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地质学基础》课程介绍课件.ppt

    • 文档编号:4376889       资源大小:399.50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2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22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晟晟文业)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2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地质学基础》课程介绍课件.ppt

    1、1.参考教材:普通地质学,谢文伟等主编,地质出版社2.主要授课内容:地球的基本知识及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引起岩石圈变化发展的内、外力作用及其产生 的地质现象(重点);地球的发展简史以及人类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绪论 主要内容1、地质学的任务、内容及分科2、地质学的发展概况3、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4、地质学基础的任务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地质学的定义: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学科之一。它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也涉及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地球外部物质。地质学

    2、研究对象:地球固体外壳岩石圈(Lithosphere),因此,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岩石圈的一门学科。二、地质学的任务 主要有三个方面:1)揭示和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发展过程及其规律;2)提供地质资源和地质资料,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3)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评价全球变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三、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与分科 1.基础地质学:1)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及元素分布规律的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等。2)研究地壳运动及地表形态变化的学科:动力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等。3)研究地壳演变历史的学科: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 学等。2.应用地质学:煤田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灾害地质学、宇宙地质学

    3、等。3.综合地质学:运用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学科交叉的综合性 学科,如遥感地质学、数字地质学、实验 地质学。四、地质学的形成与发展 18801883年,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出版了地质学原理,奠定了现代地质学的基础。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地质学的发展(1910至今)地质学的基础学科向纵深发展,开拓许多新的研究领域,社会和工业的发展形成新的分支学科,地质学各分支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新技术方法的应用导致了新的边缘学科出现。主要表现在:1)地层学、古生物学、岩石学、矿物学和构造地质学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深化;2)石油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等形成独立各分支学科;3)地球化学、海洋地质学、地质年代学等边缘学科形成

    4、;4)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与完善等。五、地质学的特点 由于地质学研究内容的特殊性,因而地质学具有以下特点:1.地质学是以时间和空间的宏观研究与地质现象的微观研究相结合。地质学研究的时空尺度通常是大跨度的。通常以至少百万年(Ma)为单位。研究还包括显微尺度的地质现象,如晶体结构、显微结构。2.地质现象的复杂性 由于地质现象种类繁多,每一种现象都具有独特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因此在研究地质现象时应树立正确的时空观。例如当我们研究晶体的结构时常用微米、纳米作为尺度单位,而一次造山作用则用百万年作用时间单位等。五、地质学的特点3.地质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地质学科的大部分研究对象存

    5、在于野外,因此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深入到大自然中去,才能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地质学。六、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鉴于地质现象的特殊性有别于其它学科,其研究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1.野外观察 对野外地质现象进行详细、系统地观察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基本手段。因工作目的的不同,野外观察的要求与精度也不同,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规范。野外地质调查的主要任务有四项:1.初步确定地质体的物质组成;2.确定地质体之间的空间关系;3.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关系;4.采集各种样品标本。六、地质学的研究方法2.运用分析、试验、模拟手段 室内分析、实验是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手段。要进行岩矿鉴定、岩石定量分析等;地层古生物

    6、样品要进行化石鉴定、同位素年龄测定等。3.现实类比与历史分析法 现实类比法“将今论古”原则,即对现代正在进行的地质现象进行研究,找出它们的形成原因、过程及结果等的内在规律,然后利用这种规律对地质历史时期同类地质现象进行类比,得出其相应形成原因与过程。“将今论古”原则是研究地质历史事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根本思想为:今天是研究过去的钥匙。六、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在应用“将今论古”原则时,我们不可盲目、不加分析地套用,而应用历史分析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这是因为今天地质作用与地质历史时期同类地质作用的形成原因与条件不可能完全相同。我们不可将今天的地质作用完全与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类化,而不加区

    7、别。例如,腕足动物现今多生活在水体较深的海洋环境,而地质历史时期则多生活在水较浅的海洋环境等。七、学习地质学基础的任务 地质学基础课程是学习地球科学的入门课程,其主要任务为:1)系统地介绍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地球的基本知识及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引起岩石圈变化发展的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产生的地质现象(重点);地球发展简史以及人类与地质环境的关系。2)通过课堂和野外实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了解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调查方法。地质学基础课程具有文理兼修、实践性很强的特性,我们在学习时既要掌握大量的基本理论(概念、定义),又要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习时要善于领会、对比、综合、总结

    8、,做到融会贯通,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章 地球概况 主要内容1、地球的演化2、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表面形态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的演化地球的演化一、宇宙、银河系、太阳系概述 在宇宙中,凡是我们肉眼看得见的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星体,和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尘埃、气体、类星体、黑洞及各种放射线源等,这些物质都成为天体。而各种天体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不停的运动着,这些运动着的天体构成了宇宙。银河系有大约15002000亿颗恒星和无数星际物质组成,其中包括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太阳系中包括有八大行星,包括类地行星(又称内行星,如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和类木行星(又称外行星,如木星、

    9、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一、宇宙、银河系、太阳系概述 地球绕太阳公转,而且还自转,自转周期约为23时56分4秒。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个恒星年,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黄道平面呈2327交角,因此,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形成了地球的昼夜与四季的变化。地球卫星月亮。大爆炸理论的要点大爆炸理论的要点时间和空间的零点,肇始于160亿年前。一次开天辟地的大爆炸中,诞生了早期宇宙。最初的宇宙,有可能是从一个无穷小的“奇点”开始扩展的。从大爆炸中诞生的宇宙,经历了初期的急剧暴涨,早期的迅速扩张和后来的局部收缩阶段。其中一些重要的事件包括大爆炸后的10-34秒(10亿亿亿亿分之一秒)内,早期宇宙的体积“从无到有”,急剧

    10、暴胀了10100倍;大爆炸后的1秒钟内,宇宙温度高达100亿K以上。此时还没有原子和分子等物质形式,只有电子、质子和中子等基本粒子;大爆炸理论要点 3分钟后,宇宙温度降至10亿K以下,核反应开始启动。质子和中子聚变为原子核,形成了最初的四种物质。其中氢占78%,氦接近22%,另有极少量氘和锂;百万年后,温度降至1000万100万K之间,宇宙间主要是弥漫分布的轻元素原子核和电子、质子等组成的等离子体;2.5亿年后,温度降至1000K范围时,辐射减弱,中性原子形成,等离子体复合成为正常气体;10亿年后,膨胀较慢的区域发生局部收缩,星系开始形成;50亿年后出现首批恒星;100亿年后,太阳系诞生;距今

    11、46亿年前,地球形成。太阳系的起源太阳系的起源 关于太阳系的起源,到目前为止已有50多种假说,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一、星云说 这种假说认为太阳系所有天体是由同一个星云物质组成的,其附近有超新星爆发提供的核能量;二、灾变说 认为先有一个原始的太阳,后来在另一个天体的的吸引或撞击下分离出大量的物质,形成行星和卫星等天体;三、俘获说 即现有一个原始的太阳,以后太阳俘获了银河系中的其他物质,形成了行星和卫星等天体;太阳系的起源太阳系的起源 关于太阳系的起源的假说,基本上包括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太阳气尘云与邻近的一颗即将成为超新星的星。.第二阶段:超新星爆发,原始太阳气尘在超新星影响的范围之内,并

    12、从超新星的爆发中获得能量和重元素、放射性同位素等。.第三阶段:在超新星能量的推动下,太阳气尘云开始旋转并逐步形成中心的太阳。当太阳达到一定大的时候,内部开始发生热核反应,年轻的恒星,尤其是质量大的恒星开始向外抛射物质,在太阳系的外围形成环绕太阳的环。.第四阶段:太阳系的中间部分形成太阳,环绕太阳的环逐渐凝聚成星子,并以星子为中心逐渐形成行星,行星的卫星也有类似的过程。二、地球的演化分为三个主要阶段:1.地球圈层形成时期,时限大致距今46 42亿年。2.太古宙、元古宙时期,时限距今42 5.43亿年,该时期的地质体在地球上部分地区还有保留,但多已经历后期地质作用的改造,情况复杂。3.显生宙时期,

    13、其时限由5.43亿至今。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表面形态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957年,随着人造卫星上天,人类第一次从太空中看到了完整的地球图像。根据人造卫星运行轨道状况和分析测算的结果,发现地球并不是标准的旋转椭球体,而是呈梨形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形状是指全球静止海面大地水准面的形状。根据人造卫星的轨道测量,可以准确推算地球的重力场和大地水准面。卫星轨道测量的准确度已经达到1厘米。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建议采用的地球形状的主要参数如下:地球平均半径(R)6371.012km土15m 赤道半径(a)6378.140km土5m 两极半径(c)6356.755km

    14、土5m 扁率(a-c)/a)1/298.257地球形状示意图地球形状示意图二、地球的表面形态 按地貌特征可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地理单元。海洋占70.8%,陆地占29.2%。只有统一大洋,没有统一的大陆。陆地被海洋分割包围,最高处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8.13m,最低点马里亚纳海沟为-11034m。二、地球的表面形态陆地(一)陆地地形 按起伏高度和形态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单元:1.山地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 的地区称为山地,进一步划分为:1)低山,海拔5001000米。2)中山,海拔10003500米。3)高山,海拔大于3500米。呈线状延展山地,称其为山脉。具有成因联系的若干平

    15、行或大致平行的山脉,称其为山系,例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二、地球的表面形态陆地2.丘陵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差200米内的伏不平的地区。3.平原 地势相对平坦、面积较大,相对高差仅几十米地区。4.高原 海拔600米以上,地势平坦广阔的地区。5.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形似盆状的地区。6.裂谷系 延伸达数千千米,宽仅3050千米的线性低洼谷地,两壁或一壁为断崖。二、地球的表面形态海底 地球表面被海水覆盖的广大地区也是起伏不平的,根据海水覆盖的深浅、地形起伏特征及与大陆的关系分为以下几种:大陆边缘和大洋盆地地貌示意图二、地球的表面形态海底 根据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可把海底分为大陆边缘、洋中脊和大

    16、洋盆地三个单元。1.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连接的边缘地带,通常可分为以下次一级单元:1)大陆架围绕大陆的浅水台地,平均坡度不超过1,平均宽度约75公里,深约200m以内。2)大陆坡大陆架外侧坡度明显变陡的地带,水深范围约为2002500m,平均坡度约为47。宽度不一,常发育“V”字形海底峡谷和陆坡阶地。二、地球的表面形态海底3)大陆基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的平缓地带,多分布于水深2000-5000米的海底。大陆基主要由大陆坡上发育的浊流物质及滑塌物质堆积而成。4)海沟与岛弧 岛 弧延伸远,呈带状分布的弧形列岛,岛弧向洋凸出,内侧为大陆。海 沟岛弧外侧常发育深度大于600m的狭长形凹地,宽约几-几十千米。岛弧与海沟组成了弧海沟体系,常发育于陆、洋交界地带。2.大洋盆地海底的主体,它是介于大陆边缘与洋中脊之间的较平坦地带,一般水深40005000米。二、地球的表面形态海底 海山洋盆中高度1000米,呈孤立的锥状高地。多为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无震海岭多分布于洋中脊两侧,呈脊状隆起的高地,以无地震或少地震为其特征。3.大洋中脊 横穿大洋的全球性洋底山系称之为大洋中脊。它是洋壳生 成的地带,其地震与火山活动十分强烈,是海底扩张的中心。在大洋中脊的中央部位存在巨大裂谷称之为中央裂谷。


    注意事项

    本文(《地质学基础》课程介绍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