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第二章 殡葬社会心理殡葬社会心理第一节第一节 殡葬个体心理与殡葬社会心理殡葬个体心理与殡葬社会心理第二节第二节 殡葬社会认知殡葬社会认知第三节第三节 殡葬社会态度殡葬社会态度第四节第四节 殡葬心理的基本特点殡葬心理的基本特点第五节第五节 殡葬社会活动的心理意义殡葬社会活动的心理意义第一节第一节 殡葬个体心理与殡葬社会心理殡葬个体心理与殡葬社会心理n殡葬心理学(基础心理学角度):殡葬心理学(基础心理学角度):研究殡葬心理的科学,对死亡和殡葬事件的心理现象的观察和记录,追溯产生这些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变化规律,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n殡葬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角度):殡葬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角度):
2、研究殡葬活动过程中,由人与环境、个体与群体、生人与死者的关系所产生的,外部影响经由心理机制变为主体心理事实及其规律,主体心理活动又经计划和调整而控制对外界的应答活动的一门学科。一、殡葬个体心理一、殡葬个体心理n 殡葬个体心理因个体在具体的殡葬活动中的个性倾向的不同而变化。人的个性倾向由需要、动机与兴趣等构成。需要: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n可分为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近期需要与远期需要等。马斯洛需要的五层次说:马斯洛需要的五层次说:n马斯洛(190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的发起者和理论家。n生
3、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n低级需要满足后才指向更高级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满足的人是很少的。殡、葬、祭的需要殡、葬、祭的需要n殡:确认死亡;完成葬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殓、发讣告、守灵、遗体告别等;允许亲友的吊唁;展开生死的过度。n葬:处理遗体。出于对死者尊严的体认需要,避免尸体变化过程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完成生死的过度。n祭:缅怀先祖(先烈),情之所至;教育后人,理之所当;求福避祸,利之所趋。总结:1.殡葬个体心理因个体在具体的殡葬活动中的个性倾向的不同而变化。人的个性倾向由需要、动机与兴趣等构成。2.殡葬活动中的需要有认识、赏美、交往、发展和政治的需要等;殡葬的
4、兴趣主要为志趣(即与直接兴趣相反的间接兴趣),殡葬兴趣具有虚幻性,并且兴趣使主持者在殡葬消费中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3.殡葬动机有入土为安的火化简葬动机、择地厚葬的动机以及追求艺术价值流芳千古的动机等。4.需要、兴趣、动机的殡葬个体心理倾向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与殡葬个性心理特征也密切相连二、殡葬社会心理二、殡葬社会心理n意识、潜意识n集体潜意识n生命的意义n禁忌n课外阅读意识、潜意识意识、潜意识n意识:集中注意而获得的清晰的认知。意识:集中注意而获得的清晰的认知。n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能够被自己意识到
5、的心理活动。n潜意识:不被社会认可的欲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心理事件,潜意识:不被社会认可的欲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心理事件,潜在的心理活动。潜在的心理活动。n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弗洛伊德弗洛伊德n弗洛伊德(18561939)SigmundFreud,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56 年5月6日生于摩拉维亚,1939年9月23日卒于英国。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n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
6、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1897年,他对自己进行了艰苦的自我分析,提出了恋母情结,即仇父恋母的情绪倾向。弗洛伊德的性是广义的,他以为身体上的敏感部分都属于性觉区。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卡尔卡尔古斯塔夫古斯塔夫荣格荣格 nCarl Gustav Jung(1875-1961),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著有无意识过程心理学、心理类型和记忆、梦、思考等。n在弗洛伊德看来,梦好像一个狡猾的流氓,拐弯抹角地说下流话;而在荣格看来,梦好像是一个诗人,他用生动形象峋诗的语言讲述关于心灵的真理。n梦的基本目的不是经过伪装满足欲望,而是恢复心理平衡。
7、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n集体潜意识,一个民族、社会所共有的一类潜意识,人类远古生活以遗传的方式而遗留在下来的意识,先天地存在于个体身上,使其具有与其他个体相似的心理内容和行为方式。n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底层的部分它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沉淀物,包括人类的活动方式和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殡葬社会心理指公众的殡葬心理反应,其内涵与时代和地域的差别有关,其形成可分为认识、情感与意志三个主要过程。1.认识过程:指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应殡葬活动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心理活动。2.情感过程:指人对殡葬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的心理活动。3.意志过程:指人为了
8、满足各种殡葬需要,在一定的动机激励下,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公众的殡葬心理主要有三类:1.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的两个层面:a 害怕死者和鬼魂。b 害怕自己死亡。2.神秘心理 不理解死亡与灵魂以及殡葬活动,因而产生神秘心理,此心理促使人类去探索发现本领域的奥秘,有利于殡葬科学的发展。3.厌恶心理 源于人们对死亡、殡葬以及不良预兆的忌讳。生命(此在)的意义生命(此在)的意义n生命的意义:人除了具有生理、心理的需要外,还有精神生活需要,人的动机并不是寻求快乐或是权利的欲望,而是寻求意义的愿望,即在令人苦恼、复杂和有限的存在状态中找到某种理由。n意义的获得:通过工作、
9、爱他人、爱世界和直面自己的痛苦,才能发现生存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这些理念使得我们和将来的工作对象能够面对死亡恐惧和焦虑,从死亡的阴影中走出,具有重要意义。禁忌禁忌n禁忌是一类否定性的行为规范,以抑制的态度去回避矛盾和斗争,警告提防危险,要求回避危险、退让而发出的禁令。n禁忌起源于原始时代,起着无形的法律的作用。每个时代的禁忌都在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禁忌在消亡或是在淡化。中国禁忌例举(一)中国禁忌例举(一)农历七月(鬼月)的禁忌农历七月(鬼月)的禁忌n筷子不可插在饭上n晚上不可吹口哨n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n不可偷吃祭品n床头不挂风铃n晚间不去郊野n半夜不挂衣服n地上的零钱和红包袋不可捡拾n途径丧
10、事场所,不可有不敬言辞、念头n忌乱踩冥纸和乱烧冥纸中国禁忌例举(二)中国禁忌例举(二)使用筷子的禁忌使用筷子的禁忌1、三长两短 2、仙人指路3、品箸留声 4、击盏敲盅5、执箸巡城 6、迷箸刨坟7、泪箸遗珠 8、颠倒乾坤9、定海神针 10、当众上香11、交叉十字 12、落地惊神禁忌产生的根源禁忌产生的根源n一、“万物有灵”的崇拜和敬畏n二、对欲望的克制和限定n三、对仪式的恪守和服从n四、对教训的总结殡殡仪服务对象的心理:仪服务对象的心理:既具有普通公众的心理,还具有以下殡葬心理:1.悲痛心理2.报恩心理 汉朝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3.愧疚心理4.依恋心理5.盲从心理6.炫耀心理作业:作业:1.课后阅读教材第四章的内容2.个性心理倾向在具体的殡葬活动中有何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