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课件016 第十六章 学校社会工作.pptx

    • 文档编号:4562384       资源大小:1.04M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5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15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momomo)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课件016 第十六章 学校社会工作.pptx

    1、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学校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目录目录010102020303第一第一节节 学校社会工作概述学校社会工作概述第二第二节节 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第三第三节节 学校社会工作的实务基础学校社会工作的实务基础0404第四第四节节 中国的学校社会工作中国的学校社会工作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社会工作概述学校社会工作概述一、学校社会工作的概念一、学校社会工作的概念1.1.起源起源学校社会工作 起源于世纪初的美国,以访问教师的名义出现,有时也称为“教育社会工作”,泛指教育体系之内的社会工作实务。2.2.概念概念(1)美国社会工作协会出版的 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对学校社会工作的解释是

    2、:学校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去实现学校的主要目的。学校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教与学的场所,使学生能为现在所居住的世界与未来可能面对的世界准备自己。(2)台湾学者林胜义所著的 学校社会工作一书认为,学校社会工作是学校教辅工作的一环,经由专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协助学生与学校、家庭及社区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准备现在以及未来的生活,从而达到学校教育的目的一、学校社会工作的概念一、学校社会工作的概念(3)宣兆凯认为,学校社会工作属于社会工作学与教育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也是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及方法在教育领域开展专业服务活动的一项事业。它以在学习生活适应上有困难的问题学生为对象,

    3、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和途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帮助他们学会适应学习生活。(4)中国社会工作大百科全书将学校社会工作定义为:学校社会工作为政府、社会各方面力量或私人经由专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对正规或非正规教育体系中的全体学生,特别是处境困难学生提供的专业服务。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和学校解决所遇到的某些问题,调整学校、家庭及社区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学校、家庭及社区的教育功能,以实现教育目的乃至若干社会目标。一、学校社会工作的概念一、学校社会工作的概念(5)综上,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领域的一项专业服务,是将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理论、方法和技巧应用于学校中,

    4、致力于改善学习环境和条件,充分挖掘全体学生,特别是在学习生活适应上有困难的学生的 潜能,以使其恢复和增强适应今日与未来生活和学习的能力,推动学校教育功能实现的一项专业服务活动。学校社会工作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者通常要与学校的行政教学人员、学生家长以及社区和社会中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通力合作,为学生创造“家庭 学校社区”三者之间良性互动的社会环境。广义的学校社会工作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而狭义的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则是在学习或生活适应上有困难的学生。二、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回溯二、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回溯(一)(一)2020世纪初世纪初-20-20世纪世纪2020年代:年

    5、代:“访问教师访问教师”时期时期 世纪末世纪初,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移民向城市迁移,各种社会问题随之出现,移民者的子女跟随转学迁入,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年美国纽约市哈特雷馆 和格林尼治馆的社会工作机构派两名工作人员走访负责安置的老师,通过近距离接触学校和社区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生活适应状况。年,波士顿的妇女教育协会安排人员去学校走访教师。年,纽约罗彻斯特教育委员会第一个推广并资助了“访问教师项目”,委员会为访问员在学校中设立了特别的部门,直接对学校监督部门负责。在这一阶段,受心理分析理论盛行的影响,学校社会工作开始关注适应不良的学生,并且尝试对这些学生使用心理分析的个案工作方法加以

    6、矫治。不过,学校社会工作者主要的角色仍然是“家庭学校社区”之间的联络者。强制入学的法律实施后,学校出于了解不同文化差异、语言、社会阶层和学习背景的学生的需要,访问教师运 动的主要责任是考察学生的出勤率。二、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回溯二、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回溯(二)(二)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年代-20-20世纪世纪5 50 0年代:个案年代:个案学校社会工作的兴起于发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兴起于发展 世纪年代,经济大萧条严重阻碍了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这一时期,访问教师运动原有的工作大都变成了提供服务、避难所和食物,经费和人员都极大缩减。访问员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另外,随着精神卫生运动的蓬勃

    7、发展,访问员在联系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基础上,希望能够发挥更为专业的作用为问题学生提供精神支持。世纪年代以后,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实际上已经不再是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联络员或者负责调查旷课的职员,而转变为一种更专业的角色。斯莫利将学校社会工作定义为社会个案工作的特殊形式,将学校社 会工作者的角色描述为“个案管理的专业人员,帮助儿童使用学校资源”年,美国成立了全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它是后来的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访问教师运动中的访问员也正式更名为学校社会工作者。二、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回溯二、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回溯(三)(三)2020世纪世纪6 60 0年代年代-20-20世纪世纪8

    8、080年代:社会变迁模式、社区学校模式的转向与运用年代:社会变迁模式、社区学校模式的转向与运用 世纪年代以后,公立教育因种族隔离问题备受社会各方攻击。学校社会工作开始不再消极地等待问题出现后再加以治疗,而是积极参与到教育政策的决定和学校活动的策划和执行中来。世纪年代学校社会工作迅速发展,学校社工数量不断增长,更注重家庭、社区以及与其他学校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合作。随着学校社会工作实践方法的不断 改进,各种不同的实践模式应运而生。年,艾德森 提炼出四种学 校社会工作实践模式,分别是传统临床模式、学校改变模式、社区学校模式以及社会 交互模式。年,美国通过了 残疾儿童教育法案,带来了学校社会工作从业

    9、者数量的巨大增长。在对残障儿童的扶助中,学校社会工作者对儿童和家庭的服务受到 了广泛的认可。年,美国社会工作者协 会拟定了美国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准则,内容包括能力资格、组织与管理、专业实务三 个部分,这些举措促进了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二、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回溯二、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回溯(四)(四)2020世纪世纪9090年代以来:学校社会工作快速发展年代以来:学校社会工作快速发展 世纪年代以来,美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教育法规政策。年是美国的教育改革年,学校社会工作在 美国教育法中成为主要一环,这项法令的目的是“促进研究,建立共识,改变系统以确保所有学生都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正是在这

    10、一年,独立于美国社会工作协会教育委员会的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成为学校社会工作的领导和先锋。在全美范围内,学校社会工作会议和研讨会纷纷召开,一系列关于学校社会工作的书籍也陆续出版。目前,全美有一万多名学校社会工作者活跃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第二节第二节 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一、生态系统理论一、生态系统理论(一)生态理论与学校社会工作(一)生态理论与学校社会工作1.1.来源来源生态理论由布朗芬布伦纳提出,这一理论为理解和认识人与不同的机构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框架。人的生态理论研究的是人和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核心概念是“适应”,即人在适应中成长和发展。2.2.假设假

    11、设()行为只有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考虑才有价值;()不正常的行为是和既定环境的价值观相违背 的;()考虑人对既定环境的适应;()既定环境的交互作用呈现反向性特征;()个体外部的生态系统是可以改变的。一、生态系统理论一、生态系统理论(一)生态理论与学校社会工作(一)生态理论与学校社会工作3.3.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五个系统来设计干预计划: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五个系统来设计干预计划:()微系统,即学生生活的直 接环境,包括家庭、朋辈群体、学校和社区;()中系统,由个体与微系统所包括的 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外系统,即对孩子有间接影响的环境;()宏系统,即影响最广泛的一层环境,由政治制度、社会政策

    12、、文化和经济趋势构成;()时间系统,即个体的成长轨迹(如婴儿期、童年、青少年、成年)和历史背景的时间元 素。应从五个系统努力改善学生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不适应状态。一、生态系统理论一、生态系统理论(二)一般系统理论与学校社会工作(二)一般系统理论与学校社会工作 贝塔朗菲提出,在一般系统理论中,系统包括开放性和封闭性、境界。境界是指系统和环境的区分边境,其主要作用是将系统和环境加以区分,对环境影响系统机能的各种要素起到保护作用,也就是说系统的境界以外就是环境。系统开放时,系统从环境中输入和输出,不断得到反馈,实现高效运转。学校社会工作者关注学校这样一个系统与外界环境包括家庭、社区、制度之间的适

    13、应状况,同时也关注学校系统的内部整合。二二、社会化理论、社会化理论1.定义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接触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 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2.2.分类分类社会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式的社会化,另一类是非正式的社会化。二二、社会化理论、社会化理论3.3.重要理论重要理论 查尔斯霍顿库利的“镜中我”和乔治米德的自我概念是社会化的重要理论。前者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彼此都是一面镜子,每面镜子都映照出对方,如同我们在照镜子的时候,从镜子中看到自己一样。儿童会通过社会化过程,想象别人的看法,表现出

    14、被别人期待的行为。后者认为,在自我概念的发展中,重要他人,即儿童所羡慕和模仿的对象,对个人的评估最具影响力。库利的“镜中我”与米德的自我概念理论,解释了人的自我概念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并且他人的看法和评价 对自我概念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学生,正处于自我概念的形成期,有必要为案主创造良好的互动环境。同时,对于问题学生,不能以偏概全,让他们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三、越轨行为理论三、越轨行为理论(一)社会失范论(一)社会失范论 社会失范论始于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他认为产生越轨行为的原因在于社会结构。美国社会学家默顿进一步阐述了涂尔干的社会结构、失范与越轨理论。默顿认为,社会文化

    15、产生目标,社会结构决定达到这种目标的手段,而取得成就目标的合法 机会并不能同等地分配给每个人。这样,某人如果接受了社会所创造的目标,但又缺乏合法手段,就会发生各种越轨及失范行为。而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社会辨别能力较差,故社会失范对其行为的影响就更大,其行为越轨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三、越轨行为理论三、越轨行为理论(二)社会冲突论(二)社会冲突论 社会冲突论也是从社会结构角度来分析越轨行为形成原因的理论。美国学者舍林认为,社会冲突是人类本性中固有的,是复杂社会中不可避免的过程,一个社会越复杂,则越具有异质性,其经历的冲突就越多,相应地,越会产生各种越轨行为

    16、。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各阶层的差异性较大,越轨行为较容易发生。遵循社会工作接纳原则,尊重多元文化的存在,关怀处境不利的学生群体,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有需要的案主,而应主动挖掘有需要的案主,有效预防青少年越轨行为的产生。三、越轨行为理论三、越轨行为理论(三)文化传递理论(三)文化传递理论 文化传递理论认为,越轨行为是一个人从生活的社会环境中习得的。失范并不一定导致越轨行为,越轨行为是通过学习的方式获得的。如果越轨行为在某一个群体或者社区中已经作为一种文化模式存在,它就很可能被传播给新来的年轻人。根据这一理论,消极型的儿童朋辈群体容易导致学生越轨行为。需要引导学生的同辈交

    17、往,建立积极的青少年群体亚文化,防止青少年越轨行为的产生。四四、标签理论、标签理论 “标签”的概念于年由勒姆尔特提出。标签理论认为,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指的那种人。标签理论主要从主观层面来探讨个人偏差行为的形 成,认为偏差行为不完全是个人品质所决定的,而是他人应用规范制裁于违反者的结 果。根据这个观点,如果学校老师或学生的家长随意给偶尔犯错的学生贴上坏标签,如笨蛋、问题学生及不良学生等,学生本人可能就会不知不觉地开始修正他们的自我 形象,将自己归属于这些被标签的角色,导致一种“自我应验预言”的恶果。显然,“标签”的作用具有很大的负效应,学生是否成为“有问题的人”,与周围环境中的

    18、社会成员对其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学校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通过重新定义,使那些原来被认为“有问题的学生”恢复为“正常人”。同时,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案主的问题,避免先入为主的偏见,在辅导“有 问题的学生”时,要采取价值中立的态度,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不适当的工作态度,会适得其反地促使学生形成新的不正常的自我形象。五、角色理论五、角色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 米德把“角色”一词引入社会心理学领域,以此来说明人的社会化行为。在社会学中,角色指与一定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的行为。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会基于一种身份和地位,按照一定期望,选择一定行为模式去扮演角色。每个人在社

    19、会里不止扮演一种角色,根据情境以及互动对象的不同,扮演 多种不同的角色。如果一个人无法掌握在何种情境下该扮演何种角色,或是碰到特定 的他人应该用何种角色回应,就会产生角色紧张。角色紧张是实际生活中扮演角色时常会遇到的问题,是指同一个时间里对于一个角色的扮演者来说,有太多不同的期待 和需求,而角色的扮演者无法完成这些期待和需求,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压力。比如一个男孩会同时扮演儿子、学生、学生干部等角色,如果男孩扮演的学生角色未能达到 家长或教师的期望,就会产生挫败感及压力。角色理论为学校社会工作者诊断学生问题提供了一条路径,同时也提供了解决方法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厘 清角色期待,更好地适应

    20、自我的角色,完成角色的任务,以达到改善人际关系的目的。六六、代沟与后喻文化理论、代沟与后喻文化理论 代沟代沟是一种自然的社会历史现象,无论是在急剧变化的时代,还是在文化变迁缓慢的时代,年青一代与年老一代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情感倾向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对立、矛盾。“代沟”的存在表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都不同,因此各自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于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学生,社会工作者应承认他们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尊重和理解他们的差异性,并遵循个别化原则为 学生提供相应的服务。玛格丽特米德在 文化与承诺一书中,将时代划分为前喻文化时代、并喻文化时代、后喻文化时代。后喻文化,后喻文化,也称

    21、“青年文化”,是由年青一代将文化传递给长辈的过程,即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年青一代和年长者之间的平等对话,有利于缩小和消弭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因此,在后喻文化的视角下,开展学校社会工作时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当作一个受助的客体来对待,也不能把工作者视为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要把学生视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的主体,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服务过程当中,建立平等、合作的专业关系。七、行为主义理论七、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最早由沃特生于年创立。这一理论认为行为是可以习得的,行为与刺激相关联,即是“刺激()反应()”的结果,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作强化。同时,该理论认为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对行为的“积极强化”,

    22、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对经典行为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该理论认为个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经由观察、模仿、认同与社会增强作用而进行社会学习。他提出了“行为 认知 环境”交互作用的公式。社会学习理论着重研究有机体对变化着的环境的反应能力,认为有机体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经过自我认知结构的发展和自我控制来影响环境,同时也为环境所影响。班杜拉强调,行为大多是通过观察学习得来的。他认为人的自我调整与自我增强比外在的奖惩更加重要。作为个体的人具有自我辨识能力,是否模仿他人的行为要看此行为是否对观察者有吸引力。依据这一理论,学校社会工作者在改变案主行为时,首先

    23、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为学生提供可以参照的榜样。其次,相信案主有能力自我调适,并能做出改变的行为。八八、道德发展理论、道德发展理论道德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尔伯格。在承认儿童存在道德发展阶段的基础上,他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概括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分别是:()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处于这一水平的儿童,对是非的判断取决于行为的后果或服从于权威及成人意见,包括服从于惩罚和相对功利主义的两个道德定向阶段。()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在此阶段,人判断是非时,能够注意到家庭与社会的期望,包括人际和谐(或好 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和维护社会秩序及权威的道德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后习俗

    24、水平。个人考虑道德判断时,可以超越社会法律及其对秩序的需要的权利和原则,包括社会契约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这两个阶段。九、精神分析理论九、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人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主要源于儿童时期未解决的心理冲突。他提出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他提出了人格发展的五阶段说,即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性爱期。这五个阶段中,每一阶段都有自己的发展任务,从一个阶段向另一阶段转换时往往会产生某种焦虑,克服焦虑才能发展到下一阶段,否则焦虑 便可能被压抑在潜意识中。针对人格发展阶段转化过程中的焦虑,他提出了“自我防 卫”观点。即当焦虑发生时,健全的自我能够判断应

    25、采取何种方式加以防卫。自我防卫的方法包括压抑、投射、反向、固着、退行、否认、认同、升华、转移、代替、幻 想、理想化等。人在遇到挫折时,若“自我防卫”功能运用次数过多或强度太激烈,往往会产生适应不良。依据这一理论,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可以追溯到他儿童期的经历,这段时期往往和其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因此,矫正学生的行为偏差,要深入到学生成 长的大系统中去,通过改变学生的生存环境、治疗幼年时期的创伤来纠正其人格缺 陷,从而形成健康的社会化人格。第三节第三节 学校社会工作的实务基础学校社会工作的实务基础一、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一、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一)传统临床模式(一)传统临床模式 传统临床

    26、模式又称为传统治疗模式,主要是针对“问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而直接提供服务或治疗的一种工作模式,也是最常见、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学校社会工作模式。在传统临床模式的案主体系中,主要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以及与学生有关联的家长。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焦点是帮助被认定有社会适应困难与情绪困扰的学生(这 些困难或困扰会妨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自我实现),为他们提供“工作者案主家庭”的个案工作服务,以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调适,发挥效能,获得最佳的学校生活体验。学校社会工作者采用个案工作方法的策略,针对个别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专业介入 服务,包括:对学校中的困难学生直接提供个案服务;与教师及其他学校人员建立一 种专业的关系

    27、;对学生家长提供个案服务;与社区中的社会机构一起工作,共同为学 生提供必要的协助。在这一模式中,学校社会工作者主要扮演增能者、支持者、咨询 者的角色。一、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一、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二)学校变迁模式(二)学校变迁模式1.1.解释解释学校变迁模式又称为机构变迁模式、社会变迁模式、社会改革模式。此种模式认为,当学校体系或教育体系不能随着社会变迁而做出相应的改变时,就会增加学生的困扰。学校变迁模式就是促进学校做出必要改变,并协助“学校与学生”的一种实务工作模式。2.2.理论理论学校变迁模式基于两个方面的理论:其一,维权理论。即以维护学生权益为中心,将学校视为目标体系的一环,并赋予学

    28、校社会工作者较大的责任。其二,组织理 论。即学校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组织行为的知识与有效协调的技术,并在工作中不断 练习,以此促使自己具有较高的谈判能力。一、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一、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二)学校变迁模式(二)学校变迁模式3.3.工作对象工作对象在学校变迁模式的案主体系中,主要的工作对象是学校整体,即学校体系的所有人,包括学生、教师、行政人员、校长、监护人,都可能与案主交互影响。4.4.工作焦点工作焦点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焦点主要集中在学校的环境,特别是学校的规范、规定与设施条件。不 合理的学校规范与功能欠佳的学校设施,会妨碍学生的成长,并增加困扰问题。一、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一

    29、、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三)社区学校模式(三)社区学校模式1.1.来源来源 世纪年代,美国底特律的公立学校实施了一项由福特基金会赞助的项目。这个项目旨在让贫民区的社区与学校更为接近,以此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建立学校与社区的双向沟通,达到改善学生学习成绩的目标。同时,市区学校的少年犯罪、辍学问题凸显,一些学校采用了社区学校的概念,将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引入社区系统的视 野之中。2.2.理论理论一是“完美的儿 童”,这是社区学校模式所依据的主要理论前提。要教导具有完美人格的学生,就必须注意影响学生的所有势力。二是学校联结概念与沟通理论,强调学校社会工作者主动与社区沟通,并能够充分地为学生提供社区工作的机

    30、会,为将来充分运用社区关系做准备。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出对社区的了解与支持,也能够发展学校的方案去帮助贫困与文化失利家庭的学生。一、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一、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三)社区学校模式(三)社区学校模式3.3.从案主问题的根源看,产生学生困扰问题的主要根源包括:从案主问题的根源看,产生学生困扰问题的主要根源包括:第一,贫困与其他社会环境,致使学生产生了许多困扰;第二,学校工作人员未能充分了解学生所处的社区文化差异、贫困原因及社会机构功能失调等原因,致使学生处于特殊困境中。4.4.介入方式介入方式在社区学校模式的主要介入方式中,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外延活动并实施新方案,增进学校与社区

    31、之间的相互了解、持续互动和发展。一、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一、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三)社区学校模式(三)社区学校模式5.5.社会工作者的职责社会工作者的职责(1)其一,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鼓励他们自我表达其问题;(2)与社区人员打成一片,鼓励社区人员说出社区的问题,观察可能对学校造成困扰的部分;(3)亲自参与并投 入社区活动中;(4)鼓励社区成员组成小组,探索、发掘社区问题,提出建议,改善不利于儿童成长的社区环境;(5)帮助学校和社区相互了解,倡导社区重视并支持学校计划,协助学校活动方案。6.6.学校社会工作者需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学校社会工作者需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1 1)在技术方面

    32、,)在技术方面,学校社会工作者必须掌握参与社区工作的必要技术,比如调查、分析、组织、规划、沟通、协调、评估等;(2 2)在态度方面,)在态度方面,学校社会工作者应该为社区辩护,帮助社区提出一些与学校有关的问题,并显示 工作者正在设法改善这些问题,以此获得认可与支持。一、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一、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四)社会互动模式(四)社会互动模式1.1.来源来源世纪年代,随着美国教育的迅速发展,学校社会工作进入了急剧的扩张时期,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数量不断增长。同时,残疾儿童法案使得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得以进一步扩展到保障残障学生的权利。为回应美国教育发展的新需要及 促进学校社会工作实务的深

    33、入发展,学校社会工作者尝试调整其角色与工作方式,发展出了一种新的运作模式即社会互动模式,以促使学校社会工作的关注点扩展到更为 广阔的学校与社区层面,并在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下,从学生与学校、家庭、社区的 互动中,有效地处理学生、学校和社区的问题。2.2.主张主张社会互动模式强调的是个体与团体之间产生的交流与互恵,也是对前三种学校社会工作模式的整合。一、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一、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四)社会互动模式(四)社会互动模式4.4.理论指导理论指导社会互动模式基于伯特朗提出的问题中心理论。具体而言,该理论主张围绕任何现存的问题进行毫无限制的、彻头彻尾的思考,根据案主的需求展开一 种行动取向

    34、的运作。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1)首先,界定案主问题的意义;(2)其次,把案 主当作家庭、学校、社区系统中的一部分,广泛考察与分析致使学生产生困扰的各种因素;(3)最后,有系统地调整案主与每一个有关体系之间的交互关系。5.5.主要任务主要任务在社会互动模式的主要介入方式中,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学生与系 统之间在互动中的问题,并进行协调。二二、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学校社会工作方法(一)学校个案工作方法(一)学校个案工作方法1.1.解释解释 学校个案工作是针对全体在校学生,尤其是有适应不良的学生,由学校社会工作者运用儿童成长知识和技巧开展的专业助人活动,为学生提供物质的或情感的支持与服务,

    35、帮助他们解决困扰问题,达到个人成长的最佳状态。学校个案工作坚持在理性 情绪理论、行为矫正理论、人本理论、心理社会理论以及抗逆力理论的指引下,区别于一般的教师、班主任或思政老师,以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理念和专业技能,坚持学生本位的思想,为学校全体学生,尤其是适应不良的学生,扫除成长中的障碍,挖掘自身潜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学校个案工作不仅具有治疗功能,还具备预防和发展的功能。2.2.注意注意(1)满足学生的需求(2)激发学生的潜能(3)友伴关系(4)真实二二、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学校社会工作方法(一)学校个案工作方法(一)学校个案工作方法3.3.目的目的(1)从个人层面来看

    36、,学校个案工作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位处于困境中的学生了解和接纳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挖掘自身潜能,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有效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满足其需求与期望。同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优势,使其建立信心,顺利度过成长过程 中的冲突与困惑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自己的价值观,从而实现自身全面、健康的发展。(2)从社会层面来看,学校对于学生来说即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学校个案工作在保证校园公平与正义的前提下,应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权利,满足个人需求;同时,学校个案工作还应减轻或遏制因个体社会功能失调而带来的班级和校园影响,维护校园的安定团结。二二、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学校社会工作方法(二

    37、)学校小组工作方法(二)学校小组工作方法1.1.类型类型(1)休闲小组(2)教育性小组(3)自助性小组(4)治疗性小组二二、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学校社会工作方法(三)学校社区工作方法(三)学校社区工作方法1.1.类型类型(1)同伴辅导(2)志愿者训练及服务活动(3)青少年成长支持网络计划(4)行为偏差少年关怀计划(4)青少年权益保护的宣传和咨询活动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的学校社会工作中国的学校社会工作一一、中国的学校社会工作、中国的学校社会工作 中国的学校社会工作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已初见端倪。年,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成立,特别设立了应用社会学专业,目的是为美国在中国设立的社会团 体与社会福利机构

    38、等培训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学校社会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这样的名词所代替,注重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解决学生问题,又可称之为“行政性非(半)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这套学校社会工作模式产生于世纪年 代,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随着教育制度的发展得到逐步完善 另一方面,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为大陆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其中,台湾的学校社会工作受美国影响较大。年,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开设“学校社会工作”课程。年代,台湾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开始配备学校社会工作者。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在我国大陆出现较晚,目前还处于开拓阶段。年月,

    39、在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的支持下,浦东所学校开始试行学校社会工作,按照香港模式,试点推行了“一校一社工”制度,揭开了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新序幕。二、中国学校社会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二、中国学校社会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第一,学校社会工作与传统学生工作的边界模糊。第二,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心理辅导混淆。第三,学校社会工作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三三、中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前景、中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前景1.不断完善学校社会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争取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身份认定。2.在嵌入传统学生工作的过程中推进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3.加强学校社会工作的教育与培训,建立本土化的服务模式及工作方法。本章要点本章

    40、要点1.学校社会工作属于社会工作领域的一项专业服务,将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理念、方法应用于学校中,对全体学生,特别是处境困难的学生,提供专业的服务。其目的在于通过与家庭、学校、社区的互动,解决学生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成长,发挥家庭、学校、社区的教育功能。2.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化理论、越轨行为理论、标签理论、角色理论、代沟与文化反哺理论、行为主义理论、道德发展理论、精神分析理论。3.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模式有:传统临床模式、学校改变模式、社区学校模式以及社会交互模式。本章要点本章要点4.学校社会工作具体工作方法包括学校个案社会工作、学生团体社会工作、学校社区社会工作。运

    41、用个案工作方法进行工作时,由于对象是学生,需要重视与案主的关系,力求做到:需要重视与案主的关系,力求做到:()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潜能;()建立友伴关系;()真实。团体社会工作小组类型有:团体社会工作小组类型有:()休闲小组;()教育性小组;()自助性小组;()治疗性小组。学校社区工作则可以开展:学校社区工作则可以开展:()同伴辅导;()志愿者训练及服务活动;()青少年成长支持网络计划;()行为偏差少年关怀计划;()青少年权益保护宣传和咨询活动。5.我国学校社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包括:()如何定位学校社会工作与现有学校 体制下心理辅导和德育工作的关系;()学校社会工作者如何协调社会工作与

    42、其他工作的关系;()如何让学校系统充分地认识到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并接纳社会工作。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学校社会工作?2.简述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3.简述学校社会工作的四大模式。4.简述学校社会工作的具体工作方法。5.简述港台地区学校社会工作对大陆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启示。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6.分析以下案例:同学从普通学校转到一所贵族学校,因为家境稍差而遭到同学欺凌。“我被一群男生推下楼梯,根本不知道是谁推的,只记得一群男生抱着臂在楼梯上对着我得意地嘲笑。”同学表示,由于是一群男生,她当时想反抗都不知道对着谁,最后自己哭着离开。从那以后,施暴群体长期对她施加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她被推下

    43、楼梯、被推搡、被群殴、被迫跳进厕所便池、被语言攻击、被集体嘲笑 同学曾经尝试处理这些事件,但当她向老师求助时,换来的却是嘲讽:“老师只说我活该,还说忍不了就自己退学之类的话。”同学将欺凌事件告诉家长,父母给老师打电话老师不予理睬,便不了了之。因为求助无果,欺凌的事态加速恶化。“我被所有人极其严重地欺负,因为大家知道欺负我没有后果。”从此,同学再也没 有向他人寻求过帮助,只是默默忍受欺凌带来的痛楚。遭受欺凌后,同学形成了孤僻的性格,人际交往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与父母感情也很冷漠。她不相信任何人,也没有安全感,直至被诊断为抑郁症。受病魔困扰的 她总是没有任何理由地想死,曾自杀多次但没有成功,自残现象非常严重。同学说道:“我不知道正常的学生生活是怎么样的。”请结合案例思考以下问题:请结合案例思考以下问题:()如果同学是你的案主,你会如何介入?)如果同学是你的案主,你会如何介入?()如果你是一名学校社会工作者,如何看待学校社会工作在本土化过程中的角色定位问题?)如果你是一名学校社会工作者,如何看待学校社会工作在本土化过程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课件016 第十六章 学校社会工作.pptx)为本站会员(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