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好课程研发推进劳动教育落地生根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劳动课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在一九年级开设,并将于今年秋季开始全面执行。劳动课程作为践行劳动教育的重要抓手,实施五育融合的重要途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标志,其独立设置标志着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一次内涵提升、结构优化与内容重构。1、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提升与以前的劳动教育相比较,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具有两个注重、三个结合的特点。即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更加注重日常生活劳动为切入点,让教育融入生活;生产劳动为侧重点,让学生关注社会;社会服务、志愿劳动为升华点,让学生丰盈精
2、神;实现劳动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责任担当相结合。让劳动教育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真正起到树德、启智、弓金体、育美的综合作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结构优化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结构优化,集中体现在劳动教育的项目设计与任务群的研发上。学校要落实任务群和项目,需要结合实际、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进行劳动教育的课程研发。3、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评价标准没有课程就没有教育。课程研发是新时代建构劳动课程体系的组成要素,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抓手。劳动课程旨在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
3、、接受锻炼、磨练意志。评价是不是真正的劳动教育,就看四个标准:动手实践是前提,出力流汗是标志,接受锻炼是过程,磨炼意志是目标。研发劳动课程是推进劳动教育的当务之急,需要对劳动课程的结构与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认真设计。按课标规定,劳动课程的基本结构是以实践为主线,围绕日常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发展需要,按照学段进行统筹安排、进阶性设计。简单的说就是同样的项目,在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标准。4、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容重构从课程结构和内容上看,课标设置了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有若干个项目组成。课程设计要突出实践性、适切性、实际性和日常性,让学生感到劳动课程既有实用价值
4、,又有导向价值,还有成长价值。做到三个避免三个强调,即避免简单说教和随意讲解,避免简单的劳动技能训练,避免流于形式的浅层尝试;强调劳动跟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关联,强调劳动对学生精神成长的意见,更要强调劳动背后蕴藏的教育意义和生活意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密切相关,是劳动课程实现其育人价值的重要动力。因为劳动来自生活,又创造了美好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蕴含丰厚的教育意义。劳动课程要植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劳动课程的内容重构,除了平均每周不少于一课时以外,还要提倡与班队活动、社团活动、延时服务、研学旅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相关内容整合实
5、施。当然学校要尽可能多的设置场域或活动场地,创新劳动内容和形式,利用周边的场地,设置劳动实践基地,设计人人可参与、人人想参与、人人乐参与的劳动实践项目,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完整参与、真实劳动、具体项目中丰富体验、提高能力、深化理解、塑造品质。5、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课程研发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山东昌邑市建设了“家校劳动教育课程超市”,开发了包括亲子美食课程在内的六个系列20个亲子家庭劳动课程,发布了劳动教育清单,开设家庭劳动教育讲座,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家庭
6、劳动教育模式。总体思路河南省设立了劳动教育研究中心,重点负责劳动教育的政策研究与实施。省市县教研室要配齐专职劳动教育教研员,学校设立劳动教育教研室,鼓励和支持各地市成立劳动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实施劳动教育“种子教师”成长计划,结合“银发计划”,聘请“五老”志愿者,以提升劳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水平。研发劳动课程需要学校解放思想、破除迷信。首先,主动担责,打破课程研发的神秘论,误认为一线教师缺乏理论素养,缺乏知识积淀,也缺乏研发能力。须知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的基本道理。其次,思想重视,组建教研团队,实施项目攻关,坚持“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在成长中磨练自己。最后,联合教研,碰撞思想、捕捉灵感,
7、提炼自己的教育智慧,生成自己的教育成果,推出自己的精品课堂,丰富自己的课程资源。合理规划劳动课程要以核心素养为主轴,劳动项目为载体,三类劳动为重点,学生参与为主体,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根据学生的经验基础和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自主、自强、自立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道德荣誉感、价值导向感和文化认同感。其他学科课程中要渗透劳动教育的理念,注重知识的内在关联以及与生活实际的有机联系,全面提高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同时还要注重以大概念为理论基础,将核心知识融入学科或跨学科的主题、项目和任务中,进行课程内容的有效组织与再次设计,实现劳动教育的增值提效。文化建设学校文化是有效推进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要让学生在浓厚的校园劳动文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同时通过“身体在场”的劳动体验,创设学生具身体验以“身心一体”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6、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多元路径新时代劳动教育存在于学生生活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空间,家庭是劳动教育的基础,学校是劳动教育的主体,社会是劳动教育的拓展,只有实现三方联动,共同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协同的劳动教育共同体,才能实现劳动教育独特的价值导向和育人功能。许多地方投资建立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劳动教育任重道远,劳动教育重任在肩,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