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乡土土中国中国之之在这里,读懂中国第第1212篇篇 血缘与地缘血缘与地缘主旨主旨:说明了礼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在乡土社会中的必要性和:说明了礼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在乡土社会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礼治社会中人们是主动地服从成规。重要性,礼治社会中人们是主动地服从成规。摘要:摘要: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利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人服权利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传统,是整个社
2、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是主动的。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特色。血缘和地缘,实质上就是梅因所谓血缘和地缘,实质上就是梅因所谓“从身份到契约从身份到契约”的中国化解读。的中国化解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因而血缘社会是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因而血缘社会是稳定的,是人情社会。社会生活愈发达,人和人之间的往稳定的,是人情社会。社会生活愈发达,人和人之间的往来也愈繁重,单靠人情不易维持相互间权力和义务的平衡,来也愈繁重,单靠人情不易维持相互间权力和义务的平衡,但是亲密的血缘社会
3、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而但是亲密的血缘社会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而“新客新客”的出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僵局,地缘便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现打破了这一僵局,地缘便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系。事实上,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转变是社会性质事实上,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转变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内容概要】【内容概要】本章各段意概括本章各段意概括1.1.阐述阐述“血缘血缘”的定义及其社会基础。的定义及其社会基础。2.2.论述生育和血缘社会的关系,生育是维持血缘社会稳定的一种方式。论述生育和血缘社会的关系,生育是维持血缘社会稳定的一种方式。3.3
4、.陈述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是没有理由的、最佳的稳定社会的方式。陈述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是没有理由的、最佳的稳定社会的方式。4.4.论述地缘的本质,地缘只是血缘的投影。论述地缘的本质,地缘只是血缘的投影。5.5.指出地缘和血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指出地缘和血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6.6.指出人繁殖无限性与土地资源有限性的客观矛盾表明,无论如何人指出人繁殖无限性与土地资源有限性的客观矛盾表明,无论如何人都会发生流动。都会发生流动。7.7.举例说明分离出去的个体往往仍然会借助某种方式来否定空间的隔举例说明分离出去的个体往往仍然会借助某种方式来否定空间的隔离,肯定血缘的固有联系。离,肯定血缘的
5、固有联系。8.8.论述纯粹地缘的概念及其无法在乡土社会存在的现象论述纯粹地缘的概念及其无法在乡土社会存在的现象9.9.举实例和现象来证明乡土社会中一个外人很难真正融入一个地举实例和现象来证明乡土社会中一个外人很难真正融入一个地域中,从而说明了形式上地缘,实质上血缘对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域中,从而说明了形式上地缘,实质上血缘对中国乡土社会中的人们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人们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10.10.继续陈述上段观点并引出下文对客边人能担当特殊职业原因的继续陈述上段观点并引出下文对客边人能担当特殊职业原因的论述。论述。11.11.用人情现象论述血缘社会中血缘关系对人的影响。用人情现象论述血缘社会中血
6、缘关系对人的影响。12.12.继续举例佐证血缘社会对人的影响。继续举例佐证血缘社会对人的影响。13.13.论述社会的发展导致商业出现和发展,传统的人情社会也随之论述社会的发展导致商业出现和发展,传统的人情社会也随之解体。解体。14,14,举例说明在乡土社会中商业以何种形式展开的。举例说明在乡土社会中商业以何种形式展开的。15.15.回应第回应第1010段,举例客边人担当商业活动的媒介,进一步突出血段,举例客边人担当商业活动的媒介,进一步突出血缘社会是一个非商业的社会。缘社会是一个非商业的社会。16.16.补充地缘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补充地缘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17.17.作结论,血缘到地缘恰恰
7、代表着社会性质的改变,也就是由乡作结论,血缘到地缘恰恰代表着社会性质的改变,也就是由乡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变。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变。概念关系(理清层次)层次段落内容第一层第一层1-51-5血缘社会具有血缘社会具有稳定性稳定性且在社区的原始状态下,且在社区的原始状态下,血血缘与地缘是合一状态缘与地缘是合一状态第二层第二层6-126-12在在人口流动人口流动的背景下,举移民、籍贯、客边等例,的背景下,举移民、籍贯、客边等例,说明中国乡土社会的说明中国乡土社会的血缘主导血缘主导特点特点第三层第三层13-1713-17商业不能存在于亲密的血缘社会中,故而另一种商业不能存在于亲密的血缘社会中,故而另一
8、种关系必然产生关系必然产生地缘结合地缘结合文章脉络(理清结构)第12章相关概念理解相关概念理解血缘:血缘: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是身份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血缘有多种,如身份血缘、职业血缘、财富社会的基础。血缘有多种,如身份血缘、职业血缘、财富血缘等。血缘等。地缘:地缘:是血缘的空间投影,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是血缘的空间投影,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是契约社会的基础。系,是契约社会的基础。血缘来自生育,是身份社会的基础;地缘来自商业,是契约社会的基础。从血缘结合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一个大转变。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缺乏变动的文化里
9、,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和权力。(和权力。(长老统治长老统治)血缘社会的基础血缘: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血缘,严格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血缘,严格说来,只指说来,只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怎样理解怎样理解“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这句话是说在稳定的社会中,血缘与地缘密不可分;生,也就这句话是说在稳定的社会中,血缘与地缘密不可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即使迁移到他地,也难以摆脱血缘的影响
10、,是血,决定了他的地,即使迁移到他地,也难以摆脱血缘的影响,如我们身处甲地,但习惯上把我们的籍贯说成父母所在的乙地。血如我们身处甲地,但习惯上把我们的籍贯说成父母所在的乙地。血缘与地缘的分离只能发生在变化的、流动的社会中,缘与地缘的分离只能发生在变化的、流动的社会中,如一些没有血如一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结成一个地方社群,他们之间的联系是纯粹的地缘,这缘关系的人结成一个地方社群,他们之间的联系是纯粹的地缘,这个时候,血缘与地缘分离了,而不是在稳定的社会中所谓个时候,血缘与地缘分离了,而不是在稳定的社会中所谓“血缘的血缘的空间投影空间投影”。中国是如何从人情性的血缘性乡土社会向商业性的地缘性中国是如
11、何从人情性的血缘性乡土社会向商业性的地缘性现代社会演变的?现代社会演变的?血缘性交易以人情来维持,相互馈赠,权利和义务要平衡,血缘性交易以人情来维持,相互馈赠,权利和义务要平衡,时间拉得很长时间拉得很长。当人与人的关系繁重到无法维持权利和义务。当人与人的关系繁重到无法维持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时,就产生了当场清算的平衡时,就产生了当场清算“钱上往来钱上往来”的商业。从街集的商业。从街集贸易发展到店面贸易的过程中,贸易发展到店面贸易的过程中,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商业以货币作为清算的单位和媒介,强调理性,注重契约。商业以货币作为清算的单位和媒介,强调理性,注重契约。血缘政治与
12、地缘政治含义是什么?血缘政治与地缘政治含义是什么?血缘政治应该是类似于分封制或宗法制,通过确血缘政治应该是类似于分封制或宗法制,通过确定嫡庶亲疏关系,嫡长子继承制从而来巩固王权。定嫡庶亲疏关系,嫡长子继承制从而来巩固王权。地地缘政治主要是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缘政治主要是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政治行为。官僚政治和血缘政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官僚政治和血缘政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官僚政治是具有机能专业化、职务凭资格、行动按固定规章办事、权官僚政治是具有机能专业化、职务凭资格、
13、行动按固定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官僚政治一语,通常是应用在政府权力官僚政治一语,通常是应用在政府权力全掌握在官僚手中,官僚有权以国家或者民族利益为理由,而随意侵夺普全掌握在官僚手中,官僚有权以国家或者民族利益为理由,而随意侵夺普通公民的自由的那种政治制度。这种通公民的自由的那种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在日常行为中表现为政治制度在日常行为中表现为:把应尽的行政职责全然当做例行公事处理,在这些职责面前他们没把应尽的行政职责全然当做例行公事处理,在这些职责面前他们没有工作的原动力,遇事拖拉、犹豫不决、敷衍应对、不重实验、事情不到有工作的原动力,遇事拖拉
14、、犹豫不决、敷衍应对、不重实验、事情不到非处理不可而绝不处理。而在日常事物的处理中,又经常把一切政治措施,非处理不可而绝不处理。而在日常事物的处理中,又经常把一切政治措施,作为自己图谋利益的勾当。作为自己图谋利益的勾当。将本应该属于社会公共资源的政治权力、文化影响力、社会经济资将本应该属于社会公共资源的政治权力、文化影响力、社会经济资源,甚至知识的拥有,都朝有利于自己地位巩固的方向揽进。久而久之,源,甚至知识的拥有,都朝有利于自己地位巩固的方向揽进。久而久之,这类人就会变成世袭阶级了。这类人就会变成世袭阶级了。乡土社会中人们依靠经验,自然为他们选择出一个传统的生活方案,各人依着欲望而生活。欲望
15、欲望 而现代生活中人们依靠知知识识、计划计划。这是理性的时代,人们常常从已知的手段和目的去计划行为。需要需要第第1313篇篇 名实的分离名实的分离主旨主旨:在社会变迁快的情况下,会产生时势权力;在社会在社会变迁快的情况下,会产生时势权力;在社会变迁慢的情况下,长老权力继续发生作用。注释的变动方式变迁慢的情况下,长老权力继续发生作用。注释的变动方式可以引起名实之间的极大分离,虚伪在这种情景下是无可避可以引起名实之间的极大分离,虚伪在这种情景下是无可避免而且是必需的。免而且是必需的。摘要:摘要:本章论述了在本章论述了在“长老统治长老统治”下,下,“注释注释”的变动方的变动方式可以引起名实之间发生极
16、大的分离,式可以引起名实之间发生极大的分离,虚伪在这种情景下是虚伪在这种情景下是必需的,并引出第四种权力必需的,并引出第四种权力时势权力。时势权力。本章从社会变迁的动态变迁角度,阐述了长老权力、本章从社会变迁的动态变迁角度,阐述了长老权力、传统之治下乡土社会的缓慢演变,及这种缓慢变化所导致传统之治下乡土社会的缓慢演变,及这种缓慢变化所导致的乡土社会名与实、言与行、话与事、理论与现实的趋向的乡土社会名与实、言与行、话与事、理论与现实的趋向分离。由于乡土社会结构本身在不断的变动,只不过是相分离。由于乡土社会结构本身在不断的变动,只不过是相比于现代社会速率更慢而已,注释成了维持长老权力的形比于现代社
17、会速率更慢而已,注释成了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而注入变动的内容,这直接造成了表面承认,实则口是式而注入变动的内容,这直接造成了表面承认,实则口是心非的结果,因而名与实的分离不可避免。心非的结果,因而名与实的分离不可避免。【内容概要】【内容概要】本章各段意概括本章各段意概括1.1.提出本文论述主要论题。提出本文论述主要论题。2.2.提出并解释第四种来自于社会变迁的权力。提出并解释第四种来自于社会变迁的权力。3.3.提出观点并论述社会结构自身并没有要变动的需要,社会提出观点并论述社会结构自身并没有要变动的需要,社会结构的变动是人为的。结构的变动是人为的。4.4.在接上段的分析中,提出时势权力这一概念。
18、在接上段的分析中,提出时势权力这一概念。5.5.用例子解释时势权力在现实中的几种具体表现情况。用例子解释时势权力在现实中的几种具体表现情况。6.6.论述时势权利在安定的乡土社会中最不发达。论述时势权利在安定的乡土社会中最不发达。7.7.进一步解释儒家孝道的本质,并以此论述社会变迁速率急进一步解释儒家孝道的本质,并以此论述社会变迁速率急缓的情况下,社会不需要时势权力。缓的情况下,社会不需要时势权力。8.8.用英国革命的例子来论述,一个领导阶层追到社会变迁的用英国革命的例子来论述,一个领导阶层追到社会变迁的速率时,时势权利也就不会出现了。速率时,时势权利也就不会出现了。9.9.转回对乡土社会的分析
19、,进一步论述乡土社会中时势权力转回对乡土社会的分析,进一步论述乡土社会中时势权力不出现的原因。不出现的原因。10.10.紧接上段阐述紧接上段阐述“反对反对”这个概念在同意权利、横暴权力和这个概念在同意权利、横暴权力和时势权力中的不同表现形式。时势权力中的不同表现形式。11.11.论述论述“反对反对”在乡土社会长老权力中变为在乡土社会长老权力中变为“注释注释”,而,而“注释注释”造就了名实分离造就了名实分离第13章名实的分离提出论题:社会变迁,欲望和需要(1)时势权力内涵及特点(2-8)提出时势权力(2)社会变动源于人的需要(3)文化英雄及时势权力产生过程(4)反对在不同权力社会中的形态,在乡土
20、社会造成名实分离(9-11)时势权力在现实中的几种具体表现情况(5)时势权力在乡土社会不发达(6,7)乡土社会不发生“反对”(9)其他三种权力方式对待“反对”的太对(10)乡土社会,“反对”成为“注释”,造成“名实分离”(11)举例证明如何避免社会变迁发生的混乱(8)社会继替:人物在固定的社会结构中的流动。社会变迁:社会结构本身的变动。时势权力:在社会变迁之际,在惶恐和无措中权力。注释: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而注人变动的内容。它是乡土社会长老权力谋求与社会变迁相适应的方式。相关概念理解相关概念理解“名实分离”的原因是什么?试总结归纳。在变迁社会中,文化英雄拥有时势权力。社会是渐变的。在长老权力下,
21、传统的形式是不准反对的,但是只是表面上承认这形式,内容却可以经注释而改变。结果不免口是心非。在中国旧式家庭中生长的人都明白家长的意志是在表面的无违下,事实上被扭曲的。虚伪在这种情境中不仅是无可避免而且是必需的。对待不能反对而又不切实用的教条或命令只有加以扭曲,只留一个面子,面子就是表面的无违。如此,“名”“实”的分离便产生了。用用“注释注释”来维持长老权力有什么利弊?来维持长老权力有什么利弊?注释是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而注释是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而注入变动的内容注入变动的内容。在中国的。在中国的思想史中,除了社会变迁激速的春秋战国这一个时期有过百家思想史中,除了社会变迁激速的春秋战国这一个时期有过
22、百家争鸣的思想争斗场面外,自从定于一尊之后,也就争鸣的思想争斗场面外,自从定于一尊之后,也就在注释的方在注释的方式中求和社会的变动谋适应。式中求和社会的变动谋适应。在变得很慢的社会中发生了长老权力,这种统治在变得很慢的社会中发生了长老权力,这种统治不能容忍反不能容忍反对对,社会如果加速变动,社会如果加速变动,注释式歪曲原意的办法也就免不了注释式歪曲原意的办法也就免不了试结合本章内容,比较一下横暴权力、同意权力、长老权力、时势权力的主要不同点。横暴权力是建立在剥削关系之上的;同意权力是社会授权的;长老权力是传统授予的;时势权力是时势造成的。横暴权力:没有反对,只有反抗,反对包含在反抗中。同意权力
23、:存在反对。时势权力:存在反对,反对会变为争斗(对垒)。长老权力:反对被时间冲淡,变成“注释”第14篇 从欲望到需要主旨:详细区分了欲望和需要,在乡土社会中自然已经做好选择,人们只需靠经验按欲望去行事,而城市却不然。摘要: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欲望如果要能通过抑制对行为有所控制,它必须是行为者所自觉的。自觉是说行为者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在乡土社会中欲望经过文化的陶冶可以作为行为的指导,结果是印合于生存的条件。但这种印合不是自觉的。随着社会变动加快,人们发现欲望并不是最后的动机,而是为了达到生存随着社会变动加快,人们发现欲望并不是最后的动机,而是为了达到生存条件所创下的动机
24、。当把生存条件变为自觉,自觉的生存条件是条件所创下的动机。当把生存条件变为自觉,自觉的生存条件是“需要需要”。从欲望到需要提出论题:社会变迁,欲望和需要(1)乡土社会欲望本质内涵(2-11)人类行为具有动机(2)欲望的含义和内涵(3)人们依照欲望做的事的社会意义和自我解释不同(4,5)乡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从“欲望”到“需要”(12-14)乡土社会,欲望是文化事实,常常合于人类生存的条件(6,7)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需要人的计划介入(12)“需要”的产生及特征(13)总结(14)并非一切文化事实都合于人类生存条件(8)乡土社会留下的传统是文化事实和生物事实的结合(9-11)第14章相关概念相关
25、概念欲望是人类在取舍之间的根据,是不自觉的本能反应。需要是人类自觉追求的生存条件,是自觉的、有计划的本能反应。功能是从客观地位去看一项行为对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完整上所发生的作用。自觉是一个哲学概念,指人内在能够自我察觉、自我认识,外在能够自我创新的意识。理性是指人依了已知道的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去计划他的行为。社会计划:是指对未来行动的事先安排,社会计划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实力,确定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目标,通过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区别:“欲望”是人类在取舍之间的根据,“需要”是人类自觉追求的生存条件;“欲望”是不
26、自觉的本能反应,“需要”是自觉的有计划的心理反应。联系:“欲望”恰恰契合着生存的需要。“欲望”和“意志”之间是什么关系?欲望”和“意志”都构成人类行为的动机。“欲望”规定人类行为的方向,“意志”决定人类行为做或不做。乡土社会是个传统社会,传统就是经验的累积,能累积就是经得起自然选择的,各种“错误”不合于生存条件的行为被淘汰之后留下的那一套生活方式。它们必然是有助于生存的。思想保留了这些经验的作用,便也成了欲望。现代社会是否需要实施计划经济?现代社会在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领域需要国家以计划经济的思路和形式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否则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甚至致命的经济问题。同时在这一前提下需要调动市场
27、经济自我调节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开放市场经济的调控权力,保持社会经济的活力。思考这个问题时须把握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各自的利弊及双方的内在联系,取利去弊,将二者之利加以综合,做出较为客观、合适的选择。从欲望到需要从欲望到需要乡土社会乡土社会 靠欲望行事靠欲望行事文化文化事实事实 社会现代社会现代需要需要知识知识里程碑里程碑经验积经验积累累合与人类生合与人类生存条件存条件欲望欲望计划计划时势权力时势权力 作者以乡土社会本色乡土社会本色与文字下乡文字下乡为引入,逐步介绍了乡土社会的特点:社会的稳定性和传统性格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序格局差序格局,形成了推崇传统道德的礼治秩序礼治秩序,衍生出了以教化为手段的长老统治长老统治,达到了欲望与生存欲望与生存条件印合条件印合的状态,而这些又反过来巩固并维护了乡土社会的稳定。乡土中国总结整本书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