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2. 俯仰之间-教案、教学设计-市级优课-(配套课件编号:6026d).doc
-
文档编号:342766
资源大小:27.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3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小黑)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
湘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2. 俯仰之间-教案、教学设计-市级优课-(配套课件编号:6026d).doc
1、俯仰之间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1、 课题:俯仰之间2、 目标分解依据1、 新课标在“造型表现”领域中的相关陈述: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2、 基于标准的教材分析:本课共三个版面。首先展示荷兰画家霍贝玛的油画村道让学生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空间感和美感。下方图片帮助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见到的透视现象。第11页是颐和园长廊照片及分析图,帮助学生理解消失线的作用。12页是教师作品及学生作品,对学生创作有指导借鉴意义。3、 基于标准的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注意到景物近大远小的现象,但是他们没有分析过透视规律,不
2、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概念,从未尝试过用透视现象表现立体空间,在创作时会出现各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会不自觉地关注局部细节,容易把景物画歪。4、 学习表现程度 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表现程度绘画中的对比、分析知道消失点、视平线定义透视发现、探究掌握透视规律现象实践、评价会画一幅透视现象作业3、 评价方案设计 基于对实际学情的分析、了解。本课的教学评价点可放在:学生能否知道透视现象的知识点;能否知道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有目的的安排它们的位置;能否运用透视现象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4、 学习目标1、 了解什么是透视,以及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2、 通过对比、观察和分析,
3、掌握透视规律,能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透视现象。3、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5、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掌握透视规律并运用到绘画中。难点: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6、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勾线笔、直尺、图片7、 课时安排:1课时8、 教学过程设计:(1) 课题导入对比图片,提问哪张空间感更强烈?为什么?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类似情景?小结:离我们近的物体高大、宽阔,离我们远的物体低矮、窄小。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透视现象。出示课题(设计意图:从生活中透视现象入手,通过对比,联系生活,初步感受透视现象。)(2) 讲授新课,了解概
4、念1. 消失点定义,并提问消失点的位置可以变动吗?出示图片及相对应的分析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消失点定义及在透视现象中变化。)2. 视平线定义,通过对照生活中场景,并对应图片,出示分析图,指出视平线的位置及变化。如果想表现视平线以下的景物,视平线就要高一点,想表现视平线以上的景物,视平线就要低一点。(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指导和分析,了解视平线的的位置变化。)3. 认识消失线,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美感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消失线规律。视平线以上景物越远越向下,视平线以下景物越远越向上。(设计意图:了解景物消失的方向。)(3) 观察思考,发现规律出示图片,观察消失线夹角处天空与道路的宽窄由近
5、及远发生的变化?(近宽远窄)树由近及远出现了哪些变化?(近高远矮、近粗远细、近疏远密)(设计意图:了解透视规律。)(4) 欣赏作品,谈谈感受霍贝玛的村道,运用透视知识及规律创作艺术作品,表达乡村美好和宁静的情绪。(设计意图:透视知识和规律在大师笔下的运用,提高欣赏能力。)(5) 教师师范视频播放,演示如何运用绘画表现透视现象,并总结绘画步骤。1. 确定视平线的位置;2. 确定消失点的位置;3. 利用消失线确定画面中物体的位置,注意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4. 丰富画面细节及背景。(设计意图:解决本课难点,进一步巩固知识,掌握创作方法,解决学生创作时出现的问题。)(6) 艺术实践,教师辅导简单欣赏学生作品,提出实践要求:运用透视知识,创作一副有透视现象的作品。(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实践能力。)(7) 欣赏评价,课后拓展评价要点:1. 立体感强烈;2. 近大远小透视关系清晰明了;3.线条流畅;4. 视平线和消失点的位置安排的好;5.运用透视现象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课后拓展:一点透视与两点透视(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欣赏和评价能力。)(8) 板书设计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消失点视平线消失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