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十一章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概述1.简述心理健康的含义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2.心理健康的标准(版本1)(1)自我意识正确。能正确评价、接纳自己。(2)情绪积极稳定。情绪乐观稳定,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烦恼能自行解脱。(3)人格结构完整。具有较高的能力、完善的性格、良好的气质、正确的动机、广泛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念等。(4)人际关系协调
2、。乐于交往,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处理矛盾的能力。(5)性别角色分化。能够获得相应的性别角色,行为方式和相应的性别角色规范一致。(6)社会适应良好。能够面对、接受、适应现实,能够妥善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3.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版本2)(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具有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能做到自知、自尊和自我接纳;(3)具有良好的自我调控和适应能力;(4)具有与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5)具有健全的人格;(6)生活热情和工作高效率4.简述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框架 (1)疾病模式;(2)健康模式5.简述主要的心理评估的方法(1)心理测验;(2)会谈;(3)观察法;
3、(4)自述法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8.联系实际谈谈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生物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病菌、病毒感染;脑外伤或化学物质中毒(2)社会环境因素: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3)个体心理因素:心理冲突;特殊的人格特征9.简述中学
4、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意义(1)中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2)中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10.简述保持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3)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5)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6)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1.如何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1)要保持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健康。(2)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也是保护良好情绪状态的方式之一。(4)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第二节 中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辅
5、导1.简述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1)焦虑症;(2)抑郁症; (3)强迫症;(4)恐怖症;(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6)性偏差;(7)进食障碍;(8)睡眠障碍2.简述心理辅导的含义心理辅导是指学校教育者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技能,设计与组织各种教育性活动,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3.简述心理辅导目标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6、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简言之,这两个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达到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与高层次的心理健康。4.简述心理辅导的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4)结合班级、少先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5)开展个别心理辅导活动(6)开展小组辅导(7)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5.心理辅导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6.简述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模式。(1)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指导模式 (2
7、)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治疗模式(3)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发展模式 (4)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社会影响模式7.影响中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行为改变和演练的方法有哪些?)(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 惩罚法;自我控制法。(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合理情绪疗法;认知疗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8.简述艾里斯情绪治疗的ABCDE步骤。艾里斯提出解释人得的行为的ABC理论。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D.驳斥E.新观念我们的情绪反应C是由B(信念)直接决
8、定的。可是许多人只注意A与C的关系,而忽略了C是由B造成的。 E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若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D)非理性信念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E)。第十二章 教师心理1、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内容 教师的心理特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长期扮演的各种不同的角色并随之逐渐形成的特有的心理品质。(1)教师的认知特征 教师的认知特征包括其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一般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专业学科内容知识、教育教学、心理学的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学能力包括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以及教育机智
9、等。 (2)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的人格特征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其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教师的职业信念、教师的性格特点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等。 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3)教师的行为特征教师教学行为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衡量:教师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任务取向、学生参与性、启发性、及时评估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这六点,必然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2.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
10、教师职业成长心理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和维护。3.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5)能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8)具有教育独创性。4.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1)主观方面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其人格特征、心理素质等自身因素的制约。(2)客观方面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教学工作量繁重而复杂,节奏紧张,教师不堪重负;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挫伤积极性,使教师缺乏成就感和前途
11、感;学校组织中人际关系复杂,家庭关系不和谐等。5.职业压力及其分类 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是由工作引起的,是教师对来自教学情境的刺激而产生的情绪反应。伍尔若和梅将教师职业压力按性质的不同分为五类:(1)中心压力较小的压力及日常的麻烦;(2)外围的压力教师经历的重大生活事件或压力情节;(3)预期性压力教师预先考虑到的令人不愉快的事件;(4)情境压力教师现在的心境;(5)回顾压力教师对自己过去的压力事件及相关经历进行的评价。6.职业倦怠及其表现(特征)长期的职业压力会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它是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玛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是情绪耗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是去人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3)是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工作的意义和价值。7.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1)个体积极的自我调适 观念改变。 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归因方式。 合理的饮食和锻炼,保持身体健康。(2)组织有效的干预(3)构建社会支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