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丨苏教版(1).docx
-
文档编号:4103868
资源大小:1.11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6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3.6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哟普)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丨苏教版(1).docx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计算10以内加、减法和100以内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的教学设计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让学生探究多种计算方法。第二,师生共同归纳算法,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
2、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整十数加减的计算原理,正确掌握口算方法。突破方法: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让学生探索、掌握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突破方法:突出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即几个十
3、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1课时教法学法教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讲解法、归纳法、游戏教学法、学法:合作学习法、练习法、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素材、多媒体课件、成捆小棒、计数器、气球卡片、草莓卡片。教学过程一、 游戏导入 巩固旧知1.会飞的气球。 2.火速飞去救唐僧。二、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 出示情境图 2.玉米小王子该怎么列式呢? 请你们帮帮他! 3.谁能帮帮的忙?怎么算呢?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你的想法。活动二:师生归纳40+30算法。 1.根据小朋友们说的算法,师生一起归纳总结40+30的
4、计算方法。 (1)摆小棒 40+30=70(个) (2) 计数器(3) 组成(4) 计算(板书:相同数位相加减。)活动三:说说70-30的算法。 1.试一试,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2.师生小结算法。三、 热情参与 巩固新知 1.吃草莓长大的小猴。2.想想做做。3. 开火车去学校,看谁能把火车开走! 4.白菜小公主猜数字。 四、 仔细回忆 认真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板书设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40 + 30 =70 (个) 70 - 30 =40计算方法: (1)摆小棒 (2)计数器 (3)组成 (4)计算(相同数位相加减)教学反思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
5、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整堂课,我尽量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我让学生进行闯两关游戏,通过游戏复习旧知。而后创设情境,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乐于解决问题,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我让学生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算法,并引导学生动手摆小棒理解算理。课堂上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而且会重点运用算理思考计算过程进行计算。 在课堂练习中通过游戏练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归结为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同时在比较中发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计数单位不同,强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的末尾要添写0”,除此之外还比较了整十数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加整十数算法的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算理。这样有利于学生今后正确的计算,不易造成知识的混淆。反思自己这节课,也体现了以下不足:时间分配上,练习部分显得匆促。由于课堂上正课部分运用多种计算方法,把后边的练习时间挤少了。如何把握课堂的时间分配,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