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编中国秘书史》课件02-第一章.pptx

    • 文档编号:4459710       资源大小:2.55M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5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25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momomo)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5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新编中国秘书史》课件02-第一章.pptx

    1、第一章中国古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职务第一节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一、关于中国秘书工作起源的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秘书工作是随文书的产生而出现的。探讨中国文书的起源,必须紧紧抓住两点:一是中国文字的出现,二是中国阶级社会的出现。”因此,公务文书的出现也就是秘书工作的出现,“不但是在有了文字以后,而且是在有了阶级统治以后才有可能”另一种观点认为:“秘书工作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文字和有领导部门的社会组织。”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推断,从广义的范围来说,我国的秘书工作起源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即黄帝至禹时期,约距今四千五百年至四千一百年之间;从狭义的范围而论,它起源于黄帝时期,即距今约四千五百年至四千

    2、四百年之间的龙山文化晚期,最迟当启端于尧舜时期”二、秘书工作产生的条件社会组织领导集团的出现尽管文书档案工作是秘书部门诸项业务中占有相当大比重的工作,但秘书工作的范围则远远大于文书档案工作的范围。文字的出现只是文书档案工作产生的必要条件,而不能笼统地说它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必要条件。当社会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并形成相对稳定的领导人或领导集团的时候,为这些领导提供辅助管理工作的秘书工作也就随之出现了,而不管这时是否已经有了文字和公务文书。因此,社会组织领导集团的出现,既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必要条件,也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充分条件。文字或公务文书的出现不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前提条件,两个旁证:第一,我国古代的契丹族

    3、,自公元4世纪起即活跃于北方,其社会发展阶段处于原始社会后期,到7世纪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部落联盟,9世纪末进入奴隶制社会,公元916年,原来的部落联盟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辽国,而直到这时,契丹族仍然没有文字(既没有创造出本民族的“契丹文”,也没有借用汉字),而是“刻木契记事”。公元920年,阿保机才命从侄耶律鲁不古和耶律突吕不创制契丹文字。而在这之前,契丹族的部落联盟管理活动和建国过程中,早已有了秘书工作。与此类似,北方女真族在1115年建立奴隶主国家大金之后,才创造出女真文字。契丹文刻木记事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有的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少数民族也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或奴隶社

    4、会阶段,没有自己的文字,也不使用汉字,其部落内部进行管理并不使用公务文书,但其首领(酋长)却配助手,这些助手帮助酋长做一些搜集信息、传达命令、筹备集会和对外联络的工作,这些工作显然具有秘书工作的性质三、原始社会组织发展情况及其领导集团的形成虽然原始人群已经是一种社会组织,但其组织结构极其简单,没有形成发号施令的领导者或领导集团,因此不具备秘书工作产生的条件。氏族(以血统关系结成的稳定的社会基本经济单位)胞族(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联合而成)部落(由两个以上血缘相近的胞族或氏族构成,它通常有自己的地域、名称、方言、宗教、习俗,并形成了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和部落首领。)部落联盟(若干部落联合而成)四、关

    5、于我国秘书工作起源的推断在原始社会后期,当若干氏族联合组成规模较大的部落时,就产生了为部落领导集团活动提供辅助管理服务的秘书工作,其时间距今至少有五千年;而到了四千四百年之前的黄帝时期,我国秘书工作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第二节先秦时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职务一、说文解字话“史”官说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徐铉注:“记事者当主于中正也。”“手”持“中”形,而“中”乃“串”字之省,“串”象若干木片或竹简以线相连之形,与“册”相同,即古代的简牍文书档案。“又”为手形,手者,持也,可解释为“掌管”,这样,“史”字本身就有“掌管文书档案(的人)”的意思。二、上古传说中的史官仓颉大约是对创造文

    6、字过程中贡献较大的一些人的统称。“龙颜四目,生有睿德”“史官”之名始见于夏代,而且在有关尧、舜、禹的传说中,也没有提到“史官”一职。因此,“黄帝设置史官”可能是后人根据当时的官制套用于黄帝时代的一种说法。史记汉书都说仓颉、沮诵是黄帝的史官,负责记录黄帝言行。传说仓颉是汉字的发明者。三、夏代的史官据夏小正,夏朝官制有所谓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共一百二十人,总数几倍于唐虞之时。重要官职有后稷、司徒、司马、司寇、司空、太史、秩宗等,其中太史和秩宗属秘书官职。夏桀之时,太史终古拿出其保管的“图法”(即图版和法典档案)向夏桀展示,并哭着劝谏夏桀收敛其荒淫无道的行为,但夏桀不听劝告,于是“终

    7、古乃出奔如商”。四、商代的史官商朝建立了机构庞大的中央政府,所设官职多达四十余种,官位二百四十个,较夏代增加一倍,分为政务官、武官、史官和事务官四类,其中史官主要从事秘书工作。商代史官中除太史仍为商王的机要秘书长外,还有名目繁多的而又分工明确的各类史官,如尹、乍(同“作”)册、卜、工、史、北史、卿史等(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第一类是神职史官,包括贞卜史官和祭祀史官。第二类是人事史官,包括作册史官和记事史官。从工作性质上看,人事史官职掌的事务更近似于今天的秘书工作。五、我国最早的综合性秘书机构太史寮和西周的史官太史寮是我国最早的综合性秘书机构,在商代末年即已出现,但成型于西周,是为王室服务的秘书

    8、处。太史寮中有等级不同分工明确的“五史”。太史也写作“大史”,为太史寮之长,属六卿之一,兼管神职与人事。具体说,亦即一方面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管理国家典籍,另一方面又管理祭祀、天象和历法。太史是周王朝中职位显赫的职官,相当于中央政府的秘书长。小史太史的副手,相当于掌管贵族人事档案的秘书官员。内史也称“作册”,是为商王起草机要文件的文字秘书。外史其职在于书写天子下达京畿以外的命令,掌理四方邦国的史记以及三皇五帝的典籍。御史也称“柱下史”,常侍立于朝堂殿柱之下,接收四方文书,负责保管档案和典籍,属太史寮中职位最低的秘书官。六、西周及以前其他秘书官职1、传说中的“纳言”

    9、尚书舜典载,舜曾对担任纳言职务的龙提出要求:“帝曰:龙!朕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大意是:龙啊!我非常讨厌那种说坏话和阳奉阴违的人,因为这种人常常以一些错误的话使我的民众震惊。命令你担任纳言的职务,早晚代我发布命令,或向我汇报下面的意见,都必须忠诚老实。)诗大雅烝民说纳言“出纳王命,王之喉舌”,郑玄解释说,纳言“如今尚书,管王喉舌也”。孔安国则解释道:“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必以信。”一种上通下达、出纳君命的官员,当是典型的秘书官职,故有的史家称纳言为舜的秘书长。2、巫祝和秩宗巫祝是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不事生产的神职人员,巫负责在神人之间传

    10、达信息,祝在祭祀活动中负责致祝词,巫祝从事的工作带有秘书工作的性质。秩宗是传说中的尧、舜两王都设置的官职之一,其职责是司典宗教祭礼。在夏代官制设置中,也有秩宗一职。到夏商时期,巫祝与史官逐渐融合,演变为贞卜史官和祭祀史官,夏、商、西周三代官制中的太宗、太祝、太卜等均具有巫祝的性质。3、西周天子的宫廷秘书宰“宰”在商代是国王的专职厨师,因经常接近天子而逐渐成为国王的亲信,西周时周王让宰掌管宫廷事务,宰成为宫廷内务总管、宫廷秘书首领,相当于王宫的办公厅主任。七、春秋战国时期史官地位的衰落太史一职,在西周是“太史寮”主官,位高权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秘书长,而到春秋战国时期,其职权削弱到仅掌记录、管理

    11、史料和天文历法。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主要秘书官仍叫史官,到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干脆另设秘书官职,例如秦国的尚书、魏国的主书、齐国的掌书、楚国的左徒等等。原因有二:一是社会动荡,王室衰微。王室和诸侯连自身地位也得不到保障,以管理文书档案为主要职责的史官,社会地位下降也就成为必然了。二是私学兴起,文化普及。文化人大量补充进秘书队伍,充当国君的顾问、谋士,史官对于国君的重要意义也就减弱了。第三节秦汉两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职务一、秦代中央政府主要秘书机构御史府御史府是主要的秘书机构御史府的主要职掌有:(1)受理公卿、百官和民众对皇帝和中央政府的上书。(2)掌管版籍、地图、法律等重要文书档案。(3)负责对大

    12、小官员的监督和考察。(4)受命处理皇帝临时交办的特殊事项。(5)受命代皇帝巡视各郡县,并监理郡务。除第三、五两项类似于今天的监察、纪检、组织部门的工作外,其余四项都是秘书部门(办公厅)处理的事务,因此可以说御史府相当于中央政府的办公厅,而御史大夫则相当于皇帝的秘书长或办公厅主任。二、秦代皇宫的秘书官职为皇帝处理具体事务的秘书官:尚书通典卷二十二:“秦时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谓之尚书。”可知其地位不高,只管殿内文书的收发,起上情下达或下情上达的作用。太史令史官,负责记录大事,有时代朝廷起草文书,地位也不高。符玺令负责保管皇帝印玺的人员。参谋性质的秘书官,是皇帝的谋士:博士为皇帝的专职谋士。

    13、秦始皇有博士七十人,组成了庞大的皇帝智囊团,其为首者称博士仆射。博士一般通晓古今,学识渊博,备皇帝咨询。最高统治者设专门的参谋机构,这在秘书工作史上是一大进步。给事中侍于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侍中本属丞相府中办理文书的官员,因丞相常派他们往来宫中,故称侍中,后来成为侍从于皇帝左右、出入内宫的近臣。三、秦代中央各府衙、地方政府和军队中的秘书官职丞相府、太尉府等各大府衙内设有长史一职,协助主官处理公务,是府衙的秘书长。另有主簿一人,具体掌管府中的秘书业务。秦代实行郡县制,各郡县主官为郡守、县令(长),副职郡丞、县丞兼管秘书工作,其下则有主簿、记室令史、书史等专职秘书人员。四、御史府秘书职能被

    14、尚书台逐步取代西汉前期,沿袭秦制,御史府仍为中央政府主要秘书机构,其职权有所增大。御史大夫配有副职御史中丞,下隶御史三十人、侍御史十五人,分别处理中央与地方往来文书,并配符玺侍御史专管皇上的玉玺符节,治书侍御史则在皇帝身边记录言行。汉武帝为削弱“三公”之权,启用了皇宫所属尚书,掌管中央政府的机要,并以宦官为尚书之职,称为“中书”。西汉末年,汉成帝将尚书署升为尚书台,以尚书仆射为其主官,并复用士人充任。哀帝时,尚书台已经成为皇帝实际上的机要秘书处。东汉光武帝时,中枢机要进一步“政归台阁”,不仅取代了御史府的大部分秘书职权,而且取代了丞相府的一部分行政权,成为皇帝以下各官府的权力中心,而丞相府和御

    15、史府反倒成为陪衬。到东汉中期以后,实权又逐渐转移到太尉府。汉成帝建尚书台前,尚书仅四人,建台时增至五人。东汉光武帝时尚书台编制猛增至六十余人,尚书台内有尚书令一人为主官,尚书仆射一人为其副,六曹尚书各一人,每曹又有尚书侍郎六人,尚书令史三人。五、汉代皇宫其他秘书官职尚书台之外两类秘书职务:以参谋言谏为主要职责的秘书职务:博士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博士的职责转为专事学术研究,负责儒家经学的阐释、讲授、传播,成为学者,失去了皇帝智囊的作用。郎官郎官是代替博士职能的殿廷侍从,能直接接近皇帝,其中起参谋、顾问作用,带有秘书性质的郎官主要有:(1)谏大夫,直言进谏;(2)中大夫后称光禄大夫,备

    16、顾问应对,并常被派往各地办理救灾、选士、社会调查等事宜;(3)议郎专掌顾问应对的低级参谋。宦官充任的贴身秘书:中常侍出入宫廷,侍从皇上,传达诏令,掌管机要文书。侍中往来殿中奏事,后被提升为“切问近对”的侍从顾问,品秩虽低,权力颇大,并有了办事机构“侍中寺”。黄门侍郎侍从皇上,传达诏命。中书令汉武帝时设此官,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令,掌管机要文书,颇有实权。六、王国、地方政府中的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王国内秘书机构和秘书官员设置,与中央相似。“七国之乱”后,王国权力被削弱,其官职设置遂与地方郡府相同。州、郡、县各级地方政府中的秘书官职名称基本相同,如副职“丞”均兼掌秘书事务;主簿在各级政府中都是主要的秘书

    17、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办公厅主任;书佐则是负责起草公文的文字秘书。各级政府中还设置了专门的秘书机构“记室”,专管起草、收发文书,相当于今天的秘书处(科)。七、以“秘书”冠名的秘书官职的出现汉书刘向传载:“诏向领校中五经秘书。”这里的“五经秘书”,皆指图书秘文。此“秘书”是指物,而不是指人。东汉延熹二年(159),汉桓帝刘志在朝廷首置“秘书监”一职,其职责是“掌典图书、古今文字,考合异同”(太平御览卷二百三十三)。其职掌看,仅是管理图书档案的官员,不是主要的秘书官职。建安二十一年(216),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魏武佐汉,初建魏国,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文献通考卷五十),下隶秘书左丞和秘书右丞两副

    18、职。秘书令统领魏王府整个秘书工作,掌管王命的撰拟、传达等事务,其职责类似现代的政府秘书长。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废汉称帝后,就把“秘书令”改为“中书令”。此后各朝直到清代末年,以“秘书”冠名的官职如“秘书郎”“秘书丞”之类,都不是主要秘书官。第四节从魏晋南北朝到元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职务一、“霸府”现象和“三省制”的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个王朝,都是由手握军权的权臣建立的。他们在正式取得皇位前,任用一批人组成一套机构,完全在正规官制之外,自由行使权力,历史上称这些权臣所独自掌握的实权机构为“霸府”。尚书省:尚书省:汉武帝开始,尚书和尚书台地位日渐重要,魏晋以后,尚书台(南朝梁改称尚书省)从皇宫内廷

    19、独立出来,成为中央执行政务的行政机关。中书省:中书省:尚书台(省)由内廷的机要文书机构变为外廷的行政机构以后,出于收发文书、起草和传达诏令的需要,从魏晋开始,另设中书省为文书处理机关,其长官为中书监和中书令。门下省:门下省:晋代时,将自东汉起就设于内廷的侍中寺改称门下省,以侍中为长官。“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二、中书省内的官职设置和职能的变化中书省主官初为中书监和中书令两职,隋废中书监,只留中书令(隋代为避隋文帝之父杨中之讳,改“中书”为“内史”,唐初恢复)。中书舍人为中书省内最主要的秘书官,南朝梁陈时设中书舍人5人,唐代定额为6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

    20、凡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皆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旧唐书职官志),“凡百司奏议考课,皆预裁焉”(新唐书百官志),“天下政务,莫不关决”(职官分纪)。可见中书舍人虽然官位不高(正五品上),但专掌诏书拟制,参与机密,实际上是皇帝的高级秘书。中书省内还设有通事舍人(负责皇宫礼仪)、起居舍人(负责记录皇帝起居言行)、主书(负责保管文书,抄写诏敕)、书吏(负责文书抄录誊写)等中低级的秘书职务。宋代中书省内设有通进司、银台司(因司署位于银台门内而得名),后来合为“通进银台司”,其主官是“知通进银台司”。它是宋代上下公文总枢纽机构,是朝廷的咽喉。三、门下、尚书二省内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门下省的主官为侍中

    21、,其职责为出纳帝命,议论朝政,过问朝廷大小事务,其职责有一部分属于秘书工作,但门下省主要职责是审议,因此总体上看不能算秘书机构,其主官侍中也不是朝廷的主要秘书官。门下省内的主要秘书官职是给事中,其主要职责是驳正臣下有所违误的章奏;其次是起居郎,他与中书省的起居舍人一起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另有符宝郎掌管皇帝的玉玺。尚书省内,设有直属的办事机构都省,是尚书省的“办公厅”;尚书省下分六部办公,各部设有“都事”一职,负责收发文书等秘书工作,是真正的秘书官。四、唐、宋两代中央其他秘书机构和官职1、翰林学士院“翰林”原义为“文人集中之处”,唐初于宫中置翰林院,为文人内廷供奉之所,只备临时差遣。唐玄宗开元年

    22、间,为限制中书省权力,启用部分翰林为皇帝起草重要文件,皇帝任命将相、册立太子、宣布征伐等重要文书,皆由翰林学士起草。翰林学士实际上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宋代这一机构称“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除起草文件外,还侍从皇帝以备顾问应对,翰林学士院遂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取代了中书省的部分重要职权。2秘书寺、秘书省自晋代起中央政府设有“秘书寺”,隋代改为“秘书省”,隋代的秘书省与尚书省、内史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内侍省(皇宫总务部门)并称“五省”。秘书寺和秘书省虽冠以“秘书”二字,但并不是主要的秘书机构,其职责为收集、管理历史档案和本朝档案,并根据档案史料撰修前朝国史。其性质相当于今天的国家档案馆。3匦

    23、使院和鼓、检两院公元684年,武则天垂拱专政。为巩固权力,打击政敌,在中书省设立了一个特殊机构匦使院,其主管官员称“知匦使”。匦是一种铜铸的大匣,置于宫门外,形如小舍,相当于一只巨大的信箱,四面均开有可进不可出的投书口:东面名为“延恩”,专供怀才抱器,希于闻达者投书;南面名为“招谏”,专供愿匡正政治过失,有意于理政者投书;西面名为“申冤”,专供含冤负屈,无辜受刑者投书;北面名为“通元”,专供作赋颂扬朝政者投书。匦使院的设立从形式上开辟了一条最高统治者了解下情的渠道,它是我国最早的中央政权的信访机构,在秘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宋代中央分设两个不同层次的独立信访机构鼓院和检院。鼓院是初级的信访部门,

    24、宋初叫鼓司,后改称登闻鼓院。鼓院仿照唐代的匦使院,在院门前放置大匦,供投书用。有关朝政得失、陈功求赏、申冤理屈的上书,以及不属于官府正常上行文书和无法呈送皇帝的文书,均可投入匦内,如无人受理,则可击鼓。检院原称匦院,为高一级的信访部门。检院门前也置有匦,凡吏民投书鼓院未被受理,或感到处理不公,可再向检院投书。检院有处理投书的规章制度:凡紧急投书,当天就要呈送皇帝,一般上书每5天呈送一次。由于设立了两级信访部门,因而上书者就多了一次投书的机会,上书不至于被一个部门扣压,这是信访工作的一大进步。五、辽、金、元翰林院独掌机要和三省制的废除辽代中央实行特殊的南北两面官制。北面官管理皇宫事务和契丹等北方

    25、民族的居民,南面官管理汉族居住地区的行政事务。金代初年仍虚设三省,但以尚书省统领中书、门下省,改变了三省并列的体制。天德年间,金主完颜亮废中书、门下二省,仅留尚书省总揽政务。至此三省制实际上已经废除。金代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是翰林学士院,主掌诏令的起草。元代将翰林院分为两部翰林兼国史院和蒙古翰林院。翰林兼国史院主要是一个学术性质的机构。蒙古翰林院负责撰拟、翻译皇帝的机要文书,是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元代实行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并立的官制,枢密院掌军事,御史台掌监察,中书省掌行政。不设门下、尚书省,这时的中书省实际上就是唐宋时期的尚书省,且行政权更为集中,已经完全不是秘书机构了。六、中央各衙署和地方政

    26、府中的秘书官职汉以后,在中央政府其他官署和地方郡、县官府中,都设有主簿、掌书记等秘书官职,负责文书簿籍,掌管印鉴。唐、宋两代地方政权中除继续设有主簿这一重要秘书官职外,还出现了判官、孔目等新的秘书职务。判官唐代中央政府特派担任地方临时职务的大臣都要自选中级官员奏请批准充任判官,以作为自己的助手。唐中期以后,节度使、观察使均有判官。宋代沿置于各州、府,选派京官充任,时称“签书判官厅公事”(简称“签判”),各路长官均设判官,判官职位略低于各路副职,职权相当于今天的秘书长。元代判官分设于各路总管府、散府及州。孔目地方政府中掌管文书档案的官职。宋时内外衙署多设此职。宋代还出现了两种没有官品的低级秘书吏

    27、员押司和贴司。辽、金、元三代,皇帝和地方政府的主官为契丹、女真、蒙古人,而属官既有少数民族人,也有汉人,公文往往需要多种文字的文本,这就需要有人从事公文翻译。三代州以上官署中设有专门从事公文翻译的秘书职务译史。元代还设有为蒙古族或色目族官员充当口头翻译的官员通事。元代统治者尚武,各官署和地方政府的主官多由武将担任。他们文化水准较低,不得不任用汉族文人为助手,这些由汉人充任的低级职务统称“吏员”。据元史百官志记载,在三十余种吏员中,有九种属于秘书职务,它们是:负责处理公文事务的案牍吏员令史、司吏、书吏、典吏,负责传达、催办等事务的传达吏员宣使、奏差,负责掌印的知印,以及负责翻译的译史和通事。第五

    28、节明清两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职务一、明代的内阁六科制1、内阁的秘书职能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在宫内设文渊阁,从翰林学士中选择可信者入阁备顾问,“详看诸司奏启,兼司平驳”,此为内阁之始。内阁正式建于惠帝建文四年(1402),是年永乐皇帝占领南京,以解缙等7人组成内阁。迁都北京后,内阁设在今故宫午门内东南角办公。凡入内阁者,成为内阁大学士,其官品并不高(正五品)。内阁之职责,大致是参与机务,充当顾问,出纳帝命,收阅奏章,起草诏诰谕敕,典藏御笔文书、档案、图书以及一切文书记录整理等。到仁宗以后,内阁之权始扩大,宣宗宣德年间,内阁始增加票拟(即在奏章上写上初步处理意见,类似今日之“拟办”)和面议

    29、大事之权。世宗嘉靖时,“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皇帝之事,“每召内阁造膝密议,人不得与闻”。虽然内阁权力不断扩大,但从其机构性质看,明内阁实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处,而迥异于现代西方君主立宪政体下的作为中央政府的“内阁”。2、六科明代皇帝自任宰相,直接领导六部,为此设立了专门协助皇帝处理六部事务的秘书机构六科。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分别配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各1人,给事中若干员。明末万历年间,张居正实行改革,将六科划归内阁管理。二、明代的宦官秘书机构明朝初期,对宦官人数加以限制,朱元璋曾命令“内宦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明成祖争夺皇位时得到宦官的支持,开始任用宦官。成祖以后,皇帝大多沉湎享乐

    30、,疏于朝政,加上想利用宦官限制内阁的权力,因此开始在内廷起用宦官掌握机要大权。明中期以后,宦官在组织上逐步形成庞大的机构,有所谓十二监、四司、八局,计二十四衙门之设。其中的内侍机构司礼监演变成皇帝总掌朝廷核心机务的秘书处。明后期宦官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皇帝通过司礼监控制内阁票拟权,并授予司礼监批红权(就是对内阁票拟的奏事文本,代皇帝用朱笔予以判定)。“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司礼监太监魏忠贤得宠后兼掌特务机构东厂,专断国政,大兴党狱,诛杀忠良,形成了历史上非常黑暗的“阉党之乱”。三、明清两代中央政府的文书收发机构通政司和奏事处通政使司是明初洪武十年(1377)设立的中央政府“

    31、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的官署。掌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关防诸司出入公文、奏报四方臣民建言、申诉冤屈或举告不法等事。其职责范围较宽,既是明代中央收发公文的总机构,又兼有收受吏民的申诉陈情等其他功能。清沿明制,也设有通政司,职责与明代略同,直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才撤销。清代雍正皇帝即位后大兴密奏之风,他于通政司外又设立了一个专门收受密奏的机构奏事处。此后通政司主要收受例行公文,而涉及机要的密奏则由奏事处受理。四、清代精干高效的秘书机构军机处雍正七年(1729),因西北两路用兵而设“军机房”,三年后改为军机处。起初为处理战事的临时军务机构,乾隆时成为常设机关,直至清末。军机处之职责主要有以下

    32、几个:起草谕旨,收受奏折,参赞军国机务,参议重要政务,充当皇帝的参谋顾问等。它实际上是皇帝亲信的机要秘书处和参谋部。五、清代的“书吏之害”雍正皇帝钦批的州县事宜(田文镜撰)专门描述了书吏驭官作弊的情况:“(县官)赴任之初,迎接跟随,皆是窥探之计;即任之日,左右前后,无非伺察之人;家人亲友,择官之所亲近者而先致殷勤;举止动静,就官之所好者而巧为迎合。官而爱财,彼则诱以巧取之方,而于中染指;官而任性,彼则激以动怒之语,而自作威福;官而无才,彼则从旁献策,而明操其权柄;官而多疑,彼则因事浸润,而暗用其机谋;官喜偏听,彼则密讦人之阴私,以倾陷其所仇,而快其私忿;官好慈祥,彼则扬言人之冤苦,以周全其所托

    33、,而图其重贿;官恶受赃犯法,彼则先以守法奉公取官之信;官喜急公办事,彼则先以小忠小信结官之心;官如强干,彼则依官势以凌人;官如软弱,彼则卖官法以徇己;官如任用家人,彼则贿通家人以为内应;官如听信乡绅,彼则联结乡绅以为外援。”六、清末“责任内阁”的秘书机构为了抵制革命,以达到“皇位永固”的企图,清政府在1906年宣布“预备立宪”,他们仿照日本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组织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宣统三年(1911)四月十日,清政府又玩弄“新政”骗局,成立责任内阁(亦称皇族内阁),裁撤了原军机处和内阁及其有关机构。它本身不是秘书机构,内阁下则设有承宣厅、制诰局、收文处等秘书机构。责任内阁成立才几个月,这些新设

    34、的机构还没来得及运转,辛亥革命爆发,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就结束了,我国的秘书工作发展史也随之进入一个新阶段。第六节中国古代的非官方秘书我国历史上除官方秘书外,还有一些不享受国家俸禄的非官方秘书。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这些秘书在中国秘书工作发展史上曾经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一、私人秘书的出现据史书记载,春秋末年一些有权势的贵族都聘有数名家臣,其为首者叫“家宰”,下设司徒、司马、工正、马正等。这些职务不都是秘书,但有别于奴仆,其中文化水平高者不仅为主人掌管家政,而且常为主子出谋献策,带有秘书性质。二、战国时期的养士之风战国时期活跃于各国政治外交舞台的商鞅、张仪、苏秦、韩非、李斯等,都曾经以士

    35、的身份展示自己的才能,然后被国君委以重任。上层贵族也盛行“养士”之风。著名的“四公子”亦即齐国之孟尝君、赵国之平原君、楚国之春申君和魏国之信陵君,以及后来秦国的吕不韦等,都纳士数千,称为食客、门客或舍人。三、魏晋南北朝时期“霸府”中的幕僚霸府的中心人物是幕僚和将领。幕僚既是谋士高参,又是办理文书、处理日常事务的人员,相当于霸主的私家秘书。由于这些幕僚在帮助主人夺取帝位的过程中起着很大作用,故而深得主人的宠信,一旦主人即位称帝,霸府就变为王朝,其手下军队就变为国家常备军,幕僚组成的机构也就转变为中央秘书机构,幕僚及其首领也就相应地转变为国家正式秘书官员和中央秘书首领了。曹丕废汉建魏称魏文帝,旋即

    36、以其府中的幕僚组成新王朝的中央秘书机构,任命长期为他们父子掌机要的秘书刘放为中书监,孙资为中书令。因刘、孙二人资历不相上下,所以除设中书令外,又增设中书监一职,监略高于令,使两人一下由王府的私人秘书成为中央政府的秘书首领。四、隋唐以后的科举落榜文士和幕僚一些有真才实学的文人不能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于是一些文士便通过各种关系到地方官府或节度使幕府中充当幕僚,作为走向仕途的过渡。此种现象在唐代后期尤为盛行。明清时,以八股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考试过程中作弊现象又非常普遍,科举考试从内容到形式都表现出极大的保守性和落后性。大批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不能通过科举考试,而一些地方官僚又需要有才能的文人

    37、充当助手,于是文人充当幕僚又成风气。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著名文学家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蒲松龄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聪慧,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但就是这样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竟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蒲松龄未能攀缘科举出仕,一生都在农村过着清寒的生活。康熙九年(1670)至十年间,他应做县令的友人孙蕙等邀请,先后到宝应和高邮做了一年多的幕僚,即知县的私人秘书,负责起草呈文、文

    38、告等,并陪同孙蕙送往迎来、游历视察、出入官场。他为人正直,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对主官产生了一定影响,也为百姓办了一些好事。他任知县幕僚只有一年多时间,起草了整两册70余页公文。聊斋志异中有许多揭露官场黑暗的作品,不少素材即来自这一年多的幕僚生涯。五、清代幕僚的盛行清代的总督、巡抚以及省、州、县各级地方官衙中的主官聘用幕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一般官员上任之始就自带幕僚多人,少则三五人,多则十余人。幕僚由主官私人聘请,不属公职人员,国家不支付薪俸,由主官个人付给酬薪。曾府三杰曾国荃、曾国藩、曾纪泽思考题1、从理论上推断,中国秘书工作大约起源于何时?为什么说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不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必要条件?2、为何说史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秘书官职?从商代到东周(春秋战国)史官的社会地位有何变化?原因何在?3、历代中央政府主要的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有哪些?4、我国古代中央政府机构的“三省制”出现于何时?消亡于何时?三省之间的工作关系如何?5、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社会角色属于非官方秘书?


    注意事项

    本文(《新编中国秘书史》课件02-第一章.pptx)为本站会员(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