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历史事件类+议论说理类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历史事件类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选自战国策齐册一)【乙】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注释上:皇上,指唐太宗。封德彝:名伦,
2、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臣之妻私臣(2)王之蔽甚矣(3)久无所举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3【甲】文中邹忌是如何向齐威王进谏的?4结合【乙】文中对唐太宗的话的理解,你认为封德彝存在哪些问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选自列子)【乙】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汝)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选自史记)【注释】种:越国大夫文种。翟:通“秋”,对居住在北方的部落的泛称。女:同“汝”,你。折节:放下架子。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年且九十( )(2)达于汉阴(
4、)(3)喟然叹曰( )(4)其卒王霸( )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7乙文中列举“汤、文王、重耳、齐小白”四个人的目的是什么?8选出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A甲“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意在表现“其妻”忠厚、软弱的性格。B乙文“苦身焦思”及“卧薪尝胆”与甲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精神是相通的。C乙文“厚遇宾客,贩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等都表明勾践不忘“会稽之耻”。D甲文“始一反焉”与乙文“越王勾践反国”之“反”意思并不完全相同。9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甲余闻江州东林寺有陶渊明诗集,方欲遣
5、人求之,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不过一篇。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选自苏轼书渊明羲农去我久诗)乙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我也!”大观年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言然欧阳公。是时朝廷虽尝禁止,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选自欧阳修论东坡文)注:体中:身体。欧阳公:欧阳修,当时文坛领袖。棐:欧阳修的儿子。海外诗:苏轼被贬海南后写的诗歌。气索:气短,这里指没有面子。丙纵笔(其一)苏轼寂寂东坡一病翁,自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注:纵笔
6、(其一):苏轼由惠州(今属广州省)再贬儋州(今属海南省)时所作。小儿:苏轼第三子苏过。朱颜:红润的脸庞,多指年轻的面容。(1)运用表格里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文言词句方法策略解释余闻江州东林寺有陶渊明诗集联系成语法:闻所未闻方欲遣人求之结合语境法:联系上下文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查阅字典法:馈赠留下遣失(填序号)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课内迁移法:尝射于家圃(2)用“/”为画波浪线句子划分节奏,限断两处。大观年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言欧阳公(3)文言文语气词往往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下列加点语气词的表达效果。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公叹曰:“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我也!”(4)古人对偶像的推崇与狂热丝毫不亚于
7、现在,请参考范例,给乙文画线句写批注。范例: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批注:苏轼身体欠佳时,就读陶渊明的诗集当做良药,可见其对陶渊明的喜爱和推崇。有趣,有趣!是时朝廷虽尝禁止,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批注:_。(5)小斌和小江读完乙文后,想要了解为何苏轼被贬海南后的诗受到如此推崇。他们找来了苏轼那一时期的诗作,请你一起加入他们的讨论吧。小斌:苏轼由惠州再度贬到海南时,已经64岁,从诗歌中的_、_等词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日渐衰老,疾病缠身的老人。小江:苏轼那时已至慕年,又被贬到荒凉之地,然而他却收获了这么多的粉丝,我想不仅是由于诗本身,更是因为苏轼的人格魅力。小斌:我同意,正如“小儿误
8、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一句,这里恰恰是他心境的表达:_。小江:看了和苏轼有关的诗文,我发现苏轼非常崇拜陶渊明,而他后来也成了其他士人甚至是文坛领袖推崇的对象,太有意思了!这给我很大的启发,我也应该这样来追“星”: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9、夫。”(选自富贵不能淫)【乙】何易于尝为益昌令,会盐铁官榷取茶利,诏下,所在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节选自新唐书何易于传)【注】榷:专卖。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方。矧:况且,何况。阁诏:搁置诏书。窜:被流放。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1)行 天 下 之 大 道(2)天 子 诏 何 敢 拒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往之女家(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3)何易于尝为益昌令(4)对曰12把下面句子
10、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2)观察使素贤之。13阅读【甲】【乙】两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并说说【乙】文中何易于能否称得上“大丈夫”,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11、:“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乙】齐景公时,师败于燕、晋。晏婴荐司马穰苴。公以为将军,穰苴曰:“臣素卑贱,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以监军。”公使庄贾往。苴与贾约:日中会于军门。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夕时贾始至。苴曰:“何后期?”贾曰:“亲戚送之,故留。”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何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云何?”对曰:“当斩!”贾始惧,使人驰报景公
12、求救。未及返,遂斩贾以徇三军。久之,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问军正曰:“军中不驰,今使者驰,云何?”对曰:“当斩!”苴曰:“君之使不可斩。”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乃阅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抚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飨士卒,而自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于是病者皆求行争出赴战。(选自智囊全集中华书局,2018 年版,有删改)【注释】立表下漏:立起计时的木表和漏壶。援枹鼓之急:指战况紧急之时。(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军霸上军:驻军B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营垒C军法期而后至期:约定D遂斩贾以徇三军徇:犒赏(2)下
13、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日中会于军门A皆以美于徐公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周亚夫和司马穰苴都属于在外敌侵入边境、军队又连吃败仗的情形下临危受命。B两文中的周亚夫和司马穰苴既治军严明又爱护士兵,恩威并用,堪称“真将军”。C两文都体现了进入军营不能驱驰的营规和皇帝的使者传诏时需手持符节的礼仪。D两文都注重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两位下属的表现刻画将军的形象。(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14、。(限断两处)三日而后勒兵于是病者皆求行争出赴战。甲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富贵不能淫)乙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
15、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周亚夫军细柳)丙袁盎者,楚人也,字丝。及孝文帝即位,盎为中郎。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日:“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
16、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节选自史记)注释: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天子为动宗室诸公莫敢为言B居无何居天下之广居C已而之细柳军往之女家D使人称谢盎遂不谢16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绛 侯 为 丞 相 朝 罢 趋 出 意 得 甚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将固可袭而虏也。(2)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18请结
17、合(乙)(丙)两文中的周亚夫和周勃的表现,运用(甲)文中孟子认为的大丈夫的标准,分析哪一位更具有大丈夫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
18、,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注:传;这里指论语。其:副词,表示估量、推测、不肯定,可译为“大约”。悛悛(qun):诚谨忠厚的样子。19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彼 其 忠 实 心 诚 信 于 士 大 夫 也!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太丘舍去舍:_(2)元方入门不顾顾:_(3)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信:_(4)可以谕大也谕:_2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则是无信讲信修睦B及其家穿井及死之日C虽令不从一狼仍从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不令而行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19、口不能道辞。阅读选文,完成小题。【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闾善用其民,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闾食不二味,居不重席,舟车不饰。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所以败我
20、也。今闻夫差,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节选自春秋左传,原文有改动)【注】柏举:地名。二三子:你们。恤:忧虑。旷:抛弃。夫差;吴王阖闾的儿子。23解释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B所以动心忍性所以败我也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无患吴矣D劳其筋骨今闻其嗣又甚焉2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阖闾善用其民,败我于柏举。2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26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21、”而导致国家衰亡的例子。(2)乙文中夫差“自败”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诸军初至石头,即欲决战,陶侃曰:“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成惧其来攻。孔坦曰:“不然。若峻攻垒,
22、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已而果然。(2)侃使庾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帅步骑万余四面攻之,不克。(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峻:指晋朝反叛将领苏峻。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既克,公问其故(2)再而衰(3)诸将咸惧其来攻2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战于长勺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B故逐之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C不然烨然如神人(送东阳马生序)D令我水军不得往救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29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夜筑垒/至晓而成B
23、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夜筑垒/至晓而成C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夜筑垒至晓而成D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夜筑垒/至晓而成3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31曹刿和陶侃的作战指挥才能有哪些共同点?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上:指唐太宗。遽(j),立即;迅速。希;同“稀”,罕见。3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人恒过过:_入则无法家拂士拂:_病虽愈虽:_倘遽自放纵倘:_3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3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
25、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
26、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3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落英缤纷(2)悉如外人(3)便要还家(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乙太宗自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骚然。帝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恩德。是时,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饥馑尤甚,一匹绢才得一斗米。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嗟怨,莫
27、不自安。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其得人心如此。加以太宗从谏如流,雅好儒术,孜孜求士,务在择官,改革旧弊,兴复制度,每因一事,触类为善。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由是官吏多自清谨。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节选自贞观政要政体第二)【注】太宗:唐太宗,李世民。踊贵:指价格上涨。嗟怨:嗟叹怨恨。囹圄(lng y):监狱。赍(j)粮:携带粮食。3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帝志在忧人
28、处处志之B锐精为政不足为外人道也C其得人心如此便得一山D行旅皆不赍粮皆出酒食38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至 贞 观 三 年 关 中 丰 熟 咸 自 归 乡 竟 无 一 人 逃 散。39(1)甲、乙两篇选文所展现的人间生活图景的共同之处是什么?(2)甲文中的桃花源人和乙文中贞观时期的大唐子民最终都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请简要概括。【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
29、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注】上:皇上,指唐太宗。封德彝:名伦,唐代官员。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40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限两处。且 欲 与 常 马 等 不 可 得4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安求其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 )(3)上诘之( )(4)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30、( )4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43结合两篇文章,谈谈统治者应该如何对待人才。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
31、“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节选自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释】布:颁布,公布。於:同“于”。卒:终于。嗣:继承。刑:处罚。傅:老师。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4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不独亲其亲亲:(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3)盗窃乱贼而不作作:4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令既具既出,得其船 (陶渊明桃花源记)B以明不欺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马说)C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魏学洢
32、核舟记)D恐民之不信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4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短语。(1)选贤与能(2)讲信修睦47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已经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
33、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4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以我酌油知之( )(2)康肃笑而遣之( )(3)自以为大有所益( )(4)及鲁肃过寻阳( )4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50甲文中的两个人物各有怎样的特点?51乙文中“吴下阿蒙”已经成了成语,这个成语现在有何意义?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34、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发兵伐吴。吴师败。5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5、(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_(2)劳其筋骨劳:_(3)人恒过恒:_(4)入则无法家拂士入:_(5)乃发兵伐吴乃:_5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与百姓同其劳54(乙)文的最后结局印证了(甲)文中“_”(用原文回答)5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共同看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古文阅读理解。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
36、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节选)乙范文正公守邠(bn)州,暇日率僚属(部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ng),见缞绖(cu di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ng)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
37、厚赒(zhu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泣下者。(范仲淹罢宴)56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2)而或长烟一空( )(3)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4)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57翻译句子(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2)坐客感叹有泣下者。58甲文中的“古仁人”有怎样的政治抱负?用原文中语句回答。请再举出一个具有这样胸襟或抱负的“古仁人”的事例。59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38、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节选自新序)60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B吾知所以亡矣/吾
39、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C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D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6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曾益(同“增”,增加)B衡于虑(同“横”,梗塞、不顺)C出亡(外出死亡)D被服以立(同“披”,穿)6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开篇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发现和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B【乙】文宋昭公逃出国家后幡然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C【甲】文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练的好处,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D【乙】文说明了作为君王的人,要少听谄媚的话,否则就会失
40、掉社稷江山。6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得道多助,失道
41、寡助)乙子奇治县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病,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选自近思录)注:阿:指地名,阿县。决之:决断政事。仓廪:粮仓。6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委而去之(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亲戚畔之( )(4)追者反曰( )6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66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用自己的话回
42、答)67乙文中“_”一句,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道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三人成虎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注:“庞恭”一作“庞葱”)68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每句划分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