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课时牛顿第三定律(授课:林丽珊) - 1 - 授课对象:中职工程造价授课对象:中职工程造价专业一年级专业一年级学学生生 授课时间:授课时间:1 1 课时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2-3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课时牛顿第三定律(授课:林丽珊) - 2 -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一、一、 教学分析教学分析 【教材出处】【教材出处】: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机械建筑类)第二章第三节第三课时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处于理性发展阶段,好奇心强,抽象思维能力、探索分析能力处于初 步发展阶段,具有很好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理论知识能力较弱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2、1 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1) 通过实验,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能够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现象; 2) 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 2 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 1) 亲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2) 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3、德育德育目标:目标: 1) 实践第一,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掌握并应用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作用力和
3、反作用力与平衡力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实验探讨法、启发教学法 【学学生学法生学法】:自主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准备教学材料、视频、实验器具;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学生:做好分组,课前预习相关知识并复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用具教学用具】:气球、铁架台、橡皮筋、弹簧测力计 二、二、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学生学习学生学习 行为行为 教学组织教学组织 或方法或方法 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课时牛顿第三定律(授课:林丽珊) - 3 - 00:00 00:05 00:08 00:10 【
4、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1、与学生一起观看关于天宫一号火箭发射升空的视 频, 让学生注意仔细观察火箭是如何从静止开始往上 升的。 2、接着利用气球模拟火箭上升,与学生一起倒计时, 放开气球吹气口,气球急速上升。 引导学生对火箭升空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 火箭从静 止变为运动,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意味着有力作用 在火箭上。 提问:提问:使火箭改变运动状态的力是谁给的?使火箭改变运动状态的力是谁给的? (对于学生的回答先不给予肯定或否定, 而是告诉学 生,等学完这节课的内容就会知道答案,这样可以保 持学生的好奇心) 【 实验探究,总结规律实验探究,总结规律 】 一、一、物体间力的作
5、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 1、力的相互作用、力的相互作用 (1)让学生用手拉橡皮筋,说说手有什么感觉? (2)让学生两手合在一起互推,说说两手有什么感 觉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展示图片, 对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相互作用进行举例说 明,如手推船、推墙壁、压弹簧、鼓掌。 (说明时注 意相互作用的同时性) 2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两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也就是说一个物体对另 一个物体施加了力, 后一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物体也 施加了力 。 对这两个力进行下定义: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 力,把其中任何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外一个力叫做 反作用力
6、 举例说明举例说明: 人的手拉弹簧, 手给弹簧的力称为作用力, 那么弹簧给手的力就是反作用力,反过来,如果说弹 簧给手的力是作用力, 那么手给弹簧的力就是反作用 力了 提问:提问: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 二、二、实验得出牛顿第三定律实验得出牛顿第三定律 学生分组实验,每四个同学共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与 学生一起复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规则, 并强调注意事 项: 1 1、要保持两弹簧测力计在同一水平线上、要保持两弹簧测力计在同一水平线上 2 2、拉伸弹簧测力计时不能超过量程、拉伸弹簧测力计时不能超过量程 学生开始实验 1、将两弹簧测力计 A、B 勾在一起
7、对拉,对拉过程中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学 生 动 手 拉橡皮筋, 两手互推, 然 后 说 出 自 己 的 感 受 学 生 领 取 并 开 始 调 试 实 验 仪 器 学 生 合 作 电化教学 法 实验法 讲授法 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课时牛顿第三定律(授课:林丽珊) - 4 - 保持两弹簧测力计在同一水平线上, 且对拉时不要超 过两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提问提问 1 1:弹簧测力计 A、B 有示数吗? 提问提问 2 2:用手拉 B 的钩秤,B 上的示数反映的是哪个 力的大小?如果是用手拉 A 的钩秤呢? 动手实验,将以下表格填写完整动手实验,将以下表格填写完整 结论结论 1 1: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
8、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 等的。等的。 2、对拉两弹簧,提问:弹簧测力计 A 受到 B 给它往 哪个方向的力?那弹簧测力计B受到A给它往哪个方 向的力? 结论结论 2 2: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方向相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方向相 反反 3、改变方向拉动两个弹簧测力计,观察两弹簧测力 计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结论结论 3 3: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 直线上直线上 引导学生分析想象,归纳总结得出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 动 手
9、 做 实 验 学 生 思 考 问题, 回答 问题 动 手 实 验 并 填 写 表 格 合 作 得 出 结论 1 动手实验, 观 察 实 验 现象 得出结论 2 动手实验, 观 察 实 验 现象 得出结论 3 在 教 师 引 导 下 总 结 实验法 合作学习 法 归纳法 实验法 归纳法 实验法 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课时牛顿第三定律(授课:林丽珊) - 5 - 00:25 00:35 00:42 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 问题情境,头脑风暴问题情境,头脑风暴 】 探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探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问题问
10、题 1 1 : 在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如果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这两个力就会互相平衡,看不到作用的效果 了。既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的,那么它们也是互相平衡的吗? 问题问题 2 2 : 静止悬挂着的小球, 受到什么力?悬挂小球的绳子受 到什么力?哪些是相互作用力?哪些是平衡力? 探讨问题的同时完成下表:探讨问题的同时完成下表: 【学以致用,扩展思维学以致用,扩展思维】 1、解密课前问题:火箭发射升空靠的是气体给火箭 的向上的推力,同时火箭会给气体一个向下的推力 2、以卵击石,双方受力一样大,但是鸡蛋破了,石 头不破 3、马拉车,马和车受力一样大,马为什么还能拉动 车
11、? 4、拔河,双方拉力一样大,怎么还会有胜负之分? 【 总结新知,加深理解总结新知,加深理解 】 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觉得自己学到了什么?哪些知 识能够掌握?哪些知识理解不了?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与身边的同学一起讨论探究: 鸟靠扇动翅膀在天空中 翱翔, 是什么力可以使它在天空不落下来呢?这个力 是怎么来的?我们小时候玩过的竹蜻蜓, 又是什么力 使得它往上飞呢?(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出 牛 顿 第 三定律 思 考 讨 论 问题, 尝试 分析回答 讨论、 记录 并 完 成 表 格 学生讨论, 进 行 自 我 总结 归纳法 问题探究 法 总结归纳 法 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课时牛顿第三定律(授课:林丽珊) - 6 - 三、三、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为中心,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运用 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发现自制教具和亲手实验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 认为,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多增加实验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 自主地加入到学习中来,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器具比较简陋,没法更好的描述出 定量关系,加上学生基础不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处理细节,更好的兼顾基础薄弱 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