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浩瀚宇宙1.月球、地球和太阳【教学分析】日食发生时,看上去太阳的形状(包括投影形状)、天空的亮度等都会发生改变,现象明显,不易与其他概念混淆(月食则容易与月相变化相混淆),所以日食现象是探究月球、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关系乃至大小关系的良好素材。教材中本课的第一部分是引入活动。尚书的记载描述了日食发生的过程以及古人对日食出现原因的推测。古人的描述是真实的,而古人的推测是基于当时的知识背景产生的,所以“天狗食日”的说法必然是不正确的。这里可用猜谜的方式让学生推测古人描述的是什么天文现象,并说出依据,从而探查学生的前概念。第二部分是猜想假设。先提供真实的日食图片或视频资料,指引学生进行观察。然
2、后引导学生描述日食发生的过程,说明这个“怪物”是从哪个方向、怎样一点点“吃掉”太阳的,又是怎样“吐”出来的,这个“怪物”是“谁”呢?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对日食的成因作出假设。第三部分为事实证据。模拟实验是探究天体运动规律的常用方法,能较为方便地验证自己的猜想假设,获得相关的事实证据。此处,根据自己的假设开展日食模拟实验,并观察模拟实验现象与真实的现象是否一致。在正式开始模拟实验之前,需要让学生明晰每个材147料模拟的对象。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关注每次的模拟结果与真实现象的吻合程度,并记录天体在怎样的位置条件及运行情况下会出现日食现象。第四部分是处理信息,是本单元能力培养的重点环节。处理信息前需要收
3、集信息。通过模拟实验,各组已获得了相应结果。教师可组织学生分享各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将结果的关键词或示意图记录在黑板的表格上。接着,组织学生整理信息,描述月球模型在什么位置、在怎样的运行情况下会挡住太阳模型,进而解释日食的成因。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明晰月球、地球与太阳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和运行规律。第五部分是迁移应用。完成了对日食的模拟分析,学生可用相同的思路去思考产生月食现象的原因,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巩固所学内容。【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能够描述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方式。科学思维能在小组分享中收集汇总实验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概括出日食发生的原因。探究实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出模拟
4、实验方案,并借助统计图表对搜集到的证据进行信息处理。态度责任对自然界知识产生兴趣。 【教学准备】材料月球、地球和太阳的模型等。场地科学教室。【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提出问题。师:在古代,人们就对浩瀚的宇宙充满好奇。据尚书记载,夏朝时的一天中午,人们突然发现太阳光线在一点点减弱,仿佛有个黑黑的怪物在一点点地把太阳吞掉。请问,古人描述的是什么天文现象?生:日食。师:你为什么判断是日食?生:因为是中午的时候太阳光线减弱甚至消失,所以是日食。师:日食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真的像古人所说的那样是被怪物“吃”掉了吗?生:是被月亮挡住了猜想假设。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观看视频,感受日食的发生过程。(播放不同时
5、间、不同地点的日食视频)师:这是不同年代出现的日食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生1:天空都会逐渐变暗,太阳光线一点点地消失,过了最暗的时候又慢慢变亮。生2:太阳总会从右侧开始消失,然后消失的部分不断扩大,直到整个太阳全部消失不见,过一会儿太阳再从右边逐渐变亮。生3:遮挡太阳的影子是圆形的,感觉像是一个不透明的圆盘从右边滑到了左边。师:非常好,大家已经大致总结出日食发生时的规律了。一个圆形的物体从右往左慢慢地遮挡太阳,又慢慢地离开。这个圆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生:可能是月球。师:月球与太阳的体积相差很大,月球为什么能遮挡住太阳?生:月球虽然小,但离地球近,太阳虽然很大,但却离我们很远,所以我们在地球上
6、看到的太阳和月球的大小差不多。师:看来日食发生的原因可能和地球、月球、太阳这三者之间的位置有关。那么,为什么发生日食的时候月球总是从右往左遮挡太阳呢?这可能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生1:与它们的运动有关。我猜想月球总是从右往左绕着地球运转,日食期间月球从太阳的右边穿到了左边。师:从右往左,你指的是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生1:应该是逆时针方向,就是在天空中是从西往东的。(教师展示星体运行图,并书写“假设一”)师:假设一,日食的成因是月球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转(这里是相对于地球北极上空来说,下文所指相同)时,正好运转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于是挡住了太阳。生2:我觉得可能不是月球绕着地球运动形成的日
7、食,因为日食几小时就结束了,月球不可能“走”这么快。师:如果不是月球运动引起的,那可能是谁运动引起的呢?生2:可能是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逆时针转动,地球上的人就能看到月球从右往左遮挡太阳。师:那日食发生的时候月球在哪个位置?生2:在地球和太阳中间。师:请把你的假设完整地叙述一下。生2:我的假设是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中间时会遮挡太阳形成日食。地球逆时针转动,地球上的人会看到月球从右往左遮挡住太阳。(教师板书星体运行图,并书写“假设二”)师:这两位同学讲出了自己的假设。接下来请同学们独自思考,作出自己的假设,并在记录单上画出月、地、日的模拟运行轨迹。(学生书写假设并画出星体运行图)(3)事实证据。
8、师: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转动。月球与太阳的体积相差甚大,怎么能遮挡甚至完全遮挡住太阳呢?月球为什么总是从右往左遮挡太阳呢?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假设,怎样验证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呢?生:我们不能到太空去观察太阳、地球和月球是如何运动的,但是我们可以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来验证。师:是的,我们在五年级学习转动的地球一课时就使用过模拟实验。你们能利用老师提供的太阳模型、月球模型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吗?生1:将太阳模型固定住,将人的头视为地球,眼睛就是地球上的观察者,人还需要绕着太阳转。另一个人拿着月球模型绕着“地球”转,看看是否能观察到“日食”的现象。生2:还要考虑地球自转,所以人也要转。师
9、:这里涉及自转和公转,请考虑运行的方向。还有吗?生3:我觉得不用这么复杂,日食的发生过程很短暂,可以不用考虑地球公转,这样便于观察。生4:还有月球的自转,我也认为不用考虑师:同学们讲得非常好,请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讨论确定模拟实验的方案。下面开始模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记录观察到的日食现象和月、地、日三者的位置关系。(学生分组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4)处理信息。师:请小组汇报各自的实验方案,并说明相应结果。生1:这是我们画的星体运行俯视图。我们设计的是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的同时,月球绕着地球转。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当月球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时候会挡住太阳。同时,还要离太阳模型足够远,或
10、月球模型距离眼睛非常近,才能将太阳完全挡住。师:哪个小组有相同方案?有补充的吗?生2:我发现月球离地球稍微远一点会出现日环食的现象。生3:我们发现地球不管往哪个方向绕太阳转,只要月球经过太阳时是从右往左的,就是和日食现象是一致的。师:这说明了什么?生3:我觉得月球就是逆时针绕地球运转的。师:非常好,根据日食现象直接推断出了月球的运行规律。还有其他方案吗?生4:我们考虑到地球公转一圈要一年,而月球绕着地球运转一圈只需要一个月,所以就忽略了地球的公转。我们设计的方案是太阳不动,地球自转叠加月球绕着地球运转。我们发现只有眼睛、月球、太阳在一条线上时,才能出现日食。也就是说,只有正对着月球和太阳的人们
11、才能看见日食,偏一点的地方都看不到。师:你们可以画一个示意图,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在地球上画出月球的投影。(学生补充板书)师:非常好,说明只有处于阴影这个区域的人们才会观察到日食现象。其他区域都处于正常的白天或者黑夜。还有补充的吗?生5:我们模拟验证的是假设二。一是发生月食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中间,且大约处于一条直线上。二是日食时月球从右往左遮挡太阳是由于地球逆时针自转引起的。我们固定太阳模型,将月球模型放在太阳模型和观察者中间,当观察者从左向右转动时,确实可以看到月球模型从右向左遮挡住了太阳模型。所以我们认为假设二是正确的。师:他们的分析看上去也有理有据。其他同学同意他们的观点吗?生:我不
12、同意他们的观点。他们假设地球是逆时针自转的,虽然根据他们的假设所做的模拟实验能够解释为什么发生日食时月球是从右向左穿过太阳的,但是却和我们每天看到的月亮东升西落的现象相矛盾,所以我认为假设二不成立。师:你分析得非常好,不仅考虑了模拟实验的结果,还考虑到我们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更加有理有据。看来只有假设一才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不过老师还有个疑问,为什么一定是月球遮挡了太阳呢?有没有可能是金星、水星或者其他星体?生:它们离地球太远了,体积又没有那么大,所以不能把太阳全部挡住。虽然月球的体积小,但月球离地球近,所以在地球上看,月球的大小和太阳的大小差不多。师:是的,正因为月球、地球和太阳这三者之间
13、有着大小、位置和相对运动关系,才会出现奇妙的日食现象。(5)迁移应用。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日食的成因,谁能用相同的方法分析出月食的成因?发生月食时,日、地、月三者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状况?生1:和日食一样,三者大致处在一条线上。月球转到了地球的后面,被地球挡住了。生2:要在满月的时候才有月食。师:为什么在满月的时候才会有月食呢?生:因为这个时候月球才会“躲”在地球后面。师:在浩瀚的宇宙中,日月星辰都有着自己的运行轨迹和运行规律,我们看见的日食、月食这样的天文现象只是它们“交互”的瞬间。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还有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教学后记】2.太阳系【教学分析】相较于上一课仅关注日
14、、地、月三者之间的关系,本课将探究范围扩展至整个太阳系,通过建模进一步了解太阳、地球以及太阳系其他行星之间的相对位置。第一部分,引入。教材说明了“行星”这个名字的来由,是因为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来,这些星体相对于星空背景是不断移动的。启发学生思考这些星体除了会运动还有哪些特点,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第二部分,整理事实证据。教师需提供与太阳系有关的资料,包括图片、数据等。但资料不能太杂,应易于获取并与后续建模有关。制作太阳系模型需要知道太阳系的组成部分,其中围绕着太阳转动的八大行星是最为主要的,需要了解它们的基本信息。通过数据能更清晰地知道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以及相对大小,进而便于选择合适的材
15、料制作模型。第三部分,处理信息。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筛选、转化所需的建模内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据的处理。例如,“与太阳平均距离”这项数据体现了八大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赤道直径”这项数据体现了各行星的体积大小。接着需引导学生将真实的数据等比例缩小转换为可用来建模的尺寸,这就需要考虑实际制作情况,包括材料、技术支持等。第四部分,设计制作。通过上述的信息处理,学生已在脑海中构建了“原始”的太阳系。接下来需要利用合适的材料、工具进行制作。教材的“材料超市”,提供了比较适宜的材料,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筛选。制作完成后,共同展示、分享感受,学生可进一步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
16、道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科学思维能开展基于证据的论证。探究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在对太阳系八大行星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基础上,能动手制作太阳系模型,并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态度责任勇于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观点。【教学准备】材料太阳、八大行星的贴图、纸带、透明胶、剪刀等。场地科学教室。【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师:白天我们可以在天空中看到明亮的太阳,有时也能看到弯弯的月牙儿。到了晚上,天空中能看到些什么?生:有月亮,有银河,有星星。师:这些星星中有你们认识的吗?生1:我知道北极星,它总是在北边。生2:我知道有“三星”,它们总是等距离地排成一列。生3:我知道牵牛星和织女星,它们
17、总是在银河的两边。生4:师:同学们说的这些星星,虽然因地球的自转总是东升西落,因地球的公转每天出现的时间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相对位置在一天中、在一年四季中看上去总是恒定不变的,所以被称为“恒星”。师:可是,古人观星时,发现有五颗独特的星星,它们的位置相对于其他星星每天都在移动,看起来就像在星群中漫游,古希腊人就将它们命名为行星。(2)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师:关于恒星和行星,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请阅读老师提供的资料,然后汇报你从这些资料里找到的有关恒星和行星的信息。153(学生阅读整理资料)生1: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行星自身不发光,环绕恒星运动。生2:太阳是一颗恒星,地
18、球是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师:是的,地球环绕着太阳运动,我们把环绕恒星运动的天体叫作行星。可是,老师有个疑问,我们刚才说过,恒星的相对位置看上去总是保持不变的,那太阳相对于其他恒星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吗?生:会发生变化。师:除了地球,你还知道哪些行星?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师:金、木、水、火、土是我们中国古人为肉眼能够看到的五颗行星取的名字。后来随着望远镜的发明,人们又发现了天王星和海王星两颗行星。它们和地球一样,是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它们和矮行星、小行星、彗星以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一起组成了太阳系。师:关于太阳系,我们有什么想知道的吗?生1:这些行星离太阳有多远?生2:
19、它们离太阳的距离是按金、木、水、火、土的顺序排列的吗?生3: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关注八颗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能直观地把它们展示出来吗?生1:我们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把它们的位置画出来。生2:我们可以按照八颗行星离太阳的远近距离做一个太阳系模型。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不管是绘画还是制作模型,我们首先需要查阅资料了解太阳和八颗行星的基本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整理好记到记录单中,最后根据这些整理好的数据绘制或制作太阳系模型。(学生阅读收集并分享信息)(3)处理信息。师佬师这里有一张其他同学画的太阳系组成图,大家看看这张图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分享学生绘图)生1:这张图信息量丰富,不
20、仅画出了八颗行星,还画出了矮行星冥王星、彗星、小行星带以及行星卫星。但是这样八颗行星就不突出了。生2:我想直观地了解每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但这张图没有体现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师:那我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生1:要想直观地展示每颗行星在太阳系中的准确位置,就需要我们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按照比例制作一个包含太阳和八颗行星的太阳系模型。生2:我们在一条长长的纸带上按比例画出八颗行星和太阳的相对距离,这样就能比较准确地制作模型了。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好。我们收集到了每颗行星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等数据,你觉得这些数据能够拿来直接使用吗?生:这些数值太大了,我们可以等比例缩小,比如将每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
21、数值都除以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万千米。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吗?生:可以分别与地球的距离进行对比。(4)设计制作。师:你的办法很好。事实上,天文学家也把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万千米当作一个长度单位,称为“1天文单位”。我们将每张纸带都对折一样的次数,例如4次,这样每一格就可以代表1天文单位,后面就可以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确定其他行星的位置,制作模型就方便了。如果一张纸不够用,我们可以用透明胶将两个、三个纸带不重叠地粘贴在一起,直到延长到你需要的长度。师:接下来,请每个小组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制作太阳系行星位置模型,最后将做好的纸带贴在黑板上展示。(学生小组制作)师:接下来,请各小组
22、来展示自己的模型,并说一说对太阳系的新认识。生1:我们发现,如果把地球和太阳的距离记为“1”的话,水星和金星都小于l。所以我们是将水星与太阳的距离记为“1”,对其他的数据进行了换算,然后在纸带上标出了八颗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我们发现前4颗行星挨得比较近,其他的越来越远,分布较松散。这和我一开始想象的太阳系模型不一样。生2:师:看来同学们通过制作行星位置关系模型,对太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课后,请同学们利用教材中给出的材料制作出既按比例表达行星的相对位置,又按比例表达行星和太阳相对大小的模型,并且在操场上展示出来,相信大家对太阳系会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最后,让我们通过一段太阳系三维模型视频来结束今
23、天这节课。(播放视频)【教学后记】3.星座【教学分析】这是“浩瀚宇宙”单元的第三课,我们由近及远地先了解日、地、月系统,再了解太阳系。本课将跳出太阳系研究更远的星体。第一部分,活动导入。北极星常常用来辨认方向,但为什么能辨认北方呢?教材里给出了解释,是因为北极星处于北天极附近,与地球自转轴的北部延长线非常接近,人们从地球上看去,就会感觉北极星是静止的,因此就将它作为指引方向的标志。第二部分,活动“我们来找北极星”,引导学生学习利用星座来寻找北极星的方法,通过这个活动了解星座的概念,并认识大熊座等星座。北极星不是一颗很亮的星,容易“淹没”在漫天繁星中,因此需要一些技巧来寻找它通过更亮的星或显而易
24、见的星座,间接地寻找到北极星。学生对星座有着自己的理解,教师需要从天文学的角度夯实星座的概念,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星座,并找到星座。大熊座中的北斗七星是寻找北极星的好帮手,学生知道北斗七星组成的形状,就不难在星空中找到它们。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北斗七星与北极星的联系,从而总结出寻找北极星的规律。第三部分,计划组织,为后续整理资料、制作星座小报做准备。教材中给出了几个分工方向:确定小报内容、收集有关资料、版面设计、制作材料的准备等。第四部分,搜集证据。教师可给学生提供纸质资料,比如书籍、图片;或者电子资源,比如相关网页、视频资料等。将这些资料进行筛选、整理,设计制作一份星座小报。这个过程其实
25、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第五部分,表达交流。学生将自己的所学所想分享给更多的人,并关注其他人的展示,从而拓宽自己对星座的认识。【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大熊座、猎户座等主要星座。科学思维能够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信息处理,梳理并展示交流星座知识。探究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利用大熊座中的北斗七星及仙后座中的亮星来寻找北极星态度责任在教师的鼓励下,勇于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教学准备】材料与星座有关的科学书籍、图片,平板电脑,白纸,彩笔等。场地科学教室。【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师:现在我们将窗帘拉上,关上灯,一起安静地观看1分钟星空图。 (学生观看星空图)师:时间到。你有什么感想?生1:有好多星
26、星。生2:有的星星亮,有的星星暗。生3:有的星星连起来像一个图案。师:请你来画一画。如果让你给这几颗星星起一个名字,你会怎么称呼?生3:帽子座。因为像一个帽子。师:其实有很多的人都和你们一样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自古以来,不同文明的人们把三五成群的恒星与他们日常生活或者神话中的人物、动物或器具联系起来加以命名,称之为“星座”。不同地区的人们对星座的划分也不同。1930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天空的星星按区域划分成88个星座,这也成为现在世界通用的星座划分方法。(2)活动我们来找北极星。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星座。你对星座有什么了解?生1:我知道星座里只有恒星,没有行星和卫星。师:为什么?生1:如果有
27、行星和卫星的话,过一段时间它和其他星星组成的图案就会发生改变,就不是原来的形状了。师:真聪明。还有吗?生2:通过星座可以辨认方向。师:怎么辨认方向?生2:北极星一直在北方,可以利用星座找到北极星,然后利用北极星来辨认方向。师:怎么在浩瀚的星空中找到北极星呢?生:夜空中最亮的星是北极星吗?师:夜空中最亮的恒星是天狼星,它要比北极星亮20多倍。生:老师,我听说北极星离北斗七星不远,找到北斗七星再找北极星就容易了,但是我不知道怎么用北斗七星找北极星。师:看来从茫茫星海中找到能够指引方向的北极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北极星不是一颗很亮的星,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星座找到北极星,比如刚刚这位同学提到的北斗七星。你
28、们对北斗七星有什么了解吗?生1:北斗七星的连线像一把勺子。生2:好像是勺柄指向北极星。生3:我记得是勺口对着北极星。师:那我们先找到北斗七星吧,你们看到在哪儿了吗?(学生找出北斗七星)师:没错,就是这七颗星星。我们现在将其他的星星隐去,只留下北斗七星和北极星。观察北斗七星和北极星,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生:将北斗七星勺口顶端的两颗星连线,再将连线向勺口方向延伸约5倍距离,就能找到北极星了。师:没错,这就是寻找北极星的方法之一。其实北极星也存在于另一个小一点、暗一点的“勺子”上,北极星刚好位于这个“勺子”勺柄的顶端。这个小一点、暗一点的“勺子”也被称为“小北斗”。你能找到这个“勺子”吗?(学生找出
29、小熊座)师:这两个“勺子”其实分属于两个星座,分别是大熊座和小熊座。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组成部分,而北极星是小熊座中最亮的一颗星。看来,我们至少有两种方法可以找到北极星了,大家来总结一下。生:第一个方法是利用大熊座中的北斗七星来寻找北极星,就是将北斗七星勺口顶端的两颗星连线,再向勺口方向延伸约5倍距离,就能找到北极星。第二个方法是直接找到小熊座,也就是小北斗,它的勺柄顶端就是北极星。(3)计划组织。师:看来我们可以通过找到有明显特征的星座,再利用星座来寻找星星。接下来,请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一些著名的星座。每个小组选一个星座,查询这个星座由几颗星组成,如何在星空中找到它,以及它有什么有趣
30、的小知识、小故事。然后将查询到的星座信息填写在我们的星空图中,制作一份星座知识小报。(4)搜集证据。(学生查询网络及图书资料,筛选整理信息,并制作星座知识小报)(5)表达交流。师:接下来我们举办星座知识交流会。(各小组汇报,其他同学画出相关星座并记录所讲信息)师:经过各小组的分享,你又有什么发现呢?生1:我找到了另一种找到北极星的方法,就是利用仙后座来找北极星。仙后座呈W形,开口朝向北极星。仙后座的W外侧的两条边延长后有一个交点,这个虚拟的交点和W中间的那点连线,向前延伸大约7倍距离就是北极星所在的大致位置。生2:我发现识别了一个星座后,就可以陆续将周围的星座找出来。比如找到大熊座和小熊座之后
31、,就可以找到旁边的仙后座。师:太厉害了,懂得总结认星的方法。有机会我们可以在真实的星空中去观察辨别星座。【教学后记】4.星系【教学分析】第一部分,引入。太阳系和我们肉眼可分辨的恒星,都在银河系内。本节课将带领学生继续向宇宙深处探索,认识银河系及河外星系。第二部分,提出问题。六年级学生对星系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也有很多疑问,这些疑问正是学生探究的动力。教师可以先收集学生对宇宙感兴趣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列出来进行整理。教材中列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研究的是太阳系与银河系的位置关系,第二个问题是了解银河系的形态,第三个问题是了解河外星系。第三部分,搜集证据。教材介绍了3种收集信息的方法:上网查询、査
32、阅书籍和实际观测。不管哪种途径,都要注意方式方法。例如,利用电脑查询资料,可以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或者浏览权威的网站。査阅书籍时要懂得先査看目录,寻找关键的章节,再阅读相关内容、摘录重点内容。第四部分,处理信息。教材介绍了两种处理信息的工具一思维导图和气泡图。这两个工具有一个共同点提取关键词,用关键词替代复杂的语句,这就需要理解并提炼阅读的内容。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从大量的文字中提取信息,再梳理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而绘制出思维导图或气泡图。【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宇宙中除了银河系还有其他无数的星系,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科学思维学会利用思维导图、气泡图处理信息。探究实践能够在教师指导
33、下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态度责任在探究活动中,能够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教学准备】材料白纸、彩笔。场地科学教室、电子阅览室或图书阅览室。【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提出问题。师:关于浩瀚的宇宙,我们已经学过三节课,同学们请回忆一下,通过这三节课我们都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知道了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和月球运动到特定位置时发生的现象。生2:我知道了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系包括太阳和围绕太阳转动的八颗行星、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以及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生3:我知道了星座是不同文明的人们把三五成
34、群的恒星与他们生活中或神话中的人物、动物、器具联系起来命名而成的。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星座划分方法是1930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划分的88个星座。师:看来同学们对前面三节课的内容都很了解了。不过老师有个问题,是不是同一个星座的恒星总是离得更近一些呢?生:不一定,它们只是从地球上看上去离得近而已。就像从老师现在的位置看我和张帆同学差不多重合了,但事实上我在第二排,他在第六排。师:你理解得很正确。对于浩瀚的宇宙,我们已经了解了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像月球这样围绕着行星运转的卫星,像太阳这样的恒星,以及由三五成群的离太阳系非常遥远的恒星划分成的星座。这些都是我们白天或者夜晚可以看到的。我们在晚上还可以从夜空
35、中看到什么?生:还可以看到银河,它就像一条乳白色的河流挂在天上。师:关于银河,我们知道些什么?生1:我听说过银河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我知道这只是神话传说。生2:我知道银河是一个包括很多很多恒星的星系,叫银河系,太阳就是其中的一颗恒星。师:你们还知道什么?生:我还知道河外星系。师:什么是河外星系?生:就是银河系以外的星系。师:我们看见的星星是属于银河系以内的,还是银河系以外的?生1:应该都有吧?生2:我觉得应该都是银河系里面的,河外星系太远了,我们在地球看不见。师:关于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同学们分享了许多自己了解的天文知识,也有一些观点存在争议。关于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同学们还有其他问题吗?生1:太
36、阳系是银河系的中心吗?银河系的中心是什么?生2:银河系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真的就像一条带子吗?生3:在银河系之外还有哪些星系?它们有什么不同?师:接下来我们就分组搜集证据。(2)搜集证据。师: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大家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搜集证据,小组内可以根据搜集证据的不同途径来分工,比如网络小分队学会用关键词搜索信息,或查询专业的天文知识类网站,将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书籍小分队学会先查找图书目录,再翻阅详细内容,最后摘录所需信息;观测小分队汇报你们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银河系、寻找河外星系的发现。每个小组摘录的信息不超过3张A4纸。(学生收集信息)师:三个组分别汇报各自找到的关键信息,解
37、答我们提出的疑问。听汇报时要做好笔记,这样有利于最后的信息整理。生1:我们组研究的问题是“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中心吗?”,我们组的网络小分队在网络上搜索浏览到一些信息,了解到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是棒旋星系(旋涡星系的一种),恒星数量约1000亿4000亿。银河系呈椭圆盘形,具有巨大的盘面结构,最新研究表明银河系有四条清晰的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太阳系位于猎户座旋臂靠近内侧边缘的位置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6万光年,绕银心旋转一周约需2.5亿年。银河系自内向外分别由银心、银核、银盘、银晕和银冕组成。银河系中央区域多数为老年恒星(以白矮星为主),外围区域多数为新生和年轻的恒星。我们组的书籍小分队查
38、阅了辞海,进一步了解到银河系是由恒星、恒星集团、星际物质以及暗物质聚集而成的。主要结构成分有核球、银盘、银晕和暗晕。核球位于银盘中央,核球中心有一个范围更小的致密区,称“银核”。我们小组的观测小分队通过天文望远镜发现,看上去是一条光带的银河实际上是由很多很多密密麻麻的恒星组成的,由于这些恒星太多太小,所以肉眼看上去就成了一片乳白色。所以他们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认为,我们看到的银河实际上是偏向银盘的部分,因此恒星特别多;其他方向则是偏离银盘的部分,所以看上去恒星就比较少。而且一年四季随着地球公转到太阳系的不同位置,我们看到的银盘的位置也不同,所以每个季节看到的银河也是不一样的生2:我们小组研究的问题
39、是“银河系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小组的网络小分队生3:我们小组研究的问题是“在银河系之外还有哪些星系?”,我们小组的网络小分队(3)处理信息。师:每个小组都给我们汇报了有关星系的大量知识,大家听完有什么感受?生:大家讲得都很精彩,知识丰富,但是听完以后感觉有点乱,能记住的不多。师:是的,这确实是语言叙述的一个缺点,不容易把事物的要点和概念之间的关系讲清楚。比如说,如果用示意图把银河系的形状、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画出来,这样我们就更容易理解银河系的形状了,而且也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我们一年四季看到的银河是不一样的。另外,对于事物的分类以及概念之间关系的表达,我们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和气泡图的形
40、式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借助示意图或者老师刚介绍的两种处理信息的工具思维导图和气泡图对自己小组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然后再向大家汇报,看看这次汇报的效果会怎么样。不管是示意图、思维导图还是气泡图,同学们都要用关键词标注核心信息,而不能有成段的文字出现。(4)表达交流。生1:我们小组画出了银河系的示意图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大家请看生2:我们小组利用气泡图的方式整理了“星系的形态”这个主题的信息并进行了分类,用关键词标注了各级标题生3:我们小组利用思维导图对星系的概念进行了划分(5)总结。师:每个小组借助示意图、思维导图和气泡图等不同形式对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相信大家这次一定收获
41、到了更多的知识,大家在收获这些知识的同时也被带到更遥远的宇宙深处。天文学家们是怎样探索和发现这些知识的?他们的探索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下节课我们将一起来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教学后记】5.浩瀚宇宙【教学分析】本课是“浩瀚宇宙”单元的最后一课。前几课,采用活动或查阅资料的方式引领学生了解宇宙,更多的是从天文知识的角度出发。本课将从探索宇宙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人们在探索宇宙过程中做出的努力与尝试,并利用新的处理信息的方式时间轴记录法去整理信息。教材的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人类对探索宇宙的坚持,并通过技术手段一步步走近宇宙。然后提出几个关键问题引出本课的主要任务。第二部分,搜集证据。教材引导学生从三
42、个角度出发去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一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可了解他们所在的朝代、研究的内容及产生的影响等。二是我国运载火箭的发展历程,可从技术进步、任务难度升级等角度分析。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灵活选择主题。第三部分,处理信息。这里介绍了新的方法一时间轴记录法,即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整理信息。这样的整理方法能十分清晰地呈现某件事的发展历程,有效呈现碎片化的信息。第四部分,表达交流。整理书面信息是对相关内容进行初步的加工,有结构地处理信息,方便对知识进行内化。能够有效地表达交流则是将已经形成的科学观念表述给他人,
43、并接受对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科学观念体系。科学课要鼓励学生在表达交流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系统地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加深对人类探索宇宙发展历程的理解。【教学目标】科学观念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科学思维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利用时间轴记录法整理记录信息。探究实践能够查阅资料,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态度责任能在学习中体会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教学准备】材料A3白纸,彩笔。场地科学教室、电子阅览室或图书阅览室。165【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提出任务。师:对于浩瀚的宇宙,通过前面四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像月球这样围绕
44、着行星运转的卫星,像太阳这样的恒星,以及由非常遥远的恒星组成的星座,还学习了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以及银河系之外的河外星系。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节课的内容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生:是按距离地球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的。师:我们通过前面四节课了解的这么多的宇宙的奥秘,都是历史上无数的人,包括一些伟大的天文学家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探索总结出来的。生:老师,人类探索宇宙的顺序也是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发展的吗?师:这个问题非常好。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大致是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发展的,但又不完全是。比如人类在史前就发现了恒星之间的位置是不变的,接着又发现了行星,到了古希腊人们才认识到脚下的大地应该是球形的
45、。而且人类对不同类型天体的研究也是逐渐深入的。比如人类很早就知道了银河,但是直到17世纪,当伽利略第一次将望远镜对准银河时,才发现银河是由无数个恒星组成的。现在,人们对银河系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了。所以,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生:宇宙中的这些天体离我们这么遥远,一代一代的人们为什么会这么热衷于研究它们呢?师:除了编制历法、预测等一些生活应用方面的需要,我想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应该就是人类的好奇心吧。那么,关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同学们有什么想要研究的问题吗?生1:在天文望远镜发明之前,人们都是用肉眼来观察星空的,所以望远镜对人们探索宇宙肯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想了解不同时期的望
46、远镜有什么改进,它们又是怎样帮助人类更好地探索宇宙的。生2:我想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伟大的天文学家,他们分别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生3:我国有很多长征系列的运载火箭,我想了解这些不同型号的运载火箭有什么不同的功能,起到了什么作用。生4:我想了解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历程。(2)搜集证据。师:首先,我们先一起利用思维导图整理思路,明确需要找什么、找哪方面的资料。例如,要了解望远镜的发展,你会从哪几个方面去查找资料呢?生1:第一个天文望远镜是谁发明的?是如何使用的?生2:天文望远镜为什么能看这么远?生3:现在的天文望远镜是什么样的?师:(用气泡图进行同步整理)那我们可以从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史、工作原
47、理、获得的成果这三个方向出发去查询资料。师:如果是运载火箭呢?生:也可以从这几个方向出发。师:如果是研究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呢?生:可以从他们的生卒年月和生活的朝代、他们对宇宙的看法、他们发明的天文仪器、他们重要的天文学成就等几个方面来收集。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查找资料的方向了,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大家。(学生收集资料)(3)处理信息。师:同学们已经初步整理了自己查阅的资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种新的处理信息的方法时间轴记录法。请大家观察“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时间轴,你能说明时间轴记录法有什么特点吗?生1: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生2:讲的都是同一类型的事情。这个里面讲的都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上的第一次。生3:时间轴主要是由“点”和“线”组成的。师:你能再仔细说说“点”表示什么,“线”表示什么吗?生3:“点”就是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点,“线”就是穿起来这些点的时间轴。师:你说得太棒了,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