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语段综合 题型讲解与练习题汇编 语段综合 题型讲解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考点1 正确使用成语从近几年高考来看,成语题是必考题目,不过在考查形式上多有变化。主要有三种形式:设置语境辨析近义成语并选词填空;判断某几个句子中成语使用的正误;从近义辨析的角度混合考查成语、实词、短语等。题型1 语境成语正确运用语境即语言环境,指使用语言的环境,分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指一定的言语片段前后出现的其他言语片段,即上下文。外部语境指存在于言语片段之外的语言的社会环境。“根据语境辨析成语使用的正误”,这里的“语境”是指内部语境。辨析一个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首先要准确把握该成语的内
2、涵,然后关注该成语所处的语境并加以分析,分析该成语和整个句子的氛围是否吻合、人称是否相应、意思是否一致。方法突破一、忌望文生义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1. 扣准关键字:对于成语中的关键字眼要多加关注。如“屡试不爽”中“爽”的意思是“差错”。2. 探寻词义源头:成语多约定俗成,源于典故,因此要参透本义。如“大方之家”语出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指见识广博、懂得大道理的人。易望文生义,误以为指大方的人家。3.关注词义的整体性:成语意义不是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如“五风十雨”指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易望文生义,
3、误以为词义是“刮大风,下大雨”。二、忌褒贬误用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应使成语的感情色彩和语境的色彩保持一致,语境褒则褒,语境贬则贬,中性语境则使用中性词,否则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失误。1.明确成语的褒贬色彩。2.明确陈述对象,辨析语境是褒是贬。3.有些成语的感情色彩并不是唯一的、固定的,可能因语境的变化而存在差异。如“标新立异”既可指独创新意,立论与别人不同,是中性词;也可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是贬义词。三、忌张冠李戴成语一般有固定的使用对象,或只能用于某类人,或只能用于某物或某事等。把握不准,就会张冠李戴,造成误用。1.
4、明辨对象:有些成语的适用对象具有特定的“方向性”或“针对性”,有的指自然界,有的指人类社会,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只适用于某一领域。2.明辨场合:有些成语只能在固定的场合使用,如果不注意就可能导致误用。四、忌谦敬错位有些成语有谦敬之分,由此而产生使用上的差别:谦辞只能用于自己,敬辞只能用于对方。遇到此类成语时,应该注意辨析。1.注意了解成语本身的谦敬用法;2.注意明确语句所体现的场合和所涉及的人物的身份;3.注意对谦辞与敬辞分类积累。五、忌语义重复句子上下文中已有与成语意思相同的表述,导致成语语意与上下文语意重复。在辨析成语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同时注意
5、观察前后文字,判断是否出现语意重复的错误。1.准确掌握成语的词义。如“自惭形秽”中“惭”是“感到惭愧”的意思,故前面不能加“感到”。2.知晓常见的易重复赘余的成语。日积月累终有所获,要重视积累的作用。六、忌搭配不当一个词语依据自身的词义、词性和语法关系,在句子中往往有固定的语法功能、搭配关系;如果脱离了固定的搭配关系和语法功能,就容易造成搭配失当和功能混乱。审读题干时,注意成语的搭配关系,探究成语是否能带宾语,是否能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等等。1.分析成语在句子中的常用语法功能:比如“不约而同”等成语只能用作状语;“深思熟虑”“津津乐道”等成语后面不能带宾语;“同日而语”“相提并论”等成语不能
6、用在肯定句中,只能用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2.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结构,看是否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如“蒸蒸日上”指事业兴旺,不能与“质量”搭配。七、忌轻重失调成语适用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这就要求我们根据特定语言环境,选用范围大小或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等错误。1.准确把握成语本身语意的轻重;2.准确把握语意描述的轻重。如:“妄自菲薄”的语义轻于“自暴自弃”。类似的还有“无可厚非”与“无可非议”,“言不由衷”与“口是心非”,“捕风捉影”与“无中生有”。八、忌自相矛盾注意成语语义和语境义的契合性,既不能违背语义逻辑,也不能违背事理逻辑,否则就会产生逻辑上的
7、相悖,语境和成语语义上的矛盾。1.明确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及句中的几个表意要素;2.明确成语的内涵和外延;3.审查成语的内涵是否与原句主旨及表意要素矛盾;4.审查成语的外延是否与原句所要表达的范围相吻合;5.确认该成语使用是否自相矛盾。题型2 近义成语辨析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语音、字形相似,意思接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如“不负众望不孚众望”“目不暇接应接不暇”等。方法突破如何辨析近义成语1.代入句子,语感检验。一般近义成语辨析多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进行考查,将选项成语分别代入所给的句子中,通读一遍,根据语感检验语句是否通顺,通过权衡、比较,确定较为合适的成语。2.联系语境,
8、揣摩句意。语境一般是命题者根据所考查的成语的某些特点而设置的,所以考生在答题时,要仔细审读语境,挖掘其中包含的表意侧重点、适用对象、感情色彩、程度轻重等有效信息,进而揣摩句子的整体含意,把握命题者的意图,找到解题的突破口。3.前后对应,定位信息。语句中的部分词语与备选成语的语素在语义方面有相近或相反的对应关系,解题时要注意所选成语应和句子表达的意思前后对应,从而快速确定答案。考点2 正确使用实词实词是指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方法突破9个角度辨析实词1.看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
9、示程度浅、性质轻。2.看适用范围。有很多近义词适用的范围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方面。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3.看表达侧重。对近义词词义的辨析,关键是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辨明了近义词中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语素的意义也就清楚了。名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往往在所指的事物现象的特点方面;动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往往在所指动作的方式、方法或动作的结果方面;形容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往往在所指的状态和性质方面。4.看适用对象。很多实词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辨析适用对象的差异也是区分实词的方法之一。主要看词语是用于自己还是用于他人,是表谦称还是
10、表敬称,是适用于一般对象还是适用于特定对象。5.看词性语法。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的语法功能,从而准确辨析词义。6.看语体风格。语体指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言体式,一般分为口语(通俗)和书面语(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7.看感情色彩。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说,词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在使用时,应辨析其感情色彩。8.看表达重复与否。对词语意义理解不准确经常会导致重复表达。辨析实词也可从表达重复与的角度辨析。9.看习惯用法。有些词语意义虽然接近,但其习惯用法不同。考点3 正确使用虚词正确使用虚词,主要是指正确使
11、用连词(包括关联词)、介词、副词和助词。其中对关联词语的考查有两种形式:或是给出一段挖空关联词语的句子让考生选填,或是给出一个完整句子让考生判断关联词使用的正误。其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分句之间关系的理解。对连词、介词、副词和助词的考查则以常用虚词的运用为主,目的是考查考生对句子的内部结构、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方法突破8个角度辨析虚词1. 辨析词性。词语的词性不同,在语句中的语法功能也不一样,比如副词可以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形容词;介词可以与后面的名词、代词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来修饰限定、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等。2. 辨析语素。对于形近词、近义词等,要注意分析构成词语的语素意思。如:
12、“甚而”与“进而”,“甚而”中“甚”的意思是“很、极”等,故“甚而”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进而”中“进”的意思是“向前移动”,故“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3. 辨析语气。关注虚词表达的语气,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揣摩。如:“或者”“还是”,都表示某种选择,但前者多用于陈述句式,后者多用于疑问句式;“简直”“几乎”,都有对事物的肯定,但前者表示完全如此,后者表示接近发生。4. 辨析对象(范围)。辨析虚词,注意把握词语使用的对象或者范围。如:“以致”与“以至”,两个词语都可表示结果,但前者侧重于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造成的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出现的结果等,后者侧重于表示由于上文
13、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5. 分析结构。回答补写虚词题,需要通过分析语句的结构确定所使用的虚词。6. 辨析色彩。这里主要指语体色彩和情感色彩。如:“径自”“径直”,前者有自作主张、擅自行动的意思,多含贬义;后者表示动作一直进行,不绕弯,也不费周折,无贬义色彩。如“或者”“要么”,都表示选择,前者一般用于书面语,后者多用于口语。7. 分析连贯。高考中的补写虚词题一般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考生可以通过分析填入的相关虚词是否恰当、连贯来判断填入的虚词是否正确。8. 分析搭配。关联词一般都有着固定的搭配,已经形成固定搭配的常用关联词如下所示: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却);尽管还是(但是)假设
14、关系:如果就;要是那么;假如就;倘若就(便)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光也;不仅还选择关系: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宁愿)也不(决不);是还是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1 语法知识六种病句类型中,“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四类属于语法方面的错误。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有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辨析这四类病句。现代汉语语法体系由五级组成: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与“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密切相关的是词、短语、句子方面的知识。一、词(实词和虚词)根据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词可以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
15、语法功能实词含有实际意义,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虚词大多只有语法意义,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二、五种常见短语的结构分析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加上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可以独立成句。按照结构特点,短语可分为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主谓短语等。结构特点结构特点并列短语一并列短语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等组合而成,词与词之间互不修饰限制(但不少并列短语中的词有先后顺序),中间常用顿号或“和、及、又、与、并”等词连接。如:报纸、杂志、网络调查研究/继承与
16、发扬/万紫千红/四面八方/风和日丽。偏正短语偏正短语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中心语是名词或动词、形容词,名词前的修饰语是定语,两者之间可用“的”字连接,动词、形容词前的修饰语是状语,两者之间大多可用“地”字连接。如:荷塘月色/写作提纲/经典作品/七根火柴/倾情奉献/再三叮嘱/对天发誓。动宾短语动宾短语由动词与后面受动词支配的成分组合而成,受动词支配的成分是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处所等,常由名词、代词等充当。如:放下包袱/告诉他们/敬畏生命/谋求发展。后补短语后补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与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组合而成,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之间常用“得
17、”字连接。如:气得跺脚/红得发紫/踢了两脚/垂涎三尺。主谓短语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构成,由表示被陈述和陈述关系的两个成分组合而成。大多数情况下,主语是一个名词或代词,谓语则由动词、形容词来充当。如:老师讲课/斗志昂扬/我们取胜。三、句子(单句和复句)从句子结构来看,句子可分为单句、复句两大类型。单句可以分为一般单句和复杂单句两种。一般单句的各个成分都由词来充当,复杂单句由复杂短语充当句子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成分。有的主谓句中,动词谓语复杂多样,在结构和表达上有些特殊,我们将这一类主谓句称为特殊单句。特殊单句包括“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是”字句、存现句等。1.单句(1)一般
18、单句成分表名称说明符号举例主语主语是谓语的陈述对象,指出谓语说的是谁或者是什么的句子成分。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担任。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他们终于登上了山峰。方法都不同。谓语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说明主语怎样或者是什么的句子成分。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他们正在排练节目。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宾语宾语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工具等。常由名词、代词充当。 我们家盖了新房子。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他。小伙伴们兴高采烈地登上飞机。定语定语是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面的修饰成分,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的领属、质料、数量等。常由形容词、数量词、名词
19、、代词充当。( )大地像(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暖和)的阳光照着(平静)的湖水。(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状语状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面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性状的程度等。常由副词、形容词充当。 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歌唱。天气非常晴朗。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处所、数量、时间等。常由形容词、数量词,趋向动词、介宾短语充当。她哭了双眼。他高兴得。她又在衣袋里摸了。(2)复杂单句构成构成举例单句的主干由短语或复杂短语来充当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主语由复杂的偏正短语充
20、当)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宾语由复杂的偏正短语充当)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宾语由复杂的主谓短语充当)将单句的附加成分复杂化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定语比较复杂)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周恩来同志在1964年和1975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了一个宏伟的规划。(状语比较复杂)由复句结构充当句子成分我相信,雷锋精神不仅给我们指明了正确的生活道路,而且增强了我们同一切旧思想、旧习惯坚决斗争的勇气。(3)六种特殊单句现代汉语中特殊句式有六种
21、,分别是“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是”字句(判断句)、存现句。名称说明举例“把”字句“把”字句是一种用“把”字将宾语提前并与宾语一起构成句子的状语的特殊句式。林觉民把自己的一生凝固成了光照千秋的历史册页。“被”字句“被”字句,也称“被动句”,是一种用“被”字变施事者(正常的语序中是主语,相应的宾语就被称为“受事者”)为状语或者用“被”字表示受事者所受的动作、行为的特殊句式。我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给吓蒙了。连动句连动句是一种一个主语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在逻辑上紧密连接的谓语动词的特殊句式,几个动词之间互不修饰限制,相互独立,但是存在目的、方式、因果、先后等逻辑关系。他脱下大衣坐在了炕
22、上。(动词间存在先后顺序)他搜集一片片的干苔藓烧水喝。(动词间存在目的关系)兼语句兼语句是一种由动宾短语中的宾语兼作主谓短语中的主语而构成的特殊句式。前一个动词谓语常由使令动词“使”“让”“叫”“派”“命令”“禁止”等充当。护士叫他快去请大夫。妈妈禁止小妹骑车乱闯。“是”字句(判断句)“是”字句专指由动词“是”构成的判断句。读者是很受读者欢迎的杂志。存现句存现句是表示人或事物存在、产生、出现、消失的句子。到处是欢乐的人群。门口站着两个士兵。2.复句类型说明常用关联词举例并列关系分句之间的关系或是并列的,或是对举的。既又既也又又也也不是而是是不是树木既能绿化环境,又能净化空气;既能平衡生态环境,
23、又能保护地球。挫折不是高不可攀的高山,而是我们前进的动力!递进关系递升: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递降:前后分句的关系与“递升”基本相反。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还、也、甚至)尚且(况且)何况锻炼身体不但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而且能使人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白天尚且辨识不清,何况夜晚呢?选择关系非此即彼的选择关系。或此或彼的选择关系。是还是不是就是与其不如或者或者暴露在地面上的人员,不是被严重烧伤,就是被冲击波抛到远处。与其嫉妒别人,不如用实际行动超越别人。转折关系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分为重转和轻转。重转,语意重心在后;轻转,语意重心在前。虽然(尽管、虽说是、虽说、固
24、然)但是(可是、但、却)只是反而虽然很困难,但是我还是不会退缩。他是应该来的,只是没有时间。因果关系前因后果,前一分句说明原因,后一分句推断出结果。前果后因,前一分句说明结果,后一分句说明原因。因为所以既然就(那么、那就)之所以是因为由于因此我既然写了,就准备为我的言论负责,准备好承担一切责任。音乐起,世界因此而美好。假设关系前一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后一分句说明假设的情况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是)就(那么、便、则)即使(纵然、纵使、即便)也再也要是你能刻苦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即使没人提醒,你也应该时时严格要求自己。条件关系偏句提出条件,正句表示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
25、。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三类。只要(一旦)就(便)只有才除非否则无论(不管、不论)都平凡的工作只要和远大的理想结合起来,就会产生极大的乐趣。不论处在什么厄运中,都不要失去理想!考点2 辨析病句六种常见病句类型分析1.语序不当从语法角度看,语序不当对单句来说主要是词序不当,对复句来说主要是句序不当;从语意角度看,语序不当可能引起不合事理、表意不明、主客颠倒等语病。语序不当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定语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表领属性的或表时间、处所的短语;指称或数量短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可简记为:“属”指(数)”“动”形”名”。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
26、“的”的定语之前。如:花园里(领属性的)那(指示代词)几朵(数量词)盛开的(动词)美丽的(形容词)红色(形容词)玫瑰花(名词)被人摘走了多项状语次序不当多项状语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表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表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副词(表范围或频率);形容词或动词(表情态);表对象的介宾短语。可简记为:“目(因)”“时”“处”“范(频)”“情”“对”。如:那个失主为表谢意(表目的)昨天(表时间)在电视台(表处所)又(副词)诚挚(形容词)地为他(表对象)点了一首歌。虚词位置不当虚词位置不当主要是指副词和关联词位置不当。(1)副词位置不当(“把”字句和“被”字句中若有否定副
27、词,应将否定副词放在“把”或“被”之前)如:如果把眼前的事情不赶快做完,就会耽误后面的工作。分析:“不”字应移到“把”字之前。(2)关联词位置不当在复句中,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那么主语应置于关联词之前;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那么分句的主语应置于关联词之后。记忆技巧为主语“同前异后”。如;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地区的高。分析:“不是就是连接的两个分句的主语分别是“质量”和“成本”,主语不同,关联词语应该放在主语之前,故“不是”应该移至“质量”之前。主客体颠倒句子表述的对象有主动者与被动者之分。出现“为所”“使”“对”“对于”等词的语句,会涉
28、及主客体关系,若表达不好,就会出现主客体颠倒的现象。如: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分析:这个例句犯了主客体颠倒的毛病,应该主对宾、人对物。正确的说法应为“大多数中学生对于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主客体颠倒”也可归类到“6.不合逻辑”中)并列短语位置不当在一个句子中,并列短语中的各项,要注意其轻重、先后、大小的关系,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否则容易出现位置不当。辨析时应重点注意以下技巧的应用:认真分析并列短语之间的时间先后、空间距离、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情感流程、时局变化、数目常规、成绩名次
29、法定位置、对应承接等逻辑关系,看是否违反逻辑关系。倒序检查:对句中并列短语问题如一时无法判断,可将语序前后调换一下,如通顺,则说明原顺序有问题;反之,则没有问题。因为并列短语组织时要符合一定的逻辑关系和语言习惯。如:这是一本好书,它能催人进取,促人警醒,引人深思。分析:并列短语位置不当。按照事理、逻辑顺序,应将“催人进取,促人警醒,引人深思”改为“引人深思,促人警醒,催人进取”。分句位置不当在承接复句、递进复句中,分句之间的次序分别有先后和轻重关系,如果颠倒了,就会造成分句位置不当。如: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卓越的学者。分析:正确语序应为“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30、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大勇的革命烈士”。2.搭配不当现代汉语的句子有一定的结构规律,主、谓、宾、定、状、补六种成分搭配要符合这一结构规律。搭配不当就是指句子的某些成分不符合这一结构规律;或者是搭配在一起不合事理,从道理上说不通;或者是不符合语言习惯,强行搭配。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用来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并列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搭配不当。如: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遏制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大。分析:“速度”不能“扩大”,多主语和单一谓语不能完全搭配。动宾搭配不当一是当谓语动词和宾语中心语之间加了很长的修饰限定成分,谓语动词和宾语中心语间
31、隔很远,这时宾语中心语往往会与前面的谓语动词搭配不当。如: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分析:谓语动词“录取”与宾语中心语“名额”搭配不当,应将“名额”改为“同学”。二是当一个谓语动词后面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宾语时,其中一个宾语往往会与这个谓语动词搭配不当。如:中国拥有航母之后,更具大国“形象和气质”。特别是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与周边国家还存在海洋主权争端,航母的投入和使用无疑将增大中国有效解决问题的筹码和力度。分析:谓语动词“增大”与宾语“筹码”搭配不当,“力度”可以“增大”,但“筹码”只能“增加”。主宾搭配不当
32、有的是同一个句子的主宾搭配不当。如:“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分析:句子的主干是“全民阅读活动是生活方式”,很明显主宾搭配不当。有的则是在前一个分句中搭配恰当,但在后一个分句中则偷换了主语,致使主宾搭配不当。如: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分析:后一个分句的主语换成了“这个时代”,致使原句“世界”与“时代”主宾搭配不当。动补搭配不当(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分析:一动与多补不能完全搭配,“打扫”和“整整齐齐”搭配不
33、当。除了常规的动补搭配不当外,本类型主要涉及“减少”“降低”“缩短”等词语后面接倍数的问题。根据习惯表述,“倍”只能用在“增加”中。因为原数减少一倍为零,更不用说减少更多倍了。(吕叔湘、朱德熙主编的语法修辞讲话中说:“说到减少,只能说减少几分之几,不能说减少几倍。”)如: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分析:倍数词使用不当,表缩短、降低、减少只能用分数或几成。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主要指修饰语或限制语用在中心语前面会造成表达上的不合习惯或不合事理的现象。(1)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如:我们有吃苦耐劳的人民,又有优裕的自然资源。分析:“优裕”不能修饰“自然资源”,应改为
34、“丰富”。(2)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如:要掌握走私犯活动的规律,以便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他们。分析:“稳准狠”不能修饰“识别”,应改为“更好”。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有一些关联词语有其固定的搭配对象,如“只有”和才”,“只要”和“就”,“不但不”和“反而”,等等;有些关联词语搭配的对象不同,则其表意功能也不同,如“不是”与“而是”搭配表并列,与“就是”搭配则表选择,命题者有时就会利用其搭配情况来设置错误。如: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分析:“无论”与“也”搭配不当,应将“无论”改为“即使”。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主要特点:句子前面(或“后面”)出现一正一反两方面意
35、思的词语(如成败、升降、高低、好坏、优劣、强弱、得失、能否、是否、有无等),后面(或“前面”)却只有一方面意思(或“正”或“反”)的词句与之相呼应,从而造成前后内容搭配不协调。如:旅游市场价格上涨也体现了一定的供需矛盾,这就导致个别海鲜品种价格上涨过快。看来,能否保证高价高质”,确保游客满意度高,仍须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分析:两面对一面,应将“能否”改为“要”。值得注意的是,当句子中出现“是否”等两面词时,也要认真分析,如下面的句子就不属于“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分析:前半句为一正一反,后半句虽没有与之搭配的一正一反的词,但可做正反理解,即“工
36、程的质量”有好坏,这样前后就可以搭配起来:认真负责,质量就好;反之,质量就差。3.成分残缺或赘余成分残缺:除无主句、独词句和省略句外,按现代汉语的结构规律,句子必须具备的语法成分残缺不全,就是句子存在成分残缺的语病。其中主语和宾语的残缺,高考考查频率较高。成分赘余:一是重复;二是句子里多了根本不该有的成分,造成意思不通,不好理解。包括主语赘余、谓语赘余、宾语赘余、修饰成分赘余、虚词赘余等。成分残缺主语残缺(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滥用介词,介词会和主语构成介宾短语,介宾短语只能充当修饰语,所以往往会使主语残缺。修改这类病句时一般应将介词删去。在辨析语病中,“介词当头审主残”,意思就是遇到“在”
37、“对”“从”“通过”“经过”“由于”“根据”等介词放在句首时,一定要看看是否造成了主语残缺。如:从这件小事,说明一个大道理。分析:滥用介词“从”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把“从”删去。(2)滥用使令动词造成主语残缺如:通过这次科技成果展览,使我们了解到我国已在许多尖端科技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分析:“使”字造成主语残缺。应该删去“使”,让主语“我们”出现;或者删去“通过”,让“科技成果展览”充当“使”的主语。(3)偏正短语中中心语残缺,造成主语残缺如:课堂教学低效,一直未得到解决分析:“课堂教学低效”后面缺少充当主语的中心语,应在其后补上“的问题”。(4)滥用省略,使分句中的主语残缺
38、如:抢险突击队的小李,搁下刚满周岁的儿子,参加抗洪斗争,第二天就晕倒了,把她送回家休息,但苏醒后又偷偷上了大堤。分析:“把她送回家休息”的主语应是“大家”,此处是不能省的,应加上;最后一个分句应在“苏醒”之前加上“她”。谓语残缺(1)句首陈述对象缺乏相应的谓语,却另起一个头,造成谓语残缺如: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独立自主地研制、发射、跟踪和测控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能力。分析:谓语残缺,应该在“已经”之后加上谓语“具备”。(2)缺少与宾语呼应的谓语中心词如:我市最近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分析:谓语残缺,缺少与宾语“工作”相呼应的谓语,应在
39、“建立”前加“完成”。宾语残缺(1)动词的宾语残缺如: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分析:谓语动词“掌握”缺少宾语,应在“自救互救”后加上“的知识”或“的技能”。(2)介词的宾语残缺如:这部电影在塑造人物形象所提供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分析:“在”是介词,需要与宾语搭配,应在“形象”之后加上“方面”。缺少必要的虚词或附加成分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就会造成句子表意不严密、前后不照应的情况。缺少介词也会造成句子不通顺。如: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是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分析:缺少
40、介词,“促使”前应加上“为了”。主语多余如:如何才能让大家富起来?关键的问题是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分析:“关键的问题”与“起决定性作用”重复,根据后句可知,应删去“关键的问题”。谓语多余如:初秋的天气凉爽多了,太阳已不像夏天那样炎热地悬挂在高空。分析:“悬挂在高空”在此处造成语义多余,应删去,同时删去前面的“地”。宾语多余如:地铁紧张施工时,隧道突然发生塌方,工段长俞康华奋不顾身,用身体掩护工友的安全,自己却负了重伤。分析:不能说“掩护安全”,此处应删去“的安全”。定语多余如:看着众多莘莘学子的求知目光,他更感责任重大。分析:“
41、众多”多余,“莘莘”与“众多”重复。状语多余如: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该信用社大力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向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农户优先发放贷款。分析:“重点”和“优先”语义重复。补语多余如:只会空想的人一切都只会付诸于东流之水。分析:“诸”就是“之于”,所以介词“于”多余。虚词多余如:为什么火上舞蹈者的脚掌不会被烧伤呢?原因之一是因为舞蹈者不停地跳跃,两只脚掌交替地接触炭火,每次接触的时间都很短。分析:“原因之一是”与“是因为”重复。约数多余如:上海交响乐迷中近六成的人士收入并不丰厚,难以承受百元以上甚至数百元的高价票。分析:“百元以上”与“数百元”重复。4.结构混乱结构混乱是比较
42、复杂的一种病句类型,主要包括句式杂糅、中途易辙、偷换主语、藕断丝连等。结构混乱句杂式糅句式杂糅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句式混杂在一个句子中,该结束的地方不结束,前后交叉错叠,句子结构混乱,形成病句。这种病句类型已经成为近年病句考查的热点和难点。藕丝断连此类语病的特点是,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作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分析:“民间力量”作宾语,整个句子已经完整了,但加上“在舆论的作用”部分,又使它做了主语,整个句子的结构乱了。可在“无可替代”前加“的”。中途易辙中途易辙,就是表达句
43、意时,前一个分句没有说完,而后一个分句又暗换了主语,造成表意混杂。如:各大媒体在纷纷报道党中央“打老虎”的实际行动后,许多贪官污吏开始惶惶不可终日,妄图通过各种途径逃避打击。分析:此处属中途易辙。“各大媒体在纷纷报道”一句只出现了主语“各大媒体”与介宾结构“在纷纷报道后”,而后一分句又陈述另外一件事,“许多贪官污吏”,前一分句没有说完,而后一分句又更换了主语,造成了中途易辙。可将“各大媒体”放到“在”之后。5.表意不明表意不明就是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清楚、不明白。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指代不明,二是有歧义。表意不明指代不明如:不几天,刘备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
44、分析:“他”是指“刘度”,还是指“邢道荣”,指代不明。对象不明如: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分析:“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既可以看作承前省略主语“孩子们”的谓语,也可以指李大伯的行为。修饰两可造成歧义如:三个厂领导聚集在一起对这一突如其来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最后决定暂缓召开新产品的新闻发布会。分析:句中的“三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厂”,那么会有“三个厂”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修饰“领导”,则有“一个厂的三个领导”的意思。此处属修饰两可造成歧义。多义词(短语)造成歧义句中某个词或短语是多义的而使句子意思可能有多种解释。如:许多欧洲国家看不上全美职业篮球
45、赛。分析:“看不上”有两种解释:一是“看不到”,二是“看不起”。停顿不明句子中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造成歧义。句子中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加了标点符号)了,也可能使句子产生歧义。如;本月3日和10日下午,参加“高新技术科技会”的代表视察了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建的生态工业园。分析:停顿不明。“3日和10日下午”可停顿为“3日和10日/下午”和“3日/和10日下午”。6.不合逻辑不合逻辑是指句子结构完整,搭配合理,在语法方面正确,但不符合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逻辑或事理逻辑。因此,这类句子具有较大的迷惑性。不合逻辑不合事理语句陈述的事情或表述的观点不符合生活的常理或人们普遍认同的公理。前后矛盾同一个句子,应该保持语意逻辑前后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