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西林壁一、说教材题西林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旨在发现自然的奥秘,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题西林壁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七言绝句。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同时又是一首哲理诗。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全面观察客观事物的良好习惯。 根据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特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反复朗诵古诗,把握诗歌的内容。能借助注释和图片理解诗意。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深入理解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说理意味,同时领略古诗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目标在自主、合作的探究式学习中,提高品味语言、鉴赏古诗的能力,培养全面认识客观事物的习惯。 通过对以上教材地位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教学重点 反复朗诵古诗,把握诗歌的内容。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领略古诗的意境美、韵律美和含蓄美,培养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字词,形成了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大意理解具备一点基础,但在准确理解诗歌深刻语句、感受语言以及把握诗歌情感方面还不够,诗歌的鉴赏能力还没有形成。同时这这一学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的事物有较强的兴趣,这些都将成为我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三、说教法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
3、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本课我主要采取朗读法,并辅之以讲授法、讨论法。分组讨论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我将提前准备好PPT等教具。四、说学法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本节课中主要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以自己独自学习的方式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习得古诗。五、说教学过程(一) 温故导入,激发兴趣本节课我将采用温故导入法,引入新课。启发学生回忆学习过的有写山的诗句。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由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大量的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佳作,你们都积累了那些有关这方面的古诗呢?(生答)著名的
4、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这样的导入可以复习旧知,同时与新内容产生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二)初读诗文,了解诗意1、 多媒体显示诗歌朗诵,让学生初步体会诗的节奏和感情。2、 正音正字,划分朗读节奏。如:注意每行之中字间适当的拉长与停顿,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读好韵脚“ng”。3、 学生放声自由朗读,感知诗的内容。4、 学生配乐朗诵题西林壁。5、 解题:齐读课题。结合书下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题”“西林”的意思。【设计意图】:朗读就像一位出色的导游,会把我们带入神奇美妙的语文世界,兴趣是朗读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朗读产生
5、了兴趣,就能全身心投入。(三) 细读课文,理解文意1、首先我会让学生自学前两句并进行扩写与描述。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完成填空)从左向右看,庐山是_;从上往下看,庐山是_;从远处看庐山,像_;从近处看庐山,像_;从高处(山顶)看庐山,像_;从低处(山脚)看庐山,像_。【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描绘这首诗。2、鉴于三四句理解起来较难,以及句子中所包含的哲理,我在这一阶段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我会及时指导学生。三四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
6、在此山中。(1)首先学生自由表达对这两句诗的理解。(2)接着针对学生理解上遇到的困难,结合辞海中的义项,帮助学生选择“只”“缘”在诗中的正确意思。(3)然后进行小组讨论:结合“真面目”字面的意思,讨论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从而帮助学生体味诗所蕴含的道理。(4)最后再综合评议从这首诗你能感到作者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联系实际并结合诗中所表达的哲理,说说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看人、看事、看问题呢?【设计意图】:一首诗,除了理解诗句外,我们更应该让学生们体会到诗的真正内涵,体会到这短短的几个字中所蕴含的感情或者哲理。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情分析,单独理解古诗有困难,因此我设计小组
7、合作的方式,也是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四)再读课文,巩固延伸在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一个综合性的诵读活动。1、我会进行语言激励,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假如你就是苏轼,看到庐山峰峦奇丽,云雾缭绕,山中溪水潺潺,鸟语花香,宛如仙境一般,你的心情怎样?怎样读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呢?2、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深刻的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忧国思家的感情。3、最后,我会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讲评【设计意图】:语文课程理念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因此,我在巩固环节设计了综合性的诵读活动,引导学生去诵读、赏析,加深他们
8、对诗歌文学的热爱,从而继承并发扬中国的灿烂文化。六、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采用主题式的小结。作者借欣赏庐山的感受,告诉我们无论看人、看事、看问题都要多角度,多侧面地去观察、去体会,这样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全面、公正的认识。这样的结课,既有对课文内容的总结,又有对课文思想内涵的归纳,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起到强化和深化的作用。 作业布置本节课我会布置两个作业,第一个为必做作业,第二个为选作作业。1、背诵诗歌,并对这首诗歌进行扩写,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2、搜集有关写庐山的古诗词,并与今天所学进行对比。这样的作业设计遵循的新课标突出个性化开放式、多样化的作业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性与合作性,为学生今后学习古诗词奠定了基础。七、 板书设计看景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