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案教学内容第八单元平均数的再认识课 时2备课时间2019.6.10上课时间设计者执教者五 年级 下 册课 型新授课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工农业生产中经常用到,它既可以反映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组数据比较,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为此,教科书安排了三个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利用北京市6岁男童、女童的平均身高,解释1.2m免费乘车的合理性;第二个问题是体会极端数据(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对平均数的影响;第三个问题是谈对平均
2、数的新认识。目的是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不是一个孤立的数据,而是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及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应用平均数的知识。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实际应用。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探索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认识到某些特殊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难点:能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资源利用) PPT课件; 第1页 共8页导学流程设计(集体研备)执教者补充第一课时1、 谈话导入1. 提问:同学们,在四年级第二学期,我们学习过
3、平均数,还记得如何求平均数吗?引导学生回忆后,回答:求平均数的方法有:(1)把每一个数加起来,除以个数;(2)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2. 出示问题:一个公司有15名员工,1位总经理,2个副总经理,员工月工资2000元,总经理每月40000元,副总经理每月20000元,这个公司的月平均工资大约是6111元,这个平均数能代表该公司的工资水平吗?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不能,因为员工月工资是2000元,与6111元相差太多。3. 揭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探索有关平均数的问题。二、探索新知1.探索“确定儿童免费乘车的身高”合理性。过渡:小时候,同学们经常跟着爸爸、妈妈乘车,
4、那时候你们乘车不用买票的,这是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的一种免费乘车政策,你们还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买票乘车的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解释: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学龄前儿童身高不足1.2m时,可以免费乘车。(1) 提问:你们知道1.2m这个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呢?学生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说一说。小组选派代表全班汇报。(2) 同学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北京市6岁儿童身高的统计数据,验证一下6岁儿童的身高是不是1.2m左右。课件出示:据统计,目前北京市6岁男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9.3cm,女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8.7cm。提问: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
5、119.3cm和118.7cm都和1.2m很接近,所以1.2m的高度是通过统计6岁儿童的身高得出的平均身高。(3) 师小结:6岁以下的儿童还没有到读小学的年龄,所以乘车免费,通过测量6岁儿童的身高,确定身高1.2m以下的儿童免费乘车时比较合理的。2. 探索“实际比赛中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合理性。过渡:同学们一定观看过歌手比赛吧!统计分数时,一般都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这个问题。课件出示:“新苗杯”少儿歌手大奖赛的成绩统计表。(1) 让学生计算出每位选手的平均分,并填空。学生独立计算,求出每位选手的平均分,然后排出名次。指名汇报。(2) 提
6、问:在实际比赛中,通常都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平均数的记分方法。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学生独立思考,说说这种求平均数记分方法的好处。小组交流,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看法,并在小组里形成统一意见。小组选派代表汇报。(3)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上述的方法重新计算3位选手的最终成绩,然后排出名次,看看所排出的名次和刚才排出的是否一样。学生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重新计算每位选手的平均分,然后排出名次。指名汇报。(4) 质疑:选手2为什么会变成第一名了呢?选手3的平均分又为什么下降了呢?学生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寻找原因,并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言。3. 谈谈对平均数新的
7、认识。(1)提问:通过刚才的探索,你对平均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学生根据刚才的探索过程,思考认识平均数的新特点。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对平均数的看法,纠正同伴不正确的观点。(2) 师小结:平均数是很神奇的,有时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能真实地反映某事件的一般情况;有时,平均数因为个别数据的影响,变得不合理。所以我们要灵活运用平均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三、星级训练、拓展运用学生独立填一填,与对子交流为什么可以这样填。并订正。四、畅谈收获,总结评价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在四年级初步认识平均数的基础上,再次认识平均数,了解了平均数表示事件的合理性,明白了一组数中任何一个数有变化,平均数会随之改变,特别是个别特
8、殊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很大,它会使得平均数变得不合理。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同学们,如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呢?指名汇报。二、巩固练习1.“练一练”第1题。理解该如何去计算数学和英语喜欢程度的平均分,根据平均分如何去作出判断。同时,注重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交流时,要关注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2.“练一练”第2题。交流时,关注学生对第(2)题的描述和分析,先让其估计平均年龄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并让其说说理解,从中让学生体会到相对于这一组数据而言,45是个极端数据,对平均年龄会有影响的。3. “练一练”第3题。拓展题。 这是一道拓展题,不作统一要求。在交流时,要关注学生对数据的整理、分析过程,学生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只要学生分析的结论清楚,能反映实际背景即可。这道题目要让学生明白分数越低,喜好程度越高。4、做“练习册”上的题。先独立完成,对子之间相互帮扶,共性问题全班交流,最后老师点拔。三、归纳总结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理解的方面或不满意的地方? 6续页板书设计平均数的再认识 1.确定儿童免费乘车的身高合理性 2.歌手比赛记分规则的合理性 3.对平均数新的认识课后反思8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