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RAR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专题02 古诗文阅读 三年(2020-2022)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分项汇编(含答案).rar

    • 资源格式: RAR        下载积分:2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2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alice)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专题02 古诗文阅读 三年(2020-2022)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分项汇编(含答案).rar

    1、专题 02 古诗文阅读 三年(2020-2022)甘肃兰州中考语文分项汇编专题 02 古诗文阅读 三年(2020-2022)甘肃兰州中考语文分项汇编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2022 年兰州中考)(一)(一)(2022 年兰州中考)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田园杂兴(其八)宋范成大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睛。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注】连枷:农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戏木条构成。使用时,操作者将连枷把上下甩动,使连枷拍旋转,来拍打敲击晒场上的作物穗头,使之脱粒。诗中农人秋季收获打稻的场景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二)(二)(2022 年兰州中考

    2、)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提平,丝管夹岸。跌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

    3、,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节选自袁宏道游高梁桥记)【注】王生章甫、僧寂子:王生指王参(zhn),袁氏兄弟的诗友。寂子,一和尚名,其人不详。微岚:山中薄薄的雾气,跌(f)坐:双脚交叠而坐。茗(nng)饮:饮茶。侑(yu):用奏乐或献玉帛劝人饮食。筵(yn)中人:设席饮酒的人。诟(gu):骂。了不相属(zh):全不相关。6.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拥毳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拥:_(2)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谓:_7.下面是前人阅读【甲】文后的两处批注。你认为这两处批注恰当吗?请选择其中一处,结合句子

    4、和批注加以评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批注:景象寒气逼人)(2)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身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批注:文中有画)8.【甲】文中舟子的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朗读?为什么?9.【甲】【乙】两段选文中主人公的“痴行”有多重内涵。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2021 年兰州中考)(一)(一)(2021 年兰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暮春即事周敦颐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5.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6.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5、。(二)(二)(2021 年兰州中考)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

    6、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书)【注】奉议:官名。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_(2)非天质之卑 卑:_(3)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 诚:_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B.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C.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D.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不必若余之手录,

    7、假诸人而后见也。(2)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10.【甲】【乙】两段选文,两位长辈就“怎样才能学有所成”的问题,分别给出了建议。结合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选文关键信息学习建议前提条件【甲】业精德成_热衷于学习【乙】养心探道第一条建议:_第二条建议:_全身心投入学习 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2020 年兰州中考)(一)(一)(2020 年兰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由杭州通判迁

    8、为密州知州。壕:护城河。寒食: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咨嗟:叹息、慨叹。6.词作中,“一城”与“_”相结合,写出词人登高远眺所见的阔大高远之景。7.你如何感受到词中作者面对人生失意时的积极心态?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二)(二)(2020 年兰州中考)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

    9、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上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退

    10、以名上,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节选自宋史)注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诏、出令之权。蒙正:吕蒙正,北宋名臣,以敢言著称。8.参考表格中提示的词语含义的推断方法,解释加点词。文言词句推断方法解释(1)徒以有先生也联想成语法:家徒四壁(2)上尝欲遣人使朔方课内迁移法: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3)谕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查阅词典法:理解,明白;比喻;告诉,一般用于上告下

    11、。(4)卿何执耶联系语境法:上文中“三问,三以其人对”和下文中蒙正的回答。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禽兽之变诈几何哉B.长跪而谢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蒙正退以名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其人可使/其真无马邪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11.阅读【甲】【乙】两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分析唐雎和吕蒙正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1)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2)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专题 02 古诗文阅读 三年(2020-2022)甘肃兰州中考语文分项汇编专题 02 古诗文阅读 三年(2020-20

    12、22)甘肃兰州中考语文分项汇编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2022 年兰州中考)(一)(一)(2022 年兰州中考)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田园杂兴(其八)宋范成大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睛。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注】连枷:农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戏木条构成。使用时,操作者将连枷把上下甩动,使连枷拍旋转,来拍打敲击晒场上的作物穗头,使之脱粒。诗中农人秋季收获打稻的场景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答案】场面平坦、霜后天晴、欢声雷动、昼夜不停的特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新筑场泥镜面平”意思是“新造的场院地面平坦的像镜子一样”

    13、,据此概括出:场面平坦;“家家打稻趁霜睛”意思是“家家户户趁着霜后的晴天打稻子”,据此概括出:霜后天晴;“笑歌声里轻雷动”意思是“农民欢笑歌唱着,场院内声音如轻雷鸣响”据此概括出:欢声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意思是“农民整夜挥舞连枷打稻子,响声一直到天亮”据此概括出:昼夜不停。(二)(二)(2022 年兰州中考)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

    14、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提平,丝管夹岸。跌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节选自袁宏道游高梁桥记)【注】王生章甫、僧寂子:王生指王参(zhn),袁氏兄弟的诗友。寂子,一和尚名,其人不详。微岚:山中薄薄的雾气,跌(f)坐:双脚交叠而坐。茗

    15、(nng)饮:饮茶。侑(yu):用奏乐或献玉帛劝人饮食。筵(yn)中人:设席饮酒的人。诟(gu):骂。了不相属(zh):全不相关。6.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拥毳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拥:_(2)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谓:_7.下面是前人阅读【甲】文后的两处批注。你认为这两处批注恰当吗?请选择其中一处,结合句子和批注加以评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批注:景象寒气逼人)(2)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身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批注:文中有画)8.【甲】文中舟子的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朗读?为什么?9.【甲】【乙】两段选文中主人公的“痴行”有多重内涵。请结合选文内容,

    16、说说你的理解。【答案】6.穿着,带着 .认为7.(1)示例:这个批注是合适的。“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读来如觉寒气逼人。(2)示例:这个批注是合适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悠远脱俗的艺术画面。8.自言自语、大惑不解的语气。因为舟子对于作者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环境下独去看雪、痴迷于山水的行为是不理解的。9.(1)痴迷山水,表达对山水美景的喜爱;(2)表达超脱世俗的高雅情怀。【解析】【6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

    17、义。(1)句意为: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拥:穿着,带着。(2)句意为:而我们私下认为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谓:认为。【7 题详解】本题考查批注的评析,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大雪封湖之状,读来如觉寒气逼人。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故“景象寒气逼人”的批注是合适。(2)“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

    18、、与余身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作者以空灵之笔来写描绘湖中雪景,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等,构成一幅悠远脱俗的艺术画面。这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故“文中有画”的批注是合适。【8 题详解】本文考查文意理解。“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之状,故此处的语调是自言自语、大惑不解的。“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舟子无法理解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9 题详解】本题考查情感主旨的理解。甲文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

    19、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痴迷山水的美丽。“痴”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乙文“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提平,丝管夹岸。跌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描写了作者与友人春日出游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美景的痴迷。“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意思是“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

    20、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写出了作者和俗人对待美景的不同方式,认为摆宴设席与美景丝毫无关,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的高雅情怀。【点睛】参考译文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

    21、”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三月一号那一天,带着王王生章甫、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览。当时的杨柳刚刚抽芽,山中有薄薄的雾气,水与河堤齐平,两岸音乐声不断。盘腿坐在古树根上,把茶当作酒来品饮,绿树浪影好似劝人畅饮的音乐和锦帛一般,清清的水让我产生错觉,仿佛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一般,人来人往,也好似这景致的一部分。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们三个人呆坐在古树上,像傻和尚一样,纷纷相视而笑。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

    22、乐从何来。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2021 年兰州中考)(一)(一)(2021 年兰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暮春即事周敦颐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5.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6.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答案】5.示例:屋檐上的一双双鸟雀,不知什么时候竟然飞落下来,在书案上旁若无人地行走。6.暮春时节,诗人见鸟雀慢行,杨花飘落却毫不在意,沉浸在书的世界中,专注地读书,所以“不知春去几多时”。【解析】【分析】【5 题详解】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回答本题,需要整体理解诗歌内容,抓住诗句

    23、中的景物“瓦雀、书案”的特点,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示例:宁静的书房,似是无人。不知何时,几只麻雀悄悄飞落,悠闲自在地漫步在书案上。【6 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本诗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塑造了一个闲适自在、专心读书的诗人形象。前两句是动静,以“行、入”衬托书房的安静,由“闲坐小窗读周易”可知,室内有人,但诗人的全部心思都在周易上,沉浸在书中的世界,世间万物都进不去他的意识,不晓得过去了多少时间。【点睛】译文双双鸟雀飞落,在书案上移动,点点杨花飘入屋内,落到砚池中。我静心坐在小窗前毫不理会,依然潜心地读着周易,不晓得春天过去了多少时间。(二)(二)(2021 年兰州中考)阅读【甲】【乙】两段选

    24、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

    25、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书)【注】奉议:官名。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_(2)非天质之卑 卑:_(3)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 诚:_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B.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C.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D.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2)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10.【

    26、甲】【乙】两段选文,两位长辈就“怎样才能学有所成”的问题,分别给出了建议。结合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选文关键信息学习建议前提条件【甲】业精德成_热衷于学习【乙】养心探道第一条建议:_第二条建议:_全身心投入学习【答案】7.(1)给予,赠送 .(2)低下 .(3)确实,的确 8.D 9.(1)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2)读书时先要将房间打扫干净,点上香,使精神(注意力)不分散。10.专心致志地学习 .要主动独立思考,解决疑难问题。.要排除外界的各种诱惑,静心学习。【解析】【分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1)句意: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遗:

    27、给予,赠送。(2)句意: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卑:低下。(3)句意:我每每对此赞叹不已,真要能这样。诚:确实,的确。【8 题详解】本题考查断句。根据句意“你正值青春年少,志气刚强,若能经常如此,只要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就可以收到成倍的效果”可知应该断句为: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故选 D。【9 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1)若:像。手录:亲手抄写。假:借。(2)净室:将房间打扫干净。驰走:跑。【10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从“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可概括出,作者提倡要专心致志地学习;从“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

    28、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可概括出,作者提倡要独立思考,解决疑难问题;从“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和“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可概括出,作者提倡要要排除外界的各种诱惑,静心学习。【点睛】译文:甲: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高大的屋子里面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

    29、,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乙:师川外甥奉议郎:别后没有一天不在思念。春风和煦,暖意融融,想你在侍奉双亲的余暇,一定能够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不久前你告知我说:“自己应当用功十年,修养心性,研讨学问。”我每每对此赞叹不已。真要能这样,那就足以追赶上古人的造诣了。然而学习要有恰当的方法,读书必须一字一句地仔细琢磨,自己去寻求答案,才可以体会到古人的良苦用心所在,这样就不会白用功。要想进一步地深入钻研,就得抛开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读书时要先把居室打扫干净,点燃盘香,使精神不分散,方可对书中之言心领神会。你正值青春年少,志气刚强,若能经常如此,只要花费古人一半的

    30、工夫,就可以收到成倍的效果。我外甥天资聪颖,一定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故此详细地说了这些。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2020 年兰州中考)(一)(一)(2020 年兰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壕:护城河。寒食: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咨嗟:叹息、慨叹。6.词作中,“一城”与“_”相结合,写出词人登高远眺所见的阔大高远之景。7.你如何感受到词

    31、中作者面对人生失意时的积极心态?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答案】6.千家 7.这首词表达了作者难以解脱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的心理调适。“诗酒趁年华”,可谓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表明作者要趁年华尚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中要有所建树的积极心态。【解析】【6 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分析。“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因此“一城”所对应的词是“千家”。【7 题详解】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

    32、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词间有淡淡的惆怅,更多的是一股卓立于人间的“超然”。据此作答。(二)(二)(2020 年兰州中考)阅读【甲】【乙】两段选文,

    33、完成下面小题。【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

    34、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上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退以名上,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节选自宋史)注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诏

    35、、出令之权。蒙正:吕蒙正,北宋名臣,以敢言著称。8.参考表格中提示的词语含义的推断方法,解释加点词。文言词句推断方法解释(1)徒以有先生也联想成语法:家徒四壁(2)上尝欲遣人使朔方课内迁移法: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3)谕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查阅词典法:理解,明白;比喻;告诉,一般用于上告下。(4)卿何执耶联系语境法:上文中“三问,三以其人对”和下文中蒙正的回答。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禽兽之变诈几何哉B.长跪而谢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蒙正退以名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其人可使/其真无马邪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6、2)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11.阅读【甲】【乙】两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分析唐雎和吕蒙正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1)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2)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答案】8.(1)徒,只、仅仅。(2)使,出使。(3)谕,命令。(4)执,固执。9.A 10.(1)而安陵君违背我意愿,这不是轻视我吗?(2)于是就用了吕蒙正所推荐的人,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使命。11.乎,表责问语气。唐雎大义凛然,不惧强暴,据理力争,质问秦王;尔,表示非常肯定的语气,面对君王据理力争,果敢坚定。共同特点:不畏强权,据理力争。【解析】【分析】【8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1)徒以有先生也:只是因为有先

    37、生啊!徒:只、仅仅。“家徒四壁”的“徒”用联想法,即:只、仅仅。(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使:出使。可用课内迁移理解“上尝欲遣人使朔方”中的“使”。(3)谕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告诉中书挑选有才能可以胜任此事的人。谕,告诉、命令。(4)联系语境:上文中“三问,三以其人对”和下文中蒙正的回答“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可知,“执”是“固执”的意思。【9 题详解】A.之:都是助词,连接主谓,无实意;B.而:表承接/表转折;C.以:把/因为;D.其:代词,指人/难道,表示反问语气;故选 A。【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

    38、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1)逆:违背。轻:轻视。(2)既而:于是。卒:最终。果:果然。【11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比分析人物形象。(1)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意思是: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乎,表责问语气。秦王怒气冲冲,施以恐吓,“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全不把一个小国及其使者放在眼里。唐雎“臣未尝闻也”一句,沉着冷静,不为秦王的恐吓所动,实际上是按兵待敌。然后反唇相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照用秦王口吻,以“布衣”对“天子”,寸步不让。

    39、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2)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意思是:“我不的是固执,是陛下不肯信任罢了。”尔,表示肯定,面对君王“卿何执耶?”,吕蒙正勇敢坚定,据理力争。由此可见,唐雎和吕蒙正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不畏强权,据理力争。【点睛】译文:甲: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

    40、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倒下的尸体有百万具,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

    41、如果有才能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就要使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起身想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乙:皇上想派人出使北方,告诉中书挑选有才能可以胜任此事的人,吕蒙正退朝后把名字上报,皇上不认同。后来,多次询问,都以这个人答复。皇上说:“你怎么这样固执呢?”蒙正说:“我不是固执,是陛下不肯信任罢了。”坚持说:“这个人可以出使,其他的人都比不上。我不想谄媚而随便附和皇上的意思,而妨害国事。”同僚屏住呼吸不敢稍动。皇上退朝后对身边的人说:“吕蒙正的气量,我比不上。”不久终于用吕蒙正所推荐的人,果然称职。


    注意事项

    本文(专题02 古诗文阅读 三年(2020-2022)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分项汇编(含答案).rar)为本站会员(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