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师招聘资格证知识宝典)认知过程.doc

    • 文档编号:3180878       资源大小:137.19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5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教师相关)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教师招聘资格证知识宝典)认知过程.doc

    1、 认知过程1.简述注意的含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它常常是伴随着其他高级心理活动的产生而产生。2.注意的特点注意的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3.简述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运动 (2)无关动作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4.简述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调节功能 (4)监督功能5.简述注意的分类 (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有意注意: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有意注意,或称作积极注意、随意注意、意志注意。 (3)有意后

    2、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6.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1)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显著的对比关系、刺激物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颖性。(2)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当时的需要、当时的特殊情绪状态、当时的直接兴趣、个体的知识经验、期待的事物等。7.如何维持有意注意(1)加深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5)锻炼坚强的意志。8.简述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9.简述注意的范围 也称注意的

    3、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10.什么是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11.简述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1)注意对象的特点 (2)有无坚定目的 (3)个人的主观状态,如身体状况、兴趣和积极性等(4)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12.注意的起伏与注意的分散(1)注意的起伏:是注意在短暂时间内会出现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并不等同于注意的分散。(2)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13.什么是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14.简述注意分配的条件 (1)

    4、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3)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4)同时进行的活动最好利用的是不同的感觉通道。15.什么是注意的转移指个体根据需要,主动而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注意的转移是注意的动力特征,和注意的分散也是不同的。16.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1)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 (2)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 (3)明确的信号提示 (4)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17.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防止干扰;精心组织教学,利用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使用启

    5、发式教学方法。(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组织性教育、纪律性教育,正确组织课堂教学。(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4)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听课状态。18.如何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如教师讲授的内容,难易要适当。在处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时,注意运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中必须重复的东西,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以保持其新颖性。 (2)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无意注意因素。如教室周围的环境要尽量保持安静,室内的装饰也应简单清爽,教师的服饰不宜过于华丽,也不要有过于夸张的表情

    6、。 (3)此外,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19.如何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明确活动的目的。 (2)激发学习动机,培养间接兴趣。 (3)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4)要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20.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1.简述感觉的分类(1)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2)反映身体位置、动作和内脏器官状态及变化的内部感觉(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22什么

    7、是感受性 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23.什么是感觉阈限引起某种感觉并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24.什么是绝对感觉阈限感官所能觉察到的最小、最弱的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阈限。25.什么是绝对感受性人能觉察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26.什么是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也称最小可觉差(简称j.n.d)。27.什么是差别感受性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28.简述感觉的心理规律的相互作用(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 感觉对比 感觉后效(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联觉29.什么是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

    8、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30.什么是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分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同时对比的现象。刺激物先后作用于统一感受器会产生继时对比。31.什么是感觉后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效,也叫感觉后像(放电影)。32.什么是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33.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34.简述知觉的分类(1)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2)时间知觉; (3)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35.简述似动知觉的主要形式(1

    9、)动景运动 (2)诱发运动 (3)自主运动 (4)运动后效 36.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1)选择性 (2)理解性 (3)整体性 (4)恒常性37.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有哪些方面客观因素: (1)刺激物的绝对强度。阈限范围内越强烈的刺激,越易被选择知觉。(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3)对象的活动性。夜空中的流星、霓虹灯广告、音响、幻灯等都易吸引人们的知觉。 (4)对象符合“良好图形”原则。具有简明性、对称性的刺激,容易被迅速而准确地知觉到。(5)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也容易引起学生优先知觉。主观因素: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预期、情绪和定势(即受以往经验

    10、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38.简述观察的含义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39.简述观察的品质(1)目的性 (2)客观性 (3)精细性 (4)敏锐性40.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

    11、良的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独立性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应教会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41.简述直观性教学的基本形式(1)实物直观:指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 (2)模像直观:指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如图片、图表、电影、录像),形成感知表象。 (3)言语直观:指在生动形象的言语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42.如何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性教学(简述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

    12、程。43.简述言语与实物、模象直观结合的三种方式(1)言语在前,形象在后,主要起动员与提示的作用;(2)言语与形象交叉或同时进行,言语起引导观察、补充说明重点与难点的作用;(3)言语在形象的后面,主要起总结概括或强化的作用。44.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按照知觉的组织原则,正确地组织直观,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突出直观特点)(1)在制作与使用直观教具时,图像刺激大小、音调高低、光线强弱都应适当;(2)教学中要求教师讲述的音量不要太低,否则学生会听不清;(3)教师的板书字迹、直观教具和图表大小要适当,不要太小,线条不要太轻、太细,应保持一定刺激强度,以便使学生都能看得清;(4)在绘制图表、制作教具或准备

    13、实验时,应力求使对象与背景在色调、线条粗细、形状、大小、材料性质及内容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使知觉对象重点突出、形象鲜明;(5)教师的教材及讲义、板书都应该重点突出,一目了然;(6)尽量多采用活动性的教具,使用现代化的试听工具,使静态的变为动态的,效果更为理想;(7)运用直观教具目的明确,呈现时机恰当,间隔距离得当,保持直观映像的整体性;(8)应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变换直观方式,分解概念,区分本质和非本质特征。45.什么是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也可以说是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46.记忆的品质(1)记忆的敏捷性: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2)记忆的持久性: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14、(3)记忆的准确性: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4)记忆的准备性: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47.简述记忆的种类 (1)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2)根据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或者记忆保持时间长短的不同),记忆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3)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可分为陈述性知识记忆和程序性知识记忆 (4)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5)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48.什么是瞬时记忆,它的编码方式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极

    15、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即瞬时记忆。 编码方式:图像记忆、声像记忆49.简述瞬时记忆的特点(1)时间极短 (2)容量较大 (3)形象鲜明 (4)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50.什么是短时记忆,它的编码方式及存储方法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编码方式:听觉编码、视觉编码,以听觉编码为主。存储方法: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复述分为机械复述和精细复述,精细复述是短时记忆保持的重要条件。51.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1)时间很短 (2)容量有限 (3)意识清晰 (4)操作性强 (5)易受干扰52.什么是长时记忆,它的编码方式是信息经过充分加工

    16、,在头脑中长久保存的记忆。编码方式:意义编码。53.长时记忆的特点(1)容量无限 (2)信息保持时间长久54.什么是外显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表现出来的记忆。55.什么是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参与或不需要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56.记忆的基本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是对外界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57.识记的含义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58.识记的分类 (1)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根据识记材料的

    17、性质和识记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59.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1)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直接影响识记的效果。 (2)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状态。 (3)活动任务的性质。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5)识记的方法。60.遗忘的概念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叫遗忘。61.简述遗忘的分类(1)不完全遗忘 (2)完全遗忘 (3)暂时性遗忘 (4)永久性遗忘62.简述遗忘的规律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研究的是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他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

    18、就不再遗忘了。63.简述遗忘的原因(1)消退说 (2)干扰说 (3)压抑(动机)说 (4)提取失败说 (5)同化说(认知结构说)64.什么是前摄抑制 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65.什么是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66.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1)学习材料的性质:(2)系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3)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4)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5)识记的方法。(6)时间因素。(7)情绪和动机。67.如何帮助学生有效的组织复习(简述防止遗忘的方法)(1)及时复习 (2)过度学习 (3)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4)分散复习与集中

    19、复习相结合(5)复习方法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7)尝试背诵与反复识记相结合(8)在复习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简缩而概括的记忆材料(9)排除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干扰68.简述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如何提高记忆效果)(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69.什么是表象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70.表象的分类 根据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以分为视觉表

    20、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等。 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划分,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71.表象的特征(1)直观性 (2)概括性 (3)可操作性72.简述表象的意义 (1)表象是个体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重要储存形式;(2)表象是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桥梁和中介。(3)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4)表象促进问题解决,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可以借助于表象进行形象思维。在进行推理时,表象也有重要的作用。73.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74.想象的分类根据有无目的性和意识性,想象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根据新颖程度和形成的

    21、方式,有意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75.什么是无意想象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76.什么是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根据新颖程度和形成的方式,有意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77.什么是幻想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78.想象的加工方式(1)黏合 (2)夸张 (3)拟人化 (4)典型化 (5)联想79.简述想象的功能 (1)预见功能 (2)补充功能 (3)替代功能 (4)想象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用80.简述想象的品质 (1)

    22、想象的主动性 (2)想象的丰富性 (3)想象的生动性 (4)想象的现实性 (5)想象的新颖性 (6)想象的深刻性81.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82.什么是语言语言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书写、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83.什么是言语 言语是指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过程。84.简述言语的功能(1)交流功能 (2)符号功能 (3)概括功能85.简述言语的

    23、种类1.外部言语(1)口头言语:口头语言又分为对话语言和独白语言(2)书面言语2.内部言语86.简述言语理解的三级水平(1)词汇理解或词汇识别是言语理解的第一级水平。(2)句子的理解是言语理解的第二级水平。(3)课文或话语的理解是言语理解的第三级水平。87.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地反映。88.简述思维的特征(1)间接性 (2)概括性 (3)问题性89.简述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发展水平的不同,可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4)根

    24、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5)根据思维的依据,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90.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1)流畅性 (2)变通性 (3)独创性91.简述创造性思维的过程(1)准备阶段 (2)酝酿阶段 (3)顿悟阶段 (4)验证阶段92.简述思维的过程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其他过程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93.简述思维的基本形式(1)概念 (2)判断 (3)推理。94.什么是概念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的思维形式。95.简述概念的分类(1)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可分为具体概念

    25、和抽象概念。(2)根据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可分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3)根据概念形成的途径,可分为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96.简述概念形成经历哪些阶段(1)抽象化 (2)类化 (3)辨别97.简述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简述怎样掌握科学的概念)(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3)充分利用“变式” (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98.简述采用“变式”进行教学的一般途径(1)一种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各种方式改变其非本质特征,呈现该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或形态,即从不同角度、方面组织感性材料,变换事物的非

    26、本质特征,以突出本质特征的方法;(2)另一种是突出事物的某些非本质特征,改变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呈现概念的内涵发生的变化,即改变事物的本质特征,但突出表现该事物所具有的某些明显的学生易混淆的非本质特征,为了说明只要本质特征不同就不是原概念所指的事物。99.简述良好思维品质的特点(1)思维的深刻性 (2)思维的灵活性 (3)思维的敏捷性 (4)思维的批判性 (5)思维的独创性100.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1)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的情景。(2)丰富学生必要的感性知识经验。(3)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4)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5)加强语言交流训练。(6)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7)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注意事项

    本文((教师招聘资格证知识宝典)认知过程.doc)为本站会员(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