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高校学生组织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史1919年5月9日,为响应和支持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学生爱国运动,武昌各大中学校学生在中华大学集会,决定以武昌学生团的名义,向北京学生致电声援。12日,武汉学生团成立。17日,在武昌中华大学召开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正式成立武汉学生联合会,会址设在中华大学。6月16日全国学联在上海召开成立大会,林育南代表武汉学联宣读关于学联组织的意见书,得到大会一致赞成,使武汉学联为全国学生界所关注。10日,武汉学生联合会成立1919年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齐集天安门前举行示威,爆发了“五四运动”。图为北京大学的游行队伍向天安门进发。学生会(Student
2、 Union)清华于1919年12月23日成立了第一个学生会,它诞生于“五四”运动爱国、民主、科学的洪流中。此前清华学校初期,还没有全校性学生会组织。任务是,在学校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和共青团组织的指导和帮助下,团结全体同学,使他们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高等学校一般设校学生会委员会和系(科)学生会委员会两级。上海各界2万余人召开国民大会声援北京学生清华学生会初期的组织形式模拟的是资产阶级议会政治,即“三权鼎立”。评议会是全校代议机构,行使立法权;干事部行使行政权;司法的权力还掌握在学校斋务处手中。随着“五四”以来新思潮对学生影响的增长,学生们对于校方家长式的严厉管束越来越不满。1929年国立清
3、华大学学生会章程规定“本会最高权力机关为全体大会,立法机关为代表大会,执行机关为执行委员会”。1936年5月29日,在数十万学生的欢呼中,在千百万大众的期望中,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宣布成立了!它经过了5个月辛苦的筹备,经过不少的困难挫折,终于在20个城市学生的拥护中,在广西全省学生救国联合会的拥护中,完成全国学生空前的大团结。周恩来为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题词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1949年3月1日,全国学生第14届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学生200余人。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出席大会致辞,他充分肯定了中国学生在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希望大会能号召全国学生再接再励,积极参加和援
4、助中国人民解放斗争,使这个斗争迅速地取得最后的胜利。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会章,以及中国学生运动的当前任务的决议,要求全国学生在新民主主义的教育下加强学习,使自己成为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有用人才。大会还讨论总结了中国学生运动30年来的经验。大会决定成立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选举产生了24名代表为全国学联执委,组成执行委员会领导全国学生运动。1949年3月1日,全国学生第14届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全国学联是“五四”运动的直接产物。1919年6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和留日的学生代表60余人,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宣告全国学联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全国学联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全国
5、青年学生,为抵御外来侵略,推翻三座大山,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从“五四”运动到全国解放,全国学联共召开15次全国学生代表大会。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学联响应党的号召,团结和引导全国广大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努力成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建功立业。出席全国学联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合影 从1951年到1965年,全国学联召开了十五大至十八大4次代表大会。“文化大革命”中,学联组织受到严重冲击,全国学联被迫中断工作。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伟大历史转变,使祖国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全国学联也重新焕发了应有的青春活力。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全国学联注重引导和帮助广大同学树立
6、起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团结起来,发愤学习,奋发成才,勇敢地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近年来,全国学联及地方学联、各大中学校学生会组织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青年学生的实际,积极开展工作,在团结引导广大同学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跟党走,服务于广大同学健康成长,表达和维护广大同学的具体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同学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树立远大理想和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和支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在重大节庆活动中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全国学联第二十五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预
7、备会议现场。广泛开展以大中专学生“三下乡”为代表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引导广大同学在深入社会、了解国惰的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大力开展“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电脑网络大赛等系列科技竞赛活动,为广大同学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业精神创造条件。普及和深化以公民意识教育、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和成人宣誓仪式为主要内容的十八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引导广大中学同学激发爱国情感,树立公民的责任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同学们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身心素质。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学生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同港、澳、台地区学生的相互了解与友谊。面向新
8、世纪,全国学联将主动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更加积极进取的姿态,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第二章尽管高校学生干部具有鲜明的特殊性,但从我国高校对于学生干部的培养现状和广大学生对学生干部的评价来看,学生干部并没有充分认识自己的特殊性,更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学生干部的角色“高校学生干部”这一角色是包含着对这一群体的权利义务关系、行为模式的规范要求。从这一内涵来讲,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就是这一群体对自己在高等院校学习期间占据相对来讲不可替代的资源、承担必要的义务、采取合理行为的认知和适应过程。4、学生角色认知1、服务角色认知2、模范角色认知3、桥梁角色认知5、专家角色认知6、管理角色认知1、服务角色认知
9、:可以这样来表述高校学生干部“普通又不普通的学生,现实而又虚拟的干部”。他们掌握的资源在有限的系统环境中并不能带来物质上的回报,所谓“不可替代”也只具备时空上的相对性,权力和义务关系的组合中又被人为地弱化权力的色彩,普通学生又不放弃行为上的期待。这些从客观上为高校学生干部界定了第一重角色服务者。事实上,高校学生干部既是学生工作的对象,更是学生工作的主要载体,是倡导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核心力量,在以集体生存和全日制学习的高校中,服务的外延被无限拓展,正是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作为“服务者”角色的进一步界定,从职能上来看,服务职能的不断强化成为学生干部发展的主流趋势。2、模范角色
10、认知:这里的模范并不是最优秀的代称,而是指学生干部值得学习和效仿的理念和行为。所以,高等学校的学生干部必须成为自已工作领域、专业学习、日常行为或者道德体系中的标兵。值得一提的是,从学生干部的发展角度来看,对于模范角色的认知和适应过程中,主、客观都不应当要求他们成为全面的模范,而应该是突出的模范。3、桥梁角色认知:高校学生干部的桥梁角色即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纽带。在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础上,熟悉学校的工作内容,掌握将任务分解的能力;同时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和工作等各方面的状况,主动向相关老师形成书面或者口头的汇报,作为管理角色的依据。从这个层面上看,学生干部的主体作用大于老师
11、。4、学生角色认知:遗憾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干部在自我定位在主观上看重“干部”而轻视“学生”,造成了“学工倒置”的可怕现象,加之许多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资源落后,又从客观上强化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使高校学生干部在配置自己的时间和资源时过分关注了“干部”身份。与此同时,许多高校的学生干部对于权力的追逐和名誉的迷恋,在目前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中也得以强化,“干部”的工作成分压到了学习成分。5、专家角色认知:学生干部强调扮演专家角色,而这里的专家并非一定是专业知识的行家里手,而是在自己负责的工作领域内成为该范畴内的专家。在学生干部职能细化的高等院校里,不同的组织、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级层的负责人既是
12、有限范围内的学生领袖,也是该职能的设计、组织、宣传、发动、执行过程中的学生领导,学生工作同样认可因为专业所以高效。6、管理角色认知:管理角色定位是学生干部区别于学生最大不同,是学校、社会对学生干部认可的系统性职能和首要角色,是“自我管理”实现的重要保障。一般的高校学生干部都在实践着管理者的角色,在此应当强调的是对该角色的强化和优化。因而,学生干部的管理角色使学生以及围绕学生的事物更加系统化,而不是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成为学生管理中的障碍。作为学生干部,需通过服务来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学生干部的要求:1、学生干部的条件2、学生干部的基本要求3、我院学生工作的现状4、学生工作发展趋势(二)学
13、生干部的基本要求1、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自觉同党、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自觉同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能坚持原则、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能坚持原则、办事公道,作风正派,团结同学,谦办事公道,作风正派,团结同学,谦虚谨慎,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虚谨慎,以身作则,做好表率。2、学生干部应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学生干部应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和较宽的知识面,应掌握做好工素养和较宽的知识面,应掌握做好工作所需具备的知识。作所需具备的知识。3、学生干部应该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生干部应该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学风严谨,学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学风严谨,学习成绩优良。习成绩优良。4
14、、学生干部应具有“服务”意识,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和较强的工作责任感,要勤于思考,锐意进取,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并有具备实现目标的自信心。5、学生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6、学生干部应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7、应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干部的四种能力:(一)、计划能力(二)、判断能力(三)、决策能力(四)、交际能力(一)、计划能力方针策略(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现目标的措施实现目标的步骤 是非(二)、判断能力 善恶 预测1、是非 忠于国家 有利人民 反之则 合乎法律 不违道德是是非2、善恶 善善:关心人,有同情心、有爱心。恶恶:贪婪、冷酷,心术不正。做去恶扬善的工作
15、掌握善恶的界限3、预测 从现状看发展趋势 分析前因后果 分析相互联系4、怎样提高判断能力?勤读书 多思辩 客观的心态 接受前人的教诲 读书 吸取前人的精华 拓宽自己的思路 人的本质属性 思辩 智慧的动力 成败的根本 (三)、决策能力准确掌握信息 提出多个方案 方案比较 选择最佳方案 (四)、交际能力1、书面交际(1)通知(2)申请书(3)计划(二)口语交际(交谈要领)第一,交谈的特点和要求 1.目的性 特点 2.平等性 要求 懂得谈话艺术 3.技巧性 讲究谈话礼貌 4.互动性 培养 1、固化宗旨高校学生干部的宗旨是“服务于师生”,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有的学生干部缺乏宗旨意识,个人意识太强,把学
16、生干部的角色本身看作自我价值实现的是标志。在对高校的学生干部培养中,要不失时机、在思想和行动中固化“服务于师生”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把评判成败得失的依据凡在被服务对象的客观评价上来;引导学生从落实这一宗旨的各项具体行动出发,把解决周边师生的现实问题作为突破点,建立学生干部满意度评价表,分解出落实宗旨的各项指标。2、深化动力高效学生干部群体的加入和发展动力本身就值得研究。不少学生干部抱着评优、表现、如党、推荐就业等各种动机加入到这个群体中来,这在现实的社会中不可避免。对他们的培养要不断挖掘其本质的发展动力,实现上述各种目标必须进一步深化其工作的动力不断强调拼搏感、成就感、归属感、自豪感,深化学
17、生干部的工作动力。3、硬化素质拼搏感、成就感、归属感、自豪感的寻求依赖于学生干部的素质,而学生干部的素质体现在成为工作上的能手、管理上的专家,成为政治上有高度、生活中有情趣、工作中有方法、人格上有魅力、道德上有原则的高校学生干部。这要求培养他们关注和认识政治,不仅安排工作和任务更要指导他们修身养性,进行工作方法的培训,组织大家对社会现象进行讨论,学会用现代的工具、经济的思想、管理的思维来处理工作和个人的问题,充分利用网络建立老师和学生干部之间的畅通沟通机制。4、淡化身份尽管高校学生干部的数量较多,但相对于全体学生来讲还具备稀缺性。正是因为这一稀缺性,使“干部”身份容易滋生该群体同学的骄傲、自大
18、甚至霸道。所以在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中,要设法淡化他们的身份,在考核评价时回避干部和学生的不同标准,在职位设置上体现参与性多而不是主导性多。5、开化视野大学生在校园环境中信息相对闭塞,各种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和知识在经过大学生偏好性选择后相对狭隘学生干部的教育与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培养过程中,除注意以上几点外,还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而异,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同时,我们应当积极走近这个团体,以教育者的眼光发掘、了解他们。真正做到知人善用,因势利导,为自己选择得力的左膀右臂,也为有能力的学生提供施展个人风采的舞台,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此外,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应该通过这个过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学校打造和谐校园,保持师生思想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