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篇 政治行为 一、政治行为的涵义 1、现代政治学是从两种意义上使用和分析政治行为的:一种是从政治行为主体从事政治活动的意义上使用和分析政治行为的。另一种是从政治学研究方法上使用政治行为的。美国学者普拉诺的观点:政治行为是指与政治过程有关的人的行为和思想。包括可观察到的人的行为(投票、反抗、游说、政党秘密会议、竞选);也包括人的内心反映(思想、知觉、判断、态度、信仰)。同时,政治行为也常用来表示政治科学的一种方法,这就是把单个行为者当做分析研究的主要单位 2、作为研究方法的政治行为 主张运用实证的、量化的方法分析个人在政治过程中的实际行为和表现。3、作为政治主体从事政治活动的政治行为 定义:
2、政治行为是政治主体围绕政治权力政治行为是政治主体围绕政治权力而展开的分配权威性价值的活动而展开的分配权威性价值的活动。或政治政治行为是政治主体通过公共权力,对社会资行为是政治主体通过公共权力,对社会资源进行管理和分配而展开的活动源进行管理和分配而展开的活动。二、政治行为的类型 1、依据政治行为主体政治行为主体划分:个体的政治行为和群体的政治行为。2、依据政治行为的性质性质划分:正义的和非正义的,进步的和保守的,革命的和反动的政治行为。3、依据政治行为的方式方式划分:合法的和非法的,暴力的和和平的,强制的和非强制的,公开的和秘密的。4、从政治行为的认知程度认知程度划分,可分为理性的和非理性的政治
3、行为。5、依据政治行为体的功能功能划分,可分为政治管理行为和政治参与行为。三、政治行为的过程模式 政治环境政治动机价值判断政治态度政治目标政治行为第十章 政治统治 第一节 政治统治理论 一、政治统治的若干理论 1、政治统治的涵义 政治统治就是运作政权和巩固政权的过程。理解:政治统治是国家的行为;强制的行为;合法、合理性的行为。2、精英(杰出人物)统治论 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顶峰;发源于意大利;代表人物:莫斯卡、帕累托、米歇尔斯、奥尔特加、勒庞;对抗大众民主,对民主抱有悲观主义态度的思想理论;观点:社会中的权力集中在做重大决定的少数人或小群体手中;精英集团组成会发生
4、改变,但精英统治永不更改;任何社会都分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精英与非精英。现实中实行精英政治的国家典型新加坡。2、多元统治论(民主论)代表人物:达尔等人;观点:权力散布于许多相互竞争的利益群体之间;政治是由竞争着的利益群体组成的领域;精英统治论低估了大众的作用;民主国家的统治权由利益集团分享;国家代表全社会的利益,受轮流上台的社会力量支配。3、无统治阶级论 4、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理论 工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论证国家的阶级工具的本质,以阶级分析为出发点强调资产阶级与国家工具的直接联系,另一方面承认国家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性。英国学者米利本德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把国家看成是由经
5、济、意识形态和政治等要素结合起来的整体和结构,研究其中要素的关系。希腊学者普朗查斯 二、政治统治的本质 1、政治统治的产生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也是社会分工的产物。2、政治统治的本质 实质就是阶级统治,是维护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的最高行为。政治统治的方式:暴力镇压、安抚收买、限制与排斥 3、政治统治与国家的公共性 政治统治的基础:暴力权威、社会职能基础、社会心理基础 第二节 政治统治的过程与方式 一、统治秩序的建立 1、秩序(秩序(orderorder),原意是指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是“无序”、“混乱”的对应面。从法理学角度看,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认为,秩序意指在自然界和
6、人类社会中存在着某种程序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一般,秩序可以分为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自然秩序由自然规律支配,如日出日落、月亏月盈。社会秩序由社会规则构建和维系,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社会秩序由社会规则构建和维系,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结构和状态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结构和状态。统治秩序可理解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政治关系模式、结构和状态,是统治阶级加诸于整个社会的规范和安排。“各安其位”2、统治秩序建立依赖的要素:暴力后盾暴力后盾:统治秩序是国家的一种统治行为,而统治行为是强制行为,基础是暴力权威。因此,统治秩序的建立依赖暴力机器作为后盾。制度建设
7、制度建设:统治阶级依靠暴力后盾建立的政治格局就是制度。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体现一个社会的秩序。制度越复杂,则政治体系越稳定。法律建构:制度与法律紧密联系,制度运转常表现为法律规定。法律是社会规则的一种(硬性规则)。在政治体中,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普遍化,使其利益要求上升为社会公共利益,是统治关系的固定化。它貌似一种公正的裁判,对被统治阶级具有欺骗性。一个国家的法律越完备,则统治阶级越成熟。统治阶级越具有合法性,统治越稳定。实现法治 法治(法治(rule of lawrule of law),),是一个法律原则,指在社会中,法律是社会最高
8、的规则,具有凌驾一切的地位。“凌驾一切”指任何人包括权力机构、法律制订者和执行者都必须遵守,无任何人可以凌驾法律,都必须在法律之下活动。(哪怕是王,也必须“王在法下”)法治要求法律至上,排斥特权,实行有限政府。法治与宪政的关系:没有法治就没有宪政。法治与法制(法制(rule by lawrule by law),),法制是(当权者)通过法律治理国家的意思。但这些法律不一定是代表普通公民利益的立法部门制定。只有法制而没有法治的结果可能会出只有法制而没有法治的结果可能会出现政府用法律压制民众。现政府用法律压制民众。二、政治统治的合法化过程 合法化(合法性,legitimacy)也可译为正当性、合理
9、性或正确性。合法性是人民对于政府或法律权威的一种心理感受和认同。是一种观念和心理问题。实现合法性权力主要依靠信仰体系提供帮助。1、政治统治的合法化依赖统治秩序的确立。2、政治统治的合法性的获得主要通过意识形态教化。一般,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都极端重视意识形态对民众的教化作用。3、政治统治合法性的获得根本上取决于国家公共职能的有效发挥,取决于政府的实际作为(政绩政绩),特别是其经济职能。三、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 1、统治阶级只有考虑到全体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才能更好的保障统治秩序。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很少干预经济。政治属性突出,社会属性淡漠。3、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4、马克思主义
10、和凯恩斯主义对国家干预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5、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对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第三节 政治统治的类型与规律 一、政治统治的类型 1、以合法性为基础的政治统治 当代西方政治学中,马克斯韦伯对于政治统治类型的划分具有一定影响。他根据政治生活中人们政治认同的依据(政治合法性基础的不同),把政治统治划分为传统型政治统治、魅力型政治统治和法理型政治统治。克里斯马型统治。克里斯马型人物具有吸引追随者的能力与魅力,追随者具有拥护这类领袖人物的赤诚态度。韦伯指出,克里斯马型统治建立在献身于一个人以及由他所默示和创立的制度的神圣性基础上“我相信他是对的我相信他是对的”。克里斯马型统治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因
11、为:第一,缺少理性的、稳定的组织机构该型统治无法容忍制度对个性的压抑,它不仅无意于将统治制度化,反而一心要破坏制度。第二,具有反经济性;第三,魅力领袖人物的生命总会终结政治危机、人亡政息的后患。传统型统治。统治的合法性来源于历代相传的神圣规则和权力,统治者获得权力的方式是根据沿袭下来的惯例。韦伯指出,这种合法性类型建立在一般的相信历来适用的传统的神圣性和由传统授命实施权威的统治者的合法性基础之上。“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传统型统治实际是一种家产制(家天下),因为:第一,政府事务起源于统治者的家庭事务管理;第二,贸易是统治者自己的特权,以供养自己的家族和军事人员;第三,统治
12、者将政治事务当做自己的个人事务来处理;第四,政治统治的主要工具既有宗教,又有军事力量,传统型统治虽有盛世,但终究会衰落。法理型统治。这是一种依据法律和程序而进行的统治,法律至上,包括统治者在内的人们服从这一非人格的秩序。韦伯指出,这类合法性类型建立在相信统治者的章程所规定的制度和指令权利的合法性基础之上。统治者的合法性来自法律,群众对统治者的认可或支持,取决于法律。“我相信法律是对的我相信法律是对的”第一,法律作为非人格秩序,居于至高地位;第二,法律作为规则系统,是理性立法的结果;第三,统治者的权力源于其职位;第四,人们作为公民来服从统治者,本质上是服从法律与程序 评价:传统型与法理型统治相对
13、克里斯马型统治比较稳定,有利于建立一个持久的政治秩序;二者较之克里斯马型统治都比较重视制度构建,领袖人物在其中毫无个性,或者说个性不起作用;此外,二者都具有可延续性,权力的更迭不会危及政治权力体系本身的合法性。三种政治统治类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性不一样;此外,三种政治统治类型也不是纯粹而孤立的,有时三者会互相补充。2、以阶级为基础的政治统治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统治类型的划分 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社会主义社会 多数人的统治要通过少数人的管理来实现,所以对少数人的监督非常重要。社会主义国家的干部和群众分属不同的阶层,具有不同的利益需求。二、政治统治
14、的规律与政治统治的失败 1、政治统治的规律 政治统治的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改变。政治统治的阶级性在弱化,日益向政治管理偏移。政治管理的定义:按照马克思主义有关论述,在政治活动中,统治阶级出于政治统治的要求而承担社会职能,对于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就是政治管理。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 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相同之处: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相同之处:国家行为、凭借公共权力、维护政治统治和社会秩序;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不同之处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不同之处:行为主体不同、行为客体不同、基本任务不同、阶级属性的色彩不同。政治管理的基本类型 传统的政治管理传统的政治管理:以自然经济作为经济背景,以自然
15、经济方式作为社会经济主导方式的社会政治管理类型。管理主体(简单,功能分化低)、权力运用(任意性,连带性)、管理过程(封闭性,神秘主义)、管理方法(简单性,落后性)人治人治 现代政治管理现代政治管理:以市场经济为社会主要经济活动方式的社会政治管理类型。管理主体(复杂化,多样化)、权力运用(规范性)、管理过程(开放性)、管理方法(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法治法治 政治统治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生活就是在统治秩序内。成熟的现代政治日益表现出维护社会公正的一面。国家的自主性自主性 2、政治统治的失败 政治统治的失败在于没有解决好民生问题与民主问题 民生问题: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民众的生命。孙中山 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关系问题 政治权力的有效性指政府能否有效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提高整体社会的福利水平。解决、改善民生问题 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四种可能组合:双高双高(合法性与有效性都很高,西方发达国家、美国)、一高一低一高一低(合法性高但有效性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一低一高一低一高(合法性低但有效性高,朴正熙时代的韩国)、双低双低(合法性与有效性都很低)民主问题,即合法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