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21:盆景+神秘果+盼望+希望盆景好象都是古代的遗物这儿的植物成了矿物主干是青铜,枝桠是铁丝连叶子也是铜绿的颜色*在古色*古香的庭园冬不受寒,夏不受热用紫檀和红木的架子更显示它们地位的突出其实它们都是不幸的产物早已失了自己的本色*在各式各样的花盆里受尽了压制和委屈生长的每个过程都由铁丝的缠绕和刀剪的折磨任人摆布不能自由伸展一局部发育一局部委缩以不平衡为标准残缺不全的典型像一个个佝偻的老人夸耀的就是怪象畸形有的挺出了腹部有的露出了块根留下几条弯曲的细枝芝麻大的叶子表示还 有青春像一群饱经战火的伤兵支撑着一个个残废的声音但是所有的花木都要有自己的天地根须吸收土壤的营养枝叶承受雨露和陽光自由深展
2、,发育正常在天空下心情舒畅接受大自然的爱抚散发出各自的芬芳如今却一切都颠倒了少的变老,老的变小为了满足人的好奇标榜养花人的技巧揉可饶指而加以歪曲草木无言而横加斧刀或许,这也是一种艺术却写进了对自由的讥嘲。诗人对盆景的定性-不幸的产物,与上段描述的地位的突出形成反差。在诗人眼中,盆景任人摆布,失去本色。这里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盆景比作佝偻的老人、伤兵,盆景的痛苦形象地反映了特殊年代给人造成的痛苦。盆景作为传统艺术,在诗人的眼里,是任人雕琢的物品,丧失自我和生活的自由。诗歌意蕴深远,现实意义突出。即便在今天,也能让我们感同身受。盆景赏析其实它们都是不幸的产物/早已失去了自己的本色*这是盆景中
3、的诗句。读着这些诗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那个动乱的年代。十年动乱,但凡经历过的人,回想起来都会不寒而栗。那是怎样的年代呵!国家的经济、文化不仅遭到严重摧残,几乎每个家庭、每个人都遭到了摧残,人性*被践踏着,灵魂被扭曲着,这真是一场空前的民族的灾难。诗人经历过这场灾难,他的痛苦不亚于任何人。对于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他早就想揭露,他早就想控诉,可是,那时他被剥夺了说话的权利,被剥夺了写诗的权利。诗人这种欲发而不能的痛苦,恐怕要比别人深重多了。这种种痛苦在诗人心中积淤着,等待着喷发。重见天日之后,1979年,诗人参加作家访问团到南方访问。在广州参观花圃的时候,诗人看到了盆景,这盆景一下子触动了诗人的心灵
4、,诗人在当时就迅速记下了自己的感受,后来经过修改,写成了盆景一诗。无可非议,盆景是一种艺术,而且是我国的一种传统艺术。在小小的花盆里,经过精心培育和加工,会呈现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它能给人以美感,能给人以愉悦。然而,此时此刻,这盆景在诗人眼里是病态的,诗人深切地感受到了它们的痛苦,这痛苦正是诗人所经历过的。由盆景,诗人联想到那个动乱的年代对人性*的践踏、对灵魂的扭曲。诗人从这崭新的角度,喷发出了积淤很久的控诉和愤怒。诗人利用了盆景的生存状态,贴切而深刻地抒发出了自己的思绪。这首诗,从头至尾是写盆景,然而,无处不是在写人,是在控诉那个动乱的年代,以使人们警醒:那样的痛苦年代再也不能重演了!这首诗
5、,诗人在着力刻画盆景的生存状态,诗人发挥了自己具像描绘的特长,准确而生动地勾画出盆景的形象,形成了这首诗的感人力量,也构成了这首诗的艺术特色*。盆景,它们与其它景色*不同,它们在各式各样的花盆里/受尽了压制和委屈/生长的每个过程/都有铁丝的缠绕和刀剪的折磨/任人摆布,不能自由伸展不错,诗人写得很准确,盆景正是在这种状态下存活的。同时,诗人又是在写那个动乱的年代,那时,有多少人受尽了压制和委屈,在铁丝的缠绕和刀剪的折磨下生活呵!下面,诗人对盆景的描绘,可以说是对那个动乱年代进行揭露的一个缩影:像一个个佝偻的老人/夸耀的就是怪相畸形/有的挺出了腹部/有的露出了块根/留下几条弯曲的细枝/芝麻大的叶子
6、表示还 有青春/像一群饱经战火的伤兵/支撑着一个个残废的生命那个畸形的年代,把许多人都变成畸形,变成残废,这不仅是人们的灵魂,也包括人们的肉体,这是多么怵目惊心的图画!诗人在盆景中,塑造了盆景痛苦的形象,为的是塑造那个畸形年代所造成的痛苦形象,当然,这是艺术的再现。不是通过对那个畸形年代的直接描绘,而是通过对盆景的描绘来实现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去理解诗人在创作时所遵循的艺术规律,从而使我们得到借鉴和启发。诗人说: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意象的创造,就是在万象中,抛弃着、拣取着、拼凑着,选择与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能糅合的,塑造形体。(诗论)盆景这首诗,意象的创造,就正是诗人选择到了与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能
7、糅合的东西,从而塑造了形体,很好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神秘果这真是天下奇谈;吃了长生果,再吃黄连也不苦,吃了神秘果,再吃什么都是甜的。莫非它比黄连更苦?莫非它比蜂蜜更甜?莫非它能消灭味觉?莫非它使我们麻木不仁?吃了苦的,才知道甜的;吃了甜的,才知道有苦的;要是我们不知甜酸苦辣活着还有什么滋味?只有尝尽了悲欢离合,才知道什么是幸福。一个天下奇谈,似在辩驳,道出诗人对神秘果的质疑。诗题神秘果是加引号的,说明诗人对其鄙夷的态度,它寓指着一劳永逸的贪念。点明主题,只有历尽人生百态,才能深切体悟幸福。神秘果是一种水果,吃了以后,再吃其他的水果无论酸甜苦辣都会感觉是甜的,从科学角度来讲,神秘果的果肉含
8、有一种叫神秘果素的糖蛋白成分,虽然并不能真正地改变食物的味道,可破坏人的味觉,产生增甜作用,不管你口中原来是酸甜苦辣任何滋味,吃一颗神秘果,都能马上品出它的甘甜味道。 这种神秘成效,是由于它含有一种属于朊、俗称变味素的物质,能引起人们的味觉神经末梢对食物味道反响发生变化。比方说你在吃柠檬之前吃个神秘果,就感觉不到酸味了,感受到的是甜味。当然诗人是借神秘果表达自己的态度,就是只有酸甜苦辣都品尝过了,才知道什么是幸福,没有必要去靠神秘果麻痹自我,变得什么感觉都是甜的。盼望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快乐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
9、达1979年3月上海锚是诗歌的核心意象,诗人借一个起锚、一个抛锚来开题,视角新颖独特,代表着新的航程开启和航行的结束,正是海员所盼望的。末尾两句,画龙点睛,而又诗意盎然。1979年春暖花开季节,以艾青为团长的诗歌访问团到祖国东南沿海港口城市进行参观访问,从海南岛的三亚、海口经过广州到达上海。诗人们访问了码头、海轮,与海港工人、远洋船员进行了座谈、采访,熟悉了海洋上的生活,结交了不少朋友。当诗歌访问团来到上海,上海解放日报曾以整版的篇幅发表了诗人们的作品,其中艾青的盼望即是其中之一。盼望是一首精致凝炼的抒情短诗。首先在诗的构思上,新颖奇特,与一般歌唱海员的诗不同,诗作略去了人们常见熟知的海轮鸣笛
10、升旗,螺旋桨搅动海水,船首犁开浪花航行的种种场景,而仅仅选择了海轮起锚准备开航、返航时准备抛锚的两个瞬间,表达了船员的心情和愿望出发和到达。到达和出发这两个意思截然相反的概念在海员的心目中是相同的。出发的目的是驶向另一个港口,到达目的地后,卸货装货,目的也是驶向另一个港口。诗人选取了两位海员看来是相反的愿望,却表达了同一种心情,即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之情。其次,在诗的艺术结构上,诗人作了精心剪裁和巧妙布局。第一个海员对起锚是喜欢,第二个海员对抛锚是快乐,他们所关注的焦点都是船上的铁锚。但第一个是视觉形象,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第二个是听觉形象,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因为轮船起
11、锚出航时,前甲板的水手要观察铁锚出水的情况,并用水龙头冲洗锚链上的泥沙;而抛锚时,水手只要松动起锚机绞盘,锚链发出磕碰船舷锚洞的响声,让铁锚落水沉底即可。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观察生活之细微,剪裁布局之精心。两组意象并列,语言组合长短对等,音律节奏相同,只不过在动词和形容词上有所不同,既有浪花的色彩,又有锚链的声音,生动鲜活,给读者以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完成了诗人刻意追求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作用。当然盼望这首诗也可以看作是一首意蕴深刻的富有哲理的象征诗。一首好诗的多义性,就在于言此物而又非此物,在象征的森林(法国象征派诗人波特莱尔语)里由读者用本身的人生体验去理解、感受,转换成与自己感受相吻合的人生
12、经验。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一个追求目标到达了,又要去追求另一个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盼望不就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吗?每一个人都是海员,每一个人都希望出发和到达。因此,盼望这首诗给读者的启迪是丰富多义的,艺术审美效果是高尚强烈的。希望一梦的朋友梦想的姐妹原是自己的影子却老走在你前面象光一样无形象风一样不安定她和你之间始终有距离象窗外的飞鸟象天上的流云象河边的蝴蝶既狡猾而美丽你上去,她就飞你不理她,她撵你她永远陪伴你一直到你终止呼吸诗人称希望比喻成影子光风。永远在前面引领,但又捉摸不定、无法抵达。比喻言词清丽、浅显直白,写出希望有形而又无形、缥纱而又可现可感的特点。象征,是艾青艺术
13、方法中的重要的一环。诗人情感意向的参加,使描述的对象随着主观情绪的开展而推移,转化为有丰富思想感情内涵的意象。希望所创造的意象惊心眩目,其显示的象征意蕴给读者以强烈的振奋。这首诗以人们最关注的人生希望为外在的中轴线,以希望距离的远与近为内在情绪的脉络,含蕴着作者辩证的理性思考。每个人都有心中的希望:希望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繁荣强盛,希望自己的事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希望建立一个美满、温馨的家庭,希望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相亲相敬、相助相依,希望早日和天涯友人聚首。许多时候,希望似乎是那样渺远,远得像是梦幻,象光一样无形/,象风一样不安定,象窗外的飞鸟/象天上的流云;但是,有时候她又是那样相近,近得
14、像跟在身边的影子, 老走在你前面, 你不理她,她撵你。希望简直象河边的蝴蝶,既狡猾,又美丽。这个希望实现了,新的希望又会出现。诗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组组白描和象征构成的意象,最后水到渠成,凝结成希望的光华:她永远陪伴你/一直到你终止呼吸。诗人选取了单纯而强烈的意象组合,在气氛的层层顺向叠加中渲染出勃勃的生机;诗的语言简单明了,表现了复杂的内涵,很有力度。它告诉人们永远追求希望,不要放弃,不要失望,最终会走进辉煌的希望的殿堂!艾青认为,深厚博大的思想,通过最浅显的语言表演出来,才是最理想的诗。 (艾青诗论语言)这是诗人数十年创作中一贯追求的美学原则。即使像希望这类哲理性很强的诗作,也是效劳于他的质朴、鲜亮的艺术目标的。作者有意识地防止华词丽句,不故作奇曲,以明白的口语入诗,但同时又注意语言启悟暗示和内在张力,将丰富的思想内涵化在平淡、浅显、近乎白描的语言形式中,到达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如果我们真正读懂了陶潜、读懂了李白,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艾青也称为中国第一流的大诗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