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前言对现代思想做出了最大贡献的三个犹太人,分别是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马克思改变了人们关于社会的观念、爱因斯坦改变了人们关于宇宙的观念一样,弗洛伊德改变了人自身的观念。弗洛伊德其人弗洛伊德其人弗洛伊德主要理论观点弗洛伊德主要理论观点精神分析与艺术理论精神分析与艺术理论评价弗洛伊德评价弗洛伊德目录目录CONTENTS弗洛伊德其人彼得 盖伊弗洛伊德传出生 1856年5月6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出生在摩拉维亚的弗赖堡(现属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都是犹太人。父母 弗洛伊德的父亲,纺织品小批发商雅各布弗洛伊德,比他的母亲阿玛丽亚,大21岁,此前有过
2、两次婚姻。在弗洛伊德出生时,他的父亲同时当上了祖父。学习生活 弗洛伊德三岁时,父亲因经济危机破产,带全家来到维也纳。弗洛伊德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维也纳度过的。青少年时期,弗洛伊德受过良好的古典文化教育。从十岁入维也纳史伯尔中学,直至毕业,均获第一名;他不仅学会了拉丁文和希腊文,还学会了法语和英语,同时自修了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1873年,弗洛伊德十七岁,他以最优的成绩和荣誉毕业于史伯尔中学,进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大学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波折爱情 1882年,弗洛伊德爱上了他妹妹的朋友玛莎柏内斯。玛莎比弗洛伊德小五岁,出身于汉堡一个颇有名望的犹太家庭。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漫长恋爱期间,
3、他们整整分离了三年。弗洛伊德总共给玛莎写了900多封情书。弗洛伊德于1886年春以神经病学家的身份私人开业行医,并在同年9月结婚。他的婚姻十分美满,共有六个孩子,三儿三女,最小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AnnaFreud)后来也成了一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医师生涯 1881年弗洛伊德获取博士学位后又在维也纳综合医院工作3年,既积累了外科、内科、精神科、皮肤科、耳鼻喉科、眼科以及小儿科等8科广泛的临床经验。1886年和1889年弗洛伊德先后两度到法国深造,向巴黎派大师沙可和南锡派首领伯恩海姆学习精神病学和催眠术。执著探索 精神分析学的起始时期(1890-1899)布洛伊尔教授,是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4、的创立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人之一。布洛伊尔是奥地利的著名医生、卓越的科学家。1882年,在弗格伊德参与合作期间,布洛伊尔正在尝试用催眠术治疗癔症患者,并已发现所谓的宣泄法。他们一起研究了精神分析发展的一个关键人物女癔症患者安娜欧(Anna0)(真名是伯莎波彭海姆)的经典病例。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癔症研究出版。这部书标志着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奠基和正式起点。执著探索 精神分析学的形成时期(1900-1909)弗洛伊德出版了4部重要著作:释梦、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性学三论。执著探索 精神分析学派出现分裂时期(1910-1919)这个时期,因正式成员之间不和与意见分歧,使精
5、神分析学派开始分化。尽管1911年和1914年阿德勒与荣格先后和弗洛伊德彻底决裂,但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在全世界的影响与日俱增。精神分析五讲、精神分析导论、精神分析运动史。1909年在美国克拉克大学。前诽左起:弗格伊德、霍尔、荣格。后排左起:费伦茨、琼斯、希里尔。执著探索 精神分析最后成熟时期(1920-1929)弗洛伊德对自己的学说通过集体讨论之后又做了补充和修正,使精神分析学由一种作为治疗神经症的理论和方法发展为一种阐明人类动机和人格的理论体系。执著探索 精神分析学登峰造极时期(1930-1939)20世纪30年代,既是精神分析学鼎峰时期,又是弗洛伊德主义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弗洛伊德进一
6、步用精神分析学的观点研究一系列社会现象,如社会组织、宗教起源文学艺术、战争起源等等,构造了一套有关社会文化的弗洛伊德主义理论体系。坎坷晚年1923年,患上腭癌,以后16年做过30次手术 1933年,佩戴纳粹标志的学生焚烧了弗洛伊德的著作1938年3月,纳粹入侵奥地利,弗洛伊德银行存款被冻结,出版社被取缔,小女儿安娜被逮捕,4个妹妹被杀害。之后弗洛伊德全家逃亡英国。1939年9月22日注射吗啡结束生命弗洛伊德主要理论观点谢林论无意识 谢林(1775-1854),德国哲学家。“所有的艺术家都说,他们是身不由己地被驱使着创作自己的作品,他们创作作品仅仅是满足了他们天赋本质中一种不可抗拒的冲动。”“这
7、不幸的人不能完成他自己愿意做的或打算做的事情,而是完成了那影响着他的,不可理解的命运迫使他不得不做的事情。”弗洛伊德在医疗实践中发现无意识 弗洛伊德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许多强迫性神经症患者,往往身不由己地去执行一定的活动,例如反复不断地洗手或关门,而自己却并不知道所以要这样做的原因。弗洛伊德由此断定:在这些强迫活动后面,一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无意识动机;医生的任务,就是去发掘这些无意识动机。弗洛伊德的两个病例 弗洛伊德曾经治疗过这样一个女病人。这个女病人有一种奇怪的症状,那就是经常站在房间中央的一张长桌旁,摇铃召唤女仆,等女仆进来后却又没有什么事情要吩咐。弗洛伊德分析过一个女病人的嫉妒妄想。
8、这个女病人毫无根据地怀疑自己的丈夫有外遇,因此而深受刺激。此后,造成这种误会的原因虽已消除,但病人仍经常疑神疑鬼,并且嫉妒和怨恨那想象中的情妇。(一)潜意识 意识(consciousness),是当前注意到的心理活动,感 知 外 界 的 条 件 刺 激。意 识 活 动 是 遵 循“现 实 原 则”(principle of fact or reality)来行事的,即合乎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各种观念才能进入意识界。(一)潜意识 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是指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当前未曾注意到,但一经他人提醒或自己集中注意、努力回忆即可进入意
9、识的心理活动,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潜意识内的观念首先进入前意识才能到达意识界。前意识的作用是保持对欲望和需求的控制,使其尽可能按照外界现实要求和个人的道德来调节,是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缓冲。(一)潜意识 潜意识(unconsciousness)又译成无意识,是不能被人意识的。潜意识则是人类精神活动最深层和最原始的部分,在这个层面中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和欲望,它们时刻想冲出前意识和意识的层面表现出来。然面,意识的抑制作用强迫它们留在潜意识深处。因此,潜意识就是人的内心生活的能量的蓄积库,是一种被压抑的东西。尽管潜意识的大部分不能呈示到意识的水平上,然而,它却在冥冥之中影响甚至规定着心理的最
10、细微的活动。(一)潜意识 精神过程本身都是无意识的。那些有意识的精神过程只不过是一些孤立的动作和整个精神生活的局部。鲁迅的小说肥皂(二)泛性论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开宗明义地宣布,精神分析理论有两个基本命题:一个是潜意识;一个是性本能。这里,性本能作为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实际上已不是指通常所说的生殖本能,而是指在更广泛意义上所理解的性的含义和作用。“当我努力获得被人们长期以来拒绝承认的有关性功能的那种认识时,人们便诬蔑精神分析是泛性论。”(二)泛性论 与一般传统流行的观念不同。弗洛伊德的性欲观念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从概念来看,弗洛伊德认为,在“性”的概念和“生殖器”的概念之
11、间,必须作出明确的区分。前者是更为广泛的概念,它也包括许多涉及生殖器方面的活动。弗洛伊德认为,如果把“性”的含义仅仅看作是两性差异的事,或者只理解为从异性身体上获得快感的满足,特别是只理解为生殖器的结合和性动作的完成,那就过于狭窄了。“性”不仅包含特殊的性兴趣和性活动,而且包括全部爱的生活,几乎可以说是全部愉悦的生活。(二)泛性论 (2)从范围来看,“性”并不以个体性成熟为标志,它不仅仅开始于青春期,而是在婴儿出生后不久便开始了。(3)从功能来看,性功能不仅表现为生殖器的快感,还包括从身体的其他区域获得快感的功能。这一功能以后才成为生殖活动的辅佐,而这两种功能经常是不一致的。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
12、展阶段这是儿童要长乳牙吗?根据弗洛伊德的解释,幼小的儿童把东西放在自己嘴里,以再次获得婴儿时期吸吮母亲乳房的满足感。(三)本能论 本能(instinct)是贯穿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中心概念之一,指的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在驱力。弗洛伊德认为,本能具有四个特点:第一,本能的来源(source)是指身体的某个器官或某一部分所发生的肉体过程,是人体的需要或冲动。第二,本能的目的(aim)就是寻求满足,只有解除本能来源中的刺激状态才能获得满足,降低由需要产生的兴奋和紧张。第三,本能的客体(object,又译对象)就是能满足身体需要的对象或手段。第四,本能的动力(impetus)是指本
13、能所具有的力的大小或能量的多少。可以根据一个人在寻求本能目的时克服阻碍的多少来观察本能能量的强弱。(三)本能论 在早期,弗洛伊德认为,食欲和爱欲是生物有机体最重要的两种欲求,而且生物都有自我保存和种族保存两种目的。在1915年发表的本能及其变化一文中把原始本能分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两种。自我本能是指与个体生存相联系的一类本能,如饮食、自卫、呼吸、排泄等本能,它的作用是自我保存,性本能是指与性欲和种族繁衍相联系的一类本能,它的作用是种族保存。值得注意的是,弗洛伊德是在很一般意义上使用“性”一词的。他的这一术语,不仅包含特殊的性兴趣和性活动,而且包括全部爱的生活,几乎可以说是全部愉悦的生活。(三)本
14、能论 弗洛伊德认为,这种对性概念的修正和发现具有双重意义:“第一,它使性与性器的关系不再那么密切了,它认为性是一种更为广泛的肉体功能,首先以快感为目标,其次才为生殖服务。第二,它把性冲动看成是包括所有纯粹的感情与友爱的冲动,即通常由含义极为模糊的词语爱所指的那些冲动。”弗洛伊德认为,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常驱使人去寻求快感,他将之称作力比多(或欲力)(1ibido)。力比多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性冲动,是推动个体一切行为的原始内驱力。弗格伊德早期把力比多视为性本能的一种内在的、原发的动能、力量。但在后期,弗洛伊德把力比多概念泛化为一种包罗一切爱的或生命本能的力量,即把力比多解释为生本能。(三)本能
15、论 1920年,弗洛伊德在超越快乐原则一书中对他早先提出的本能理论作了重大修正,他把自我本能与性本能合并称为“生本能”,另外引入了与之相对的“死本能”的概念。(三)本能论 弗洛伊德认为,生本能或爱欲本能是一种表现为生存、发展和繁殖的本能力量,它代表着潜伏在生命自身中的一种进取性、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活力。自我本能和性本能虽然各有自己不同的目的,但它们都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也常常表现在人们的乐观、向上、爱等方面。死本能或破坏本能是生命本能的另一极表现,它的终极目的就是从生命状态回复到恒定不变的无机物。死本能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向外投射,表现为破坏性、攻击性、挑衅性、侵略性,或争吵、殴斗、挑起战争
16、等;一种是向内投射,表现为自我谴责、自我痛恨、自我惩罚、自我毁灭、自我寻死等。(四)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早期:意识无意识后期: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本我 本我(id)由原始的、混沌的欲望组成,它精力充沛,永不驯服,总是在寻找发泄和出路。它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美恶,一心一意只是要消除自身的紧张状态,它服从的是快乐原则。本我中的一切永远都是无意识的。“本我”又称它我或私我,包括各种本能欲望,有即刻要求满足的冲动倾向,处于潜意识的最深层,是人格的原始部分。自我 自我(ego)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代表理性和机智,具有防卫和中介职能,它按照现实原则行事,充当仲裁者,监督本
17、我的动静,给予适当满足,从而保护本我不致因盲目的冲动而在与外部世界的冲突中遭到毁灭。任何能成为意识的东西都在自我中,但在自我中也许还有仍处于无意识状态的东西。超我 “超我”是道德和良心的自我,按“至善原则”(principle of ideal)行事,是人格最后形成的最文明的部分,按社会伦理道德监督“自我”和“本我”的表现,不让它有越轨的行为。一旦本我和自我各行其是,不按至善原则办事,超我就会给它们以无情的惩罚。较轻的惩罚是内心的不安或内疚,较重的惩罚是严重的罪感和自我谴责,更重的惩罚则可能是疯狂或自杀。莎士比亚麦克白 我曾经哺乳过婴孩,知道一个母亲是怎样怜爱那吮吸她乳汁的子女,可是我会在它看
18、着我的脸微笑的时候,从它柔软的嫩嘴里摘下我的乳头,把它的脑袋砸得粉碎 麦克白第一幕第七景莎士比亚麦克白这儿还是有一股血腥气、所有的阿拉伯香料都不能叫这只小手变得香一点。麦克白第五幕第一景莎士比亚麦克白 反常的行为引起反常的纷扰,良心负疚的人往往会向无言的衾枕,泄漏他们内心深处的秘密。她需要教士的训诲甚于医生的诊视。留心照料她吧,凡是可以用来自伤的东西,都要从她手边拿开。麦克白第五幕第一景(五)论梦1.梦的本质是愿望的达成。2.梦与潜意识:梦的动力是潜意识,它是梦形成的起点,它总是努力地想到达前意识,然后进入意识层。只有在夜间的睡眠状态、审查放松时,潜意识愿望才有可能进入意识层。3.梦的组成部分
19、:“显意”“隐意”,前者指梦境中所显示的具体内容,而后者指这些梦境内容所代表的潜意识含义。(五)论梦4.梦的运作a凝缩:显梦为了逃避意识对欲望的监督,将隐梦的内容进行了压缩精简,排除了许多隐梦的相互联系的内容,形成了一个新的更概略的片段,或者是从多种愿望中挑选了某个部分重新组合为一个新的梦的内容。b转移:指显梦将隐梦的主要部分或中心动机放置到不为人所注意的边缘,或者被当做无关紧要的部分而逃避审查。C 象征:指显梦不是直接而是用一种替代物的方式来间接表达隐梦的意义。英国作家史蒂文森的梦 梦中的史蒂文森是一个脾气很坏的富商的儿子,他经常住在国外,以逃避自己的父亲。一次回国,发现父亲已重新结婚。继而
20、在一次争吵中,儿子受到父亲的侮辱,把父亲打死。继母与儿子后来同住在一间屋子里,她手中握有他杀死父亲的证据,但她不仅没有揭发他,而且还和他手挽手地外出和回家。有一次,儿子搜查继母的东西,希望找到那能够证明他犯有杀父之罪的证据。证据没有找到。后来他问继母为什么要折磨他,因为“她明知道他并不是她的敌人。”继母却跪倒在地,哭诉说她爱上了他。史蒂文森将这个梦写在一篇散文中,发表在1892年出版的越过平原一书中。思考周公解梦与梦的解析有何不同?精神分析与艺术理论弗洛伊德的美学论著 弗洛伊德论及艺术和美学的主要著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包含艺术和美学思想的精神分析学著作,另一类是有关美学、艺术的专著。前者主
21、要包括梦的解析(1900)、性学三论(1905),爱情心理学(1910)、图腾与禁忌(1913)、精神分析学导论(1915)、文明及其缺憾(1929)等,后者主要包括作家与白日梦(1907)、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记忆(1910)、米开朗琪罗的摩西(1914)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1928)等。(一)对艺术作品的精神分析 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了梦的解析一书,首先将精神分析学的方法应用于戏剧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释中。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主要依靠这种无意识性力的观点,分析了两部悲剧作品俄狄浦斯王和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从而印证他所主张的“俄狄浦斯情结”的存在。(一)对艺术作品的精神分析
22、 歌德的观点:在我看来,全剧似乎都是由这种看法构成的。一株橡树种在一只贵重的瓶子里,而这只瓶子是只该把美丽的鲜花承受在它的胸膛里的;树根膨胀了,瓶子就破碎了。一个可爱的、纯洁的、高贵的、最有德行的天性,只因缺乏造成一个英雄的魄力,便在不能负担又不能放弃的重担下被压倒了。一切责任在他都是神圣的而要求他做的却是不可能的事并不是这些事本身不可能,只是对于他是不可能的。(一)对艺术作品的精神分析 别林斯基的观点:“认识责任后意志的软弱”这个概念是歌德首先在威廉迈斯特中提出的,现已成为大家按自己的意思不断加以重复的陈腐之谈了。可是,哈姆莱特从斗争中解脱了出来,也就是说,他战胜了意志的软弱。因此,意志的软
23、弱并不是基本的概念,却只是另外一个更普遍、更深刻的概念的表现这就是分裂的概念。分裂是怀疑的结果,而怀疑又是摆脱自然意识的结果。(一)对艺术作品的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的观点:戏剧的基础是哈姆莱特在完成指定由他完成的复仇任务时的犹豫不决,但是剧本并没有提到犹豫的原因或动机。五花八门的企图解释它们的尝试,也不能产生一个结果。根据歌德提出来的,目前仍流行的一个观点,哈姆莱特代表一种人的典型,他们的行动力量被过分发达的智力麻痹了(思想苍白使他们病入膏肓)。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剧作家试图描绘出一个病理学上的优柔寡断的性格,它可能属于神经衰弱一类。但是,戏剧的情节告诉我们,哈姆莱特根本不是一个没有任何行动能力的人
24、。我们在两个场合看到了他的行动:第一次是一怒之下,用剑刺穿了挂毯后面的窃听者;(一)对艺术作品的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的观点:另一次,他怀着文艺复兴时期王子的全部冷酷,在预谋甚至使用诡计的情况下,让两个设计谋害他的朝臣去送死。那么,是什么阻碍着他去完成他父亲的鬼魂吩咐给他的任务呢?答案再一次说明,这个任务有一个特殊的性质。哈姆莱特可以做任何事情,就是不能对他父亲、篡夺王位并娶了他母亲的人进行报复。这个人向他展示了他自己童年时代被压抑的愿望的实现。这样,在他心里驱使他复仇的敌意,就被自我谴责和良心的顾虑所代替了,它们告诉他,他实在并不比他要惩罚的罪犯好多少。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男主角对母亲充满了隐
25、含性动机的愤怒,弗洛伊德对他进行了精神分析。哈姆莱特与母亲 哈姆雷特:母亲,有什么事情?王后:哈姆雷特,你把你父亲大大得罪了 哈姆雷特:母亲,你把我父亲大大的得罪了 王后:好了,好了,你的回答真是瞎扯 哈姆雷特:得了得了,你的问话别有居心 王后:怎么了,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什么又怎么了 王后:你忘了是我_ 哈姆雷特:我没有忘,没有!你是皇后,你丈夫弟弟的妻子。我真但愿你不是我的母亲。王后:好,我去叫会说话的跟你说 哈姆雷特:来来,你坐下来,你不许动。我要在你面前竖一面镜子叫你看一看你的内心的最深处。哈姆雷特:别老拧着你的手,你坐下来,让我拧拧你的心,我一定拧,只消你的心不是石头做成的 王后:到
26、底什么事,你敢这么粗声粗气的 哈姆雷特:干的好事啊,你沾污了贤惠的美德,把贞操变成伪善,从真诚的爱情的熔岩上夺去了玫瑰色的光彩画上道伤痕,把婚约都变成了赌鬼的誓言 王后:到底什么事 哈姆雷特:请你看看这幅画像,你再看这一幅。这就是他们兄弟俩的画像。这一幅面貌是多么的风采啊,一对叱咤风云的眼睛,那体态不活象一位英勇的神灵刚刚落到摩天山顶,这副十全十美的仪表仿佛天神特为选出来向全世界恭推这样一位完人这就是你的丈夫。你再看这一个你现在的丈夫像颗烂谷子就会危害他的同胞,你看看这绝不是爱情啊。像你这样岁数情欲该不是太旺,该驯服了,该理智了,而什么样的理智会叫你这么挑的,是什么魔鬼迷了你的心呢?羞耻啊,你
27、不感到羞耻么?如果半老女人还要思春,那少女何必再讲贞操呢?三个匣子的主题思想威尼斯商人李尔王三个匣子的主题思想 同样的内容也可以在莎士比亚最有力、最动人的剧本之一的情节中找到。这一次虽不是选择新娘,却与威尼斯商人的匣子选择有着许多神秘的类似点。年迈的国王李尔决定,趁他同三个女儿生活在一起时,分配他的国土。分配的情况取决于她们向他表示的爱的程度。长女高纳里尔和次女里根说尽了恭维话,极力表白自己对父亲的爱戴,小女儿考狄利娅却拒绝同姐姐一样对父亲甜言蜜语。李尔本该识别出小女儿那无言的、谦逊的爱,但是他没有理解这种爱。他放逐了考狄利娅,把国土分给了她的两个姐姐,致使自己最终丧失了地位,落到了十分悲惨的
28、田地。这难道不也是在三个女人中作出选择的情节吗?在三者当中,最年轻的也是最好、最高尚的。三个匣子的主题思想 要是我们决定把“第三个女人”的特征集中于“哑”这一点,那么,按照心理分析的观点,我们便可以这么说,梦中的“哑”就是“死”的惯常的表现形式。“哑”被理解为代表死亡,我们无疑可从童话中找到更多的证据。根据这种启发,我们可知,三姊妹中被选中的第三个,便是一个死女人。她可以以不同的名字出现,比如“死亡本身”、“死亡女神”。在新神话中,爱神,而且是最具有人形的爱神,代替了死神。这第三个女人不再是死神,而成为最好、最美丽、最吸引人、最可爱的女人了。弗洛伊德分析易卜生的剧本罗斯莫庄 吕贝克是一位思想自
29、由、行为解放的女性,当她因为偶然的机遇进入罗斯莫庄后,庄园的男主人约翰尼斯罗斯莫便成为她那无拘无束的欲望蓄意追求的对象。为了除掉挡道的人,她用种种方法向罗斯莫的妻子碧爱特,一位体弱多病、不能生育的女人暗示,她和罗斯莫的婚姻是一桩不体面的婚姻,她的存在妨碍了罗斯莫去获得真正的幸福。这位可怜的罗斯莫太太最后终于觉得自己毫无存在的价值,于是因绝望而发疯,跳进湍急的水车沟自杀身亡。罗斯莫的妻子碧爱特自杀身亡后,吕贝克和罗斯莫单独生活在一起。终于有一天他向吕贝克表示,他希望她成为他的第二个妻子,以便重新开始新的生活。罗斯莫庄第四幕罗斯莫:吕贝克,我不能了解你。你你本人和你的一举一动在我看来,都是一个猜不
30、透的哑谜。现在我已经自由了精神和实际生活都已经自由了。你一起头就想达到的目标已经达到了。然而吕贝克:我从来没有离开我的目标像现在这么远。罗斯莫:然而昨天我向你求婚的时候,你好像很害怕,高声喊叫,说这事断乎使不得。吕贝克:罗斯莫,我高声喊叫是由于绝望。罗斯莫:为什么绝望?吕贝克:因为罗斯莫庄销蚀了我的力量。我从前那股勇往直前的意志被人铰短了翅膀什么事都敢做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我已经丧失了行动的能力。罗斯莫:你把这事的起因告诉我。罗斯莫庄第四幕吕贝克:自从我跟你在一块儿过着那种安宁静穆的日子你对我倾心吐胆、无话不谈,你对我的柔情蜜意也不隐瞒于是我心里就发生了大变化。其他一切沉醉于官能的欲望都从我心里
31、消失了。旋转激动的情欲一齐安定了下来,变得寂然无声。一片宁静笼罩着我的灵魂我心里发生了爱情,伟大忘我的爱情,满足于咱们那共同生活的爱情。罗斯莫:啊,可惜我一点儿都不觉得!吕贝克:这样最好。昨天你问我愿意不愿意跟你结婚时,我快活得叫了起来罗斯莫:吕贝克,可不是吗!我当时是那么想的。吕贝克:当时那一会儿的确如此。我确实情不自禁、忘其所以了。我的轻松活泼的意志一直想争取自由,可是它现在已经没有力量了没有坚持的力量了。罗斯莫庄第四幕罗斯莫:你怎么解释这些事的原因呢?吕贝克:原因是:罗斯莫庄的人生观,或者可以说是你的人生观,感染了我的意志,把它害得衰弱无力、屈服于从前不能拘束我的法则。你或者是,跟你在一
32、块过的日子提高了我的心智。罗斯莫:但愿这是真话!吕贝克:确实是真话!罗斯莫庄的人生观可以提高人的品质,然而然而然而罗斯莫:然而怎么样?吕贝克:然而它也可以毁灭幸福至少是可以毁灭我的幸福。“被成功毁灭的人”吕贝克 这位女冒险家,以她那无所畏惧、天生自由的意志,为达到自己渴望的目标而稳步前进,却在可以采摘果实的时候,拒绝呈献在她面前的成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她自己在第四幕中向我们作了解释:“这正是可怕的一点。现在正当人生的幸福快要到手的时候,我的心变了,我自己的过去挡住了我通向幸福的道路。”这就是说,她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她的良心发现了,她感到自己真正有罪,这种有罪感使她拒绝去享受幸福。厄勒克特拉
33、情结 做过自己亲生父亲情人的这一过往,才是妨碍吕贝克与罗斯莫结合的真正原因。“这段历史必定是更严重的障碍,比起先前诱使碧爱特轻生的罪行,也是严重得多的罪孽”。“当她知道了她自己曾经是自己父亲的情妇之后,有罪感完全攫住了她,支配着她。她向罗斯莫和克罗尔坦白,承认自己是一个谋杀者。她彻底放弃了她通过犯罪而到手的幸福”。弗洛伊德称易卜生为“喜欢用一丝不苟的严谨方法来进行心理上的评价”的大戏剧家。(二)对艺术创作的精神分析经典文本阅读:创作家与白日梦1907年12月6日弗洛伊德所做的一个演讲稿思考问题:幻想的主要特征和心理机制 弗洛伊德主要研究哪种作家 精神分析的理论价值何在游戏说 游戏说是关于艺术起
34、源以及艺术本质的一种学说。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认为,艺术与手工艺是不同的,前者是让人感到愉快的游戏,后者是让人感到困苦的劳动。自由作为艺术最根本的特点,与游戏相同。游戏说到席勒和斯宾塞那里,演化成过剩精力说。当人不为生计所迫时,过剩的精力需要在游戏中发泄,以享受自由创造的愉快,艺术乃由此诞生。幻想的特征第一,幻想只会发生在愿望不能满足的人身上,是未能实现的愿望的替代。弗洛伊德认为激发幻想的愿望主要有两种:一是野心的愿望;一是性欲的愿望。这两种愿望在男性身上时常交织在一起;而女性则以性欲为主。对于男性的愿望,弗洛伊德认为“在大多数野心的幻想中,我们总可以在这个或那个角落发现一个女子,幻想的创作者为
35、她表演了全部英雄事迹,并且把他的全部胜利成果都堆放在她的脚下。”幻想的特征第二,愿望能够贯穿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间维度。幻想一般是由当下的某个机缘激发,然后回溯到早年的某个未曾实现的愿望,最后幻想在未来时间将这个愿望变成现实。幻想的特征第三,幻想如果过分强烈,会导致精神病症的出现第三,幻想如果过分强烈,会导致精神病症的出现。强烈的幻想会让人失去必要的现实感,当一个人无法确定幻想和现实的界限时,便会产生精神错乱,整个心理就会被幻想所淹没。但是创作家在从事幻想这项成人“游戏”时,并不至于最终陷入精神病,因为他和游戏中的儿童一样,能够分清幻想和现实。幻想的特征第四,正如梦就是幻想,幻想也是梦,弗洛
36、伊德称之为幻想也是梦,弗洛伊德称之为“白日白日梦梦”。用“白日梦”称谓幻想,弗洛伊德意在强调幻想与梦的相似之处:幻想和梦一样是压抑的愿望的曲折表达,二者的主要内容都是野心和性欲,二者都与童年经历密切相关,二者都带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病症意味。两类作家 “一种作家像写英雄史诗和悲剧的古代作家一样,接收现成的材料;另一种作家似乎创造他们自己的材料。”弗洛伊德将研究的对象限制为第二种作家。在第二种作家中,弗洛伊德又回避了那些著名的作家,有意“选那些比较不那么自负的写小说、传奇和短篇故事的作家”,因为“他们虽然声誉不那么高,却拥有最广泛、最热忱的男女读者”。弗洛伊德所选的这类作家,从其作品来说,具有强烈的
37、虚构性和强烈的情节性,从其读者来说,具有最大的接受范围和最高的兴趣。这些特点满足了弗洛伊德关于幻想叙事的基本要求。他在缩小作家和作品范围的同时,却为自己的文学创作即白日梦的观点找到了最广泛的经验基础。两类作家第一,“每一部作品都有一个作为兴趣中心的主角,作家试图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赢得我们对这主角的同情,他似乎还把这主角置于一个特殊的神的保护之下。”这个主角显然是创作家(以及创作家所期待的读者)的“野心”所幻想出来的英雄形象,作者对主角的“呵护”其实是对自己“幻想”的呵护,神对主角的护佑也是作者希望得到的人生援助。不管这个“野心”所幻想出来的英雄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还是现有法律的破坏者,作者总是
38、赋予他的行为道义上的正当性,并设法使读者对其产生好感,倾注同情。这是作者将自己内心隐秘的幻想公之于众时必须采取的策略。两类作家第二,“小说中所有的女人总是爱上了主角。”这是为满足性欲愿望而产生的幻想的文学形象。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这两种人生愿望的表述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中国戏剧和小说也尤其喜欢塑造才子佳人的角色并保留大团圆式的结局。所有女人同时爱上男主角似乎是古今武侠小说和眼下众多肥皂剧乐此不疲且屡试不爽的法宝,其极端者如金庸的天龙八部中段正淳和段誉父子的情史。这类作品长盛不衰本身就表明,它们所沿用的“英雄美人”或“才子佳人”的叙事模式,在人类心灵中具有多么深刻而广泛的基础。两类作家两
39、类作家第三,“故事中的其他人物很明显地分为好人和坏人,根本无视现实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人类性格的多样性的事实。”白日梦似的幻想在替代了童年的游戏之后,似乎仍然保留了儿童对游戏角色划分的特点。在儿童游戏中,人的伦理属性只有好与坏两种,这是由儿童的认识能力决定的,也是由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方式决定:凡是带给他积极感受的对象便是好人,凡是带给他消极感受的对象便是坏人。虽然成人大多数时候必须面对现实中人的伦理属性的复杂状况,但是在他们的无意识中仍然渴望世界变得“单纯”一些,以减轻他们伦理价值判断上的烦烦恼。白日梦式作品中好人与坏人的二元划分,满足的是人类回归童年的愿望。“精神分析批评”的理论价值首先,他借用有
40、关幻想、愿望和白日梦的论点,是为了“研究作家的生活和他的作品之间存在着的联系”。在作家生活与其作品的联系中,弗洛伊德尤其重视童年经验对作品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设计的影响。他说:“目前的强烈经验,唤起了创作家对早先经验的回忆(通常是孩提时代的经验),这种回忆在现在产生了一种愿望,这愿望在作品中得到了实现。作品本身包含两种成分:最近的诱发性的事件和旧事的回忆。”如果按照弗洛伊德这段话的整体意思,作品中除了包含“最近的诱发性的事件和旧事的回忆”,还应该包含未来的愿望。创作家的作品就这样把作家的早年生活、当下处境和未来幻想融会在一起,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消除了时间的隔阂,让未来幻想去弥补童年
41、经验,用虚构形象去弥补现实缺憾。“精神分析批评”的理论价值其次,弗洛伊德借用有关观点,又回头解释了前文提到的第一种作家的创作,即“像写英雄史诗和悲剧的古代作家一样,接收现成的材料”的作家的创作。虽然我们不能肯定这类作家作品与作家童年经验的直接联系,但是它们“很可能是所有民族寄托愿望的幻想和人类年轻时代的长期梦想被歪曲之后所遗留的迹象”。也就是说,这类作品反映的是整个人类的童年愿望,是人类共同的白日梦。弗洛伊德的这种观点,似乎已经与其弟子荣格关于文学作品是人类集体无意识表达的观点相通了。“精神分析批评”的理论价值最后,弗洛伊德补充说明了一个并非可有可无的问题,即作家是如何将幻想与诗结合起来的。弗
42、洛伊德前面曾经提到过,成人是羞于向他人诉说幻想的,那是一件令说者羞耻、听者难堪的事情。但是文学作品中的幻想却非但不让创作家和读者尴尬,而且给双方带来愉快。弗洛伊德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诗歌艺木就是用一种技巧来克服我们心中的厌恶感”。这种用于克服作者和读者厌恶感的诗歌技巧有两种,一是“作家通过改变和伪装来减弱他利己主义的,白日梦的性质”。这是诗歌技巧的消极意义。二是“在表达他的幻想时提供我们以纯粹形式的、也就是美的享受或乐趣”。这是诗歌技巧的积极意义。艺术作为本能的升华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向来被视为神圣的艺术也是人的性本能的升华,是人的性本能的替代品,人们从事艺术活动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缓解得
43、不到满足的欲望。发表于1910年的列奧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记忆,是弗洛伊德运用性本能升华理论分析艺术家的生活进而是艺术家的作品的一部重要著作。艺术作为本能的升华(三)对审美经验的精神分析 “美学所要探讨的是在什么情况下事物才被人们感觉为美;但是,它不能解释美的本质和根源,而且,正象时常出现的情况一样,这种失败被夸张而空洞的浩瀚辞藻所掩盖。不幸的是精神分析几乎没有论及美。唯一可以肯定的便是美是性感情领域的派生物,对美的热爱是目的受到控制的冲动的最好的例子。美和吸引最初都是性对象的特性。”评价弗洛伊德正面评价一、把艺术研究引入微观内心世界,潜意识深处。高扬主体性。二、广泛涉猎了艺术问题的方方面面。三、对艺术研究的深远影响。负面评价一、非社会学倾向。二、泛性论的偏颇。三、六经注我的态度。四、对艺术功能上不切实际的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