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怎样从事专业领域报道【学习要点】专业领域报道一定要深入浅出,对专业知识了解要深入,但表达却要通俗。要学习积累专业资源,包括专家资源、文献资源、网站资源等,建立该领域的资料库,并关注专业领域相关机构的日常活动和信息发布。专业领域报道也会遇到一些陷阱,比如:财经报道中纷繁复杂的数据需要反复确认其准确性和含义;事故灾难报道中会有一些不适合传播的内容,或者是涉及遇难者或受害者隐私的情况;法制报道中要保持中立,不要站在道德高地进行误导性解读等。可视化图表等创新手法被广泛应用到专业领域报道中。本章将结合案例与点评,依次介绍时政新闻报道、财经新闻报道、事故灾难新闻报道、法制新闻报道和科技新闻报道这五大
2、专业领域报道具体的采写技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时政新闻报道需要记者具备高度的政治素质和政治敏感,在报道时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避免时政报道空话、套话较多的通病,“写活”时政报道可以在选题上巧用心思,善于利用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手法,并深度挖掘时政信息,增加新闻厚度。时政会议报道需要挖掘能让读者感兴趣的信息,并要努力发现会议中具有“新闻点”的新信息,还要善于运用可视化图表、增强现实()等新媒体技术展现枯燥冗长的会议内容。财经新闻报道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又和百姓生活紧密相连。好的财经新闻需要将专业性与可读性相结合,记者要学会把复杂的经济现象用“故事”表达出来,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财经记者除了需要关注
3、日常经济数据外,还要从其他领域的报道中寻找选题线索,在普通新闻中看到其背后的经济意义。财经记者掌握一手、独家的信息来源至关重要。同时,在数据处理方面,记者首先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并注意运用恰当方法转化、处理数据信息,同时在可视化呈现上进行有益探索。法制新闻报道需要记者日常在法律专业知识上储备自己,多方信源求证核实信息,慎用社交媒体上的素材,尽量还原事件真相。做到客观、平衡地展现法制事件,并做好相关记录,理性判断,不轻易下定论,不做倾向性解读。在进行报道时,还要特别注意信息公开的尺度,对有损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暴力色情的犯罪细节等都要进行删除和过滤。事故灾难
4、新闻多为突发新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获取有关事故灾难的一手资料是记者的第一要务。在重视时效性的同时,记者还要及时和多方沟通,灵活应变,要通过深入调查谨慎地报道新闻事实,弄清真实情况之后才能进行报道,以免误导公众甚至引发不必要的恐慌。记者还需要加强同政府、社会之间的协同合作,相互之间密切配合,才能够更好地对这类新闻进行报道。此外,创新报道策略同样能够有助于有效地展开报道,比如运用科学的手段对一些突发性的灾难事件的进展和处理情况等进行跟踪报道。科技新闻报道要“写软、写活、写真”,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写出妙趣横生的科技新闻报道,成为考验科技记者的一道门槛。记者要学会使用拟人、比喻、对比、巧
5、借典故等文学技巧,还可以利用丰富的媒体融合手段活泼展现科技信息。科技记者除了日常培养科学素养、增强“伪科学”辨别能力外,也要注意严谨性和准确性,不要为扩大稿件影响而故意夸大科学发现。时政新闻报道财经新闻报道法制新闻报道事故灾难新闻报道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CONTENT目录科技新闻报道第五节时政新闻报道01时政新闻报道时政新闻报道时政新闻,也被称为“政治新闻”“时事新闻”。在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政治新闻是报道国家、政党、社会团体、知名人士的政治主张、行为、活动,以及社会上政治事件等方面的新闻。简单点说,时政新闻,是对时事、政治等领域题材的新闻报道,主要包含政治会议新闻、领导人活动和公共政
6、策等。近些年来,新媒体蓬勃发展,时政新闻在发挥舆论导向功能外,也注重响应市场需求和读者需求。由于时政新闻性质和内容上的特殊性,时政新闻记者要具备高度的政治素质和政治敏感,在报道时要保持强烈的责任意识,不偏听偏信,在采访写作中注重多方查证,以追求新闻报道的准确真实。此外,时政新闻的宣传色彩更为浓厚,容易出现空话、套话较多的通病,本部分将重点分析时政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写活”时政报道提供一定的思路。时政新闻报道时政新闻报道一、时政新闻采写的基本原则(一)追求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的统(二)善于“以小见大”,以微观写宏观(三)挖掘和解读信息,增加新闻的深度和厚度(四)具有创新意识,善于寻找与众
7、不同的选题角度时政新闻报道时政新闻报道二、两大主要类别的时政报道对于时政新闻来说,主要报道范畴涵盖会议报道和政府相关公共事务政策报道。我国的时政新闻确实承载着比其他题材更多的宣传任务,因此要始终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此外,时政新闻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报道模式和形式。(一)会议报道会议报道的基本要求时政新闻报道时政新闻报道会议报道需要注意的问题()切忌把开会本身作为报道主角,忽视会议中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切忌把报道写成会议综合消息,罗列每一个议程、领导的讲话等,焦点不集中。正确的做法是,从会议的每一个发言、记者提的有趣的问题入手,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切忌沉迷于长期使用的会议报道套路,
8、开头是某会议在何时何地隆重召开,有谁出席、谁讲话,然后就是长篇引用讲话稿。这种僵化的写作套路使读者提不起阅读兴趣,也无法迅速捕捉与读者自身有关的信息。因此,会议报道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或者华尔街日报体来写作。倒金字塔结构依据报道主题将文章内容按重要性排序,使读者能迅速接收最重要的信息;而华尔街日报体则以某个小故事、小场景开篇,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报道宏大的议题时,切忌语句冗长复杂。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长短句交错使用。()会议报道切忌平铺直叙,要适当使用会议发言人、观众、受会议决策影响的当事人等的引语来陈述会议内容。时政新闻报道时政新闻报道会议报道的创新方式其一,增强现实
9、技术带来全新阅读体验。其二,、手机直播、微视频等形式的融媒体作品大量出现。其三,策划热点话题吸引年轻人。其四,可视化图表被广泛运用。时政新闻报道时政新闻报道(二)公共事务政策报道除了会议报道,公共事务政策报道也是时政新闻报道的重点。在做这一类新闻报道时,重点是要使相关的公共事务和政策与老百姓的生活产生联系,积极获取老百姓对这些事务、政策的看法,并通过老百姓的真实体验反映出这些公共事务、政策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从百姓视角出发,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适当加入一些生动的细节描写,可以让枯燥的时政新闻鲜活起来。与此同时,也要学会挖掘公共事务、政策背后的深层信息,增加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厚度。时政新闻报道
10、时政新闻报道三、时政报道的日常线索积累通常,我们进行时政领域报道,日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取新闻线索:()党政机关出台的重要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一般是公开发布的,都有明确的指示,记者可以仔细研读这些政策文件,可以根据文件中提到的线索进行追踪报道,对文件中民众关心的内容进行摘要报道,对事关民众切身利益的政策进行深入解读等。()党政机关的各种重要会议。会议本身、会议发布的决策或文件、与会者的谈话、会场内外的状况等都有可能成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各级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及联络员。当前政府及各部门都有特定的新闻发言人及联络员,他们对部门的情况非常了解,是时政新闻记者应当重视的信源。记者应与他们保持
11、密切联系,并关注他 们 的 微 博、微 信 朋 友 圈 动 态,以 便 及 时 获 得 潜 在 的 新 闻线索。()党务政务网站及“两微一端”。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党务政务网站包括中国政府网、中国人大网、中国政协网等等。政府机构往往会将其网站与其微博、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联合起来发布官方政务信息,权威解读政策法规,为时政新闻记者提供官方权威的新闻线索。()深入基层一线。当政府颁布新的政策文件后,记者应当跑起来,深入基层一线观察政策落实的效果,倾听民众的声音,在实地中发现和追踪新闻线索,使报道更加生动鲜活。财经新闻报道02财经新闻报道财经新闻报道一、财经新闻采写的基本要求除掌握基本的采写要求外,
12、财经新闻记者还需了解相关的报道技巧。由于财经报道具有严格的时效要求,掌握一手、独家的信息来源至关重要。如与业内人士、政府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等保持紧密联系,密切关注公司财报、行业情况通报、股票指数以及第三方机构评估等,都能帮助记者及时、有效地掌握财经信息。(一)选题发掘从数据中发现选题从其他报道中发现经济选题财经新闻报道财经新闻报道(二)专业性要求(三)可读性与故事化财经新闻要求的高度专业性并不代表其晦涩难懂、充满学术气息。好的财经新闻需要将专业性与可读性相结合,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在可读性的探索方面,除了措辞上力求通俗易懂外,故事化也是常用的手法。展现宏观政策对生活影响的日常事例、生动的创业
13、故事等常年受到读者喜爱。(四)国际视野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财经问题已不再局限在一国范围内,不同国家经济利益相互交织,竞争与合作的情况日趋复杂。比如,最新的道琼斯指数变化可能对某行业贸易产生影响,进而造成该行业相关产品的价格波动,影响居民生活。因此,在报道宏观政策、进出口贸易、国际合作等选题时,记者应具有国际视野。在了解事件本身的基础上,多在不同国家市场状况、政策差别等方面做功课,以求在事件的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影响上深入挖掘,加强报道深度。财经新闻报道财经新闻报道二、财经报道的技巧(一)信源拓展(二)数据处理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数据信息转化重点数据处理注意运用比较留意异常数据可视化呈现财经新
14、闻报道财经新闻报道三、财经报道需要注意的问题(一)客观与平衡(二)警惕“数据陷阱”(三)不可轻易下判断法制新闻报道03法制新闻报道法制新闻报道法制新闻在国内外有不同定义,但其报道主体都是当地的法制活动,如宏观层面的相关刑事、民事案件以及法院判决,微观层面的对犯罪嫌疑人、受害人及家属的报道等。由于国内外的法律体制不同,因此不同国家在报道程序上有所差别。作为法制新闻记者,除了要具备新闻敏感、新闻写作等基本能力之外,还要灵活运用积累的法制知识对案件进行报道。帮助公众了解案情、普及法制常识和守法意识,是法制新闻记者的基本职责。从报道内容上讲,法制新闻报道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立法新成果;法制机构的设
15、置、调整以及有关人事变动的新情况;立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检察审判机关的相关举措;案件、灾难事故,刑事、民事、行政、经济等诉讼活动和相关法律问题;有关国计民生的法律问题和现象;海外相关法制信息。法制新闻报道法制新闻报道在报道法制新闻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注重事件的新闻价值,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其特殊性,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报道活动,不对相关司法案件、法条和涉案人物进行越界解读。法制新闻报道法制新闻报道一、法制新闻采写的基本原则(一)法制新闻的线索获取法制新闻的线索和素材获取主要分日常和突发两个方面。在日常法制报道中,记者和编辑可以关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情况通报;通讯员的投稿和情况
16、反映;人民群众的来信和来访投诉等。如果有类似江歌案的一些突发法制新闻出现并成为舆情热点,记者也需要做好准备随时介入调查报道。法制新闻报道法制新闻报道(二)法律专业知识的储备了解专业法律知识法制新闻记者需要基本了解法理学、宪法、经济法、国际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等,可以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相关书籍获得相应的知识。了解司法机关的审理流程如刑事案件分为侦查、审查起诉、审判三个阶段,一般是先由公安机关负责立案侦查,之后再移送检察机关,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后,再提交给法院。司法审判分为一审、二审和终审后的执行等程序。记者对庭审案件进行报道,则要认识到如果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案件定性仍未确定,对判决结果的报道是阶段
17、性的,那么在这过程中不应做误导性的解读。法制新闻报道法制新闻报道(三)法制新闻的采写多方信源求证,还原事件真相法制事件通常冲突性强,各方关系、利益错综复杂,需要记者充分的调查才能够理清事件头绪。对于法制事件事实的挖掘,则需要对法律从业者、研究人员、涉事人员和家属等进行深入采访,不可偏信一方,要多方核实,交叉印证,随时保留、备份相关证据。此外,要咨询律师和专家,请他们对于事件进行解读,防止出现误判使得公众对事件的理解出现偏差。在事实没有调查清楚前,要谨慎报道。客观、平衡地展现法制事件记者在对庭审案件进行写作时,需要对案情内容、原告与被告争论的问题、案件发展的新情况进行记录和报道,以帮助读者了解案
18、情进展。此外,在一场法制案件中,可能涉及几个主体,即原告与被告、政府部门与普通百姓、中央和地方、外商与中国企业、公诉人与被告人等,在写作时,记者则需要处理好这些行为主体在报道中出现的篇幅和比例,做好权衡。法制新闻报道法制新闻报道做好相关记录,理性判断,不轻易下定论,不做倾向性解读在真实情况不清晰、涉事双方各执一词、相关部门调查未完结的情况下,记者进入新闻现场,主要履行的是“记录”的职能。首先对事件的场景进行如实记录,可以采用录音笔、录像机、相机等工具对现场的声音、影像信息进行留存;其次就是对涉事双方在现场的表现和对事件发生的情况的叙述进行记录;最后要对相关部门采取的临时性措施进行关注。在结论还
19、没做出、事实未明朗前,不做任何论断。法制新闻报道法制新闻报道二、法制新闻报道的注意事项(一)注意信息公开的尺度对涉及国家机密、有损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予以删除和过滤,对于涉及公民隐私的信息不予报道。(二)不做误导性解读,不站在道德高地进行“审判”在法制报道过程中,记者很容易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在事实还没有弄清楚的情况下,就急于为一方鸣不平,对另一方进行道德审判,轻易对事情下结论。而记者对法制事件带有偏见或倾向性的解读,不仅会对涉案各方寻求事件公正解决造成困扰,有时还会错误引导舆论,干扰司法。法制新闻报道法制新闻报道(三)不要过度展现犯罪手段有些案件报道为博眼球夸大犯罪过程的细节、渲染
20、暴力色情等,这样的报道容易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虽然为“抢新闻”“抢流量”将法制案件进行煽情化报道容易获取更多读者,但记者更应以法律和事实作为基本准则,遵守职业道德。(四)谨慎使用社交媒体上的素材法制新闻大多涉及各方利益冲突,各方在陈述事实时更容易出现夸大、诋毁、捏造等情况。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通常成为各方陈述自己利益观点的平台,记者在使用这些平台上的相关信息的时候,需要对内容进行谨慎甄别,核实后才能使用。法制新闻报道法制新闻报道(五)采访地点的特殊性法制新闻采访进行的地点会涉及特殊场所如监狱、法庭、看守所以及案发和侦察现场等,记者在进行采访活动时要注意遵守相关场所的规定,不要“越界”采访。事故
21、灾难新闻报道04事故灾难新闻报道事故灾难新闻报道一、事故灾难报道的基本方法(一)协调各方灵活应变事故灾难新闻报道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记者要学会及时和编辑讨论可行的报道计划,履行报道职责,灵活应对紧急的变化。到达现场后,记者应积极了解事故灾难发生地相关机构对于事件的应对计划,包括如何保障公共安全、实施救援计划和安排撤离等。如果发现相关部门并没有针对不同的灾难性事件制订完备的应对计划,这也是值得报道的新闻。同时,备好编辑、其他记者、摄影师、应急机构等的电话号码,甚至是一些公共机构官员的私人电话,随时获取最新动态。事故灾难新闻报道事故灾难新闻报道(二)兼顾时效性和准确性鉴于这类新闻大都具有突发性,时
22、效性成为这类报道着重考量的因素。记者除了需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收集资料外,还需要尊重新闻事实,获得确切的消息之后才能将其写进报道,对于新的信息也要经过反复核实才能使用,写作时一定要尽量注明信息来源,所以在事故灾难报道中,要做到时效性和准确性的平衡。事故灾难新闻报道事故灾难新闻报道二、事故灾难报道的创新点(一)注意挖掘事故灾难中的人物故事在灾难性事件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无私无畏的英雄行为,通常记者也会抓住这类线索进行深度报道,不论是救援人员、不惧危险的无名英雄还是遇难者背后的故事等,都值得记者去挖掘。另外,在大型的灾难中,灾后重建、受灾人群的后续生活也是人们关注的内容,在灾难中重生的人和事都可以
23、写成激励人心的故事。(二)运用可视化技术更直观地反映灾难和救援情况大数据时代,人们获取数据的渠道变得越来越丰富,数据的处理和呈现变得更加具体和直观,越来越多的记者将数据可视化融入新闻报道。新闻报道已经不再限于图文报道,可视化的报道方式让新闻报道动了起来,更加直观具体地呈现事实,也能够更多地启发读者思考,从而增强新闻的影响力。与灾难性事件相关的历史背景、同类事件的情况、灾难中救援知识的科普等都可以并入可视化的报道,读者不需要读完上千字的报道就能够迅速了解灾难性事件的具体情况。当下新闻的呈现方式变得越来越丰富,记者应该紧跟潮流,结合新的信息化技术,让自己的新闻报道变得生动起来。事故灾难新闻报道事故
24、灾难新闻报道(三)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灾难等突发事件报道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兴媒体平台将新闻从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变成了呈现“正在发生的事实”,时效性对于突发的事故灾难新闻来说变得越发重要。年月日四川阿坝九寨沟发生地震后,国家地震台网研发的智能机器人用秒的时间就编写和发布了一条关于地震各方面信息的消息。所以,在进行这类新闻报道时,记者要学会多利用新兴技术和途径获取关于灾难性事件的影响、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搜救情况等信息,并及时发布和更新信息。事故灾难新闻报道事故灾难新闻报道三、事故灾难报道要注意的问题()事故灾难报道往往会涉及一些不适合传播的内容,或者是涉及遇难者或受害者
25、隐私的情况,或者是事件本身过于血腥不宜描述等,记者在报道时要注意始终突出对人的关注,不论是新闻现场的人还是读者。记者有义务还原事实但也有责任保护受害者的感受和隐私以及读者的感受,不能一味追求传播效果。()在事故灾难报道中,记者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科普知识,帮助读者学习、了解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怎样更好地进行自救甚至帮助身边的人。()在进行事故灾难报道时,记者除了关注事故本身,还可以考虑同一区域或同类型事故发生的历史,补充相关的背景,通过一些统计数据的对比来启发读者,增强新闻的传播价值。()灾难性事件的影响深远,要想全面地进行报道就需要从多个渠道获取信息,当事人、目击者、政府部门和官员、专家学者、救
26、援人员、微博网民、相关组织、媒体记者等都可以成为消息来源。科技新闻报道05科技新闻报道科技新闻报道一、科技新闻的报道技巧(一)巧用文学技巧拟人拟人化的导语比较吸引人,也更通俗易懂,可经常采用。如将“嫦娥三号”拟人化,以“玉兔”的视角进行“嫦娥三号”的报道。比喻对科技专有名词进行形象的比喻,让艰深的专有名词与受众熟知的事物产生强联系,能迅速拉近高精尖技术与读者的距离,使受众产生继续了解的兴趣。如将“望远镜”比喻成“超级天眼”。对比科技新闻往往涉及数据,但受众对数据缺乏直观的感受,所以用受众日常可接触、可理解的事物做对比,更能加深受众的理解。如对于“超蚕丝”有多细,作者在写出数据之后将其和蚕丝做对
27、比,“细度只有蚕丝的”。巧借典故包括引用古诗词、联系经典著作中的人物及桥段,以增添科技报道的文学色彩。科技新闻报道科技新闻报道(二)创新新闻写作手法(三)注重数据可视化呈现(四)扩展跨专业、多领域、多学科的视角科技新闻报道科技新闻报道二、科技报道新闻线索和素材的来源(一)会议及活动各种创新企业、部门举办的科技论坛、会议、科技活动等。其中既包括新兴科技公司举办的有关创新进展的发布会,也包括各地举办的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年度科技创新活动,这些会议及活动成为科技新闻报道的重要新闻源。此外,涉及重大科技政策、制度创新的会议也可成为科技报道的内容。(二)基地龙头企业、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等基地的基础研究
28、、创新性突破进展是具有高含金量的科技报道来源。(三)人物包括深耕技术研究的科学家及其团队、科技创新企业带头人、创业青年科学家代表、科技垂直领域的专家学者等,与这些信源保持良好的关系会使新闻报道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互联网资源科技新闻报道科技新闻报道三、科 技 报 道 的 形 式 创 新(一)媒 体 融 合 丰 富 报 道 手 段(二)增强互动,营造“共同感”科技新闻报道科技新闻报道四、如何避免掉入科技报道的陷阱(一)培养科学素养,避免伪科学(二)加强保密意识,避免泄密(三)“转译”正确精准,适当说明,避免生硬(四)专注于科技创新本身,避免过度煽情阅读阅读冯菊香专业新闻报道研究北京:线装书局
29、,万茵时政记者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莫林虎财经新闻经典报道选读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南香红巨灾时代的媒体操作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布鲁姆,努 森,赫 尼 格 科 技 记 者 报 道 指 南:第 二 版 北 京:中 国 时 代 经 济 出 版社,罗杰斯数据新闻大趋势:释放可视化报道的力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思考题思考题选择两三家你感兴趣的主流媒体,关注当年“两会”期间它们对同类事件的报道内容,比较这几家媒体的报道,思考其报道角度有什么不同以及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阅读一两篇优秀的财经报道,分析其在采访、写作、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特色。当民众对于司法判决产生怀疑和争议的时候,作为记者,应如何对这一现象进行报道?事故灾难新闻报道应如何保持感情色彩和报道客观性之间的平衡?在感兴趣的科技领域找一篇最近的研究文章,思考如何把枯燥的科学发现转换成大众可以理解的叙述PPT模板下载: 谢谢观看Thank you fo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