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高频题型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遣悲怀三首(其三)元稹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注:该组诗是诗人悼念亡妻韦氏所作,这是第三首。邓攸:西晋人。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潘岳:西晋人。妻死,作悼亡诗三首。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有限,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B.颔联引用典故,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C.
2、颈联继续抒怀,诗人情难自己,无意于人间,唯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D.尾联向亡妻表白心迹,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其“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2.诗歌题为“遣悲怀”,你认为诗人的悲怀排遣了没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小孤山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
3、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把小孤山所处的环境比作“海门关”,突出了江水形势的险恶,流露出诗人对前路的畏惧。B.颔联照应诗题,点出了壮伟的小孤山。“砥柱”赋予小孤山中流砥柱的意义。C.“江山”“狂澜”两词,语义双关,既是对小孤山的写实,更是对小孤山时代象征意义的揭示。D.颈联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把小孤山比作挺立战场上的猛士,坚强不屈;又如一位末世艰难中孤独无助的忠臣,危困无奈。4.请分析诗中“小孤山”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鹧鸪天宋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
4、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两句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夏末秋初)雨后的景象。B.“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状态。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C.“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
5、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这场雨。D.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但仍欣赏了一派树林葱郁、蝉声四起的夏末秋初雨后村舍之景。6.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苏幕遮草梅尧臣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注】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屡试不中,仕途极不得意,仅仅任过州中主簿等职;庾郎,指南朝的庾信,他才情横溢,
6、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窣地,拂地;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级官员穿的青色章服。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前四句表现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作铺垫。B.“窣地春袍”,指拂地的青色官服,这里用来表现宦游少年的风采。C.“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两句,词人流露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用自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D.“落尽梨花春又了”一句作者以自然界的春色,暗示了自己仕途上的顺畅,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8.这首词突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赋得秋日悬清光王维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圆光含万象,
7、碎影入闲流。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余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注】赋得:凡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冠以“赋得”二字,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文人聚会分题作诗、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本诗为应试律诗中的命题写景之作。江甸,指遥远的江边。殊:绝,离。前句,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之句;后句,张衡四愁诗中有“侧身东望涕沾翰”“侧身南望涕沾襟”等。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寥廓”“凉天”点出物候变化,暗指诗题中之“秋”;下句明点“白日秋”,直接破题。B.第二联先正面描写日光,再以水中倒影
8、暗指日光,着一“碎”字凸显水波摇动之态,增强动感。C.第五联连用宋玉、张衡二人登高、望远引发秋天愁绪之典,渲染悲凉的气氛,同时有点题之意。D.末联在之前悲凉情调基础上,承之以对仕宦的失望,表达了退隐云深之处的希望。10.请简要分析本诗第三、四两联是如何扣题写作的。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塞上梅王建天山路傍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昭君已殁汉使回,前后征人惟系马。日夜风吹满陇头,还随陇水东西流。此花若近长安路,九衢年少无攀处。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山路傍”“黄云下”,开门见山点明地点,苍凉的塞上一株梅树,表明了这株梅花树的寂寥与不俗。B.梅树生长于绝域,其寂
9、寞幽怨之情怀也只有古代的昭君理解,昭君已逝,汉使已回,再也没人理解它了。C.作者也为塞上梅没有生长于长安路感到庆幸,否则早被轻薄年少践踏采摘了,这也表达了作者的高洁志向。D.这首诗写塞外梅花,遗貌取神,意在言外,虽然没有直接写梅花,却将梅花的神韵形象地传达了出来。12.请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无意于人间”错。2.答案:没有。诗歌起笔由悲妻子而自悲,想到人寿有限而悲,并未排遣悲情;再以邓攸、潘岳自喻,透露出对无法预知天命的绝望,表达了深沉的悲哀;接着诗人虽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这个愿望“更难期”,诗人陷入更大的绝望中。诗歌尾篇诗人要以终夜“开眼”来报
10、答妻子的“平生未展眉”,更显哀痛欲绝。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翻译: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遣悲怀三首是唐代诗人元稹的组诗作品。这首诗因妻子的早逝而慨叹人生的短暂,一死便成永别,抒发没有穷尽的长恨,突出悲怀,深化主题。诗人的悲怀没有排遣。这首诗首句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邓攸心地如此善
11、良,却终身无子,这就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等于白费笔墨。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作者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3.答案:A解析:A.“流露出诗人对前路的畏惧”的理解有误,纵观全诗,可以看出诗人有挺身而出、报效国家之志.4.答案:
12、情感:“孤”字既写小孤山的情形,也写自己孑然抗元的形象,透露诗人面对将帅匮乏、孤立无援时的苦闷之情;颈联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表达了诗人明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却愿坚定抗元、力挽狂澜的复杂情感;全诗主体上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小孤山此物,言诗人挺身而出、报效国家之志。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
13、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D项,“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说法错误,雨为昨夜之雨,非游赏时所遇。这首词先写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故选D。6.答案:(1)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2)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3)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静。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4)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5)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6)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
14、。“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景物描写特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然后指出诗歌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最后点出效果和情感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答题时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几个角度作答。此句从顺序上看,俯仰结合,远近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水中红蕖,是俯视角度;从着眼点看,视觉、嗅觉结合“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是视觉,白色的鸟语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隐忍入胜;“细细香”是嗅觉;
15、从手法上看,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景,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速。“细细”运用通过,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7.答案:D解析:D项,“落尽梨花春又了”一句作者以自然界春色的匆匆归去,暗示了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在消逝。8.答案:寓情于物:将初入仕途的年轻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风采寄寓于青青春草之中;将倦于宦游,春末思归的苦闷情绪寄寓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之中。对比:将初春之草的生机逼人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形成强烈对比,暗含伤春之意。衬托: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宦游少年的春风得意。9.答案:D解析:D.“承之以对宦的失望,表达了退隐云深之处
16、的希望”错,太阳余晖如果可以寄托,仕宦之云路怎么会遥远呢?这一联一反上一联悲凉情调,代之以对仕宦的向往,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故选D。10.答案:远近结合,三联从远处落笔,更分“青冥”“江甸”上下两个层次来写秋光,表现了秋天景象宏大辽阔;四联从近处落笔,以“昼阴”“斜影”衬写日光,“殊”“斜”二字又写出季节变化,点出诗题的“秋”字。解析:第三联从远处落笔,秋光原阔与青天相合,远远望去与江湖同沉浮。“迥”“遥”二字可以看出是从远处着笔,写出了秋天景色的阔大辽远。第四联从近处着笔,白昼里阴气远离众树木,夕阳的斜影投向高楼。从眼前的景物“昼阴”“斜影”“危楼”出发,用“殊”字,写出了秋天景色的变化,紧扣了诗题中的“秋”字。三、四两联远近结合,远处着笔,写出了秋景的辽阔,又从近处落笔,写出了秋天景色的变化,可以说是远近结合,紧扣诗题,点明旨意。11.答案:D解析:“没有直接写梅花”错。12.答案:“日夜风吹满陇头”是从时间角度写,“日夜”突出时间的持续,写梅花在塞外每天都被风吹,表现了梅花生存环境的恶劣。“还随陇水东西流”是从空间角度写,写梅花落满“陇头”,随着“陇水”向东向西漂流,充满了悲凉之感。诗人借写梅花的遭遇,表达了其对梅花的惋惜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无人理解、壮志未酬的痛苦之情。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