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宾王中学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16分)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B、)谀逢迎者。B、b)者,如苏文纨;还有如高松年老奸巨猾者,如韩学愈猥(su)_恶毒者,如顾尔谦阿(A、读钱锺书围城,有人看到的是旧中国病态知识分子的群像。(nu)_弱无能而尚存正义者,如方鸿渐;表面文雅,实则自私刻薄(A、bo(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nu) 弱猥(su) (2)加点字“薄”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boB.b(3)加点字“阿”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B.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
2、露珠的娇艳睡莲,尽态极妍。B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C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D他出生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线条的色彩演绎人生。3古诗文名句默写。(1)云横秦岭家何在, 。(2) ,蝉鸣黄叶汉宫秋。(3)槲叶落山路, 。(4)日出而林霏开, 。(5)诗人常借用典故来表达感情,如李白的“ , ”(行路难(其一),暗用姜太公、伊尹的典故表达自己对从政仍有期待。4解释下列加点词。(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或异二者之为 (2)直挂云帆济沧海 (3)泉香而酒洌 (4)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二、阅读。(46分)5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了解,选出不是评论艾青诗歌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长诗,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女佣(“大堰河”)的生活痛哭我不能不喜欢大堰河。茅盾B归真返璞,我爱好他的朴素、平实,爱读他那用平凡的语言,自由的格式,不事雕琢地写出的激动人心的诗篇。唐弢C他的诗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罪恶的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它能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上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郑振铎D在国难当头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而诗人那种不断转折和强化的
4、抒情方式,当然也是和充满险阻坎坷的时代相吻合的。孙光萱6阅读鲍鹏山评说水浒传时的一段话,请你选择其中一句,结合人物经历加以具体阐述。“鲁达登场,作者描写的是他的品性,鲁达是圣人。林冲登场,作者描写的是他的性格,林冲是凡人。武松登场,作者描写的是他的武艺,武松是神人。”鲍鹏山7阅读下文,完成问题。马裤先生老舍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茶房跑来了。“拿毯
5、子!”马裤先生喊。“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地说。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茶房刚走开两步。“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拿枕头!”“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得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茶房看马裤先生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拿茶!”“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快步走开。“茶房!茶房!茶房!
6、”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床上。“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你呢?”我问。“二等。快开车了吧?茶房!”他站起来,数他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我没有行李。”“哦?!”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茶房从门前走过。“茶房!拿手巾把!”“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
7、子,大衣,已占了两个。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我心中安坦了许多。到了丰台,车还没停住,上面出了声,“茶房!”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过了丰台,大概还没到廊坊,上面又打了雷,“茶房!”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干吗?先生”“拿茶!”“好吧!”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不要茶,要一壶开水!”“好啦!”“茶房”我直怕茶房的眉毛脱净。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茶房”小一点。有时呼声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马裤先生出去,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
8、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我后悔了,赶紧地说:“是天津,没错儿。”“总得问问茶房。茶房!”我笑了,没法再忍住。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孔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
9、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顶。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就是通过茶房眉毛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C.马裤先生一上火
10、车就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是因为马裤先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比较讲究卫生。D.“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的句号。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2)请品读老舍描写茶房眉毛(划线部分)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3)采用第一人称“我”叙述故事,是小说常用的叙述策略。请说说小说中“我”的作用。(4)马裤先生很好地体现了老舍早期小说审视社会的眼光。以下哪一项最符合老舍这一时期的创作观?请结合文章内容,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A.一半笑一半恨
11、看世界B.一半笑一半爱看世界C.一半恨一半爱看世界8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红外测温枪是怎么测温的温度测量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水银柱体温计就是最简单的接触式测温工具,它是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还有一些其他的接触式测温仪器,使用热电偶、热敏电阻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器件。疫情期间小区门口使用的红外测温枪是非接触式的,主要为了避免接触人体造成病毒感染。为什么叫红外测温?红外就是红外线,自然界所有的物体,无时无刻不在向外发出辐射能量,这些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存在。平时所说的热量,或者热源,其实可以理解为电磁波的发射源。电磁波根据波长的不同,分成多个种类,人眼能看到的光线波长范围是320nm760
12、nm。与手机类似,人体也是向外发射电磁波的,体温不同发射的波长、强度也不相同。所以可以通过测量这些电磁波,来检测人体的温度。红外线的波长是760nm1mm,红外测温枪接收到人体辐射出的红外线,通过波长、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就可以得到人体的温度。这个关系就是所谓的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自然界物体辐射出的电磁波,根据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温度越高,它的峰值波长就越短。所以,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和强度,就可以计算出温度,这就是红外测温枪的基本原理,那怎么探测波长和强度呢?这就需要一个关键零件,光电探测器,就是将光信号(强度+波长)变成电信号的零件,是非接触式测温仪器的关键零件。物体中的电子处在不同的
13、能级上,有的处于高能级,有的处于低能级,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这个过程叫跃迁。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就会发光,比如LED灯就是这么工作的;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就会吸收光,光电探测器就是这么工作的。电子跑到高能级之后,用金属把它引出去就是电流了,测电流就简单多了,通过电流大小就能知道入射红外线的强度和波长了。得到电流之后,再通过黑体辐射定律就算出温度,这个计算过程对工程师来说不难,加个小芯片就行了。(摘自红外测温枪是怎么测温的)【链接一】眼睛对于波长小于1.5微米的红外线有一定吸收作用,如果直接照射眼睛,可使眼球中的液体因吸收短波红外线而发生反应,引发眼病。但是,市场上的红外线测温仪并
14、不发射红外线,发出的红光是为了方便定位,其工作原理是靠接收人体散发热量中的红外波长来测量。人体在3637时放射的红外线波长为913微米,这是生物体自射波长。物体温度越高,发射的波长越短,举个例子:当物体温度达到300时发射的红外线波长为6.8微米,而人的体温最高也就40多一点,此时发射的红外线波长大于6.8微米,远远高于眼睛可吸收的波长范围(1.5微米),所以人体自射远红外线是安全的。(摘自新京报)【链接二】目前,经过医学认可的测温体温方案,主要有口腔、腋下、肛门三种测温方法。不同的测温部位所读取的温度值不同。此外个体之间也有差异,一般儿童的体温较高,新生儿和老年人的体温较低。一天之中,凌晨2
15、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但一天之内温差应小于1C另外,女子体温一般较男子高0.3C左右,女子体温在经期亦有些许变化。红外测温仪用于人体测温,一般测量的是人体表面皮肤的温度。由于人体的额头温度相对稳定,因此额头就作为检测区域进行测量,而额头温度并非人体实际温度。大量的临床试验发现额头温度和人体实际温度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在软件中补偿修正的温度是人体实际温度。人的额头温度和人体实际温度之间的关系额头温度()34.035.035.635.836.036.236.437.0人体实际体温()36.237.037.537.737.838.038.138.5(选自基于热像测温原理的体温筛检关键技术的研究
16、)【链接三】有多个因素影响测温的准确度,其一,客观物理因素,由于“黑体辐射定律”是假定工作物质为理论黑体的情况下演算的,而生活中物质因为材质关系都是属于不同“纯度”的黑体,这个纯度用“发射率”来表示。理论黑体的发射率是1,平时我们测温枪用的大多数都是0.95的发射率,这适用于生活中大多数的情况。所以你能见到的测温枪显示屏基本上都会写着“0.95”的字样。但这个0.95毕竟是根据被测物的材质而定的浮动值,这是测温枪很难绝对准确的原因之一。其二,污染因素,由于信息是通过电磁辐射(光)传导的,这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烟尘和水蒸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另外,机器入射口处的透镜污染也是干扰项的一环。其三,机器精度
17、,因为成本原因,我们平时所用的测温枪大多没有用更精确的双色测温法技术,内部元件的精细度也参差不齐;再有就是使用时的测温仪与额头距离误差导致的数值波动了,最理想的情况是距离额头大概5cm至8cm。(摘自搜狐网)(1)关于红外线测温,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红外测温枪接收到人体辐射出的红外线,根据波长、强度与湿度的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得出人体实际温度。B根据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温度越高,电磁波的峰值波长就越长;温度越低,峰值波长就越短。C光电探测器是将电信号变成光信号的零件,可以探测波长和强度,它是非接触式测温仪器的关键零件。D额头温度并非人体实际温度,试验发现额头温度在34到37之间,会随温度
18、升高呈与实际体温差距减少的趋势。(2)请根据文本内容,分点概括红外线测温枪的工作原理。(3)假如你是某一社区疫情防控期间的志愿者,担负了测温工作,为了提高红外线测温的准确度,你会向社区负责测温的同事们提出哪些建议?请结合文本内容回答。9古诗阅读。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唐杜甫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注释】糁:米粒。雉子:小野鸡。凫雏:小野鸭。(1)诗人在第一、二句中选取“径”“杨花”“ ”“ ”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初夏郊野图。(2)品析“沙上凫雏傍母眠”中“傍”字的妙处。10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玮知秦州。西蕃犯塞,候骑报虏将至,玮方饮啖自若。顷之,报虏去城数
19、里,乃起贯戴,以帛缠身,令数人引之,身停不动。上马出城,望见虏阵有僧奔马径往来于阵前检校,玮问左右曰:“彼布阵乃用僧耶?”对曰:“不然,此虏之贵人也。”玮问军中谁善射者,众言李超。玮即呼超指示之,曰:“汝能取彼否?”对曰:“愿得五十骑,可以取之。”玮以百骑与之,敕曰:“不获而返,当死。”遂进至虏阵前,骑左右开,超射之,一发而毙。于是,虏鸣笳而遁。玮以大军征之,虏众大败出塞穷追俘斩万计改边凿濠。西边由是慑服,至今不敢犯塞,每言及玮,则加手于额,呼之为父云。玮在秦州,有士卒十余人,叛赴虏中。军吏来告,玮方与客弈棋,不应。军吏亟言之,玮怒,叱之曰:“吾固遣之去,汝再三显言耶?”虏闻之,亟归告其将,尽
20、杀之。(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有删改)【注释】玮:曹玮,北宋名将。虏:指西蕃军。贯戴:穿戴。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亟(q):屡次。亟(j):同“急”。(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玮方饮啖自若方欲行,转视积薪后B.以帛缠身以其境过清C.不然,此虏之贵人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D.每言及玮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三处)虏众大败出塞穷追俘斩万计改边凿濠(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吾固遣之去,汝再三显言耶?(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认为曹玮是个怎样的人。三、写作。(55分)11近期,市里开展了“我来当主播,为你来带货”的推介活动。假如邀请你当“直播带货主播”,你会向大家推荐家乡的哪个特色产品?请写一则有吸引力的推介语,不超过150字,不得出现个人的真实信息。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片,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选自礁石)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得少于500字。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