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复习:必修3-4.ppt

    • 文档编号:358216       资源大小:1.46MB        全文页数:11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8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18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随风2020)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复习:必修3-4.ppt

    1、考点知识巩固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寡人之于国也 (1)直不百步耳      通:   ,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   ,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   , (4)涂有饿莩       通:   , (5) 以为轮       通:   ,,必修三 教材篇目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 师说,“只”,“毋”  不要,“斑”  头发花,“途”  道路,“煣” 使弯曲

    2、,只是、不过,(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通:   ,  通:   , 劝学 (7)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   , (8)君子生非异也    通:   , 过秦论 (9)合从缔交      通:   , (10)倔起阡陌之中    通:   , (11)赢粮而景从     通:   ,,“又”   再,“曝”    晒,“智”  智慧,“性”  资质、禀赋,“纵” &

    3、nbsp; 战国时期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崛”  兴起,“影”  影子,师说 (1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    , (13)或师焉,或不焉   通: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寡人之于国也 (1)河内凶: (2)不违农时: (3)数罟不入洿池: (4)涂有饿莩: (5)非我也,岁也: (6)谨庠序之教: (7)申之以孝悌之义:,“授”   传授,教授,“否”    不,没有,荒年,谷物收成不好,耽误,细密的网;池塘,饿死的人,年成,尊敬父母,敬爱兄长

    4、,学校,. .,. .,. .,. .,.,. .,劝学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金就砺则利: (10)不积跬步: 过秦论 (1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12)氓隶之人: (13)然秦以区区之地:,验、检查;省察,磨刀石,古代半步。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下层人民,狭小,. .,.,. .,. .,.,. .,师说 (14)句读之不知: (15)君子不齿:,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即断句,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看不起,. .,.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之于国也 古义: 今义:形影孤单之人。

    5、(2)河内凶 古义: 今义:泛指河流。 (3)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 今义:一般行走。,古代君主的自称。,黄河。,逃跑。,.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古义: 今义:保养身体。 劝学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今义:知识、学识渊博。 (6)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供养活着的人。,广泛地学习。,爪子和牙齿。比喻得力的助手。,. .,. .,. .,(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 今义:托付;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 种事物上。 (8)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 今义:双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过秦论 (9)以致天下之士 古义: 今义

    6、: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 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寄身、托身、容身。,文中指蟹腿。,用来招纳。,. .,.,. .,(10)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 今义:山东省。 (1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古义: 今义:泛指河流。 (12)国家无事 古义: 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黄河。,诸侯封地和大夫封地。,. .,.,. .,(13)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14)小学而大遗 古义: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 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15)吾从而师之 古义: 今义:表目的

    7、和结果的连词。,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小的方面学习。,动词“从”和连词“而”,“从”译为“跟从”。,. .,. .,. .,4.解释下列多义词 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舜发于畎亩之中: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发,打开、开启,征发、征调,开放,出发,兴起、崛起,发作、抒发,表现、显露,头发,启发,.,.,.,.,.,.,.,.,.,(2)加,邻国之民不加少: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大王加惠,以

    8、大易小,甚善: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万钟于我何加焉: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更、更加,夸大、超过,加上,把一物放在另一物上,施予、给予,增加,益处、好处,施用、施加,胜过,.,.,.,.,.,.,.,.,劝学,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佛印绝类弥勒:,(3)绝,挣断、断绝,横渡,隔绝,绝交,停止、中断,奇异、独特,极、非常,.,.,.,.,.,.,.,(4)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9、物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愿大王少假借之: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 余人俱: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借助,假装,借给,宽容,临时的、代理的,假期,假如,.,.,.,.,.,.,.,过秦论,有碑仆道: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不足为外人道也:,道路,取道,行程,道理,方法、策略,法令、制度,说、谈论,(5)道,.,.,.,.,.,.,.,师说 (6)传,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10、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舍相如广成传舍: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递、传送,传授、教授,流传,驿站、客舍,古代解释经书的文字,.,.,.,.,.,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寡人之于国也 (1)养生丧死无憾: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5)谨庠序之教: (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7)填然鼓之:,读“”,名词作动词,称王,统一天下。,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名词作动词,种植。,名词作动词,穿。,形容词作动词,谨慎地办好。,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名词作动词,击鼓。,.,.,.,.,.,.,.,劝学 (8)故木受绳则

    11、直: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0)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1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过秦论 (1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形容词作动词,变直。,名词作状语,每天。,形容词作名词,高处。,名词作动词,游水。,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数词作动词,专一。,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袱一样,像口袋一样。,.,.,.,.,.,.,.,.,.,.,(14)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15)天下云集响应: (16)履至尊而制六合: (17)序八州而朝同列: (18)外连衡而斗诸侯:,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响声一样。

    12、,名词作动词,登上。,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依次序排列,使朝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19)吞二周而亡诸侯: (20)却匈奴七百余里: (2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22)会盟而谋弱秦: (2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24)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5)以愚黔首: (26)赢粮而景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削弱,使变弱。,名词作状语,向北。,名词作动词,做帝王。,使动,使愚昧。,名词作状语,像影子那样。,.,.,.,.,.,.,.,.,.,.,师说 (27)择善而从之: (28)而

    13、耻学于师: (29)小学而大遗: (30)孔子师郯子:,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方面。,意动用法,以为耻。,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之,填然鼓之: 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 申之以孝悌之义:,.,.,.,.,衬字,无实在意义,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代词,百姓,(2)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吾尝终日而思矣: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蟹六跪而二螯:,却,表转折关系,而且,表递进关系,

    14、地,表修饰关系,如果,表假设关系,就,表承接关系,不译,表并列关系,(3)其 (4)则,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皆出于此乎: 吾未见其明也: 其可怪也欤:,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那些,指示代词,大概,表推测的语气副词,他们的,人称代词,多么,真是,表感叹的语气副词,表承接关系,就,连词,表承接关系,就,连词,表转折关系,却,连词,(5)以,请以战喻: 斧斤以时入山林: 以五十步笑百步: 申之以孝悌之义: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以为轮,其曲中规: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介词,用,按时,凭借

    15、,把,用,来,因为,把,表目的,来,7.重点虚词系列练 指出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寡人之于国也: (4)则移其民于河东: (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6)燕王欲结于君: (7)业精于勤,荒于嬉: (8)归璧于赵:,从;比,均为介词,对,对于,介词,对于,介词,到,介词,被;向,均为介词,同、和,介词,由于,均为介词,到,介词,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8.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给予归类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3)蚓无爪牙之利,筋

    16、骨之强 (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不拘于时,学于余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8)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  以为轮,(11)委命下吏 (12)耻学于师 (1)判断句: (2)状语后置句: (3)定语后置句: (4)宾语前置句: (5)被动句: (6)省略句:,四、重要语句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解析  “何异于”的译法,译为“跟(与)有什么 不同呢?” 答案 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 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呢

    17、?,1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解析 关键词“谨”“庠序”“申”“孝悌”要译出。 答案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 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劝学 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解析 关键词“于”,第一个“于蓝”表示“取”的 处所,第二个“于蓝”表示比较,“于”相当于“比”。 答案 靛青,是从蓼蓝中取得的,但比蓼蓝的颜色更深。,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解析 关键词“金”“就”“博学”“知”要译出, “日”活用为状语也要译出。 答案 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直了,刀剑拿到磨 刀石上去磨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 己

    18、检查反省,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不会有过失了。,过秦论 1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 心。 解析 “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并吞”的意 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 答案  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并 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1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解析 “怨”是“仇恨”。两个分句对称翻译即可。 答案  胡人(再也)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 弓射箭来报仇。 1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解析 “陈”译为“执着、拿着”。“兵”译为“兵 器”。“谁何”译为“盘问行人”。 答

    19、案 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之地,可靠的官 员、精锐的士兵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着过往行人。,师说 1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 解其惑者也。 解析  “非者”,否定判断句。 答案 那些童子的老师,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 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 疑难问题的人。,1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解析 “不齿”指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 看不起。第一个“其”指“君子”;第二个“其”代 词,“这”,指“智乃反不能及”。“乃”译为“竟 然、反而”。 答案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

    20、屑一提, 现在他们(君子)的见识竟然赶不上这些人,这真是 令人奇怪啊!,五、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8.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        。百亩之 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1、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19.故木受绳则直,     ,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      。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 20.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吞二周 而亡诸侯,       ,执敲扑而鞭

    22、笞天下,威 振四海。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然秦以区区之地,      ,       ,百有 余年矣。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21.是故     ,     ,    ,师之所存也。 ,

    23、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 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 ,如是而已。       (师说),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考点对应训练 课内语段精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 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

    24、,寡人之民 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 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 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 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 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 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

    25、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 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违农时        违:违背 B.数罟不入洿池      罟:网 C.养生丧死无憾      憾:遗憾 D.王道之始也       始:开端 解析 违:在文中是“耽误”的意思。,A,2.与“谷不可胜食也”中“

    26、也”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解析 A项表句中停顿。B项表疑问。D项表句中停顿。,C,3.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斯天下之民至焉 鸡豚狗彘之畜 树之以桑 未之有也 邻国之民不加少 A./   B./ C./   D./ 解析 “之”意均为“的”;“之”意为 “桑树”,作动词“树”的宾语;“之”作“有” 的宾语,为宾语前置的标志。,A,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2)斧斤以时

    27、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答案 (1)黄河以北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百姓移 到黄河以东的地方。 (2)砍伐树木要按一定的时间,木材就会用不完。,(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 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 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 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 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 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 测之渊,以为

    28、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 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 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奋六世之余烈   奋:奋起、发展 B.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 C.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怨:埋怨 D.委命下吏     委:交付、交给 解析 怨:仇,仇恨。,C,6.下列句中加点“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 项是                 (  ) A.以弱天下之民 B.奋六

    29、世之余烈 C.百越之君,俯首系颈 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解析 D项是代词,代“兵器”。A、B、C三项均为助 词“的”。,D,7.下列对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段首句采用了排比句式,又精心选用了一系列近 义词语,极言始皇之强,形象地表达了始皇威振四 海的局面。振、奋、履、吞、执等动词也用得精当。 B.“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是说秦始皇对内 实行了愚民政策,“收天下之兵铸以为金人十 二”,写其弱民政策,这为文末结论“仁义不施而 攻守之势异也”埋下了伏笔。 C.本段极力形容始皇一朝的强盛,行文如奔腾的江河 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浩浩荡荡。文段末句刻

    30、画出 秦始皇洋洋得意、踌躇满志的心理。,D.本段先极力渲染秦始皇不可一世,声势显赫的统一事 业,又写始皇的愚民、弱民政策和加强防御力量的种 种措施。此段为下文写秦国迅速灭亡作了准备。 答案 D,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振长策而御宇内。 (2)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 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答案 (1)举起长鞭要驾驭整个天下。 (2)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以为关中的险固地 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正是子孙万代的帝王基 业。,课外达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 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

    31、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 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 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  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 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 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 王师。若杀其兄父,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 .,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 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 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 也。 ”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

    32、注】 霓:虹霓。虹霓在清晨出现于西方是下雨的征 兆。归市者:指做生意的人。徯:等待。后来其 苏:君王来了就会有起色。苏:恢复,苏醒,复活。系 累:束缚,捆绑。重器:指贵重的祭器。旄() 倪:旄,通“耄”,八九十岁的人叫做耄,这里通指老年 人。倪,指小孩子。,9.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东面而征        东面:面向东 B.徯我后,后来其苏    后:后面 C.诸侯多谋伐寡人者    伐:攻打 D.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   倍:动词,扩充一倍 解

    33、析 “后”在文中指“君王、帝王”。,B,.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斧斤以时入山林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王好战,请以战喻 A.   B.   C.    D. 解析 为介词,“凭借”“用”;为介词, “按照”;为连词,“来”。,D,.,.,.,.,11.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他主张如果进行战争也应 “解民倒悬”,下列能体现这种思想的一项是(  ) 东面而征,西夷怨 南面而征,北狄怨 民望 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 降 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

    34、中也 是动天下之兵也 A.  B. C.  D. 解析 从不同侧面写出正义战争是人民渴望 并拥护的;齐宣王伐燕的本意并不是救民于水火, 而是想称霸天下;这是孟子对这次战争后果的分析。,A,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 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是在 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B.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 为目的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 师”。 C.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 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 诸侯的反应。

    35、D.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作一场及时雨,肯定了 它是“谋于燕众”的正义之举。,解析 B项原文中“民以为”说明老百姓误以为齐王是来 拯救自己的,因而表示欢迎,实际并非如此。C项孟子认 为天下的人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暴,如今地盘扩大而不施 仁政,会激怒天下兴兵问罪。D项文中“及时雨”是比喻 商汤伐纣,“谋于燕众”是孟子为齐王指出的解决眼前危 机的途径之一。 答案  A,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2)若杀其兄父,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 器,如之何其可也? 答案 (1)诛杀那些暴虐的国君而来抚慰那些受害的 老百姓,就

    36、像天上下了及时雨一样,老百姓非常高兴。 (2)您却杀死他们的父兄,抓走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 的宗庙,抢走他们的宝器,这怎么能够使他们容忍呢?,参考译文 齐国人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一些诸侯国在谋划着 要救助燕国。齐宣王说:“不少诸侯在谋划着要来攻打 我,该怎么办呢?” 孟子回答说:“我听说过,有凭借着方圆七十里的 国土就统一天下的,商汤就是。却没有听说过拥有方圆 千里的国土而害怕别国的。尚书说:商汤征伐, 从葛国开始。天下人都相信了。所以,当他向东方进 军时,西边国家的老百姓便抱怨;当他向南方进军时, 北边国家的老百姓便抱怨。都说:为什么把我们放到 后面呢?老百姓盼望他,就像久旱盼乌云和虹霓一样

    37、。,(这是因为汤的征伐一点也不惊扰百姓。)做生意的照 常做生意,种地的照常种地。诛杀那些暴虐的国君而来 抚慰那些受害的老百姓,就像天上下了及时雨一样,老 百姓非常高兴。尚书说:等待我们的王,他来了, 我们也就复活了。如今,燕国的国君虐待老百姓,大 王您的军队去征伐他,燕国的老百姓以为您是要把他们 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 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您却杀死他们的父兄,抓走他 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抢走他们的宝器,这怎么 能够使他们容忍呢?天下各国本来就害怕齐国强大,现 在齐国的土地又扩大了一倍,而且还不施行仁政,这就,必然会激起天下各国兴兵。大王您赶快发出命令,放回 燕

    38、国老老小小的俘虏,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再和燕国 的各界人士商议,为他们选立一位国君,然后从燕国撤 回齐国的军队。这样做,还可以来得及制止各国兴兵。”,课本素材活用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 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 人之于国也) 适用话题 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坚持可持 续性发展的道路、人与自然的和谐,精彩运用 当蒸汽机代替了手工作业,当电能、核能 代替了煤炭、石油时,人们逐渐破坏了自然的和谐。 不知道多少黑烟毒气排入了原本湛蓝的天空,不知道 多少农药、灰尘在大地肆意飞舞。而一次性餐具、不 可降解的塑料袋、电池等产品也正在不断地破坏着生 态的

    39、和谐,破坏着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和谐。 或许几十年、几百年后我们将没有了赖以生存的淡水, 也许石油等一次性能源也将很快被用尽,届时我们又 该何去何从?生态的和谐是多么的重要啊!听听孟子 的呼声吧!,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适用话题 学习、超越、进步 精彩运用 学习不是简单地重复已有的知识,每个人 都要善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进步。人只 有不断地学习、改造自己,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适用话题 学习与思考、反思与进步 精彩运用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染上一些灰 尘诸如懒惰、自卑等等。而这些灰尘虽然用肉眼 不能看清

    40、,却会让我们的大脑运转不灵,直接影响我 们的前程。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时时反省,就像曾 子那样每日多次反省:“为人家办事情是不是尽心尽 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给我的 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 学) 适用话题 持之以恒、执著 精彩运用 执著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 风”;执著是坚守,在纷至沓来的诱惑面前,如锚碇 般坚强稳定,稳住左顾右盼、游离不定的心思。,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 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 心躁也。(劝学) 适用话题 恒心、浮躁、毅力 精彩运用 蚯蚓的体内是没

    41、有骨头的,可偏偏是这么 一种无骨的动物,身上却具有比那些有骨者更多的坚 强与韧性。一辈子锲而不舍地躬行,用柔弱的躯体, 在漆黑的无路的地下,开辟出一条生之路来。,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适用话题 各有所长、自信 精彩运用 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间很少 有全才,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 别人。,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适用话题 真理、盲从、赏识、学习、合作、帮助 精彩运用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有些人暗自发力,以 为“留一手”,自己就可以脱颖而出。其实封闭自己, 只会变成井底之蛙

    42、,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每一个 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都有他光彩夺目的一面。 作为教师,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优势、 潜能,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让孩子在赏识中点燃 生命的理想,实现生命的价值!,返回,必修四 教材篇目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考点知识巩固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臣愿奉璧往使     通:   , (2)召有司案图      通:   ,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   , (4)拜送书于庭  

    43、   通:   , (5)可予不        通:   ,“否”  不给,“捧”  双手捧着,“按”  审察、查看,“熟”  仔细,“廷”  朝廷,.,.,.,.,.,苏武传 (6)信义安所见乎     通:  , (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通:  , (8)与旃毛并咽之     通:  , (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通:  , (10)空自苦亡人之地 &nbs

    44、p;  通:  , (11)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通:  , 通:  , 通:  , (12)前以降及物故     通:  ,“现”  表现,“叛”  背叛,“毡”  毛织的毡毯,“弆”  收藏,“无”  没有,“沾”  沾湿,“襟”  衣襟,“诀”  辞别,“已”  已经,.,.,.,.,.,. .,.,.,张衡传 (13)员径八尺        通:  , (14)形似酒尊

    45、        通:  , (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通: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窃计欲亡走燕: (2)使人遗赵王书: (3)曲在于赵: (4)均之二策:,“圆”  圆周,“樽”  酒器,“擒”  擒拿、捕捉,私下,送给,理亏,权衡、比较,.,.,.,.,.,.,.,(5)臣请完璧归赵: (6)相如奉璧奏秦王: (7)礼节甚倨: (8)不如因而厚遇之: (9)左右欲刃相如: (10)秦王不怿: (11)位在廉颇之右: (1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比喻原物完整无

    46、损地归还本人,把和氏璧完好无缺地送回赵国。,捧着,傲慢,招待、款待,身边的侍从,高兴、喜悦,上,誓同生死的朋友,.,.,.,.,.,.,.,.,.,.,.,.,.,.,.,苏武传 (13)武帝嘉其义: (14)因厚贿单于: (15)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16)武复穷厄: (17)独有女弟二人:,赞许,赠送礼物,暗中,陷于困境,妹妹,.,.,.,.,.,.,张衡传 (18)游于三辅: (19)遂通五经: (20)公车特征拜郎中: (21)再迁为太史令: (22)又多豪右: (23)视事三年: (24)上书乞骸骨:,游学,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汉代官署名,升官,豪族大户,官员到职工作,大

    47、臣年老请求辞职,.,. .,. .,.,. .,.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 今义: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2)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古义: 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 今义:表示政府的公告。,两个词,指,指出;示,给人看。,两个词,走上前去进献。,扬言。,. .,. .,.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他的 成员。 苏武传 (5)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 今义:副词,表程度,但不到“很”的程度。 (6)皆为陛下

    48、所成就 古义: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相抵押。,栽培,提拔。,. .,.,. .,.,(7)兄弟亲近 古义: 今义:亲密地接近。 张衡传 (8)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 今义: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9)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古义: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做了皇上的侍臣。,特,特地;征,征召,是两个词。,篆,篆文;文,花纹。,. .,. .,. .,4. 解释下列多义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负 苏武传 (2)使,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9、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依仗,使承担,违背,辜负,背,数通使相窥观:,单于使陵至海上:,派,使者,.,.,.,.,.,.,.,(3)征,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旁征博引: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公车特征拜郎中: 挟天子以征四方:,观太学: 大王见臣列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玄都观里桃千树: 启窗而观:,(4)观,应验,表现,出征,证明,征收,征召,征讨,学习,宫殿,景象,道观,观察,.,.,.,.,.,.,.,.,.,.,.,.,5.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2)间至赵矣

    50、: (3)卒廷见相如: (4)肉袒负荆: (5)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6)怒发上冲冠: (7)臣乃敢上璧: (8)舍相如广成传:,名词作状语,向西。,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名词作状语,“肉”作“袒”的状语。,名词作动词,上前。,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名词作动词,献上。,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10)赵王鼓瑟: (11)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12)左右欲刃相如: (13)宁许以负秦曲: (14)大王必欲急臣: (15)且庸人尚羞之: (1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名词作动词,穿,怀里

    51、藏着。,名词作动词,弹。,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名词作动词,用刀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形容词作动词,逼迫。,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1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8)毕礼而归之: 苏武传 (19)单于壮其节: (20)舆营归: (21)空以身膏草野: (22)杖汉节牧羊:,形容词作动词,尊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壮烈)。,名词作动词,用车子拉着。,使动用法,使肥美。,名词作动词,拄着。,.,.,.,.,.,.,张衡传 (23)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24)衡少善属文: (25)妙尽璇机之正:,意动用法,以为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尽,形容词作动词,研究;,正,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6.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何以知之: 赵之良将也: 未之有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复习:必修3-4.ppt)为本站会员(随风2020)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