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一年级音乐上(第六单元 迎新春:欣赏 新春乐)2022版中小学新教材优秀教案一、学情分析二、教学过程三、教学反思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2022版中小学新教材优秀教案基本信息县(市、区)学校TFCF学校姓名TFCF学科音乐能力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口学业评价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口混合学习环境口智慧学习环境教学主题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上(第六单元 迎新春:欣赏 新春乐)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教学对象一年级1班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爱动、爱表演,对过年非常感兴趣,对于身边的民俗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为出发点,把包饺子,放烟花,敲鼓等节奏律动参与贯穿教学的始终,即抓住了学生
2、的注意力,又符合孩子们善于展示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本课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媒体上新春风俗节目很丰富,让学生回家搜集资料并共享,这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内容此曲原是作曲家茅沅于1958年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本课为民乐合奏版本。主题取自河北民歌卖饺子,因为中国人过春节有吃饺子的习惯,故起名为新春乐乐曲将欢度新春佳节时人们欢欣喜悦的心情表现的十分生动,乐曲为复二部曲式,第一部分为单二部曲式,有A段和B段组成,A段欢腾活跃,具有民歌音调的韵味,B段委婉抒情,犹如一位歌手正用甜美的歌声赞美春天的到来。本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
3、感为教学主线,始终围绕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为出发点,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包饺子,放烟花,敲鼓等和音乐紧密相连,引导和帮助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体验、感受、发现、表现、创造音乐的美,充分体验到新春佳节的热闹和高兴。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小提琴曲新春乐感受乐曲那明朗、朴素的民间音调和它所 描绘的人们在欢度新春佳节时那种欢欣、喜悦的情趣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观察世界的能力。3、了解与音乐有关的民俗文化。教学重点1、简要介绍西方关于“春”和“年”的不同理解和庆祝形式。2、引导听赏感受乐曲表现的音乐形象。学习难点了解中外各地新年音乐和文化背景。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欣赏新春乐1初听全曲,介绍回旋曲式特
4、点。2欣赏新春乐,边听师边讲解。(1)初次完整聆听乐曲,教师请学生谈谈聆听候的感受,乐曲是什么情绪,有什么联想等。(2)再次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3)第三次完整聆听乐曲,乐曲的情绪有无变化、对比?(4)分段聆听二、讲解歌曲:乐曲以江南音乐为素材,运用小提琴的各种演奏技法,把人们欢度新春佳节时的喜庆情趣表达得淋漓酣畅。全曲分四部分:1小提琴以灵巧的跳弓等技巧,奏出了欢快活泼的主题。继而采取变奏、摸进、转调等手法加以发展,尽情展现人们过节时的欢快心情。2通过转调进入抒情乐段,旋律如歌,柔美动听。节奏舒缓开阔,宛如人们在歌唱春天的到来。3再现第一段主题。最后小提琴以长颤音和碎弓等技巧将
5、乐曲推向高潮而终止。 三、介绍作者茅沅,北京人,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自幼喜爱音乐,1951年起从事音乐工作,成名作是与刘铁山合作的瑶族舞曲(1952年首演)。其代表作品还有歌剧刘胡兰(与陈紫等合作)、南海长城、王昭君等,舞剧宁死不屈、敦煌的故事,小提琴曲新春乐。四、下课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新春乐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始终。从情境导入、学唱歌曲、参与体验、拓展延伸等几方面,突出对歌曲新春乐的学习,感受新春乐时的喜悦氛围。本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并能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淡化和解决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快乐中、表演中学会了歌曲。为了使同学们很快进入到新年的歌曲内容中去,我先让同学们观看了新春乐的
6、多媒体课件图片,同学们看后马上就想到了新春乐。并通过回答老师的问题感受新春乐时的喜悦氛围。其目的是要用这种喜庆、活泼、快乐的气氛来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歌曲意境中,起到引入课题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同学们通过多次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用听唱法学习歌曲。第一次聆听后我让同学们说出除了听到歌声外还听到了什么声音?从而引出鼓和锣,再让同学们用自己的手指做鼓棒,用课桌当鼓,练习咚咚咚咚的节奏。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堂握这两样打击乐的演奏姿势和节奏的练习。使同学们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然后诵讨送同学们春联来处理汶首课的难点。“鞭炮声声锣鼓响,唱歌跳舞多欢畅”。先让同学们自己读,然后再让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节奏读。这样同学们就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这首歌的难点。为了更能突出这首歌曲的情绪,我还进行了秧歌舞步的教学。由于低年级的学生都特别好动,所以在学这个舞步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表现得很积极,不但学会了秧歌舞的动作而且还能随音乐表达出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在这节课的拓展部分我让同学讲了年的来历,后教师总结,你们所听的只是传说。科学的讲年就是以地球公转周期为某准的时间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是一年。本节课的不足1.对歌曲的处理还不到位。2.对时间的把握不准。评价等级优秀口合格口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