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新民李新民 年 月 日,李新民在“新时代、新使命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化建设十五周年高峰论坛”上演讲。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业界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兼职教授、全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基地高级研究员。从地方媒体到中央媒体,新闻从业近年,余篇报道获得国内各类新闻奖,余篇(组)深度调研报道为中央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多次参加全国“两会”、中共党代会等重大政治活动采访报道。四次参加中共中央办公厅督查室组织的暗访调研。“农民负担”问题调研,为国家取消农业税提供决策依据;“农民工”问题调研提出“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的建议,被写入党的十六大报告。李新民
2、李新民长期致力于新闻学术研究,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舆论变革、领导干部媒体沟通、突发事件危机管理、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新闻发布主题策划、新闻报道业务创新等领域有独到见解。近年来,应邀为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及全国宣传干部学院(中宣部)、中新智库等高校和培训机构授课。应邀为中宣部、教育部、人社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余部委,河北、江西、北京、重庆、广西、宁夏等近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石油、国家开发投资集团、中国银行等上百家国企举办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进行主题授课或案例点评。李新民李新民重担在肩危难当头都一起感受男人就该抬起头站在风口恩怨情仇喜怒烦忧同命
3、运合奏抓不住风就紧握拳头一生难免有太多争斗百年之后埋骨于山丘一生有多少对手有几个朋友成和败都感受浪花淘不尽成就数不尽风流拼搏过一生何求你是最强的对手最好的朋友宁愿一生平手朋友对手一一谁是新闻发言人?采访谁?这是新闻事件发生后记者须首先确定的问题。在记者眼中谁是新闻发言人一一n一个机构或组织的新闻发言人可划分为三个层次。u首先是一把手,这是最具权威性的人,也是记者最希望采访的人,即所谓“第一新闻发言人”。u其次是兼职或专职新闻发言人,目前中国还没有专职发言人,很多单位都明确了兼职发言人,这是接受记者采访的最佳人选。u第三个层次,即“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也就是说,对于媒体记者而言,一个机构或组织
4、的所有人都代表着本机构和组织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讲也都是这个机构和组织的新闻发言人。在记者眼中谁是新闻发言人n一把手作为一个机构和组织的主要负责人,自然是最具权威,也最有资格代表这个机构和组织发言的人,即所谓“第一新闻发言人”。n凡是遇有重大突发事件、重要社会关切,如果一把手作为“第一新闻发言人”直面媒体,发出的声音就会更加权威,引导舆论的效果也会更好。一一在记者眼中谁是新闻发言人n第一个设立专职新闻发言人的是美国第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他设立了一个新职位总统新闻秘书。作为白宫首任新闻秘书,斯蒂芬厄尔利(Stephen Early)不仅帮助罗斯福准备新闻发布会,甚至有时候还会代替总统回答记者们
5、的提问。专职新闻发言人由此产生。一一在记者眼中谁是新闻发言人n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创立于1983年。是年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领导小组联合发文关于实施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和加强对外国记者工作的意见。n齐怀远作为第一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举行了首次新闻发布会,当时发言人属于齐怀远的兼职,其职务是外交部新闻司司长。一一在记者眼中谁是新闻发言人n往往在关键时刻,特别是遇到重大突发负面事件时,记者能够采访到涉事单位的“第一新闻发言人”即一把手很难,能够采访到兼职或专职新闻发言人也非易事。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常常会从涉事单位的相关人员那里了解情况。也就是说,此时该单位的所有接受采访的人事实上都是“新闻
6、发言人”。一一在记者眼中谁是新闻发言人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网民围观吐槽,众声喧哗。这个时候,需要新闻发言人及时而准确地澄清事实、揭示真相,主动承担起发布新闻、引导舆论的重任。二二全媒体时代发言人面临挑战“现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习近平n从“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高度认识新闻舆论的重要意义,这是在新的舆论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中央高层领导人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认识;提出“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要求,则为新时代新闻发言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目标。二二全媒体时代发言人面临挑战n在这个舆论变革的
7、时代,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引导力决定公信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及时发布者”“权威定调者”“自觉把关者”,这是新时代赋予新闻发言人的职责和使命。二二全媒体时代发言人面临挑战n在年月日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印发后,国务院办公厅于同年月日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n该文件明确规定:“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最迟要在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舆情,要快速反应,最迟要在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二二全媒体时代发言人面临挑战n“作为作为发言人,有时候你可以对真相进行定义。,有时候你可以对真相进行定义。“弗朗科易斯居里
8、安尼(时任时任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的发言人)n互联网时代,新闻发言人不仅早已失去了“定义真相”的权力,而且连隐瞒真相都会承担巨大风险。二二全媒体时代发言人面临挑战n首先,就媒体而言,在今天这个现代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真相已经不可能仅仅掌握在新闻发言人的口中,新闻记者知道的未必比发言人少。n其次,就公众而言,互联网的普及让公众对新闻事件的认知度和参与度都空前提高。只要手中有一部智能手机,网民便可随时随地了解事件的进展,并发表自己的评论。这无疑为新闻发言人带来更为艰巨的挑战。二二全媒体时代发言人面临挑战n这是“新闻事实”,是公众关心的首要问题。n有时候记者获得新闻事实的时间可能比新闻发
9、言人都早。有时候,为核实情况,记者会首先打电话向新闻发言人求证。u第一步,新闻发言人接听电话时,一定要问明情况,了解记者要采访的问题,可以自己此时“正在开会”或“正在接待客人”等为由,请记者留下姓名及联系方式,然后告知记者一个小时或几十分钟之后,会电话答复。三三了解记者问题,准备相应口径u第二步,放下电话,随即联系相关部门,马上了解事实真相;迅速向领导汇报,并召集相关人员,制定答问口径。u第三步,按照约定,一个小时或几十分钟后打电话给记者,根据答问口径做出回应,告诉对方新闻“属实”或“失实”。如果有计划召开新闻发布会,则可明确告知记者,几月几号要开发布会,会邀请记者到发布会现场采访。三三了解记
10、者问题,准备相应口径n新闻事件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是否导致人员伤亡?有无带来财产损失?这是公众关心的重要话题,也是记者在采访中重点提问的话题。n新闻发言人须如实回答,有一说一。三三了解记者问题,准备相应口径n新闻事件,特别是重大公共突发安全事件,往往会给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影响。这也是记者和公众关心的焦点问题。三三了解记者问题,准备相应口径n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往往是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n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复杂的,有时还是多方面的,需要时间经过调查后才能得出。因此,第一次接受采访或者召开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可重点介绍事件本身,而须慎谈事
11、件原因慎谈事件原因。如遇记者提问,可回答“原因正在调查之中”。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可采取“滚动发布”的方式,查清一点说一点,循序渐进地说,实事求是地讲。三三了解记者问题,准备相应口径n新闻事件特别是重大灾难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应急措施是关键。按照中华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不同性质的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都有相应的处置预案和救援要求。n新闻发言人一般都会对此予以重点介绍:启动了哪些应急预案,采取了什么处置措施,实施了哪些救援行动,死者或伤者的救助情况如何,等等。三三了解记者问题,准备相应口径n重大负面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灾难性安
12、全事件,公众还有一个十分关心的话题:责任人是谁,如何追责,怎样处理。n事实上,许多新闻事件,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因为事发原因的复杂,增加了调查的难度,也会加大责任认定的难度。正由于此,便出现了新闻发言人面对此类问题时的答问规则:慎说原因,缓谈责任慎说原因,缓谈责任。三三了解记者问题,准备相应口径“面对媒体,如果只是消极被动回答问题,面对媒体,如果只是消极被动回答问题,这样就会陷入被记者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要这样就会陷入被记者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要摆脱被动局面,首先要树立摆脱被动局面,首先要树立以我为主以我为主意识,意识,掌握必要的掌握必要的答问技巧答问技巧,积极设置议题,正确,积极设置议题
13、,正确引导舆论。引导舆论。”四四发言人不可被记者牵着走n新闻发言人受访的目的是:发布新闻信息,回应媒体关切;澄清事实真相,引导社会舆论。这就是说,无论是接受记者专访,还是新闻发布会回答记者提问,发言人都应树立“以我为主”的意识。n采访是一种沟通,在回答记者、解疑释惑的同时,必须了解自己要向媒体和公众传达什么信息。针对记者问题中不确切甚至是谣传的部分,要及时澄清事实;针对一些重要的、必须向公众传达的信息,即使记者没有问,发言人也要说出来。四四发言人不可被记者牵着走n“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看首先还是要把我们在南海问题的基本立场再讲一讲(略字)”“中国在南沙岛礁上不仅建设必要的防御设施,更多的是
14、民用设施,是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这些设施正在建设的过程当中,等将来建设完成,具备了条件之后,我们当然会考虑邀请各方面的记者,包括外国的记者到这些岛礁上去参观采访。”“我想再谈一谈南海航行自由的问题(略字)”“我还想利用这个机会介绍一下中国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所做的各种积极努力(略字)”四四发言人不可被记者牵着走n答问技巧:针对记者的一次提问,王毅外长不仅做了正面回答,。前后共“送”出三个相关问题:中国南海问题基本立场,南海航行自由,中国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做出的努力。这就是“以我为主”n答所未问:把记者没问而自己想说的说出去,须掌握一些必要的过渡性短语。比如“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介绍一
15、下”“你的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在这里我还想补充几句”等等。四四发言人不可被记者牵着走n所谓“有料”,是指新闻发布要有新闻性,既要有观点、有态度,还要有数据、有事实,言之有物,公众关注。记者最喜欢这种“发言有料、能写报道”的发言人,而讨厌那种“讲官话、说套话、放空话”的发言人。五五精彩的发言“有料、有趣、有金句”n所谓“有趣”,是指新闻发言人风趣幽默,会讲故事。风趣和幽默,对于新闻发言人来说,是一种能力和技巧,一种化解尖锐问题的能力,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技巧。五五精彩的发言“有料、有趣、有金句”n金句,就是简洁有力、掷地有声、闻之感人、易于传播的精彩语句。n对于新闻发言人而言,是发言时阐述新
16、闻事实表达态度之“亮点”;对于媒体记者而言,是报道时可提炼制作新闻标题之“焦点”;对于公众而言,是舆论传播中过目难忘之“重点”。五五精彩的发言“有料、有趣、有金句”n“假话全不说”即必须说真话。无数事实证明,说假话的新闻发言人,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n“真话不全说”,敏感的、涉密的、涉及个人隐私的等等,即使是真话当然也不能说,容易引起舆论误解的“真话”,也须慎言。六六了解记者心理,发言不可失言n“雷语”,原本是网络用语,是指名人说出来的一些令人震惊的语句。n“官话套话”的背后常常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祟。n“三个不要”:六六了解记者心理,发言不可失言n国务院新闻办印制的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手册对此做
17、出较为详细的描述:n男性发言人应穿纯色深色西装,搭配干净的浅色衬衫,以及配上醒目而又庄重的领带,擦亮的深色皮鞋和深色袜子也是常用的选择;女性发言人应穿适合的职业套装,落落大方,颜色不可过于鲜艳、花哨,也要避免古怪、前卫还应避免佩戴闪光炫目的珠宝饰物。七七发言人须掌握“非语言传播技巧”n沟通时信息的全部表达语调声音肢体语言。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n以沟通表达为己任的新闻发言人,自己的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在塑造自己的整体形象,并对新闻发布产生重要影响。七七发言人须掌握“非语言传播技巧”n新闻发言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身后背景、周围环境、室内灯光等,都是无声的语言,都会帮助发言人传递相关
18、信息,影响新闻发布的效果。七七发言人须掌握“非语言传播技巧”记者和发言人的关系是“朋友和对手”。记者与发言人一方面是朋友,相辅相成,彼此映衬;另一方面又是对手,你来我往,彼此交锋。但是,双方的目的便是以“矛之利”彰显“盾之坚”,共同演绎一场“传播新闻,引导舆论”的好戏。八八媒体人与发言人的关系定位n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全国政协原新闻发言人赵启正等学者认为,新闻发言人不是“人”,而是一种“制度”,是传播新闻、引导舆论的制度。n采访发言人的媒体人也不是“人”,而是一个“平台”,是为发言人提供的表达观点、展示形象、发布新闻的“平台”。八八媒体人与发言人的关系定位n媒体人协助发言人“预设问答”n预
19、设问答一些公众关注的、有质量、有挑战性的问答,这样更能吸引公众的目光,更能体现新闻发言人的水平,也更加彰显新闻发布会的意义。n记者不断抛出的咄咄逼人甚至被认为尖酸刻薄的问题,才凸显了接受采访的新闻发言人的智慧和专业。记者与新闻发言人,由此共同完成了最具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新闻作品”,也完成了从“对手到朋友”的蜕变和升华。八八媒体人与发言人的关系定位经济参考报 :头版头条习近平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埃克哈德,等 为联合国发言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拉斯韦尔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亨得森 管理者一定要懂媒体 北京:新华出版社,:7苏丽文 政府的媒体公关与新闻发布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