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章布劳的宏观社会结构理论第十三章布劳的宏观社会结构理论第一节宏观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第二节布劳构造理论的方法论原则第三节宏观结构理论的前提第四节宏观结构理论的基本定理2概 要3第一节宏观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第一节宏观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第一节 宏观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一、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二、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及关于相互关联的社会属性的观点三、杜尔克姆关于社会事实的思想和他的研究方法4一、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首先,布劳接受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马克思将黑格尔的历 史唯心主义辩证法颠倒过来,认为社会历史的辩证发展过程不是取决于精神力量 而是由社会基础结构的物质条件
2、所决定。这种物质基础同时也决定着社会的文化 价值观念和整个上层建筑。而布劳的理论前提也指出,客观的社会结构条件而不 是文化和心理因素对人类社会生活起着主导作用。布劳自己承认,他的这个理论 前提完全得自于马克思对黑格尔假设的彻底纠正。其次,马克思关于阶级和阶级 斗争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布劳理论研究的重点。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辩证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而二者相互适应又相互矛盾的关系集中体现在 一个社会的阶级结构与阶级斗争之中。他并不仅仅在道义立场上谴责资本主义社 会的不平等和阶级压迫的非正义性,而是着眼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 的阻碍作用。从而得出了最终消灭阶级的革命结论。布劳的
3、理论研究与马克思的 阶级斗争学说并无直接继承关系。56彼得布劳,美国社会学家。社会交换论的代表人物之一。1918年2月7日生于维也纳,后移居美国。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艾姆赫斯特学院,获学士学位。1952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等大学。19731974年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后任美国科学院院士和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布劳主要从事社会学经验研究和理论建设工作,主要研究正式社会结构或社会组织问题。他的著作大部分是关于科层组织的各种情况的分析。布劳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对社会组织、制度及人际关系诸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著有官僚组织动力学、社会
4、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美国职业结构(合著)、不平等和异质性社会结构的原始理论等。布劳于1977年发表了他关于宏观社会结构理论的代表作不平等性与异质性,第一次系统地阐释了他的理论体系。1984年他又发表了另一部著作相互关联的社会属性,进一步完善了他的理论并运用实证研究从各方面检验了这个理论。在随后的十年中,布劳和他的合作者一道,先后发表了十余篇论文,使得他的社会结构理论成为美国社会学界一个重要的流派。二、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及关于相互关联的社会属性的观点齐美尔对布劳理论的影响突出反映在他的形式社会学观点和对相互关联的社 会属性 的讨论上。齐美尔认为,一切科学都必须 从经验现实中抽象出某些分析性要素,
5、而社会学的任务就是要从形形色色的具体 社会活动中抽象出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形式。社会学家应当从社会生活的内容中 抽象出不同的社会交往形式,分析这些形式的结构关系和演变过程。布劳深受德 国思辨哲学,特别是齐美尔形式社会学观点的影响,几十年孜孜不倦于社会交换 过程的一般形式和宏观社会结构一般形式的研究。7三、杜尔克姆关于社会事实的思想和他的研究方法杜尔克姆在两个方面影响了布劳的理论研究,一个是他关于“社会事实”这 个基本概念的讨论,另一个是他的数量化研究方法。杜尔克姆认为社会学是研究 社会事实的学问,而一个社会事实又必须为其他的社会事实所解释。所谓社会事 实,在杜尔克姆那里指的是一个社会中对个人具有
6、外在束缚力的客观条件。按照 这样的定义,对社会事实的研究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对个人层次上抽样分析来完 成,而需要不同社会或不同社会群体间的比较研究,因为社会事实只能通过全社 会总人口或是整个群体的特征来加以描述。个人的社会属性不是社会事实。但 是,布劳指出,过去几十年中大多数社会学家并没有去研究社会事实间的关系,而是过分注重研究个人特征之间的关系,诸如个人的种族归属与其教育水平的关 系,个人性别与其收入的关系,个人的家庭背景与其投票行为的关系,等等。这 种关于个人特征对他们的心理动机和行为的影响的研究属于心理学或是社会心理 学。这种研究并不关心外部的社会条件对个人的约束作用,因而不可能揭示出个 人
7、的选择只能在社会结构所提供的机会中进行这一基本事实。布劳认为社会学的 真正任务就是研究社会结构的影响,这既包括研究社会结构对各类社会事实的影 响,也包括社会结构对个人行为的影响。89第二节布劳构造理论的方法论原则第二节布劳构造理论的方法论原则第二节 布劳构造理论的方法论原则一、社会学科学化的任务二、科学理论的特征:演绎性和证伪性三、科学的社会学理论应当具备的要素10一、社会学科学化的任务布劳并不反对一部分、甚至 绝大部分社会学家分头进行社会哲学或实际社会研究的工作,他相信这些工作 最终会对社会学的发展有益。但问题在于,如果没有这二者的有机结合,社会 学还是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布劳并不认为他
8、个人能对社会学的科学化作 出决定性的贡献,但他希望通过他的努力,使更多的社会学家投身于社会学科 学化的工作中去。布劳认为,社会学的科学化表现在它同其他科学一样,遵循 同一的方法论原则。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只存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和研究发展阶段的区别,但衡量理论科学性的标准却应当是一致的。社会科学的 困难之处在于研究者本身或多或少地也是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因而研究者的背 景、价值观和利益往往限制了研究的客观性与全面性。但是,这种社会科学研究 的特殊性并不足以成为反对科学方法一元论的理由,而只能是鼓励社会科学家加 倍努力的动力。11二、科学理论的特征:演绎性和证伪性布劳相信,一切科学的理论,
9、就其形式而言,必须是演绎性的;就其内容而言,必须是具有证伪性的。布劳赞同英国科学哲学家布瑞斯威特的定义,一个好的理论应是具有由命题 组成的演绎体系形式的科学解释。在这个演绎体系中,那些处于较低层次的、具 体的命题应由较高层次的、抽象的命题逻辑地推导而来,前者的意义通过后者去 解释。布劳也基本上同意波普关于一个科学的理论必须是可以证伪的观点。按照 波普的意见,一个科学的理论永远不可能被完全证实,因为理论是普遍性的,而 经验证明只能是部分性的。但一个理论可以被证伪,如果一个理论屡屡与经验事 实相违,它就是一个错误的理论,或者它被证伪了。1213卡尔波普尔在其著作猜想与反驳提出科学和非科学划分的证伪
10、原则。科学和非科学的划分在波普尔这里得到了明确界定而且是一反常识的。非科学的本质不在于他的正确与否,而是在于它的不可证伪性。于是数学和逻辑学便被划分为非科学的。同样,心理分析学说,占星说,骨相学,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也都是非科学的。它们都不可被证伪。数学和逻辑学之所以被划分到了非科学的原因在于他们并不需要经验去检验它们,他们被休谟称为必然真理。而科学和非科学一样,都既包含着真理,又包含着谬误。波普尔同意对偶然真理的界定,但它强调这样的经验科学应该服从一种证伪主义。证伪主义至少存在两个优点。第一,科学理论的表达一般为全称判断,而经验的对象是个别的。所以,经验如果用来证实理论,那么它将是无法穷尽
11、一般的理论的。比如,再多的白羊也不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而只要一只黑羊就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这个理论是错误的。所以,经验的真正意义在于可以证伪科学理论。第二,证伪主义可以避免对错误理论的辩护和教条。如果坚持实证主义,那么一旦出现与理论相悖的经验,人们便会做出特殊的设定或限制以使得理论能满足经验。但实际上这样的设定往往是极不科学的。证伪主义使人们相信所有的科学都只是一种猜测和假说,它们不会被最终证实,但却会被随时证伪。14三、科学的社会学理论应当具备的要素布劳从演绎性与证伪性这两个方法论原则出发,进一步讨论了构造科学的社 会学理论的一系列要素。布劳认为,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必须清楚明确地界定它
12、的被解释物和解释 物。被解释物指的是一个理论所要解释的对象,解释物指的是理论家准备用什么 样的方式去解释被解释物。在理论发展的最初阶段,理论家应该表明自己的理论 倾向,介绍理论研究的对象。接着,理论家就要明确说明解释物与被解释物之间 的关系。例如,在马克思主义中,阶级斗争是其理论重点,马克思用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的辩证运动去解释阶级斗争。布劳强调构造理论需要通晓有关的经验知识。要求经验性知识并不意味着舍 弃演绎性理论体系而去搞自下而上的归纳性理论。但是,一个在公理系统上演绎 而成的科学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这个理论中包含的全部公理和命题必须不和现 有的经验知识相矛盾。这样,理论家在形成自己的理论之
13、前需要尽可能地掌握经 验材料。例如,杜尔克姆正是在对社会统计资料进行了开创性的数量化分析后,演绎出关于自杀率问题的系统理论。15第三节 宏观结构理论的前提一、研究对象的界定二、核心概念的定义三、公理和假设 16一、研究对象的界定布劳把一个社会或社区中的社会关系模式作为他的宏观社会结构理论的研究 对象,或者叫被解释物。他试图解释一个社区内的社会关系模式是怎样受整个社 会环境影响的。但是,布劳并不像某些社会心理学家那样,用人们的动机和态度 等心理因素去解释社会关系模式,而是把这些因素作为已知条件去研究其他因素 对社会关系模式的影响。17二、核心概念的定义(一)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布劳理论的核心概
14、念,或日解释物。社会结构被定义为一 个社会的人口在多维空间中的社会地位上的分布。这个定义涉及了三个更基本 的概念:社会地位、分布和多维空间。社会地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用来识别 他人、并作为选择社会交往时的标准的属性或特征。换言之,人们的某个属性 或特征能否作为一个社会地位,不取决于研究者的主观臆断,而取决于人们是 否把这个属性或特征作为社会交往的标准。分布指的是一个社会的人口在众多 社会地位上的规模分配,其结果表现为社会的分化。例如,一个社会在宗教信 仰上的人口数量分布,或是在收入方面的人口数量分布都是社会结构的一部 分。多维空间是用于描述这样一种社会事实,即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同时处于许 多而不
15、是一个孤立的社会地位上。18布劳强调指出了社会结构这一概念的两个特点:第一,他所定义的社会结构 概念既抽象又精确。一方面,除了使用数学公式外,人们无法找到对这个概念的 经验量度。任何一个具体的经验性描述都只能表现社会结构这个概念的一部分,因而它是抽象的。另一方面,由于这个概念的每一点都被缜密地讨论过,人们可 以从不同方面找出它的操作性变量去做经验性预测,因而它又是精确的。第二,他的理论只在宏观社会层次上研究一个社区的结构特征对该社区成员的社会关系 模式的影响,而不涉及微观社会学的问题,如某人的社会地位对其社会关系的作用如何,等等。所以,布劳把他的理论称为宏观社会结构理论。19(二)三类参数社会
16、人口在社会空间任何一维上的分布都成为社会结构的特性之一。一个社 会的结构可以通过说明这些特性的各种参数而被描述。布劳把描述社会结构的参 数分为三大类:异质性、不平等性及相交性。前两类参数是单维参数,它们描述 一个社会的人口在某一方面的分布状况。第三类是多维参数,描述一个社会人口 在几个方面的共同分布关系。异质性被定义为在一个社会地位轴线上,社会人口在各个不具有等级差别的 社会集团之间的分布。例如,人口的劳动分工和民族分布都是异质性参数。异质 性的大小可以用随机抽选的两个人属于不同社会集团的预期机会来衡量。在一个 社会中,根据某一社会标准所划分的各个社会集团的数目越多,并且各社会集团 的人口数量
17、分配越平均,这种预期机会就越大,或者说,社会在这一维上的异质 性越大。例如,美国的劳动分工异质性大于中国,因为中国不仅在职业种类方面 少于美国,而且农业人口占了全国人口的大多数。20不平等性被定义为在一个社会地位轴线上,社会人口在具有等级差别的社会 集团之间的分布。例如,权力或财富的集中化就是不平等性的表现。任何一种资 源的分布越不平均,这方面的不平等性就越大。不平等性的大小可以用在某种社 会地位上,任意两个人之间的平均差别与全体社会成员的平均水平之比来衡量。布劳区分了微观社会学与宏观社会学、结构社会学与非结构社会学在社会整 合问题上的不同观点。从微观社会学的角度看,社会整合产生于强烈的社会集
18、团 内聚力,即个人对其所属的社会集团有很强的认同感,这种内聚力本质上是一种 心理倾向。但从宏观社会学的角度看,恰恰是这种集团向心力对整个社会的整合 起着破坏作用,因为它使得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变成排外性集团。所以,社会 各部分的整合并不是来自各部分自身的凝聚力,而是来自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加 强。另外,在宏观结构理论看来,用个人价值观念或是社会各部分之间的功能相 互依赖性,也无法很好地解释全社会的整合。尽管个人价值观念或功能相互依赖 性可能通过增加社会集团间关系来间接地加强社会整合,但是社会整合更直接地 取决于各个社会集团和阶层间的实际接触,取决于这些集团和阶层成员间的直接 往来。布劳的宏观结构理
19、论正是用这种处于结构状态影响之下的各集团和阶层成 员间的交往来定义社会整合的。21三、公理和假设(一)公理理论的公理是一种用来确定充当“解释物”的核心概念与“被解释物”之间 关系的初始命题。与定义形式的分析命题不同,公理是一种合成命题;与定理形 式的合成命题不同,公理是最高层次的命题,是整个演绎体系的逻辑出发点。公 理的最重要的职能是为整个理论体系提供方向和解释力。布劳并不否认,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和心理偏好对他们与何种人建立社会关系(如婚姻关系)起着重要作用。但他强调这种文化或心理上的选择受到社会环境 和机会的限制。就像人们的生理、技术和经济条件限制了人们的选择范围一样,人们周围各方面的人口组成
20、结构也影响着他们的选择。即使一个人从一个地方搬 到另一个地方,他也仅仅改变了周围的人口的结构组成,而无法改变他的选择受 人口结构所影响的事实。22(二)假设假设是关于概念间关系的合成性命题。与公理不同,假设并不直接涉及“解 释物”与“被解释物”之间的关系。一个理论的假设不可能从该理论的其他命题 中演绎出来。理论的公理赋予理论以解释力,而假设则为理论提供了定理推导的 必要条件。在社会学理论中,定理可能不很直观,离人们常识较远,因为它们往 往是通过若干逻辑推理最后导出的。但是,社会学理论的前提却应当是显而易见 的社会常识,可以得到人们日常经验的充分支持。只有这样,一个社会学理论才 不会显得苍白无力
21、,或者牵强附会。在构造宏观结构理论时,布劳引进了四个假设,这就是:接近性假设、机会 性假设、促进性假设和独立性假设。23 接近性假设 布劳把他的第一个假设称为接近性假设,即社会地位接近的人们之间的社会 交往多于地位相距较大的人们之间的交往。这个假设分别应用在无等级差别和有 等级差别的社会地位上,会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无等级差别的社会地位轴线 上,接近性假设表现为人们的集团内交往多于集团外交往。在有等级差别的地位 轴线上,它表现为人们的社会交往随着他们的地位差别增大而减少。这个假设包 含的思想很简单,即人们更倾向于同自己地位差不多的人来往。机会性假设 布劳的第二个假设是机会性假设,即人们之间社
22、会交往程度取决于他们发 生接触的机会。这个假设也十分浅显易懂:人们永远不能和无法与之发生联系 的人交朋友。人们相互接触的机会越多,他们之间产生社会交往的可能性就 越大。促进性假设 布劳把第三个假设称为促进性假设,即人们同其他社会集团或阶层的交往会 促进他们向这些集团或阶层的流动。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例子来支持这个假设。例 如,人们若想在某个单位找到工作,如果他们认识其中某些人,他们的成功机会 就会增大。又例如,人们参加某种政治活动,往往是受了一些已经参加该活动的 朋友的启发。独立性假设 布劳的第四个假设是独立性假设,即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中任何一种社 会地位对人们社会交往的影响都或多或少地独立于
23、其他社会地位的影响。这个假 设并不否认几个社会地位参数会对人们的社会关系有共同的或是相互作用的影响。它只是强调人们之间只要不是任何社会地位都完全相同,那么不同的社会地 位(即使只有一种)就会对他们的社会生活产生影响。2425假说和假设是通向科学发现的“桥梁”,科学地提出假说和假设是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假说和假设是想象力的产物,是认识上的飞跃。这是科学研究中最困难的一步,需要为之付出艰巨的劳动。正如科学方法论专家贝弗里奇所说:“假说是研究工作中最重要的智力活动手段。”假说,在数学研究中经常表现为猜测。高斯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假说产生的时机在于:理论系统出现缺陷或空白
24、之时;已有理论或原理与事实发生矛盾之时时;新发现的现象需要分析、解释之时。假说的价值在于它的可拓展性,贝弗里奇指出:“假说之所以能富有成效,不仅对提出者如此,而且还可能使别人进一步发展。”假说在得到充分的科学拓展之后,可上升为原理乃至定律。假说的成立必须得到实践验证,必须符合客观事实,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假说在形成过程中必须经过千锤百炼、多方推敲、不断修正。达尔文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总结道:“我一贯力求思想不受拘束,这样当某一假说为事实证明错误时,不论我对自己的假说如何偏爱,我都放弃它。我想不起哪一个最初形成的假说不是在一段时间过后就被放弃,或被大加修改的。”贝尔纳也指出:“过于相信自己的理
25、论或设想的人,不仅不适于做出新发现,而且会做很坏的观测。”贝弗里奇进一步指出:“我们必须十分注意,不使自己对自己的假说过于热衷,应力求客观地判断,并一旦发现矛盾的事实,就修改它或丢弃它。要提高警惕,不使观察和解释受到假说的影响而歪曲。假说在不被相信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第四节 宏观结构理论的基本定理一、第一层次的定理(条)二、第二层次的定理(条)26一、第一层次的定理(条)(一)关于集团或阶层之间关系的定理 1从接近性和机会性两条假设推出的八条定理()一般社会结构。()社会子结构。()多层次的社会结构。从机会性假设推导出的两条定理 从接近性和独立性假设推出的一条定理 27一、第一层次的定理(条
26、)(一)关于集团或阶层之间关系的定理 1从接近性和机会性两条假设推出的八条定理()一般社会结构。()社会子结构。()多层次的社会结构。从机会性假设推导出的两条定理 从接近性和独立性假设推出的一条定理 28二、第二层次的定理(条)(一)社会流动对集团间关系的影响(二)结构性质与社会流动之间的关系 社会结构的一般性质对流动的影响 子结构的性质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各类结构参数多层次的渗透性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参数相交性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29二、第二层次的定理(条)(三)相交参数与社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 30布劳宏观结构理论的贡献:第一,坚持并发展了社会学领域中结构理论学派的传统。尽管马克思、齐美 尔和杜
27、尔克姆三位经典社会学家的理论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差别,但是,他们在坚 持用独立于个人之外的社会条件去说明个人行为和社会变化方面却是一致的。近 几十年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在研究人们的心理状态与社会行为之间关系方面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时间用心理文化因素解释社会现象成为热门。在这种形势 下,布劳宏观结构理论的出现使结构理论学派获得了新的活力,并为其发展开辟 了一个新的方向。它对西方社会学界理论研究方向的转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第二,宏观结构理论是在社会学科学化方面作出的一次重要尝试。它的出现 显示了在社会学领域内发展演绎性科学理论的可能性,为各门科学学科在科学方 法论上的统一提供了有力支持。由于这一理
28、论既有高度抽象的一面,又有高度逻 辑推理的一面,它也为社会学理论的公理化和数学化开辟了新的途径。31布劳宏观结构理论的缺陷:第一,布劳对社会结构的定义过于狭窄,从而限制了其理论的解释范围。由 于布劳只将结构定义为一定状态的人口分布,舍弃了对社会人口之间的联系性质 的研究,因此这一理论无法回答许多涉及社会基本过程的问题,如社会化、宏观 交换过程、冲突和革命等。第二,在社会结构因素与非结构因素的关系方面,布劳理论缺少应有的分 析。布劳只是泛泛谈到了结构因素对心理文化因素的制约作用,却没有发展出关 于二者关系的定理和概念体系。布劳近年来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开始着手进行这 方面的研究。第三,布劳理论对不
29、同层次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及结构与个人的关系分析不够。当人们研究一个国家时,省、县、区、乡可能成为不同层次的子结构,而个 人是最小的分析单位。这种多层次的关系一方面涉及结构演变的动态过程,另一 方面又涉及个人与结构的辩证关系。子结构受总结构制约,但子结构又是总结构 的组成部分;个人受结构制约,但个人又组成结构。个人和子结构不仅被动地受 制于上层结构,它们还能动地反作用于上层结构。布劳理论在这方面也缺乏有关 的假设和定理。3233宏观研究是根据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速度、规模进行全局性的总体研究。教育受经济、社会条件的制约,依赖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又对经济
30、、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宏观研究从社会结构的大系统出发,分析教育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基本方针和政策、主要方法和措施。34本章要点本章要点布劳构造理论的方法论原则。布劳认为,社会学科学化同其他科学一样,表现在遵循同一的方法论原则:演绎性和证伪性。一切科学理论,就其形式而 言,必须是演绎性的;就其内容而言,必须是具有证伪性的。一个科学的理论永 远不可能被完全证实,因为理论是普遍性的,而经验证明只能是部分性的,但是 一个科学理论可以被证伪,如果一个理论屡屡与经验事实相违,它就是一个错误 的理论。科学
31、的社会学理论的必备要素:明确地界定解释物和被解释物;通晓有 关的经验知识;提出崭新的理论观点和核心概念;概念的精确化;形成由命题组 成的演绎体系;将理论同实证研究结果相对照。布劳宏观结构理论的核心概念及其定义:社会结构。指社会人口在 多维空间中的社会地位上分布。三类参数。第一类异质性,指在一个社会地 位轴线上的人口在各个不具有等级差别的社会集团间的分布;第二类不平等性,指在一条地位轴线上的人口在具有等级差别的社会集团间的分布;第三类相交 性,指在社会结构中几条地位轴线上人口分布的共变状态,分为重合、部分相 交、完全相交几种情况。35复习思考题1.宏观结构理论与早期社会学思想的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2.布劳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看法以及构成理论的方法论原则是什么?3.宏观结构理论的前提包括哪些内容?4.宏观结构理论的定理涉及哪些社会现象?试举例说明。5.如何评价宏观社会理论?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