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 届高考政治备考: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届高考政治备考: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一、【背景材料】一、【背景材料】 中共中央政治局 10 月 24 日召开会议, 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 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 10 月 28 日至 31 日在北京召开。 (一)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要(一)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要 1 1、 这次全会是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这次全会是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现在, 我国正处在实现 “两 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从国际看,世界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
2、,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关键时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收官阶段。今年还恰逢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 2 2、这次全会主题重大、事关根本。、这次全会主题重大、事关根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 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 安、 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 党中央决定用一次全会就这个重大问题进行研究, 并作出决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3 3、这次全会成果丰硕、这次全会成果丰硕,影响深远。,影响深远。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
3、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二)决定最大的历史贡献是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二)决定最大的历史贡献是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 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 1 1、关于基本经济制度、关于基本经济制度 多年来, 我们把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经济制度。 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大创新,就是在此基础上,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 这次全会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做了重要部
4、署。这次全会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做了重要部署。 (1 1)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就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就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 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 色现代企业制度,在市场竞争中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 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开放以 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地壮大,目前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一半以上的份额,而 且还在上升,全会提出要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 健康发
5、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2 2)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我们既要不断做大蛋糕, 又要分好蛋糕。要鼓励勤劳致富,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 数据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重视发挥第三次 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形成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 (3 3)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得益决定性作用
6、,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得益 彰。彰。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健全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企业商业秘密 保护,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 振兴实体经济,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 2、关于强化监督,遏制腐败、关于强化监督,遏制腐败 此次全会在强化监督、遏制腐败方面,提出了三条要求:此次全会在强化监督、遏制腐败方面,提出了三条要求: 一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将党和国家监督协调起来,特别是成立了国一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将党和国家监督协调起来,特别是成立了国 家监委,与中央纪委合署办公,实现对行
7、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的全覆盖。家监委,与中央纪委合署办公,实现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的全覆盖。 其次是把现有的各种监督机制协调起来,包括纪检监督、巡视监督、派驻监督等 党内各方面监督协调起来。还有,推动党内监督和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 督等各类监督有机贯通。 二是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二是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 公权力必须接受监督, 监督的重点是 权力的科学配置和规范运行。这次全会从权责法定、权责透明、权责统一三个方 面作出了一系列强化监督的规定,以切实防止权力滥用。 三是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三是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这次全会
8、强调深化 标本兼治。 概括起来说, 就是继续从严查处, 保持高压态势, 强化不敢腐的氛围; 健全各项约束制度,形成不能腐的体制机制,从机制上、制度上解决问题;强化 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教育,筑牢不能腐的思想基础。 3 3、关于对外开放、关于对外开放 2020 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的新征程。四中全会提出,我国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 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 一是优化对外开放的空间布局一是优化对外开放的空间布局, 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的先导地位, 完善 内陆开放布局,加快自贸试验区、自由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形成东西南北中 全
9、方位开放新格局。 二是实施更宽领域的开放二是实施更宽领域的开放,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全产业扩大开放, 要加快金融、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在更多领域允许外资控 股或独资经营。 三是实施更深层次的开放三是实施更深层次的开放, 就是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健全外商 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 型开放。 4 4、关于法治体系建设、关于法治体系建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摆在十分 重要的位置。决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为此
10、,决定从四个 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制度的保障举措。 一是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一是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二是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二是完善立法体制机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必须进一步健 全和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以良法保障善治。 三是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三是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 必须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深刻 变化的战略高度,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四是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四是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 要保证法律全面公正实施, 就必须切实加强监 督,
11、以保证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依法正确行使,保证人民群众 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5 5、关于“一国两制”、关于“一国两制” 决定特别强调,按照“一国两制”治理好香港、澳门,必须全面准确 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并提出五 项任务和要求。 一是坚持依法治港治澳一是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 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机制,坚持以爱国者为主体的 “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提高特别行政区依法治理水平。 二是完善中央对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的任免制度和机制二是完善中央对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主要官
12、员的任免制度和机制、全 国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的解释制度,依法行使宪法和基本法赋予中央的各项权 力。 三是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三是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支持特 别行政区强化执法力量。 四是完善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四是完善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机制,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影响社 会稳定和长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五是加强对香港、澳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和青少年的宪法和基本法教育五是加强对香港、澳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和青少年的宪法和基本法教育、 国情教育、 中国历史
13、和中华文化教育, 增强香港、 澳门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 6 6、关于政党制度统一战线、关于政党制度统一战线 四中全会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作出部署。 决定 强调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效能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效能, 提高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丰 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规则等。 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 构建程序合理、 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 系,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
14、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等作出部署。 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 坚持一致性和 多样性统一,完善照顾同盟者利益政策,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 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 (三)十三方(三)十三方面“显著优势”面“显著优势”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 (1 1)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 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2 2)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
15、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 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 (3 3)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 (4 4)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5 5)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 (6 6)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种分配方式并存, 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不断解放和
16、发展社 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 (7 7)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 显著优势; (8 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 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9 9)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 机活力的显著优势; (1010)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 人才的显著优势; (1111
17、)坚持党指挥枪)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 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 (1212)坚持“一国两制”)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 一的显著优势; (1313)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 (四)总体目标(四)总体目标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的总体目标是: (1)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 成效; (2)到二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
18、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 (3)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五)十三个“坚持和完善”(五)十三个“坚持和完善” (1 1)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 政水平。 (2 2)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 3)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能力。 (4 4)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
19、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 政府治理体系。 (5 5)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6 6)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 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7 7)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 (8 8)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 安全。 (9 9)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0
20、10) 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 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 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 时代使命任务。 (1111)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1212)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313)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六)(六). .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战略任务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二、【考点知识链接】二、【考点知
21、识链接】 1 1、经济生活、经济生活 (1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 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2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 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种分配方式并存, 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不断
22、解放和发展社 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 (3 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 终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终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 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进人民福祉, 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4 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 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 (5 5)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
23、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 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 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6 6)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 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济体系。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 鼓励、 支持、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4、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 经济新体制。 (7 7)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 满足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 2、政治生活、政治生活 (1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 民主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民主
25、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是保障人民民主的制度安排,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更是为了保 障人民民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 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 (2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 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 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
26、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3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 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4 4)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坚持各民族一 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 势; (5 5)
27、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 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 (6 6)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我国坚 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 出贡献的显著优势; (7 7)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科
28、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 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8 8)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 政水平。政水平。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 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 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29、 (9 9)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 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保人民依法通 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要坚持和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010)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为人)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为人 民服务
30、是政府的宗旨。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 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 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完善 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 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 (1111)权力是把双刃剑,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权力是把双刃剑,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 的制约和监督。的制约和监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 自我完 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 (1212)坚
31、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3 3、文化生活、文化生活 (1 1)文化的力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悎世界过程中)文化的力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悎世界过程中 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我 国国家治理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提出了我国下一阶段推进国家治理能力 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和举措,必将对我国国家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2)文
32、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 展。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展。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坚持 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 (3 3)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
33、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 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 制度和治理体系制度和治理体系, 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 确保拥有 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 度和治理体系。 (4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的制度,巩固
34、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 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必须坚 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 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 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 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四)生活与哲学(四)生活与哲学 本部分不再展开分析,总的原则
35、和思路就是根据材料,找相应关键词,联系 相对应原理。 三、【跟踪训练】三、【跟踪训练】 1.在经济新常态下,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面对 新情况新问题,各级政府和官员没有先例可循,只能摸索前进,过程中肯定会出 现这样那样的问題,因此需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容错纠错机制建立的依据是: 认识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 实践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客观事物是复杂、变化的 A. B. C. D.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 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
36、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这三个“不 能变”说明了: A.事物的静止往往离不开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B.事物的运动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C.人们能够通过事物的运动而作出超前判断 D.事物的运动和静止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3.要实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 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我们必须要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改革的重 大论断和主要理念。这是因为: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 B. C. D. 4.习近平指出,人民
37、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毫不 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坚持和完 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 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加强监察机关对人大的监督 创新人大行使审议权的方式 A. B. C. D.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历程,是改革开放 40 年党和国家风 雨历程和历史性巨变的缩影。继往开来,中国的改革发展永不止步,国家审计也 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为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
38、积极作用。这说明: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 当经济基础适合上层建筑状况时,会促进上层建筑的巩固和完善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加以解决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 B. C. D. 6.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党 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 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需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参政党的监督作用 党员干部必须依法用权,自觉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必须坚持立法司
39、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A. B. C. D. 7.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会提出,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 想腐体制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下列与“不敢 腐”“不能腐”“不想腐”相对应的举措是: 坚持依法行政,标本兼治、惩防并举 健全各项约束制度,立矩明规,加大治本力度 强化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以零容忍的态度铁腕反腐,从严查处,保持高压态势 A.- B.- C.- D.- 8.近年来,我国置身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不惑于纷乱现象,不畏于艰难 险阻,以元首外交引领扩大全球朋友圈、以开放合作之姿谋求各国共同发展、力 倡多边主义推
40、动全球治理改革,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这表明,中 国特色大国外交: 以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点,促进共同发展 主导全球多边治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坚持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 B. C. D. 9.“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实践且不断丰富和发展, 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再次证明: 矛盾双方既相辅相成, 又相互贯通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经济基础一定
41、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 准 A. B. C. D. 10.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 在要求。政府不能上路当“司机”,而是要管好“红绿灯”,当好“警察”。这 个比喻生动地说明: A.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B.政府要转变职能但不能包办一切 C.我国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D.政府要全面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 11.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 法治保障、 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上述论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是: 系统的有序性,要坚持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系统的客观性,要发挥创
42、新思维改造世界的作用 系统的整体性,要注重整体、坚持综合的思维方式 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功能必然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 B. C. D. 12.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 定文化自信,要坚定地走中国道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 民提供精神指引。这表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树立文化自信的根基 文化自信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优秀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精神力量 树立文化自信必须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A. B. C. D. 13.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就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深入实
43、践、 深入生活、 深入群众, 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 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因为: 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以人民为中心是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A. B. C. D. 14.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表示, 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目标实现后,要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现有脱贫攻坚的巨量资 金应继续投入到乡村振兴当中。这说明: 乡村振兴应成为我国的中心工作 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乡村振兴的根本
44、举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发挥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A. B. C. D. 15.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会提出,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 不想腐体制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下列与“不 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相对应的举措是: 坚持依法行政,标本兼治、惩防并举 健全各项约束制度,立矩明规,加大治本力度 强化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以零容忍的态度铁腕反腐,从严查处,保持高压态势 A.- B.- C.- D.- 16.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们要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 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
45、求的是: 加快自贸试验区、自由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 坚持创新发展,掌握核心科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A. B. C. D.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政府部门深化改革,步伐更快,措施更实。 “最多 跑一次” “网上一次办理”,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 “数据用得活、服务更暖心”, 大数据帮助政府实现精准治理。“农村大病保险”“健康扶贫工程”持续发力,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持续推进。破解企业办证难题,避免“公 章旅行”,“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图联审”破除
46、企业投资障碍。面对新情况 新问题,探索建立政府与新业态之间的良性互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跨 境电商、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着手建设全国统一的执法信息平台,有效遏制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省、 市、县三级政府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政府法律顾问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发挥越来 越大的作用。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促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结合材料结合材料, ,说明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说明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 ,政府应该政府应该 如何作为如何作为? ? 18.浙江绍兴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中共绍兴市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关
47、注民生、解决民困、集中民智、调动民力,园地制宜, 与时俱进,在新时代创新发展了“枫桥经验”,总结提升推广实施新时代“枫桥 经验”的“六大工程”:全科网格建设规范提升工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推广工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规范提升工程、 “互联 网+”社会治理深化提升工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工程和流动人口服务 管理提升工程。高水平建设绍兴枫桥学院,不断丰富发展“枫桥经验”的科学内 涵,切实当好“枫桥经验”的守护者、传承者、践行者、创新者,努力为推进我 国基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绍兴经验。 守护传承践行创新守护传承践行创新“枫桥经验枫桥经验”,对于推进我国基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对于推进我国基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请运用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请运用“文化与生活文化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对此观点加知识并结合材料对此观点加 以分析说明。以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