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八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理科数学试题.docx
-
文档编号:4031299
资源大小:357.1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3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meimeiwenku)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
四川省成都市第八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理科数学试题.docx
1、成都八中高2020级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理科数学总分: 150分单选题(5分*12)1. 设集合,则()A. B. C. D. 2. 设,则A. B. C. D. 3. 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则的形状是()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4. 已知实数x,y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A. 3B. 0C. D. 5. 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等于()A. B. 160C. D. 6. 函数y=sin2x的图象可能是A. B. C. D. 7. 我们把离心率为的椭圆称为“最美椭圆”已知椭圆C为“最美椭圆”,且以椭圆C上一点P和
2、椭圆两焦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最大值为4,则椭圆C的方程为()A. B. C. D. 8. 已知函数,则的大小关系是()A. B. C. D. 9. 甲乙丙等七人相约到电影院看电影长津湖,恰好买到了七张连号电影票,若甲乙两人必须相邻,且丙坐在七人的正中间,则不同的坐法的种数为()A. 240B. 192C. 96D. 4810. 某班统计一次数学测验成绩的平均分与方差,计算完毕才发现有个同学的分数还未录入,只好重算一次.已知原平均分和原方差分别为,新平均分和新方差分别为,若此同学的得分恰好为,则()A. ,B. ,C. ,D. ,11. 设双曲线C:的左、右焦点分别为、,过且斜率为的直线与双曲
3、线C的右支交于点A若,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A. B. 2C. D. 312. 已知,其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则()A. B. C. D. 填空题(20分)13. 的展开式中常数项是_(用数字作答)14. 若向量满足,则_.15. 若函数存在单调递增区间,则的取值范围是_.16. 如图,棱长为 1 的正方体中,为线段上的动点(不含端点),有下列结论:平面平面;多面体的体积为定值;直线与所成角可能为;可能是钝角三角形.其中结论正确的序号是_(填上所有序号).解答题17. 设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1)求的通项公式;(2)设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求数列的前项和18. 我省将在年全面
4、实施新高考,取消文理科,实行“”,其中,“”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其中一科;“”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为了解各年龄层对新高考的了解情况,随机调查人(把年龄在称为中青年,年龄在称为中老年),并把调查结果制成下表:年龄(岁)15,25) 25,35) 35,45) 45,55) 55,65) 65,75 频数515101055了解4126521(1)把年龄在称为中青年,年龄在称为中老年,请根据上表完成列联表,是否有把握判断对新高考的了解与年龄(中青年、中老年)有关?了解新
5、高考不了解新高考总计中青年中老年总计(2)若从年龄在的被调查者中随机选取人进行调查,记选中的人中了解新高考的人数为,求的分布列以及附:19. 如图所示,四棱锥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分别是棱的中点.(1)求证: 平面;(2)若,求二面角的正切值.20. 已知,为椭圆的左、右焦点,点 为其上一点,且.(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过点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试问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 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 已知函数(1)当时,求的单调区间;(2)若对任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22. 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已知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1)求曲线C普通方程与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2)若直线过点且与直线l平行,直线交曲线C于A,B两点,求值23. 已知a,b,c为正数,且满足abc=1证明:(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