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断章、风雨吟、统一精品导学案 第一课时 合作探究一、学习月夜 1认识作者。 作者,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 答案:沈尹默 2朗读诗歌,理解象征意象与主旨。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答案: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2)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何尝又不是对当时现状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象和主旨的理解。 答案:象征意象: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
2、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二、学习萧红墓畔口占 1了解作者。 作者,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
3、名诗篇。 萧红,现代女性作家。1935年发表成名作,晚期的主要作品有。 答案:戴望舒生死场呼兰河传 2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 (1)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答案:“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答案: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3)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答案:“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
4、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的。 (4)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答案:“却”字,表示诗人与友人虽然天人永隔,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听“海涛闲话”,海陪伴着逝者,虽仍然不免寂寞,但灵魂却超然静观,从容安详,道尽作者的人生感悟。 当堂测试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夜步十里松原 郭沬若 海已安眠了。 远望去,只见得白茫茫一片幽光, 听不出丝毫的涛声波语。 哦,太空!怎么那样地高超,自由,雄浑,清寥! 无数的明星正圆睁着他们的眼儿, 在眺望这美丽的夜景。 十里松原注中无数的古松, 尽高擎着他们的手儿沉默着在赞美天宇。 他们一枝枝的手儿在空中战栗, 我的一枝枝的神经纤维在身中
5、战栗。 注:十里松原:即千代松原,在日本九州岛北端的博多海湾畔。 1.“海已安眠了听不出丝毫的涛声波语”,请试着描述那博多海湾的静谧夜色。 2.“无数的古松/尽高擎着他们的手儿沉默着在赞美天宇”,诗人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画古松? 3.“哦,太空!怎么那样地高超,自由,雄浑,清寥!”“他们一枝枝的手儿在空中战栗,我的一枝枝的神经纤维在身中战栗。”仔细体会这两句,想一想其中蕴藏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 答案:1.博多海湾一片寂静,没有潮音,星光灿烂,远处幽暗的海面上有粼粼的波光闪烁。 2.“高擎”一词用拟人的手法描画出古松虬劲挺拔的姿态,“手儿”一词用比喻的手法描画出古松枝叶繁茂的样子。“沉默
6、”“赞美”则是以自己的心理感受赋予自然景物沉静赤诚的美好人格。 3.作者赞美了天宇的伟岸和雄奇,赞颂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7、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予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4这首诗用了哪几种艺术手法? _ 5“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中“这一角”“那一角”分别指哪个地方? _ 7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 答案:4想像、联想、暗示、对比、烘托等。2“这一角”是指已经沦陷的香港;“那一角”是指国民党统治区。3后半部分感情
8、激越,蕴含着深沉的挚爱,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由衷的向往与热烈的礼赞。 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一、学习断章 1朗读诗歌,分析意象,品味画面美。 (1)这首诗虽只有三十几个字,但是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来。 答案: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八个意象:“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 (2)诗歌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答案: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
9、,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 2再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 (1)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得出了什么道理? 答案: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 (2)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答案: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
10、那样的联系。 二、学习风雨吟 1朗读诗歌,描绘诗歌画面。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奔”“海”“舟”“舵手”等等,想象出画面并做描绘。 答案:“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2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语言,提炼象征意义,理解作者情感。 (1)开头两句“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中的“卷”“奔”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卷”“奔”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
11、地”的动荡、不安定和被裹挟着的颇有气势的冲过来的动态。 (2)诗歌之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 答案:它们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这首诗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里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这样来说,“风雨”又有了一层更深层次的含义: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3)面对这样的“大地”,“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案:“我”作为一个有志向的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苦难中的祖国,产生了强烈责任感、使命感
12、与对中国社会前途、对民族命运的深深的担忧。 三、学习统一 1认识作者。 聂鲁达(19O41973),智利诗人。生于帕拉尔城。少年时代就喜爱写诗,并起笔名为聂鲁达,16岁入圣地亚哥智利教育学院学习法语。1928年进入外交界任驻外领事、大使等职。1945年被选为国会议员,并获智利国家文学奖。曾当选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获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金。1952年回国,1957年任智利作家协会主席。1973年逝世。 聂鲁达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他的诗歌既继承西班牙民族诗歌的传统,又接受了波德莱尔等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既吸
13、收了智利民族诗歌特点,又从惠特曼的创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倾心的形式。 2.朗读诗歌,深入探究。 怎样理解“繁多是个谎言”? 【交流点拨】在诗人眼里统一就是简单,简单也就是统一,繁多只是迷人眼睛的现象。要透过现象看见本质。 四、对比阅读 对比阅读这五首短诗,举例说说新诗的“新”指的是哪些方面。 答案: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来”“海”。 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霜风呼呼的吹着”“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等,语言散文化。 观念上:
14、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如月夜断章风雨吟等。 当堂测试 一、赵钱孙李四个同学读了下面这首诗后各自发表了看法,你赞同谁的?反对谁的?请说说理由? 坚壁 田间 狗强盗,来,我告诉你: 你要问我么:“枪,弹药,埋在哪儿?” “枪,弹药,统统埋在我的心里!” 1943年6月作 注:“坚壁清野”是抗战时期,我军民对付日军“三光”政策的方法之一。指把粮食、枪弹等埋藏起来,不让敌人得到。 赵:开头直呼“狗强盗”,三个字把“我”烈火般的愤怒和仇恨倾泄无遗。 钱:“你要问我么:枪,弹药,埋在哪儿”这个设问表示“我”已把敌人看透了,突出了“我”的自信,敌人的气急败坏。 孙:“来,我告诉你”几
15、句,是“我”面对敌人搜查时的嘲弄斥责之词,也是全民抗战的真实写照。 李:全诗采用虚拟手法塑造了“我”的形象,而对敌人却有意冷落,不费笔墨,表现了诗人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极端蔑视和仇恨。 答案:李同学的分析有误。一是这里的敌人指日本侵略者,而不是国民党反动派;二是作者这样剪裁的目的,主要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广阔天地,强化诗作的表现力。 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体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片,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这句表面写海浪,想一想“海浪”象征了什么?“无休止”“
16、扑”说明了什么? 2.“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里塑造了礁石什么形象?“礁石”象征了什么? 3.读完这首诗,请根据礁石的形象,联系现实,谈谈你对礁石的感受。 答案: 1.海浪象征了一切旧势力;“无休止”“扑”这两个词是说反动势力力量的强大及冷酷无情。 2.塑造了礁石顽强不屈的形象。“礁石”的形象是一切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抗击旧世界的力量的象征,是被压迫阶级、被压迫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真实写照。 3.当我们的民族、或者一个要求生存权利的人遇到连续的迫害时,我们要像“礁石”一样将敌人的“海浪”打成碎沫。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仅要有不怕牺牲、敢
17、于斗争的精神,更要有坚强的力量,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学好本领,完善自己。 三、阅读下面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中的片段完成下列问题。 就是那一只蟋蟀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海峡那边唱歌 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 在每个中国人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和谐的音响更谐和 凝成水 是露珠 燃成光 是萤火 变成鸟 是鹧鸪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 在我的窗外唱歌 你的倾听 你的想念 我在倾听 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 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4诗中写两位诗人听到同一蟋蟀的叫声,其用意是? _ 5写蟋蟀唱歌的排比句的作用是? _ 6“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的深刻含义是(不超过40个字): _ 7这首诗每段均以“就是那一只蟋蟀”发端,这样反复吟咏的作用是? _ _ _ 答案:4表现了我们民族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突出了同一祖先同一血脉的感情。 5写蟋蟀之声无所不在,表现思乡之情的普遍。 6说明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心是永远向着故乡的。 7蟋蟀是本诗抒情的载体,反复咏唱可淋漓地抒发内心的激情。用蟋蟀是每段内容的核心由“就是那一只蟋蟀”发端,由点到面,从内容上得以扩展。反复咏唱可使段与段之间呈现扩展收缩的关系感情有起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