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听赏两首各具特色的民歌,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情感。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欣赏创编等活动中认识到在同一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和音乐风貌。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蒙古族和哈萨克族民歌的音乐特点。(课标:音乐学科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教学重点学生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两个不同民族的民歌。教学难点由于少数民族的民歌分布广泛,知识面涉及较广,歌曲的风格又各不相同。所以需要清晰的帮助学生梳理。教学工具(或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钢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首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开课:
2、“同学们,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那你们对这个大家庭了解多少呢?先让学生讲讲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和看法。引起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兴趣(点题),问题和学生的经验相结合,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现实生活中去,从而引起他们倾听的愿望。接着我将采用多媒体影像播放一组少数民族风情的介绍片段,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风情。(二)视频鉴赏,领悟风格。首先我让学生欣赏赞歌和玛依拉两首歌曲的旋律片段,提问:这两首歌曲各属哪个民族?两首不同的风格民歌片段,引发学生了解各民族音乐全貌的兴趣。然后我用课件展示出中国的版图,把学生“带入”蒙古,去了解蒙古族人民的吃、穿、住、行等风俗习惯,这样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抽象的
3、东西变得形象具体化。接着我将让学生欣赏具有典型蒙古风格特点的歌曲赞歌,欣赏完后由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这样能让学生在听赏和分析的过程中了解蒙古族的音乐,最后与他们一起总结出蒙古族歌曲的音乐特点旋律自然流畅,宽广。在一段长时间内的视觉图象后,为了让学生能松弛一下,我将运用音乐律动法,让学生感受蒙古风格的舞蹈,教他们随音乐的节奏做一些简单的压手腕、骑马、跺肩的动作,来调节课堂气氛,使课堂活跃起来。接着欣赏一段新疆的舞蹈片段,欣赏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提问: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新疆在中国版图的位置?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别讲讲自己眼中的新疆,同时我会让他们欣赏哈萨克民歌玛依拉,在听时,我会提示
4、他们注意听哪一句给你感觉最特别?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的抓住新疆民族音乐的特点,我会让他们再复听一次跟旋律哼唱,最后我运用表格对比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新疆民歌的音乐特点热情、奔放、自豪。然后把蒙古族民歌与新疆民歌的旋律和节奏等特点作比较,这样能引导学生更加直观的区分出不同民族音乐来源与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和音乐文化。(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三)自主探索,领悟动作。最后是第三个环节创作活动。在这一环节中,我将播放两首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歌曲,让学生说说
5、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其音乐特点有哪些?有了前面两个民族音乐的分析过程,学生能更加熟练的抓住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然后我再让他们根据不同民族的特点进行表演创作,如:舞蹈、绘画、服装展示等等。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真正的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去,学生在一起创作,发挥集体精神,并进行互评。学生在轻松快乐自由的氛围中了解到音乐离不开人民和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生活。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也有着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都具本民族的风格特色,从而成为该民族的重要标志。(课改: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合理的设计学生律动及创作活动,让鉴赏课不单一不枯燥,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的空间。)。(四)课堂小结(课标:高中音乐新课程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音乐教学中有机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课改:知识的掌握是至高无上的,知识占有量的增长实现着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