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内容左上包右下的字 教时数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观察、比较、分析左上包右下的字,初步掌握左上包右下的字的结字规律。2.通过描红、仿影练习,深入体会左上包右下的字的左上部分和右下被包部分笔画之间的关系,感悟左上包右下的字的具体写法。3.养成仔细观察、揣摩比较合体字特征的习惯,巩固已经养成的良好书写习惯。4.初步感知“大千体”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浓厚兴趣,主动提升自己的书法素养。教学重难点1通过观察、思考和练习,初步掌握左上包右下的字的写法。2观察和体会左上包右下的字中,左上部分撇画伸展和右下部分笔画外露的特点。教学准备 1.带有“尸”“广”“疒”偏旁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 2.带有
2、“居”“度”“疾”字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 3.多媒体课件、毛笔、练字纸若干、实物投影仪。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一)欣赏激趣,情境导入1. 书法作品欣赏。 同学们,我们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汉字书法更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看,它以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墨色的淡浓、行笔的缓急、布势的巧妙来抒发感情,创造意境,被喻为“纸上的音乐舞蹈”。2.合体字。今天,我们来学习合体字中左上包右下的字,来感受一下它们的美,好吗? (二)引导比较,学写“居”字1.今天我们要写的第一个字是“居”。这是唐代颜真卿多宝塔碑中的字。多宝塔碑是他四十多岁时写的字,字字刚劲雄浑,入
3、木三分。而他晚年写的颜勤礼碑则雍容闲逸,遒劲婉约。2.怎样才能把左上包右下的“居”字写漂亮呢?我们先来观察、比较一下这三个“居”字,看看哪个字最漂亮? 3.通过比较,同学们都认为要把“居”字写漂亮,应该做到下面几点:左上部分的笔画写得舒展,被包部分略向右下外露。(板书:左上舒展,右下外露)这是结字上的规律。但要真正把一个字写漂亮,还是要关注每个笔画的书写。大家再看: (1)观察这两撇,你们发现了什么?(都是露锋切入,切锋干脆,形态保持基本一致) (2)观察这个竖,你们发现了什么?(稍内收,左右内收,角度基本一致) (3)观察这两个“口”,和中心线比,你们又发现了什么?(上口偏左,下口偏右,这样
4、才能保持重心平稳) (4)更重要的是这里三横的收笔都很到位,顿挫非常讲究。特别是主笔横画的顿挫和“口”字最后一横的收笔,都要到位。老师给它编了口诀,一起读:上口稍扁撇画长,十字横画要外展,下口左右要内收,半藏半露气韵扬。.教师示范:下面老师写一写这个“居”字,同学们可以跟老师一起书空。5.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书写要领写写这个“居”字。取出纸笔,摆好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指实、掌虚、腕平、掌竖。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描红一个,仿影一个,临写一个。描红做到描红盖红不露红,仿影做到仿影重影不出影。(放音乐) 6.学生作品讲评。 请大家看一看自己写的“居”字,选择一个满意的字,打上五角星。如果觉得
5、自己做到了左上舒展,可以在上面画一个五角星。如果做到了右下外露,就再给自己加一个五角星。 (三)从扶到放,学写“度”“疾”1.今天,我们要学“度”“疾”两个字。比较一下“居”“度”“疾”这三撇,你们发现了什么?2.为什么这个“疾”字的撇变成了略收带钩?是呀,这就是书法中布势的玄妙,笔画之间的映衬连带之势,互相牵制又互为生发,彼此衬托,让这个字显得有生命力。3.怎么写好看呢?自己读帖,看看能否明白要领。4.想不想看看大师是怎么用笔用墨的?(播放视频)看大师书法真是一种享受。下面我们一起来练写这两个字。各描红一个,仿影一个。请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5.学生作品讲评。 (1)点评。谁愿意把你写
6、的作品拿上来,给大家欣赏一下。(让学生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 (2)互评。下面请同桌交换,改一改,如果他(她)做到了撇画伸展有力,给他(她)一颗星。如果他(她)做到了右下部捺画向右下舒展,再给他(她)一颗星。 (3)回练。根据同桌的建议再各练写一个。 (四)成果展示,拓展延伸 好,请大家把作品拿上来展示,张贴于黑板上。 (五)比较欣赏,多元感受1刚才这些字都是“楷书四大家”中颜真卿的字。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四大家对于撇画的处理。2.下面我们放松一下,来一次书法文化探宝。这位是近现代书画家张大千先生,这是他在台湾的故居摩耶精舍。摩耶精舍是他自己设计的一座四合院建筑,园中花木葱茏,小桥流水,曲径通幽,陈列着众多名贵的盆景和奇石,是台北著名的人文景观。入口门楼上的黑漆木匾古朴厚重,“摩耶精舍”四字出自著名学者、书法家台静农之手。我们来欣赏一下他的书法作品。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以行书为主,略带草书味道,用笔方正灵活,章法整肃,气韵朴茂。他的画也很好,书法配在他的画上更是相得益彰。3.总结:同学们说说,本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4.同学们,练字贵在坚持,每天定时定量,你们的字也会展现出自己的风貌来,祖国的书法文化会经由你们传承下去!下课!教学反思授课人: 许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星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