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日期 班级 组名 姓名 评价 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六要素”和基本特点。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3.培养读报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重点: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难点: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1.阅读本单元“活动探究”的相关内容,再通读课文,梳理本文的“新闻要素”。2.从互联网搜索、浏览关于渡江战役的资料,理解战役的意义。3.【文体知识】新闻,又称消息。狭义的新闻单指消息,广义的新闻指消息、通讯、特写、社论、
2、典型报告等。以简明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最新事实的短篇新闻宣传文书,也是最常见、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消息的结构通常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4.本课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5.我的阅读疑惑:1.阅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英勇的人民的解放军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诸城进击中。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这则新闻的要素】1.时间:1949年4月20日 2.地点:长江前线 3.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4.事件:突破阵地,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5.原因:毛主席朱总司令命令 6.过程如何:渡江战斗进击中。 2.本文的标
3、题有什么特点?简洁 、 概括3.“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4.说说文章的导语部分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导语中“大约”一词说明了什么?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来。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大约”表约数,突出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5. 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分析作者感情。(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明确:“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毫
4、不隐讳地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按理说长江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显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当,敌军不堪一击。(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明确:“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表现了我军稳操胜券的心态。这可以说是消息中难得-见的抒情笔调,渡江战斗如有天助,江景美丽,军威壮观,犹如一-幅景物画,令人赏心悦目,透露着乐观轻松的心情。(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明确:“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时间的词
5、语和突破”占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恰当地配合,把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当的态势表现得淋漓尽致。6.朗读课文,说说应该用什么基调朗读。(再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播报这则消息)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本课的思维导图。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学案)日期 班级 组名 姓名 评价 1.学习1.这篇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至4月22日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事件:横渡长江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6、经过与结果(发生过程):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2.文章开头的黑体字内容可否删去?有何作用?交代通讯社(或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有时还写出记者的姓名,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3.对照前文消息一,完成“消息”的相关知识的归纳。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请同学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理解。1.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导语:从“人民解放军”到“渡
7、江区域”。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人数之多(兵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战线)之长“冲破敌阵”攻势之利 “横渡长江”地点和事件结果2.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三路军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为什么这样安排?具体描述渡江战况:中路军-首战告捷;西路军-锐不可当;东路军-英勇突破。人数区域时间战况中路军30万安庆芜湖20日夜21日夜全部渡过西路军35万九江(不含)安庆21日17时22日22时渡过2/3东路军35万芜湖江阴21日17时22日22时大部分已渡过作者按中路军、西路军、西路军的顺序叙述。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战役,且渡江顺利,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
8、为微弱,但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叙述完中路军的渡江情况后,紧接着叙述西路军的渡江战况,最后写东路军的激战,文章达到高潮。3.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4.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的词语。我军:突破、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微弱、不想再打了、泄气5.就我们班这节网课写一则新闻报道,给校广播室投稿。要求:(1)拟出恰当的标题;(2) 注意导语的概括性和准确性;(3)主体部分语言简明。1.【当堂检测】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
9、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导语_,在文中的作用是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_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冲破敌阵和横渡长江(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不是,因三路军加起来是一百万。(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不含”指不包括,体现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指“全”,体现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2. 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本课的思维导图(也可以分条列举或画图表)。3. 山东临沂卷。(53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