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卷)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同步测试 2.2地球表面的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

    • 文档编号:370036       资源大小:1.69M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2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田田田)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考卷)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同步测试 2.2地球表面的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二节地球表面的形态A卷课内练习时间:15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共24分)当地时间2016年1月27日日本中部的御岳山突然喷发。据此回答12题。1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中的()A地壳水平运动 B地壳垂直运动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答案:C解析:火山喷发属于岩浆活动。2日本御岳火山喷发的能量主要来自()A太阳辐射能 B重力能 C核聚变反应 D放射性元素衰变答案:D解析: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3下列地形区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安第斯山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珠江三角洲东非大裂谷A B C D答案:D解析:分别是由风力沉积、流水堆积等作用形成的。读

    2、东、西半球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4甲板块为()A美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5丙、丁两个板块相互碰撞,形成()A安第斯山 B阿尔卑斯山C喜马拉雅山 D科迪勒拉山答案:4.D5.C解析:六大板块的相对位置关系需要识记,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板块分别是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形成了巨大的褶皱山喜马拉雅山。读“地质剖面图”,完成67题。6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A BC D答案:C解析:泉水一般从地下含水层渗出,然后经断层处涌出。7图中形成年代最晚的是()A岩层 B向斜C背斜 D断层答案:D解析:图中原有地层应早就形成

    3、,最后由于断层将各岩层断裂错开(先褶皱后断层)。读庐山附近地质剖面图,回答89题。8庐山属于()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火山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庐山相对于两侧岩块上升,属于典型的断块山。9下列地貌与鄱阳湖成因相似的是()A华山 B日本富士山 C喜马拉雅山 D渭河平原答案:D解析:鄱阳湖和渭河平原都是由断层陷落形成的。10世界上最大的溶洞是北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犸猛洞,洞深64 km,所有的岔洞连起来的总长度达250 km。犸猛洞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A风化作用B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C流水堆积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答案:B解析:溶洞是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的结果。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石蘑菇和

    4、沙丘图片。据此回答1112题。11石蘑菇是指顶部大、基部小的形似蘑菇状的岩石,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答案:A解析:石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12图中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风力堆积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答案:C解析:图中所示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二、综合题(共16分)13下图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试试当一位地质工程师,对下列问题作一些简要分析。(8分)(1)图示地质构造类型有:甲_,乙_,a、b_。(2)该地地壳受到了_方向上力的作用,属于_(拉张或挤压)力。当时的地壳运动表现为_

    5、运动和_运动,起主导作用的是_运动。(3)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褶皱构造上覆岩石是由_作用形成的。据此可推断这一地区的地壳运动情况为_。(4)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_,为什么?_。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选择在_地;钻探石油应该选择_地,原因是_。答案:(1)背斜向斜断层(2)南北挤压水平升降水平(3)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外力沉积先是地壳运动使岩层受挤压,发生弯曲,接受外力侵蚀,以后地壳下沉,接受外力沉积(4)甲上拱的岩层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乙甲岩层上拱,容易形成储油构造,且其中的隔水层能防止石

    6、油、天然气挥发,有利于其富集解析:第(1)、(2)题,要求据图判断,经过读图可以知道甲地岩层向上凸起,应为背斜构造;乙地岩层下凹,应为向斜。a、b两侧岩块有明显错动、位移,应为断层。且由图示方向,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该地地壳受到了来自南北方向的水平挤压力的作用,导致岩层发生了南北方向的水平移动,形成东西走向的弯曲变形。当时的地壳运动表现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类,其中水平运动起着主导作用。第(3)题,由图分析:甲构造属于背斜,顶部岩层因受张力作用,易被外力风化、侵蚀;褶皱构造上面又形成了新的地层,说明该地地壳后来发生了下降,形成了沉积环境,为外力沉积提供了基础。第(4)题,甲地属于背斜构造

    7、,上拱的岩层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成为隧道的选择地点。反之,乙地为向斜构造,岩层下凹缺少支撑功能,稳定性差,且地下水沿岩层向隧道内渗流,导致隧道潮湿,不能修建隧道。甲地为背斜,岩层上拱,容易形成储油构造,且其中的隔水层能防止石油、天然气挥发,有利于其富集。14下图是地貌形成与地质作用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将下列有关内容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变质作用侵蚀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固结成岩作用A_,B_,C_,D_,E_(2)据研究,上海崇明岛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与南通地区相连,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和_。(3)变质作用的能量主

    8、要来自_;冰川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_。(4)地球地貌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有时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有时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试解释青藏高原不断升高、大兴安岭起伏和缓的原因。青藏高原:_。大兴安岭:_。答案:(1)或或(2)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堆积(3)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积累的能量太阳能(4)地壳不断上升,以内力作用为主地壳不断遭受侵蚀,以外力作用为主B卷课后作业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2016年4月日本熊本县发生里氏6.5级地震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黄果树瀑布形成黄土高原的形成A BC D答案:A解析:内力

    9、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和地震等。黄果树瀑布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均属于外力作用。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完成23题。2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A、B分别属于()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B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C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D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3下列地形区的成因与图中所示的边界类型一致的是()A喜马拉雅山 B日本群岛C东非大裂谷 D马里亚纳海沟答案:2.C3.C解析:根据六大板块的划分和分布规律易判断,A处为非洲板块,B处属于印度洋板块。根据箭头标注,板块之间相对运动,该处边界应为板块生长边界,东非大裂谷是由非洲板块内部张裂而形成的。读我国某局

    10、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回答45题。4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D自A向B由老到新答案:D解析:图中出露地表的各岩层中,A处岩层最老,故自A向B,岩层越来越新。5图中长腰山是()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答案:B解析:由长腰山所处的地层剖面可以看出,其岩层是向下弯曲的,应为向斜构造,地貌名称是向斜山。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从而形成山岭。我国各省区的突出特点可以以苍劲的对联形式呈现。如“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碧草毡房,春风

    11、马背牛羊壮”;“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石林自有高才生,群峰拔地”。据此完成67题。6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多见于()A地 B地C地 D地答案:B7地的自然环境体现了哪种外力作用()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 D海浪侵蚀答案:B读我国华北地区某地沉积岩层地质剖面图,回答810题。8图中各岩层从新到老的顺序是()ABC D答案:D解析:图中岩层均为沉积岩。沉积岩岩层中,下部岩层的形成时间早于上部岩层。9如果岩层为含水层,岩层为煤层,那么开采地下水和煤炭应分别在哪处打井()A甲处、乙处 B乙处、甲处 C甲处、甲处 D乙处、乙处答案:D解析: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甲处煤层在岩层形成前被外

    12、力剥蚀,不会找到煤炭。10根据图中岩层形态,判断图示地区在岩层形成以后经历的地质作用依次是()A外力侵蚀、挤压上升、外力沉积B挤压上升、外力沉积C挤压上升、外力侵蚀、地壳下降、外力沉积D外力沉积、地壳水平挤压答案:C解析:据图可看出,该地区岩层先被挤压形成褶皱隆起,后被外力侵蚀;再后来该地区地壳下降,外力沉积形成了沉积岩层。11如图所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的是()A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力作用B花岗岩、流水堆积地貌、流水作用C大理岩、喀斯特地貌、风力作用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答案:D解析:景观图为桂林山水,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长

    13、期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下面图1为鄂尔多斯盆地油页岩示意图,图2中甲、乙、丙表示三大类岩石类型,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读图回答1213题。12油页岩属于图2中的()A甲 B乙 C丙 D三者皆可答案:A解析:油页岩具有明显的成层现象,属于沉积岩;再根据图中甲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可判断甲为沉积岩。13地质作用N最可能是()A岩浆活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外力作用答案:C解析:乙可以形成丙,则乙为岩浆岩,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丙。二、综合题(共34分)1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其中A为_斜,B为_斜。(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_(流水、风力)的_(

    14、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的。(3)四处的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_和_,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处还是处?_处;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处还是处?_处。(4)A、B两处中有一处为自流井,它是_处;A、B两处中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_处。(5)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的泥沙含量_,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_等地质灾害。答案:(1)褶皱背向(2)流水侵蚀(3)(4)BA(5)增加滑坡和泥石流解析:第(1)题,从图中地质构造的形态可以明显看出,这是褶皱构造。A处岩层向上隆起,应该是背斜构造;B处岩层向下凹陷,应该是向斜构造。第(2)题,从图中判断,两处山地都是外

    15、力侵蚀作用形成,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第(3)题,两处的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这是沉积岩的特征。向斜槽部的岩层较为结实,要开采两处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处好些。花岗岩是优质的装饰材料,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常埋在地表以下。第(4)题,在地质构造中,向斜构造有利于储水,B处为一向斜盆地,易形成自流井;A处为背斜构造,有利于储油。第(5)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不能任意采伐。地表植被的破坏,极易造成水土流失,从而造成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5读地层剖面示意图及材料,回答问题。(18分)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

    16、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1)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根据该地层剖面岩层顺序,说明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并逐层分析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过程。(2)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经发生过褶皱。据图分析,该区褶皱发生在哪一地层形成以后,哪一地层形成以前?(以字母指代地层)(3)比较断层M的左右两侧地层,写出左侧缺失的地层。(写出字母)(4)据图判断断层M与地层O形成的先后关系。(5)根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各种表现。内力作用表现:_外力作用表现:_答案:(1)C层表示该区为陆地环境;从E层到F层海平面下降;从F层

    17、到G层海平面上升。(2)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3)H、I、J、K地层缺失。(4)地层O先形成,断层M后形成。(5)内力作用表现: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外力作用表现:沉积地层,P层受侵蚀变薄,部分地层受侵蚀而缺失。解析:第(1)题,C层为砂岩,是河湖沉积物,应是陆地环境。E层为石灰岩,为深海环境;F层为砂岩,为陆地环境;G层为页岩,为浅海环境。第(2)题,读图可知,褶皱应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第(3)题,对断层两侧岩层进行对比分析,可找出左侧缺失的地层。第(4)题,地层O发生断裂错位,故断层M后形成。第(5)题,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外力作用则表现为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


    注意事项

    本文((考卷)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同步测试 2.2地球表面的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田田田)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