因的概念归因的概念 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
30、、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行为原因的分类行为原因的分类1、内因与外因、内因与外因2、稳定性与易变性、稳定性与易变性3、可控与不可控、可控与不可控40(一)归因理论(一)归因理论1.海德的归因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 海德认为人有二种强烈的动机:海德认为人有二种强烈的动机:一是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一是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二是控制环境的需要。二是控制环境的需要。而要满足这两个需求,人们必须有能力预测他人而要满足这两个需求,人们必须有能力预测他人将如何行动。因此海德指出,每个人都试图解释别人将如何行动。因此海德指出,每个
31、人都试图解释别人的行为,并都具有针对他人行为的理论。的行为,并都具有针对他人行为的理论。海德认为事件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海德认为事件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一是一是 ,比如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比如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二是二是 ,比如外界压力、天气、情境等。比如外界压力、天气、情境等。内因内因外因外因412.韦纳归因理论韦纳归因理论 韦纳在海德的归因理论和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的韦纳在海德的归因理论和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归因理论,该理论要说明的是归因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归因理论,该理论要说明的是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影响。的维度及归因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影响。韦
32、纳认为,韦纳认为,内因与外因的区分只是归因的维度之一,在归因时人们内因与外因的区分只是归因的维度之一,在归因时人们还从另外一个维度,即还从另外一个维度,即稳定与不稳定稳定与不稳定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角度看待问题。韦纳的归因模型韦纳的归因模型 不稳定不稳定 稳定稳定 内部内部 努力努力 能力能力 外部外部 运气运气 任务难度任务难度42韦纳归因理论韦纳归因理论 韦纳在韦纳在80年代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归因理论,于年代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归因理论,于1982年提出了归因的第三个维度:年提出了归因的第三个维度:,即事件的原因是,即事件的原因是个人能力控制之内还是之外?在韦纳看来,这三个维度个人能力控制之内还是
33、之外?在韦纳看来,这三个维度经常并存,可控制性这一维度有时本身也可以发生变化。经常并存,可控制性这一维度有时本身也可以发生变化。可控制性可控制性特征类别稳定性内外性可控性稳定不稳定内在外在可控 不可控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433.控制点理论控制点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的个体归因倾向理论根据提出的个体归因倾向理论根据主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的不同主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的不同解释,将人分为:解释,将人分为:罗特罗特主动积极,符合社会期待主动积极,符合社会期待内控者内控者外控者外控者消极被动,不可取消极被动,不可取444.4.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凯利的
34、三维归因理论 凯利凯利1967年提出了自己的三维归因理论,也叫立方体年提出了自己的三维归因理论,也叫立方体理论。他认为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理论。他认为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行动者、刺激物行动者、刺激物以及以及环境背景。环境背景。凯利指出,在归因的凯利指出,在归因的时候,人们要使用三种信息时候,人们要使用三种信息:一致性信息:一致性信息: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下作出的反应是否一致。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下作出的反应是否一致。即这个人经常如此吗?凯利认为有了这些信息,人们就可以对事即这个人经常如此吗?凯利认为有了这些信息,人们就可以对事件归因。件归因。特异性信息:特异性信息:
35、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有特异性,是否只针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有特异性,是否只针对某一刺激客体作出反应。即是否此人只对这项刺激以这种方式对某一刺激客体作出反应。即是否此人只对这项刺激以这种方式反应,而不对其它事物作同样反应?反应,而不对其它事物作同样反应?共同性信息:共同性信息:不同的行为主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是否相同。不同的行为主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是否相同。即其它人也如此吗?即其它人也如此吗?不同信息呈现与归因类别不同信息呈现与归因类别 玛丽为什么会发笑?玛丽为什么会发笑?序号提供的信息资料归因共同性特异性一致性1高每个人都发笑高她对别的小丑没笑过高她总是对小丑发笑刺激物(外因)小丑(61%)
36、2低别人很少发笑低她对所有的小丑都发笑高她总是对小丑发笑行为者(内因)玛丽(86%)3低别人很少发笑高她对所有的小丑都发笑低她以前几乎没对小丑发笑过环境(外因)72%46玛莉为什么对小丑发笑?玛莉为什么对小丑发笑?高特异性、高共同性、高一致性高特异性、高共同性、高一致性低特异性、低共同性、高一致性低特异性、低共同性、高一致性高特异性、低共同性、低一致性高特异性、低共同性、低一致性刺激物刺激物行动者行动者环境背景环境背景5.归因偏差 上述的归因理论,特别是凯利的模式基本上都假定归上述的归因理论,特别是凯利的模式基本上都假定归因是一种合理的有逻辑的过程。但学者们指出,人们因是一种合理的有逻辑的过程
37、。但学者们指出,人们在许多情况下对行为原因的解释是武断的不合实际的在许多情况下对行为原因的解释是武断的不合实际的偏见。偏见。u过高估计内在因素过高估计内在因素 u行为者和观察者的归因分歧行为者和观察者的归因分歧u自我防御性归因自我防御性归因48基本归因偏差基本归因偏差自我服务偏差自我服务偏差活动者活动者-观察者效应观察者效应行动者对自身行为归因不同于他人对此行为行动者对自身行为归因不同于他人对此行为的归因。的归因。自己自己他人他人对自己:对自己:成功内归因成功内归因 失败外归因失败外归因对他人:对他人:成功外归因成功外归因 失败内归因失败内归因自我价值自我价值保护倾向保护倾向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倾向于内归因,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倾向于内归因,而低估情境因素的影响。而低估情境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