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外国社会学史》课件第九章 结构功能主义.pptx

    • 文档编号:4437492       资源大小:292.93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5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25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momomo)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5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外国社会学史》课件第九章 结构功能主义.pptx

    1、第九章结构功能主义 第一节结构功能主义的特征及其思想渊源 第二节帕森斯的理论学说 第三节默顿对功能主义的发展2概 要3第一节结构功能主义的特征及其第一节结构功能主义的特征及其思想渊源思想渊源第一节 结构功能主义的特征及其思想渊源一、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特征二、结构功能主义的思想渊源4一、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特征 结构功能主义代表着一种社会学研究的历史潮流。尽管这一流派的许多代表 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经常发生分歧和争论,但在作为研究出发点的一些基本假 设上,在使用的概念上,以及在分析方法上,他们之间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构成了这一学派的基本特征。首先,在研究层次上,结构功能主义通过强调“系

    2、统”范畴而将社会结构和 社会整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把研究重点放在社会上。其次,在研究方向上,结构功能主义代表着一种与历史进化论和传统因果论 不同的研究取向。再次,在研究主题上,结构功能主义致力于回答的最基本问题就是:一个社 会系统为了维持其存在,有哪些基本条件必须得到满足以及这些条件是如何得到 满足的?最后,统一结构功能主义流派的基本特征与其说是一些共有的概念范畴和理 论模式,不如说是一种共有的功能分析方法。5二、结构功能主义的思想渊源(一)早期社会学家的影响 在社会学创立时期,孔德和斯宾塞就提出了社会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的思 想,特别是斯宾塞,在其 社会学原理一书中详细地考察了生命有机体同社

    3、会 有机体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别。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尽管明显地受生物学的影 响,并使用了生物类比这一引起争议和批评的方法,但其积极意义是:在一定程 度上揭示了生命有机体同社会有机体共有的系统特性,为确立社会系统观和发展 更高层次的系统方法奠定了基础。除了上述两位社会学奠基人以外,一般公认法国的杜尔克姆是现代结构功能 主义最重要的奠基人。67在社会学及其相关学科中,社会结构是一个使用极为广泛,也极为混乱的概念(W.H.Sewell,Jr.,1992:1)。这不仅表现在人们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如社会系统、强制性合作伙伴、制度、整合和网络等来表征社会结构,而且表现在同样是对社会结构一词进行诠释时,不同

    4、的学者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前一种做法大多散见于先驱者们的经典论述中,后一种做法则涉及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各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显然,后者更是本文需要着重铺陈和分析的方面。功能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从生物学占据统治地位的19世纪发展起来的。那时有关人体、微生物以及遍布全球的动植物的知识不断增长。19世纪中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查尔斯达尔文吸收了这些新知识并以自然选择来解释物种进化,从而使生物学获得了空前的声望。被这些前进的步伐所激发的早期的社会思想家自然地将生物学的一些概念运用到了社会学中。奥古斯特孔德和赫伯特斯宾塞提出了功能主义的最基本原则:社会与生物有机体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这一观念中包含

    5、了三个要点:第一,社会与生物有机体一样都具有结构。一个动物由细胞、组织和器官构成;与其类似,一个社会由群体、阶级和社会设置构成。第二,与生物有机体一样,一个社会要想得以延续就必须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例如,一个社会必须要有能力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得食物和自然资源,并且将它们分配给社会成员。(二)英国文化人类学功能学派的影响 杜尔克姆的功能主义思想通过英国文化人类学中的功能学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一学派的奠基人是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 布朗()。马林诺夫斯基一反传统人类学中以摩尔根、泰勒等人为代表的历史进化论的 观点,将这些观点称为“进化的臆测”或“历史的重造”马林诺夫斯基是在个人需求层次上考察

    6、文化现象的功能的,而拉德克利夫 布朗恰恰与他相反,把功能分析建立在社会整体层次上。拉德克利夫 布朗师承杜尔克姆,强调社会的整体性质,认为功能分析不能 脱离结构分析。同马林诺夫斯基用个人需求规定文化功能的观点不同,拉德克利 夫 布朗把功能定义为文化活动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对维持社会结 构的连续性所作的贡献。89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Malinowski,Bronislaw Kaspar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生于波兰,卒于美国。1908年以全奥地利最优等成绩获得物理学和数学博士学位。马林诺夫斯基最大的贡献在於他提出了新的民族志写作方法。从马林诺夫斯基起,几乎所有

    7、的人类学家都必需到自己研究的文化部落住上一年半载,并实地参与聚落的生活,使用当地的语言甚至和土著建立友谊。而这些,都为了完成一份马林诺夫斯基式的民族志纪录。1914年在大洋洲民族学专家查尔斯塞利格曼(Charles Seligman)引介下,马林诺夫斯基取得奖助金得以完成到澳大利亚研究图腾制度的梦想。然而在7月抵达澳大利亚,辗转於雪梨、墨尔本之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由於当时的澳大利亚仍属于英国,而马林诺夫斯基的国籍却是其敌国奥地利(当时波兰被德国、奥地利和俄国瓜分),为了避免遭到遣返(其他研究团员多选择此方式),马林诺夫斯基选择与澳大利亚政府斡旋,最终获得研究的许可,而走上自身一人进行田野

    8、调查的路(当时多数的田野调查是由研究团队合作,在各地进行的短暂的访问与考察)。于是从1917年9月1日到1915年5月,马林诺夫斯基独自在新几内亚(当时由澳大利亚政府管辖)南部的迈鲁(Mailu)岛上从事研究,并率先学习土著语言以方便调查。1915年5月,在偶然机缘下他决定到东北方的超卜连群岛(Trobriand Islands)进行下一步研究。10第二节帕森斯的理论学说第二节帕森斯的理论学说第二节 帕森斯的理论学说一、帕森斯的生平二、社会行动理论三、社会系统中的模式变量四、结构功能分析 11一、帕森斯的生平塔尔科特帕森斯()是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创始人。他于年出生于美国的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的一

    9、个中产阶级家庭。年进入安 姆赫斯特学院,主修生物学,准备将来从医。这段课程对他后来系统思想的形成 有重要影响。在此期间,他对经济学思想和社会学思想发生了浓厚兴趣。在三年 级时,受经济学家汉姆敦教授影响改学社会科学。年,帕森斯转学于英国 伦敦经济学院,认识了在那里执教的马林诺夫斯基。对功能学派的研究发生了兴 趣。一年以后,又转到德国海德堡大学,接触到韦伯和马克思的理论,尤其是韦 伯的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将韦伯的一些重 要思想吸收到自己后来发展的理论之中。几年以后,他又将这部名著译成英文出 版。年,帕森斯获得海德堡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 最近德 国文献里的资

    10、本主义概念,主要是研究韦伯、桑巴特和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 思想。1213塔尔科特帕森斯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中,以社会学家V.帕累托,迪尔凯姆、M.韦伯和经济学家A.马歇尔的学术思想为经验材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分析。塔尔科特帕森斯认为,他们对一般社会理论的探讨虽然方法论起点不同,但都趋向意志自主的行动理论。在此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塔尔科特帕森斯提出了自己的意志论行动理论。他认为,社会行动最基本的单位是单元行动。在分析的意义上,单元行动具有如下性质:有一个行动者;有某种行动目的;有一定的行动情境,这样的情境包含两个要素,即行动者能加以控制的手段要素和不能控制的条件要素;有一定的行动规范取向。单元行动

    11、就是由目的、手段、条件、规范这样一些要素构成的。每一种行动都涉及主观目的,并构成行动中的意志自主因素。这种意志自主的努力,使行动情境得以区分为手段与条件。而规范作为一种主观要素,对行动者的这种努力起着调节作用。塔尔科特帕森斯认为,单元行动中相互关联的这些性质,构成了各种行动科学的共同参照系。他还强调社会共同价值的重要意义,认为是规范使行动与社会秩序结合起来。这种多维度的行动分析观点是塔尔科特帕森斯以后发展行动系统理论的重要基础。14二战结束后,人们渴望建立没有战争、没有社会冲突的理想世界,这与帕森斯在其理论中试图得出的解释本世纪上半叶社会行动中的非理性,建立新的道德伦理的结果和愿望相吻合,但从

    12、50年代末期开始,这些美好愿望在人们心目中逐步消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西方国家内部一度出现的社会稳定和进步局面已经过去,人们从主观理想中又回到现实中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削弱了在战争中所产生的那种鼓舞人心的各阶级阶层的暂时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心理因素,先前制度中不能克服的缺陷又开始暴露。其次,在政治和社会结构上,50年代,西方社会重新受到阶级冲突种族冲突的困扰。如在美国,民权运动把西部各州搅得一团糟,人们对福利国家的注意力又转移到富裕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上来。第三世界的崛起曾给进步知识分子带来希望,但其自身痼疾及内部日益孳长的不稳定因素使他们对社会发展道路提出新的思考。再次,存在主义哲学思潮把

    13、年轻一代推向反对现存制度的种种运动,学潮工运此起彼伏,而战后社会强制一律的高度整合却对此不能容忍。所有这些思想、情感、政治、社会形势的变化在50年代末期促进了悲观主义、批判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对帕森斯美妙的设想产生怀疑,这些事实证明了其理论的外在效度不高,成为动摇其理论的直接证据。二、社会行动理论(一)行动概念帕森斯深入考察了构成行动的各个要素。任何行动单元都可以分解为以下要 素:第一个要素是行动的目标,即行动者希望达到的预期状态。第二个要素,帕 森斯称之为状态,即行动者置身其中、影响其实现目标的那些环境因素。(二)对以往理论的批评与综合在帕森斯看来,实证主义流派仅仅把行动同一定的环境

    14、状态相联系,并假设 状态对行动具有某种决定关系,因此对行动进行自然科学式的研究即通过揭 示这种决定关系来解释和预测行动的基本取向是可能的。按照帕森斯对行动 的理解,实证主义流派忽视了构成和影响行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规范 取向。实证主义流派内部对行动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帕森斯将其区分为功利主义和 反理性主义两个分支。1516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提倡追求“最大幸福”(Maximum Happiness)。主要哲学家有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杰瑞米边沁(Jeremy Bentham)等。功利主义亦称“

    15、功利论”、“功用主义”,通常指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在中国,战国时思想家墨子以功利言善,是早期功利主义的重要代表。宋代思想家叶适和陈亮主张功利之学,注重实际功用和效果,反对惟言功利和空谈性命的义理之学。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边沁和密尔都认为:

    16、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密尔认为: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就成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17早在功利主义正式成为哲学理论之前,就有功利主义思想雏型的出现。从思想源流上,来源于古希腊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传统。快乐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亚里斯提卜(Aristippus)所创立的昔勒尼学派。功利主义 另外,前4世纪的伊比鸠鲁、中国古代的墨子及其追随者的伦理学中也都存在着如何促使最大快乐的思维,他们是古人中的功利主义先驱。近代英国哲学家与伦理学家如坎伯兰(Richard Cumberland)、法兰西斯哈奇森与休姆都有功利主义的倾向。据边沁指出,他在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

    17、特里、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Claude-Adrien Helvetius)、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Cesare Beccaria)以及休谟(Hume)等的著作中都发现了功利原则。功利主义正式成为哲学系统是在18世纪末与19世纪初期,由英国哲学家兼经济学家边沁和密尔提出。其基本原则是: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的;若导致产生和幸福相反的东西,则为错误的。幸福不仅涉及行为的当事人,也涉及受该行为影响的每一个人。19世纪末期的功利主义代表人物亨利西奇威克(Henry Sidgwick)认为功利主义来自对“常识”的道德系统的反省。他论证多数的常识道德被要求建立在功利主义基础上。他也认为功利主义

    18、能解决常识学说的模糊和前后矛盾而产生的困难和困惑之处。在20世纪功利主义虽然经过摩尔(G.E.Moore)的批判,但英美哲学家与英国自然科学家兼伦理学家图尔明(Stephen Edelston Toulmin)、牛津大学的诺埃尔史密斯(Patrick Nowell-Smith)、厄姆森(J.O.Urmson)以及澳大利亚的斯马特(J.J.C.Smart)等人仍为功利主义辩护三、社会系统中的模式变量(一)行动系统与社会系统 帕森斯认为,行动理论的分析重点不是各个单位行动,而是行动系统,因为 任何单位行动都是在特定的行动系统之中发生的。行动系统指行动者与其状态之 间发生的某种稳定的相互关系。帕森斯

    19、把一般行动系统区分为四个附属系统并确定了它们之间的等级层次。18 各个附属系统按其所在的等级层次同其他附属系统进行信息和能量的交换,从而发生着控制和制约的关系。帕森斯把分析重点放在社会系统上。社会系统是整个行动系统中的一个附属 系统,它受到文化系统(价值取向和规范模式)的控制和人格系统(角色)的制 约,因此,它的核心是制度化的角色关系。确切地说,社会系统是由行动者同其 状态中的其他行动者之间稳定的制度化的角色关系构成的。通常所说的“社会”是社会系统中的一种特定类型,是指对环境具有较高程度的自给自足性的社会系 统。除了社会之外,社会系统还包括那些在其环境中自给自足程度不那么高的二 人组合关系、小

    20、群体、家庭及各类组织等。帕森斯把行动者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角色看成社会结构的最基本单位,也就 是说,社会结构指的是各个地位一角色之间的稳定的制度化关系。既然帕森斯行动概念的基本特征是受价值规范调节的主观取向,那么,社会 结构各个行动单位主观取向的某种程度的协调必然与价值规范相联系。实际上,在帕森斯看来,维持角色之间权利义务的互补性关系的先决条件是承担 角色的行动者对同一组价值规范有共同的理解。任何社会系统总以制度化的价值 体系为其特征。对于社会系统的稳定来说,维持某种制度化的价值体系成为一项 最基本的前提。19(二)模式变量理论 模式变量理论是帕森斯用来区分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主观取向的类型学工

    21、具,在对社会系统的分析中,它又独特地充当了描述社会关系、区分社会结构的 类型学工具。因此,通过这一理论,两个层次的现象行动者的主观取向同社 会系统的结构类型沟通起来,这表明帕森斯的理论分析重点由社会行动转变 到社会系统。帕森斯认为,行动者在与其他行动者的互动过程中,必然要面临五个方面的 抉择,即解决必然出现的五个问题,这五个方面可能的抉择被概括在五对范畴之 中。这些可供抉择的五对范畴被帕森斯称为“模式变量”,它们不仅可以用来确 定行动者的主观取向,而且,由于行动总是在特定的系统之中发生,因此也可以 把它们作为刻画系统的结构特征制度化的角色关系的基本变量。模式变量的五对范畴是:普遍性与特殊性;扩

    22、散性与专一性;情感性与中立 性;先赋性与自获性;私利性与公益性。20任何一种制度化的社会关系都是上述五种抉择的某种组合。但这并不意味着 各个行动者在特定的情景状态下,处理具体的人际关系时可以临时或随意地作出 这些抉择。帕森斯认为,特定的社会关系所包含的模式变量组合是既成的和稳定 的,它是由社会文化中价值规范预先规定好的。换句话说,模式变量的某种组合 不是在个体行动者偶然的随意抉择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是社会文化系统中价值 规范的制度化结晶。正是这种制度化的价值规范支撑着社会关系结构。行动者在 进入某种社会关系时,不仅不能随意改变这种关系结构,而且必须预先通过社会 化过程将价值规范内化在自己的人格

    23、系统中,即了解各种角色关系中社会文化对 五对变量所作的抉择,以便根据具体情景随时调整自己的主观取向。21四、结构功能分析 (一)从模式变量向结构功能分析的过渡(二)行动系统的普遍功能要求:AGIL(三)对社会所作的功能分析(四)社会变迁思想 22(一)从模式变量向结构功能分析的过渡 在帕森斯看来,社会系统乃至整个行动系统都面临着一些大致相同的基本功 能要求,满足这些要求是系统生存的先决条件,而这些要求是通过系统的内部结 构得到满足的,因此结构分析必须同功能分析结合起来。结构功能分析的基本任 务包括识别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以及分析各种基本结构是如何满足这些功能要求 的。结构功能主义也正是因此而得名

    24、。23(二)行动系统的普遍功能要求:AGIL行动系统的基本制度化结构是由这一系统必须满足的功能要求决定的,帕森 斯提出四个基本范畴来概括这些功能要求。这就是:适应()、达鹄()、整 合()、维模()。在帕森斯高度抽象的理论框架中,这四项要求是任何行动系 统(包括社会系统)都必须满足的。适应(),指系统必然同环境发生一定关系,为了能够存在下去,系统必须拥有从外部环境中获取所需资源的手段,或者说,系统必须具有通过操 纵某些手段来控制环境状态的能力。达鹄(),系统的目标是指某种期望状态。任何行动系统都具 有目标导向,系统必须有能力确定自己的目标次序和调动系统内部的能量以集中 实现系统目标。整合(),

    25、任何行动系统都由各个部分组成,为了使系统作为一个 整体有效地发挥功能,必须将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使各个部分之间协调一致,不致出现游离、脱节和断裂。维模(),又叫潜在模式的维持。在系统运行过 程暂时中断即互动中止时期,原有的运行模式必须完整地保存下来,以保证系统 重新开始运行时能恢复互动关系。系统必须拥有特定机制经常维护处于潜在状态 的模式。24 行为有机体的生物特性决定着系统适应问题的性质,并为满足适应性功能需 求提供基本能量。人格系统包括个体的动机、欲望和目标,行动系统的达鹄要求的满足正是在 聚合和调节个体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的。社会系统是由各个行动单位通过制度化关系联结而成的,因此满足着行动系

    26、 统的整合要求。文化系统中所包含和保存的价值规范为整个行动系统提供着基本模式,从而实现了维模功能。25(三)对社会所作的功能分析 在帕森斯的范畴体系中,社会是一种具有较高程度自给自足性的社会系统。在年出版的帕森斯与斯默尔塞合著的 经济与社会一书中,集中分析了 社会的主要制度模式及其相互关系。在社会中,与某项功能需求有关的行动类型构成了社会的一个子系统。社会 的四个子系统是分别满足四项功能需求的四类制度性结构。功能分析的任务首先 是揭示出这四类制度性结构的特征。社会要想存在下去,必须适应环境。在社会中,满足适应这一功能要求的是 经济制度。只有通过经济活动(生产、分配),社会环境中的自然资源才能转

    27、化 为满足成员各种需求的产品。26(四)社会变迁思想世纪年代由于社会动乱不断发生,以社会系统的均衡状态为理论核心 的结构功能主义遭到激烈的批评。其中最主要的批评意见是:结构功能主义过分 注重社会系统的稳定和秩序,只强调均衡,看不到冲突,无法解释社会变革现 象。作为对这一批评的反应,帕森斯在年出版的 社会:进化与比较的观 点和年出版的 现代社会体系两本书中,对社会进化和变迁问题作了 集中考察。他晚期的理论研究试图向人们表明,结构功能主义同样可以运用于分 析社会变迁和冲突现象。并非任何边界关系的不平衡都能引起社会进化。社会进化意味着社会整体适 应能力的增强。在结合整个人类社会的进化历程深入分析结构

    28、分化的具体内容 时,帕森斯提出了“进化共相”的概念。“进化共相”是用来概括各个社会在进 化历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些普遍的制度性特征的,它包括:()分层结构;()政 治结构的文化合法性;()科层制;()市场体制;()普遍性法则;()民主 体制。27第一,适应性增长过程集中反映在经济活动效率的提高上。新技术、新工艺 的采用增强了整个社会的适应能力。第二,分化过程与达鹄子系统相联系。社会结构的分化同时表现为目标的分 化,整个社会的分化过程与各个制度化结构分别确立专门化目标并提高实现目标 的能力相联系,各种组织的出现反映了这一过程。第三,发展着的容纳过程,反映了社会进化中为了使结构分化不至于导致系统的分裂

    29、,系统整合要求在不断地提高。民主化制度的建立是这一过程的集中 表现。第四,价值概括化为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提供着抽象的模式和统一的基础。随着分化程度提高而来的抽象的共有价值代替各种特殊规范的趋势,是维模子系 统在进化中所发生的最显著变化。2829第三节默顿对功能主义的发展第三节默顿对功能主义的发展第三节 默顿对功能主义的发展一、对传统功能主义的批判二、功能分析范式30一、对传统功能主义的批判 默顿与帕森斯不同,对他来说,“功能”并不是用来构造宏观理论的基本概 念,而是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分析的最重要的方法,运用这一方法的最终目的不 是对现实作出抽象的、带有倾向性的说明,而是发展一种既可以解释经验材

    30、料又 可以被经验材料检验的中级理论。默顿对早期功能分析中三条“流行的假设”提出了质疑。这三条假设即英国 人类学中功能学派所坚持的“功能统一性”、“功能普遍性”和“功能不可缺少 性”。默顿认为,这三条假设是毫无根据的,经不起事实的检验。31 除了对上述三条假设进行清算以外,默顿还注意到引起混乱的另一个根源,这就是在以往的功能分析中,“主观动机”与“客观后果”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 别没有得到应有的强调,往往只从主观动机的角度考察功能问题。默顿在这一问 题上继承了杜尔克姆的观点,坚持二者之间具有显著区别的立场,主张把功能分 析重点放在客观社会后果上。他认为,社会学家在进行功能分析时,首先关心的 不是引

    31、起某一行动的主观动机,而是这一行动的客观社会后果。不论这种客观的 社会后果是否增强了社会系统的生存能力,都与个人的主观动机和个人目标 无关。32二、功能分析范式在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中,影响最大的有下述一些概念:功能分析的项目和 机制、显功能与潜功能、正功能与反功能、功能接受者、功能替代物、结构制约 性等。功能分析的第一步是明确对之进行功能分析的项目是什么。默顿将各种可观察后果区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这一区别与他所坚持的动机 与后果的区别相联系。此外,默顿还提出了反功能的概念。他告诫功能主义者不应假定所有制度化行动模式都具有促进系统调适的后果,被分析的项目很可能具有减少系统调适的 后果,即反功能。

    32、33 显功能潜功能以及正功能反功能的交叉分类构成了功能分析的四个最重 要的基本取向(显正功能;潜正功能;显反功能;潜反功能),对任何 项目都可以按照这四个取向进行分析。再一个概念是“功能接受者”。在分析某一项目的某一特定后果时,要注意 划清它在其中发生影响的系统范围和受它影响的群体界线。虽然默顿并没有一般地否认系统的功能先决条件的存在,而是主张在接受以 前对之进行慎重的经验检验,但他坚持认为,即使承认了某种功能需求,也不能 因此而断言实现这些需求的特定项目是必需的。许多社会学家都指出:结构制约性的观点已经不是用功能来解释结构,而是 把结构作为解释功能选择的原因,从而使默顿离开了功能主义的基本立

    33、场。3435本章要点本章要点 结构功能主义把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作为基本分析单位。重点考察社会系统中维持系统存在的各种机制,以及各个组成部分在维持系统存在中所作的贡 献。它致力于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社会系统如何维持其存在状态,并发展出一套 全新的系统分析方法。结构功能主义的思想渊源:欧洲早期社会学家孔德、斯宾塞的社会 有机体的思想,特别是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学说已经包含了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 命题;杜尔克姆关于社会整体性和系统性、社会团结和社会秩序、因果分析和功 能分析的观点为结构功能主义所继承、接受和发展。英国文化人类学功能学 派的影响。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功能普遍性和功能不可缺少性假设,拉德克利夫-

    34、布朗提出的功能统一性假设,成为传统功能主义的理论基础。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帕森斯将行动视为主体朝向目标的动作。行动 单元包括:行动目标、情景状态和规范取向三个要素,其中情景状态和规范取向 是影响行动的两个同等重要的独立因素。价值规范对行动的调整不仅是帕森斯行 动的核心点,也成为贯穿他后来发展的全部理论之中的一条主线。行动系统的普遍功能要求:。任何行动系统都必须满足四个最基本 的功能要求,即适应()、达鹄()、整合()、维模()。这四个基本范畴 为研究所有行动系统提供了功能分析框架。36复习思考题1.结构功能主义有哪些基本特征?2.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的重点是什么?3.模式变量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它的理论功能是什么?4.帕森斯是如何运用框架对社会进行结构功能分析的?5.默顿是如何发展功能分析方法的?6.如何评价结构功能主义在社会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37


    注意事项

    本文(《外国社会学史》课件第九章 结构功能主义.pptx)为本站会员(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