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目标认识“五四”时期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情感目标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及其创作。知识目标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内容,领悟诗歌的象征意义。能力目标单 击 添 加 大 标 题一导语同学们知道有一个特殊的日子五四青年节,这是我们的节日。我们青年人是只争朝夕、奋发进取、拼搏向上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这样一位青年,他的名字很特殊,取家乡两条河流的名字作自己的笔名,他就是郭沫若。今天我们就走近郭沫若,走近他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郭 沫 若,原 名 郭 开 贞,笔 名 沫 若,四 川 乐 山 人,是 我 国 现 代 著 名 的 无 产 阶 级 文 学 家、诗 人
2、、剧 作家、思 想 家.他 是 我 国 新 诗 的 奠 基 人,是 继 鲁 迅之 后 革 命 文 化 界 公 认 的 领 袖。l他青少年时代接触了大量古典文学,喜欢屈原、李白、苏轼等的诗,受到浪漫主义影响。l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892-1978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天狗,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出版第一部
3、诗集女神,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写作背景l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l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l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要把地球推倒。l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洪涛哟!l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l啊啊!力哟!力哟!l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Rhyt
4、hm哟!三、朗读感知四、鉴赏品读l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怎样的?宏伟、强力、壮丽、炽热。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这是崇高与壮美的统一,作者唱出的是一曲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本诗开篇写了自然景色,有什么特征?有何作用?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诗中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体积、威力,它们引起读者惊异、赞叹,一种狂暴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生活的某种关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诗中自然
5、景观和诗人的情感是如何交融在一起的?经过诗人想象的飞腾和感情的灌注,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和人格进行艺术创造,自然形象便浸染着、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自然现象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这种在特定环境中强烈、丰富的典型感受便象征着一定的社会内容,从而达到对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表现出一种正面的崇高,一种富于乐观进取精神的壮美。诗歌的结尾为什么要唱出力的赞歌?这是对“力”的美化,赋予“力”以人们常见的艺术美的形象;同时又是对力的艺术的歌颂,对充益着力的崇高美的歌颂。我们知道,郭沫若自己的诗歌,无论是从表现反抗破坏和自由创造的精神内容上看,从特别发展的想象和激情以及与之相适应
6、的丰富多彩的浪漫主义手法上看,或是从他不拘一格、发挥艺术独创性并实现诗体大解放者,都是这种力的艺术的大胆的和富有成效的实践。从这里,也可以看到郭沫若对自己诗歌的崇高美风格的自信和肯定。合作探究:诗人为什么要把诗歌的题目命名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有何新意?通观全诗,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通过对自然的抒写,可以看到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窥视到他的充实的内心,感受到他的如沸的激情,而抒情形象所显示的这种独特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你觉得本诗的主体形象是谁?为什么?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就是诗人的自我
7、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这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力的画图,力的颂歌。你觉得作者的情感浓烈吗?作者是借助哪些艺术手法达到这种效果的?(提示:修辞方面、句式方面、标点)1.运用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现状的强烈愿望,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2.运用叠词“啊啊”,运用“力哟!力哟!这一反复手法,直抒
8、胸臆,抒写对“力”的赞叹,增强艺术感染力。你觉得作者的情感浓烈吗?作者是借助哪些艺术手法达到这种效果的?(提示:修辞方面、句式方面、标点)3.句式自由,节奏鲜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一首自由体新诗。这首诗采用了不受東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诗中最短的诗句只有两个字,最长的诗句则达20字以上。全诗诗行尽管参差不一,各行顿数不等,又不押韵,然而却乱中有法,具有一种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这种内在的旋律用诗人自己的话说便是“情绪的自然消涨”。这首诗的节奏犹如时代的鼓点,急促、紧凑、有力。你觉得作者的情感浓烈吗?作者是借助哪些艺术手法达到这种效果的?(提示:修辞方面、句式方面、标点)4.诗歌
9、还运用了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全诗更加形象、感人。5.叹号的使用。小结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宏伟、强力、壮丽、炽热。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这是崇高与壮美的统一,作者唱出的是一曲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五、朗诵展示01听范读:可以使学生也可以是教师范读02小组读:小组齐读是为了展示小组的集体力量03推荐读:展示效果好的同学,给同学以示范。04齐读:整体感知郭沫若的诗歌魅力。1.空灵美的审美过程,还是一个从“有我之境”进入“无我之境”的过程。欣赏
10、空灵美之初,人们还是清醒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没有把自己游离于现实之外。随着境界的廓大和意蕴的深化,欣赏者不知不觉飘飘欲仙、超然物外。2.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3.时间不断向前,语言的融合与演进同样不可阻挡。一些方言会淡出生活,一些新的语言习惯也正在形成。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需要守望,而方言无疑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珍视方言,其实是对文化根脉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讲乡音、守乡愁,让我们且行且珍惜。4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达之心消解现实痛苦,他
11、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真实写照。5“路遥热”的出现是一件鼓舞人心的好事情,它说明文学需要有大情怀和大境界,朴实无华而充满道德诗意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有生命力的,是不会过时的。6弱势群体的产生是由于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结果,给予这个群体关怀是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7.同样的喜怒哀乐,被不同的戏曲剧种表达出来,构成了戏曲舞台千姿百态的风貌,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8.把最深刻的东西,以最贴近民众的情感表达方式表现出来,这种表达应该是有趣、有味、也有技的。所以,在今天的剧种建设中,我们要把追求艺术个性同形式丰富、锤炼提升三者紧紧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