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知识点复习提纲(按课梳理).docx

    • 文档编号:3545072       资源大小:7.56M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8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8.88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wenku818)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88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知识点复习提纲(按课梳理).docx

    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知识点复习提纲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政治:中央集权体制,国家统一、科举制度发展完善。(2)经济: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为文化的生生不息奠定物质基础。(3)思想文化:统一的文化政策(“车同轨、书同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动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交流、儒家思想主导地位的确立。(4)教育:书院等古代教育机构的贡献保持了文化传承的连续性。(5)民族关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6)对外关系:兼收并蓄的对外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7)先进人士对中华文化的改造与弘扬。(8)相对封

    2、闭和较广阔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文明独立连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以人为本(民本),体现到政治伦理上就是以民为本(民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爱国主义,家国情怀。崇德尚贤,天下为公。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和而不同。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突出特点本土性:比如汉字、京剧多样性:比如儒法道等思想长期共存。包容性:比如汉代以来佛教逐步本土化凝聚性:比如“炎黄子孙”“中华民族”连续性:源远流长,持续发展 当代价值中华民族发展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维系国家统一和多民族团结;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的借鉴。 一、 如何对待中

    3、国传统文化1、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创新发展。”2、 新时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3、 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4、 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佛教传入,日渐本土化(1)开始:两汉之际,来自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2)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3)完成本土化: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4)由盛转衰: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2、佛教传播的影响积极:影响了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

    4、。消极: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哲学观念、逻辑思维:佛教哲学本身蕴藏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启迪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文学艺术:佛教内容及其理念体现和渗透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词、书法、绘画中,为文学艺术带来了新的意境;建筑:中国的建塔艺术受佛教影响,又融人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语言学:开阔了中国音韵学的视野,佛教丰富了汉语词汇为我国语言宝库增添了许多新的词语生活:宽大的僧衣、精美的素食以及各种各样的音乐和礼仪习俗,丰富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3、西学东渐(1)早期明末清

    5、初内容: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2)全面开始鸦片战争以后背景: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传播渠道:新式学堂:1862年,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留学教育: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严复、詹天佑等是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近代知识分子译书机构: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大量军

    6、事、工程方面的书籍得到翻译影响:传播内容变化: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以及社会改革等内容,展现在国人面前;政治运动开展: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3)新篇章:20世纪初表现:民主科学思想传播: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影响: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1)近代中国

    7、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2)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联系,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3)学习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复杂历程。(4)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1.东亚文化圈(1)汉字: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如朝鲜创造出谚文,日本创造出假名,越南创造出喃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2)儒学: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

    8、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3)佛教: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4)制度: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5)其他: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6)移民:14世纪末,中国人进入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15世纪,伴随经贸往来,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

    9、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2.中学西传(1)四大发明外传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火药在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渐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继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欧洲人也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2)中国热1618世纪,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 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

    10、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一、古代西亚文化二、古代埃及文化1、产生发展: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2、成就:政治:确立法老至上权威;建立起官僚系统。象形文字;神话和文学故事;建筑艺术:金字塔; 科技: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莎(su)草纸。三.、阿拉伯文化(2)经济: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城市繁多,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3)文化:吸收和融合、创新: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传播: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国家对世界文化传播的贡献1、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多元性;开放性

    11、;包容性2、阿拉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融合并发展古代文化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一、源: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一)古典希腊文化1.时空(1)空间:以巴尔干半岛南部为中心区域(2)时间:公元前5世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古典时代”,文化高度发展2.原因:(1)根本原因:发达的奴隶制经济(2)民主制度和城邦制度的鼎盛3.成就(1)哲学产生背景:产生于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古希腊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杰出代表:“三大哲人”(2)文学(3)雕塑和建筑:达到相当高的水平(4)史学:古希腊是欧洲史学的源头(二)古罗马文

    12、化1.概述: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在法律、文学、史学、建筑和历法等领域多有建树2.成就(1)法律十二铜表法(2)其他艺术形式二、流:中古(5C-15C)欧洲的文化(一)西欧: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1.背景:(1)中古封建国家的建立:日耳曼人在西欧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2)克洛维皈依基督教:496年(3)“教皇国”建立:756年建立:756年,丕平献土影响(政治格局):基督教会与世俗王权互相利用、竞争共存2.表现(1)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的地域文化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基督教会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圣经对西欧文学艺术有重要的影响(2)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

    13、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3)科技:少有成就3.评价:(1)消极:中古西欧文化受到教会控制,少有科学成就(2)积极: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二)东欧:以东正教文化为特征1.拜占庭文化(1)背景:罗马帝国分裂:395年基督教分裂: 1054年由于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2)表现:宗教:东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法律: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艺术: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希腊古典书籍,其建筑和雕塑艺术也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并有所发展。建筑:矗立于君士坦丁堡市中心的圣索菲亚大教

    14、堂以其罗马式穹顶而闻名2.俄罗斯文化(1)背景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的统治者接受了基督教,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文化圈(2)表现神学: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文化圈。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东正教逐渐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文学: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建筑:俄罗斯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被视作东正教的象征古希腊先哲精神觉醒的历史条件1.对东方文化成果的吸收;2.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3.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4.没有出现一种钳制人们自由思想的统一的宗教意识形态。如何评价十二铜表法?优越性:成文法按律量刑和判决,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

    15、为,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局限性:仍然维护贵族的既得利益。课堂小结: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一、古代印度文化3、文化成就宗教: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数学: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文字:梵文艺术:佛塔、石柱、石窟文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4、影响(1)对东南亚的影响: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在东南亚产生广泛影响。佛教文化更是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2)对中国的影响: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宋朝,佛儒道相互渗透,形成理学,丰富了中国的传统哲学体系;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丰富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16、二、古代朝鲜文化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7世纪,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12世纪完成三国史记,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朝鲜的音乐、舞蹈源远流长。三、古代日本文化宗教:神道教制度:天皇制度思想:武士阶层崛起,形成武士道文学:万叶集源氏物语建筑:法隆寺绘画:大河绘、浮世绘中国制度和文化对古代周边国家的影响(1)政治:日本、朝鲜模仿中国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国家。(2)文化:日本、朝鲜、越南分别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自己的文字。(3)思想: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家庭和个人生活等多方面,均把儒家思想奉为正统思想,贯彻和恪守儒家思想,尊奉孔子为圣人,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孔子的教导,建立孔庙,按

    17、时祭祀孔子。(4)宗教:中国佛教、道教等传入深刻影响了当地文化的发展。四、美洲印第安文化1、地理环境及代表(概况)2、具体内容3、文化消失(1)原因: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疾病、瘟疫等灾害缺少与外界的 沟通和交往美洲内部三大文明之间几乎很少有交流, 无法相互借鉴进步。(2)启示: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依然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应该主动开放,学习其他民族和国家 的先进文化与技术,适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如何认识文明的多样性与共通性,谈谈你的看法人类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多样性是世界文化拥有魅力的前提。只有尊重文化多样性、独立性、异质性和完整性,我们才能感受到世界

    18、文化的多姿多彩。 人类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互通有无,通过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增进自身文化发展。使自己的文化在交融中不断获得新的动因,从而使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充满生机。 在今天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在世界文明的对话互鉴中,更好地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前提下,守护文化民族性。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古印欧人迁徙对西亚地区的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西亚周边进行征服,产生了赫梯文明。其中冶铁技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古印欧人迁徙对伊朗高原地区的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与土著融合,建立波斯国家,对外征服,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西亚、北

    19、非和希腊文明发生深入广泛交流。古印欧人迁徙对古希腊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克里特-迈锡尼文明逐渐衰落,古希腊进入黑暗时代;公元前9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兴起,进入希腊文明。古印欧人对古印度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导致印度上古文明的中断;与古印度文明融合,进入吠陀时代。印度种姓制度进一步发展。印欧人早期迁徙的原因?游牧的生活习性;食物匮乏且不固定;对马的驯化和利用;喜好劫掠、不耐耕作之苦;临近农业文明的富庶自然环境的变迁尤其是气候的变化 游牧民族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造成地区的动荡、文化的浩劫;整体上推动了区域文化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赫梯文明、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促进不同区域间技

    20、术等的传播与交流;促进了不同种族、区域之间交流,推动文化的融合。亚欧游牧民迁徙的原因和影响?原因:周边农耕文明的动荡与衰落,提供可乘之机;气候的变迁,寻找更适宜的居住地;游牧民族好战的天性;匈奴人的西进推动其他民族的迁徙。影响:改变了欧亚大陆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推动了区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与碰撞;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思维导图: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一)殖民扩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国家在美洲的殖民扩张和征服(二)美洲人口结构的变化1、屠杀、奴役及传染病造成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大量死亡。2、为了弥补

    21、美洲劳动力的不足,殖民者从非洲掳掠、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3、很多欧洲人远涉重洋,使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三)结果1、对非洲,使非洲丧失了约一亿人口,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2、对美洲,为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3、对欧洲,殖民者积累了大量财富,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4、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白人、黑人、印第安人及其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一)英国在澳大利亚的殖民活动三部曲 流放罪犯 建立牧场 开采金矿1、18世纪中后期,英国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澳大利亚最初被

    22、作为英国流放罪犯的场所。2、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国人开始在澳大利亚建立牧场。3、1851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二)大洋洲人口结构变化及原因1.澳大利亚等地的土著居民人口数量减少。2.大量英国人及欧洲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世纪中叶,白人已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一)背景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开始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二)过程1、19世纪中叶,大批印度、中国等国的劳工来到美洲。2、1860年,清政府在北京条约中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三)影响1、促进了美洲与大洋洲的开发。2、澳洲、美国等地都形成

    23、了“唐人街”,保存至今。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1、劳动力的全球流动(原因、方向)(1)二战后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开始。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地区的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同时,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和亚洲新兴工业国(地区)吸引了许多亚非移民。(3)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2、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1)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24、。(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1.难民(1)概念:因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祖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的人民。(2)类型:难民分为战争难民、经济难民、自然灾害难民等类型。(3)典型问题: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印度支那等地区。二战后初期德国难民问题的成因和安置的特点成因:纳粹德国在二战中战败;对外实施殖民的失败而大量回流;大批苏联占领区(东德)居民逃往美、英西占区(西德)

    25、。特点:农村地区比城市接纳了更多的难民;渗透着深刻的冷战背景(积吸接纳东德难民);得到美、加等国支持。(向海外移民多)。战后德国解决难民问题的影响影响:有利于尽快稳定战后德国(西德)社会经济秩序;有利于改善德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加强德国与美国等国的联系;使西方在冷战对峙中取得道德和心理上的优势;有利于对东德开展和平演变。2、国际社会对难民的救助(1)1950年,联合国成立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2)1951年,联合国制定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了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3)1966年,联合国又制定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了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4)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

    26、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以期引起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正在形成遍及各国的各类移民社会)移民的影响:(1)积极影响:这些外来移民在与本土居民相互调适和融合的情况下,会形成具有多样性和创造性移民文化;(2)消极影响:在多元文化不可调和时,也会产生不同族群间的矛盾和冲突。美国的多元文化和文化认同1、美国移民文化的形成: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2、美国移民文化的特点:以欧洲文化为主流,并吸纳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及北美印第安文化的美国“移民文化”。3

    27、、影响:(1)积极影响: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创新的活力;(2)消极影响: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的文化认同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矛盾与冲突。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及其特征1、 背景:随着东南亚经济的发展,马六甲海峡海运繁忙,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2、新加坡移民文化特点:(1)新加坡的人口构成中,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超过70%;其次为本地马来族;还有近10%的印度裔移民。(2)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3、影响: 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多元的意义

    28、(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多样的文化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3)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特质的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为彼此增添新的元素,激发新的活力。面对文化多元的态度(1)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遇时,人们往往从自身的文化视角、用自己的价值观来理解和判断事物,有时会导致彼此误解与冲突。(2)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尊重的经验和智慧。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呼唤人们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3

    29、)面对多样的文化,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一、丝绸之路1、丝路起源: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2、正式形成张骞通西域(1)时间:公元前138年。(2)目的:计划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3)贡献: 加强对西部边疆地区有效管理,推动民族交融。 促进丝绸之路畅通,是丝绸之路发展史的标志性事件; 促进民族之间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中华文化内涵。凿空和丝路精神,成为中国人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象征。3、丝路演变(1)丝绸之路在长期

    30、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线路尤为复杂。(2)唐中期以后,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1、古代的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单一的交通线,而是由多条交通道路构成的交通网络。2、受政治形势影响,不同历史时期,中原王朝沟通西方的线路有不同选择。3、总体上看,自汉朝之后,丝绸之路未曾完全中断,河西走廊在丝绸之路东段居于主导地位。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1、草原丝绸之路(1)路线: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2)作用: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很多是沿着这条商路进行的2、西南丝绸之路(1)开通:从关中

    31、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的商路。(2)作用:汉武帝根据张骞通西域获得的信息,派人对这条道路进行了探索;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3、海上丝绸之路(1)路线:古代东西方的海上交通线(2)概况:早在西汉,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宋元时期,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都十分频繁。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3)作用: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 枢纽,

    32、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1)政治:少数民族政权隔断了陆路交通 政府重视并鼓励对外贸易 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专门管理海上贸易;(2)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手工业发达;(3)科技: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4)优势: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从文化的角度解释丝绸之路对中西交流带来的影响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丰富中国和世界文明丰富了中华文化,奠定中国疆域版图和文化大国地位在东亚形成儒家文化圈推动欧亚大陆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认知和文化交融,实现古代农耕、游牧经济之间的交互作用,开启了命运共同体的征程。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

    33、要象征结合历史上丝绸之路,你觉得今天“一带一路” 有何价值?(1)对中国:有利于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对世界:有利于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实现各国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有利于各国消除分歧,增进友谊,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一)15世纪前的世界贸易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 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二)15世纪后至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贸易名

    34、称:新航路开辟。影响: 1、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三)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贸易的特点 工业化的批量生产使欧美发达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形成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建立(四)20世纪上半期的世界贸易现象:世界市场受到冲击;原因: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世界贸易二战后世界贸易突飞猛进原因1、二战后关贸总

    35、协定的成立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2、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取得巨大成就,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3、跨国公司的崛起加快了国际贸易的进程。4、冷战的结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等因素也在促进世界贸易发展。 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因素有哪些?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建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1、条件: 国际贸易的开展;买卖双方的接触;商品对文化习俗的传播。2、中国茶文化的传播:(1)路径:向东传往日本;通过陆路西传到中亚,并进一步传到俄罗斯和斯拉夫地区通过英国和其他欧洲国

    36、家传到世界各地(2)表现16世纪之前,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16世纪以后,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西洋等地区(3)影响: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著名的“万里茶道”。英国茶会上用中国茶和中国的茶具来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荷兰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各国茶文化:在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在英国形成了“下午茶”。3、服饰变化1700年1月7日,为庆祝新世纪的到来,“太阳王”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在法国凡尔赛宫金碧辉煌的大厅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当巴黎上流社会的显贵们到场后,随着一阵音乐响起,只见国王竟身着中国式服装,坐在一顶中国

    37、式八抬大轿里出场,全场顿时发出一片惊叹声。这场由奥尔良公爵策划的“中国式”舞会,其实只是当时欧洲特殊风尚的一个片段。这种特殊的风尚,就是18世纪前后流行欧洲100年的“中国热”。4、各国服饰的变化中国服装在法国的影响:17世纪末,回到法国的传教士传播中国服装。中国服装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西服在日本流行:明治维新后,作为“文明开化”的一部分,西服在日本流行。法国女装: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大胆采用东方(中国、日本)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中国中山装: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穿着方便,同时体现了一定的

    38、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5、钟表技术钟表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 传入中国内地。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一些清朝高官将进口的钟表作为珍稀物品收藏。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一些公共场所也安装有钟表。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6、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除了传统的与吃、穿、用等相关的商品,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希腊化时代”形成的原因(1)统治者的提倡(2)种族融合(3)文化中心东移正确评价蒙古西征影响(1)严重破坏与灾难(2)文化交流 东西方的互

    39、相了解 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在蒙古西征以前的欧亚形势是:诸国纷争, 东西方交通受阻。原因: (1)中国正处于长期分裂的局面 (2)花刺子模帝国内讧不己 (3)中东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奄奄一息 (4)东欧拜占庭帝国日趋衰弱 (5)西欧各国王权软弱无力,互相争斗蒙古西征如何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1、蒙古帝国内外发达的交通(或“驿站”制度),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2、 蒙古帝国几乎把亚洲合为一体,加速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进程。3、蒙古帝国将欧亚大陆连成一片,恢复、加强了东亚和欧洲之间的直接交往,扩大了东西方文化交流。4、蒙古统治者对东西方贸易关系和技术交流的 注重和保护措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

    40、流的发展。5、蒙古帝国的宗教兼容并蓄政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第 12 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一)美国文化1、独立战争前(1)背景:独立战争前,在北美洲共同生活着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非洲黑人和当地的印第安人;在欧洲人排斥和压迫有色人种的基础上,在人们开拓殖民地的过程中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混合。(2)特征:多元(3)表现:北美居民在种族、血统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英语发展为美式英语;饮食文化、艺术生活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等成为北美殖民地文化的一部分;“美利坚人”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

    41、共同名称;白人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2、独立战争后背景:独立战争的推动;1787年联邦宪法的颁布;联邦制共和国的建立表现:美利坚文化形成(多元性)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但发展种植园经济、继续实行奴隶制,是与美利坚主流文化相违背的,是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面。(二)拉丁美洲文化1、拉丁美洲独立前(1)背景: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建立殖民统治;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拉丁美洲的主要语言;种族融合现象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2)特征:多元性(3)表现: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

    42、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拉丁舞成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2、拉丁美洲独立后背景:西属拉丁美洲独立后,建立了15个共和国,葡属巴西独立后建立了帝国,1889年成立巴西合众国。表现:(多元性)颁布了宪法,取消了奴隶贸易、奴隶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但对黑人与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战后考迪罗独裁权力成为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与拉丁美洲文化的多样性有哪些异同?相同点:种族多元、血统多源、宗教多样、联邦制共和国、大庄园黑人奴隶制、种族歧视不同点: 美国:种族融合较少、不是混血社会、美式英语、权

    43、力制衡、自由女神像。 拉美:种族融合较多、形成混血社会、多神信仰、拉丁语和印第安语、考迪罗主义、拉丁舞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一)背景1、1718世纪,欧洲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统治之下。2、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大帝国。拿破仑大军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3、在反抗法国征服的斗争中,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二)文化重构1、概况: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2、表现:(1)俄国:一些贵族青年军官于1825年12月发动了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

    44、度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被称为“十二月党人”。起义尽管很快失败,但在俄国传播了革命的主张。(2)波兰:1830年11月,一批贵族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进一步推动了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3)德意志:普鲁士进行并不彻底的废除农奴制改革;1848年2月和3月,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地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一)欧洲殖民者文化侵略的影响1、在欧洲的殖民侵略中,文化侵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2、殖民国家往往通过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二)欧洲殖民者文化侵略的表现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出现了哪些新的因素?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观念在欧洲广泛传播,在德意志、意大利以及东欧部分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兴起了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一 、第一


    注意事项

    本文(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知识点复习提纲(按课梳理).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