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师招聘资格证知识宝典)教育与教育学.docx

    • 文档编号:3180859       资源大小:46.31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5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教师相关)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教师招聘资格证知识宝典)教育与教育学.docx

    1、目录教育与教育学4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41、教育的涵义42、简述教育的本质属性的特点43、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44、教育影响的主要相关内容45、试述教育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46、教育的功能及其分类57、教育的个体功能及其表现58、教育的社会功能59、教育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510、关于教育起源的几种观点511、教育制度的含义612、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哪些?613、现代学制的类型及代表国家614、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615、旧中国的学制沿革(旧中国学制的发展和变化)616、新中国的学制改革的发展变化717、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718、我国现行学度的类型719、

    2、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820、我国学制改革所遵循的基本原则821、简述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822、原始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823、奴隶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824、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825、古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古代中国各时期的教育特点)826、古代印度教育的发展927、古代埃及教育学校的类型有哪些?928、近代社会教育发展变化的表现929、现代教育的特点930、20世纪后期教育的发展趋势9第二节教育学的认识与发展101、教育学的概念102、教育学研究的价值103、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04、孔子的教育思想105、墨家的教育思想116、道家的教育思想117、学记的教育思想118

    3、、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19、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1110、卢梭的教育思想1211、洛克的教育思想121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及影响1213、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观点1214、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及观点1315、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观点1316、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基本观点1317、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及基本观点1418、蔡元培的教育思想1419、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1420、黄炎培的指导思想1421、晏阳初的教育思想1422、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1423、陈鹤琴的教育思想(简述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1424、简述当代教育学理论

    4、发展表现1525、简述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15第三节教育研究及其方法151、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及性质152、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和特点153、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154、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155、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166、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167、好的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的特点168、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169、教育文献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1610、教育文献综述的内容1611、制订研究计划的内容1712.研究论文的种类1713.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1714、教育观察法的含义1715、教育观察法的特点1716、教育观察法的步骤1717、教育观察法的优缺点1718、教育调查法的概念1819、教育调

    5、查法的类型1820、教育调查法的步骤1821、教育调查法的优缺点1822、教育实验法的概念1823、教育实验法的性质1824、教育实验法的步骤1825、教育实验法的优缺点1926、教育行动研究的概念1927、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1928、教育行动研究的步骤1929、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缺点1930、教育叙事研究的概念1931、教育叙事研究的步骤1932、教育叙事研究的优缺点1933、历史研究法2034、质的研究法2035、比较研究法20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

    6、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2、简述教育的本质属性的特点(1)教育是一种把自然人转化成社会人的过程,这表明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区别。(3)在这种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社会要求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3、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

    7、、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影响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4、教育影响的主要相关内容(1)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目的。(2)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3)教育方法: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4)教育手段:在教育活动中所使用的一切物质设备。

    8、(5)教育组织形式:指教育活动的形态。5、试述教育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选择教育影响并向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是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和主观愿望选择教育影响,并将教育影响内化为自己的身心发展内容的过程。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教育的活动主体教育者居于整个教育活动的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学的活动主体一受教育者居于整个教育活动的主动地位,发挥主动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是两个平行的主体,而是两个处于不同地位、起着不同作用的“复合主体”。他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主导与主动的关

    9、系。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6、教育的功能及其分类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可按照下面三种方式分类。(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7、教育的个体功能及其表现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指教育促进个体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功能,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其主要表现有三点:(1)教育促进人的先天素质得到发展,使生理、心理素质得以呈现;(2)教育把人类在历史

    10、进程中所形成的人类精神文明移植于个体之中;(3)教育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培养出合格的社会成员。8、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1)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能为一定的政治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发挥政治职能。促进政治民主化。(2)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成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还是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3)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因素。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保存文化、传承文化、活化文化、交流融合

    11、文化、选择文化、更新与创造文化等。教育的发展受文化发展的制约,其表现是:文化是政治、经济与教育关系的重要中介,文化按其自身特点和要求作用于教育。教育对文化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表现是传递保存文化、创造更新文化和传播文化。9、教育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10、关于教育起源的几种观点(1)神话起源说。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中国宋朝的朱熹也持

    12、这种观点。(2)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3)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无意识的模仿不是习得性的,是遗传性的。心理起源说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4)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由前苏联教育家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提出,也被称为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

    13、基础上,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此外,还有生活需要起源说、交往起源说、社会实践起源说等教育起源的观点。11、教育制度的含义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2、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哪些?(1)前制度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3)非制度化教育13、现代学制的类型及代表国家(1)双轨学制西欧各国(2)单轨学制美国(3)分支型学制前苏联

    14、14、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6)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7)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15、旧中国的学制沿革(旧中国学制的发展和变化)(1)1902年的“壬寅学制”(未实行)钦定学堂章程,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先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产生于1902年,亦称“壬寅学制”。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2)1903年的“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190

    15、3年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颁布执行,又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3)1912年的“壬子癸丑学制”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修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4)1922年的“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此学制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就学制作了修改,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16、新中国的学制改革的发展变化(1)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1951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务院公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学制发

    16、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新学制的内容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此外,还有各级各类补习学校、函授学校及聋哑、盲人等特种学校。(2)1958年的学制改革1958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该学制提出了学制改革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3)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主要内容有:第一,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第二,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第三,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第四,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第五,加强领导,对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4)19

    17、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有关教育制度的内容是:第一、确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文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简称“两基”“两全”“两重”;第二、调整中等教育结构;第三、改革办学体制;第四、改革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第五、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5)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了该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终身教育”,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6)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

    18、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该决定,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深化教育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明确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7)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7、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学校教育结构是指学校教育的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通常可以从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层次结构上来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层次;从类别上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可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五个大类。18、我国现行学度的类型从类型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学制。

    19、我国20世纪初从西方引入的现代学制,总体上是单轨制,随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对有文化的劳动者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的单轨制必然走向分支制。近三十年来,我国学制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就是重建和完善分支制,即通过发展基础教育后的职业教育走向分支制学制。19、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20、我国学制改革所遵循的基本原则(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21

    20、、简述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22、原始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进行的(2)教育没有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23、奴隶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1)学校教育成为奴隶主阶级手中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3)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4)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24、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尽管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这两种社会的学校教育,在教育目的、内容、制度和组织规模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存在许多共同之处: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具体表现为:第一,

    21、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脱离。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第三,学校成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第四,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第五,教学组织形式主要采用个别教学,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第六,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25、古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古代中国各时期的教育特点)(1)学校的萌芽。中国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夏代学校的设置主要有两类“序”和“校”。商代已经有了比较正规的学校教育场所。(2)西周的教育。周王朝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其显著特征是“学在官府”,又称之为“学术官守”。学校教育制度已发展得比较完备,并有了“国学”“乡学”之分。

    22、“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六艺具体为:礼、乐、射、御、书、数、礼。(3)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冲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战国时期,养士之风大盛。稷下学宫是养士的一个缩影,它是一所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其特点是学术自由。(4)两汉时期的教育。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思想专制的文教政策。元朔五年,经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设立太学,是当时的最高教育机构。东汉灵帝时,设立鸿都门学,这是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汉代地方官学通常称为郡国学或者郡县学。(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学校设置上的新举措立国子学与太学并列、建立

    23、郡国学校制度、设置专门的学校;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6)隋唐时期的教育。隋唐时期采取重振儒术,三教(儒、道、佛)并重的文教政策。在选士制度上采取科举制。唐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相当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组成了中央官学的主干。(7)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宋代产生的程朱理学,经元到明清发展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时期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八股文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开始走向衰落;一直到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才下令废除科举,兴办

    24、学堂。26、古代印度教育的发展古代印度的教育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分为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27、古代埃及教育学校的类型有哪些?(1)宫廷学校(2)寺庙学校(3)职官学校28、近代社会教育发展变化的表现(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3)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4)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29、现代教育的特点(1)现代教育的公共性(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2)现代教育的生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现代教育的科学性(4)现代教育的未来性(教育面向未来,教育发展满足未来社会发展需求)(5)现代教育的国际性(教育面向世界)(6)现代

    25、教育的终身性30、20世纪后期教育的发展趋势(1)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是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指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侧面。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4)教育的多元化。多元化是对单一性的否定。(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的信息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6)教育的个性化。所谓“教育个性化”,就是要承认学生在体质、智力、需要、兴趣等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存在的差异,

    26、并依据这些差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7)教育的国际化。现代教育从教育目标、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到教育管理等都要面向世界。第二节教育学的认识与发展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2、教育学研究的价值(1)宏观角度的研究价值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2)微观角度的研究意义(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有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有助

    27、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3、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教育学的发展,根据其方法、理论成熟的程度,大体可以分成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和现代化四个阶段。4、孔子的教育思想(1)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2)在教育对象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3)在教育目的上,孔子致力于培养一批“贤人”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4)在教育内容方面,孔子整理修订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奠定了儒家教育内容的基础。孔子的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5)在教学原则与方法方面第一,启发诱导。第二,因材施教。第三,学、思、行结合。第四,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28、师矣。”(6)在道德修养的方法方面第一,立志有恒。第二,自省自克。第三,身体力行。第四,改过迁善。(7)教师观方面教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要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5、墨家的教育思想(1)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2)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它们突破了儒家六艺教育的范畴,堪称一大创造。(3)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前两种都不够可靠,必须重视“说知”,依靠类推与明故的方法来获得知识。6、道家的教育思

    29、想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张“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7、学记的教育思想(1)教学相长。(2)尊师重道。(3)藏息相辅。(4)豫时孙摩。(5)长善救失。(6)启发诱导。8、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在西方,要追溯教育学的思想来源,首先需要提到的是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称为定义;第三步称为助产术,亦称产婆术。(2)柏拉图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

    30、理想国中。他认为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立项的工具。这种观点是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渊源。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伴随着近代欧美民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在19世纪达到高潮。(3)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主要表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注意到了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他所倡导的和谐教育主张,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渊源。(4)昆体良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

    31、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代表作雄辩术原理又译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昆体良对班级授课进行了一些阐述,这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9、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其主要观点包括:(1)“泛智”教育思想。他论证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主张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2)教育要适应自然。他认为教育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规律;(3)班级授课制。这是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贡献之一。(4)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32、。10、卢梭的教育思想卢梭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他在其代表作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11、洛克的教育思想英国哲学家洛克的主要思想体现在教育漫话中。“白板说”。他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绅士教育论。认为绅士教育是最重要的,绅士的教育要把德行的教育放在首位,基本原则是以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理智克制欲望,确保个人的荣誉和利益。1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及影响赫尔巴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

    33、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同时,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第一,在教学上,他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第二,突出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兴趣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第三,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后来他的学生席勒将其发展为“五段教

    34、学法”,即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对后世产生了广泛影响;第四,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认为教学是手段,教育是目的,二者是统一的。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教材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13、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观点(1)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其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

    35、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2)基本观点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对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毫无用途。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第三,把教育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就某一问题构成假设;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性。第四,认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第五,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14、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及

    36、观点(1)代表人物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2)基本观点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因此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第二,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第三,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亦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从而培养完整的人格。15、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观点(1)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社戚、克伯屈等人,代表性著作

    37、有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等。(2)基本观点第一,杜威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再组”。“教育即生活”是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根本命题,第二,在教育目的上,他认为教育“与其之外无目的”,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组织力量保证儿童的成长。第三,在师生关系上,他主张儿童中心。与其教育基本观点相一致,在教学上他倡导“做中学”,提倡活动课程,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智慧与探究的统一。第四,杜威的教育理论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课程(活动中心)”“做中学(

    38、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16、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基本观点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该书被公认是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马卡连柯的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其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可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7、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及基本观点(1)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批判教育学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是当前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金

    39、蒂斯、阿普尔、吉鲁以及法国的布厄迪尔等。(2)基本观点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是造成社会差别、歧视和对立的根源。第二,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第三,人们已经对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丧失了意识,将之看成是一个自然的事实,而不是某些利益集团故意制造的结果。第四,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对师生进行“启蒙”,以达到有意识“解放”。第五,教育理论研究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18、蔡元培的教育思想(1)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这五育互相联系,是一个统一的

    40、整体。(2)对北京大学的改造。(3)此外,他主张教育应当脱离政治而独立。19、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所谓全人生的指导,就是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应社会改进之所用。(1)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杨贤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2)提出具有正确生活态度的青年所应有的特征是:活动性、奋斗性、多趣性、认真性。20、黄炎培的指导思想(1)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著名职业教育理论。(2)主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实现“学校无不用之成材,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提倡“大

    41、职业教育主义”。(3)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他把职业道德的要求概括为“敬业乐群”,要有“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服务精神和奉献精神。21、晏阳初的教育思想(1)提出了“四大教育”“三大方式”(“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三大方式”即学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他认为,要解决四大教育必须采用三大方式。(2)主张知识分子要到乡村去,为农民办教育,要“化农民”必须先“农民化”22、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1)“生活即教育”,主张以人类的生活作为教育内容,在生活实践中接受教育;(2)“社会即学校”,要“把学校里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界中去”;(3)“教学做合一”,强调

    42、学做结合。23、陈鹤琴的教育思想(简述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活教育”。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三大部分。(1)“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2)“活教育”的课程论指导原则是把书本知识与儿童的直接经验相结合,“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3)“活教育”教学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24、简述当代教育学理论发展表现(1)教育科学体系逐步形成(2)教育理论异彩纷呈。主要有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布鲁纳的掌握学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3)教

    43、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的结合日益紧密25、简述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1)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2)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3)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4)瑞士教育家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由两篇文章构成,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强调活动的动作教学方法,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5)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出版终身教育引论,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6)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

    44、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他的和谐教育思想,由于他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他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对世界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三节教育研究及其方法1、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及性质(1)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的过程。(2)教育研究同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3)教育研究的基本性质是:文化性、价值性和主体性。2、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和特点(1)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伦理原则。(2

    45、)教育科学研究既有一般研究的特征,也有其自身特点: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可验证性。3、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它包括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教育问题具有复杂性、两难性、开放性、整合性与扩散性。4、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1)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2)提高教育质量;(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4)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5、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1)根据研究的目的,可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综合性研究(2)根据研究的功能,可分为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3)根据研究对象是“质”还是“量”,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4)另外,根据研究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可分为历史研究、

    46、描述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等。6、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1)选择研究课题(2)查阅文献资料(3)制订研究计划(4)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5)撰写研究报告7、好的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的特点(1)选题要有价值;(2)选题要新颖,有独创性;(3)选题要有一定的可行性;(4)选题必须明确具体;(5)选题要有科学性。8、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1)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2)对已有教育理论的质疑。(3)对教育文献的分析。(4)教育科学规划。9、教育文献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1)可以从整体上了解研究的发展动向与成果,把握需要研究的内容;(2)吸取前人研究的经验教训,避免重复研究;(3)可以澄清研究问题并界定变量;(4)可以为如何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5)可以综合前人的研


    注意事项

    本文((教师招聘资格证知识宝典)教育与教育学.docx)为本站会员(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