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10章-网络经济与产业结构变迁课件.ppt

    • 文档编号:3040966       资源大小:1.76MB        全文页数:5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8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28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三亚风情)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8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第10章-网络经济与产业结构变迁课件.ppt

    1、网络经济学电子教案网络经济学电子教案第10章网络经济产业结构变迁与网络经济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Internet Economics10.1 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迁 4本章目录10.5 网络信息社会发展度量10.4 网络经济增长周期10.3 网络经济增长极10.2 网络经济产业结构变迁123410.1.1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理论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理论 10.1.2产业结构变迁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变迁的主要原因 10.1.4产业结构变迁的数量分析产业结构变迁的数量分析 10.1.3产业结构变迁的两种模式产业结构变迁的两种模式 10.1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迁 1产业结构的含义产业结

    2、构的含义 10.1.1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理论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理论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状态;或地区的产业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状态;产业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以及产业间的产业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方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方式。式。 2产业结构变迁的理论产业结构变迁的理论 10.1.1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理论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理论 1)配第)配第-克拉克法则克拉克法则 2)库兹涅茨的理论

    3、)库兹涅茨的理论 3)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 4)霍利斯)霍利斯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 5)赤松要的雁行形态发展理论)赤松要的雁行形态发展理论 1产业结构变迁产业结构变迁-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10.1.2产业结构变迁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变迁的主要原因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国民经济的结构性变动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国民经济的结构性变动和由低级向高级的转换。结构变动的积累形成了产业由低级向高级的转换。结构变动的积累形成了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的转换和高度化的过程。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的转换和高度化的过程。 2产业结

    4、构变迁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变迁的主要原因 10.1.2产业结构变迁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变迁的主要原因 (1)技术进步在产业间的发展不平衡)技术进步在产业间的发展不平衡 (2)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 (3)需求结构的变化)需求结构的变化 (4)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的影响 1按照经济发展要求的按照经济发展要求的“循序式循序式”推进模式推进模式 10.1.3产业结构变迁的两种模式产业结构变迁的两种模式 按照经济发展要求,采取按照经济发展要求,采取“循序式循序式”推进模式来实推进模式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等国都是采取这种模式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等国

    5、都是采取这种模式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尤以英国最为典型。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尤以英国最为典型。 2“压缩式压缩式”推进模式推进模式 10.1.3产业结构变迁的两种模式产业结构变迁的两种模式 “压缩式压缩式”推进模式推进模式:即采取超前配置产业或者几个发展阶段同时推进的发展模式,是后工业化国家推进工业化时所采取的一般方法。 这种模式需要国家进行有效干预,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这种模式需要国家进行有效干预,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产业政策为指导,通过引进技术,吸收国外资金和超前以产业政策为指导,通过引进技术,吸收国外资金和超前发展重工业等途径,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基础工业和重加工发展重工业等途径,迅速建立起

    6、强大的基础工业和重加工工业体系,加速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工业体系,加速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 1产业结构超前系数产业结构超前系数 10.1.4 产业结构变迁的数量分析产业结构变迁的数量分析 (1 )/iiitE aaR 2产业结构变动值产业结构变动值 10.1.4产业产业结构变迁的数量分析结构变迁的数量分析 10iiKqq100()/100%iiiiKqqq产业结构变动值是反映产业结构的变动幅度的指标产业结构变动值是反映产业结构的变动幅度的指标如果需要考虑某一产业的结构变动程度及变动方如果需要考虑某一产业的结构变动程度及变动方向,可以将上式改为向,可以将上式改为3产业结构熵数产业结构熵数 10.

    7、1.4产业结构变迁的数量分析产业结构变迁的数量分析 ,1(1/)nti ti tieW inW产业结构熵数是应用信息理论中干扰度的概念,将结构比变化视为产业结构的干扰因素,来综合反应产业结构变化程度大小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4Moore结构变化值结构变化值 1/21/222,1111/nnnti ti ti tiiiMWWW运用空间向量测定法,以空间向量中夹角为基础,将产业共分运用空间向量测定法,以空间向量中夹角为基础,将产业共分为为n个部门,构成一组个部门,构成一组n为向量,把两个时期间两组向量间的夹为向量,把两个时期间两组向量间的夹角,作为象征产业结构变化程度的指标,该指标称为角,作为象征产业

    8、结构变化程度的指标,该指标称为Moore的的结构变化值。其计算公式为结构变化值。其计算公式为10.1.4产业产业结构变迁的数量分析结构变迁的数量分析 10.2 网络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网络经济对产业结构的最大贡献在于网络经济对产业结构的最大贡献在于它它以前所未有的高渗透性带动世界产业结构以前所未有的高渗透性带动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调整和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传统,使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步伐加快,促进传统产业的产业的信息化步伐加快,促进传统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提高。快速发展和提高。10.2.1 改变传统产业改变传统产业 1、全面提升生产力各要素质量,降低交易成本,、全面提升生产

    9、力各要素质量,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生产效率普遍提高促进生产效率普遍提高 互联网通过降低信息成本而减少交易成本,使得要素市场和产品市互联网通过降低信息成本而减少交易成本,使得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得到进一步扩展,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提高场得到进一步扩展,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提高。 信息成本降低对市场扩展和市场效率的潜在影响信息成本降低对市场扩展和市场效率的潜在影响可以在可以在诺顿诺顿提出的提出的框架下进行研究:框架下进行研究: 假设市场存在如下需求和供给函数:PD = a bQS (1)PS = c + dQD (2)10.2.1 改变传统产业其中a,b,c,d代表相应的常数,QD代表需求数量,QS代表供给数

    10、量,PD代表消费者的购买价格,PS代表出厂价格。价格之差 G = PD - PS 定义为交易成本。 市场均衡是:QD = QS PD = (ad+bG+cb)/(b+d) = (ad+b(G+c)/(b+d) (3) 市场的均衡价格为:Q* = (a-c-G)/(b+d) (4) 对(4)式求偏导: Q*/ G = -(1/b+d) 0 (5) 由(4)式和(5)式可见,交易成本G的减少将导致均衡数量的增加,即市场活动的增加。这个特征同样适合要素市场。10.2.1改变传统产业改变传统产业 2、改变传统产业的服务和交易方式,推动企业、改变传统产业的服务和交易方式,推动企业管理组织和经营方式的变革

    11、管理组织和经营方式的变革 (1)网络经济推动传统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2)网络经济推动传统商务向电子商务转型。(3)互联网改变了传统企业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经营策略、贸易渠道和营销观念,产生了虚拟企业。10.2.1改变传统产业3、推进传统产业信息化、推进传统产业信息化(1)农业部门的信息化(2)工业部门信息化(3)服务业的信息化 第一,信息知识产业的繁荣,推动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升。 第二,服务提供方式的电子化,网络服务业的发展是服务业信息化的直 接体现。 第三,传统服务业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改进经营效率也是服务业信息化的基本内容。10.2.2 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

    12、发展 1、新兴产业的形成机制、新兴产业的形成机制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经济的发展引发了传统产业的资金、人才向信息产业的流动传统产业的资金、人才向信息产业的流动,对传统产业中技术落后的产业部门产生巨大的冲击。在不断整合和融合后,一些与信息产业关联度较大且处于发展初期的传统产一些与信息产业关联度较大且处于发展初期的传统产业中的企业业中的企业,通过网络经济信息化的充分引进和使用及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与引导,衍生出某些信息高科技产业,成长为新兴产业成长为新兴产业。信息高科技产业的出现需要一套相对完备的机制信息高科技产业的出现需要一套相对完备的机制,包括: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新兴的技术要素、相对完备的风险资本市

    13、场以及良好的知识、技术创新环境等。政策环境政策环境在新兴产业形成的机制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10.2.2 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2、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信息产业群的形成、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信息产业群的形成 产业结构的升级离不开产业的分化与重组产业结构的升级离不开产业的分化与重组产业分化产业分化:是指一系列专业化高新技术不断涌现,分化出新产业的过程。产业重组产业重组:是指原来专业分工明确的产业重新组合成新的产业,或形成产业界限模糊的复合型产业 在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信息技术的较强的渗透性和带动性,导致产业的分化与重组速度加快,形成大量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同时使信息产业或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特

    14、征的产业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10.2.3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的关联、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的关联技术结构技术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体系中,各种类型和水平的技术手段之间的相互联系及数量比例。产业结构的形成及演变与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的选择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通过中间产品的流动来实现可以用中间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来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直接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是指生产某产业的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另一产业产品的数量。其表达式是: aij = xij/xj (i,j=1,2,-,n)10.2.3 推动产业

    15、结构优化升级在产业结构关联中,直接消耗系数的集合构直接消耗系数的集合构成一个矩阵成一个矩阵,即:a11 a12 - a1na21 a22 -a2n - an1 an2 - annA =矩阵A反映了产业之间全部的生产技术联系,也称为技术矩阵技术矩阵,是产业之间联系的度量,反映产业之间技术联系的总体水平,实际上就是产业部门的技术结构。技术矩阵的总体水平是各产业特定技术水平的总和,可以由产业技术水平的加权平均值给出: nGA = PjGj J=1Ga:产业技术结构水平Pj:第j产业技术水平的权重Gj:第j产业的平均技术水平 上式说明,一国产业技术结构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每一产业的技术,和具有较高技术水平

    16、产业所占比重两个因素。因此,可以通过分析技术矩阵的变化来分析一分析技术矩阵的变化来分析一国技术进步的程度和技术结构的变化国技术进步的程度和技术结构的变化。10.2.3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1)技术革命催生新产业(2)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3)产业技术进步率与产业结构优化3、信息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信息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1)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进化(2)信息化使传统产业结构发生变化(3)信息化使产业间的关系发生积极变化4、虚拟企业、企业联盟促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虚拟企业、企业联盟促动产业结构的升级(1)网络经济下的虚拟企业、企业

    17、联盟(2) 虚拟企业、企业联盟促动产业结构的升级10.2.3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Internet Economics10.3.1 经济增长极经济增长极10.3.2 网络经济增长极的特征网络经济增长极的特征10.3.3 网络经济增长极驱动因素网络经济增长极驱动因素10.3网络经济增长极网络经济增长极10.3.4 网络经济增长极效应新特点网络经济增长极效应新特点Internet Economics经济增长极的含义经济增长极的含义: :经济增长极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类型经济增长极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类型。广义的经济增长极广义的经济增长极是指凡是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和生长点,包括制度创新点,对外开

    18、放度,消费热点等等。狭义的经济增长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狭义的经济增长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产业增长极。 城市增长极。 潜在的经济增长极。10.3.1 经济增长极经济增长极10.3.2网络经济增长极的特征网络经济增长极的特征Internet Economics经济增长极概念的特征经济增长极概念的特征: : (1 1)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 (2)网络经济对总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3)网络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和扩散性Internet Economics10.3.2网络经济增长极的特征网络经济增长极的特征 图10-1 中国网民规模与增长率1 1、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Internet Ec

    19、onomics 我国网络经济也快速增长,中国网民规模与增长率10.3.2网络经济增长极的特征网络经济增长极的特征 10-2中国网民规模与增长率Internet Economics2 2. .网络经济对总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网络经济对总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网络经济和总体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关,比翼双飞的。虽然国内生产总值(GDP)与网民数的数据单位和数量级不同,但是仅从年增长率的曲线上可以看到,两者的变化趋势是比较相似的,只是幅度有一定的差别。10.3.2网络经济增长极的特征网络经济增长极的特征Internet Economics10.3.2网络经济增长极的特征网络经济增长极的特征10-3 200

    20、4-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Internet Economics3 3. . 网络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和扩散性网络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和扩散性 (1 ) 全球网络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化全球网络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化10.3.2网络经济增长极的特征网络经济增长极的特征 网络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网络经济的发展。基本设施的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等,都会使互联网的普及率产生区域误差。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数据,2014年,互联网的普及率在发达国家为78%,在发展中国家为32%。在尚未使用互联网的人士中,90%以上在发展中国家。移动宽带普及率最高的区域依次为:欧洲64%,美洲59

    21、%,阿拉伯国家25%,亚太23%,非洲19%。全球各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情况如图10-4 所示。 10.3.2网络经济增长极的特征网络经济增长极的特征10-4 截至2014年1月各地区互联网普及率Internet Economics (2)(2) 中国网络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网络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10.3.2网络经济增长极的特征网络经济增长极的特征 图10-5 2007-2014年中国城乡互联网普及率Internet Economics10.3.3网络经济增长极驱动因素网络经济增长极驱动因素网络经济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最重要因素有技术,市场和资本,三者之间联系紧密,互相制衡,互相促进。 10-

    22、6 网络经济驱动力之间的关系Internet Economics 1 1、技术是第一驱动力、技术是第一驱动力 2 2、技术创新与网络经济其他驱动力关系、技术创新与网络经济其他驱动力关系 1)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 2)技术创新与内部机制 3)技术创新和风险投资10.3.3网络经济增长极驱动因素网络经济增长极驱动因素Internet Economics10.3.4网络经济增长极效应新特点网络经济增长极效应新特点 经济增长极效应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吸引和扩散效应,常由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引致;二是资本的集中和输出(并购)效应;三是规模经济效益和集聚经济效益(城市化趋势)。网络经济增长极效应也有其新特点:1、

    23、资本的集中和输出2、规模经济效益减弱3、集聚经济效益(城市化趋势)减弱Internet Economics10.4网络经济增长周期网络经济增长周期10.4.1 网络经济发展阶段回顾网络经济发展阶段回顾10.4.2 网络经济周期的特点网络经济周期的特点10.4.3 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Internet Economics 1、网络经济初步发展、网络经济初步发展:2000年之前是网络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表现是网络公司蓬勃发展成长迅速。 2、网络经济的泡沫危机、网络经济的泡沫危机:2000年,出现了网络泡沫危机。 3、网络经济的再度崛起、网络经济的再度崛起:2

    24、004年网络经济再度崛起。 4、网络经济的繁荣发展、网络经济的繁荣发展:Web2.0,是相对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10.4.1网络经济发展回顾网络经济发展回顾10.4.2网络经济周期的特点网络经济周期的特点 网络经济周期的特点网络经济周期的特点: : (1)经济周期阶段由科技创新速率决定。 (2)科技周期的调控方法与商业周期的调控方法明显不同。 (3)科技周期中繁荣结束的信号与商业周期中繁荣结束的信号不同。Internet EconomicsInternet Economics 经济周期的变化经济周期的变化 网络

    25、经济对经济周期的影响网络经济对经济周期的影响10.4.3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Internet Economics经济周期的变化经济周期的变化 西方国家经济周期的变化西方国家经济周期的变化 中国经济周期的变化中国经济周期的变化 按照波谷波谷的划分方法,从1954 年到2006 年的50 多年中,中国经济波动共呈现出10个周期。10.4.3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Internet Economics10.4.3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 1953-2007经济增长图(%)Internet Econom

    26、ics 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传统产业的衰退与高涨对整个国民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力减弱。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次产业的周期波动将会对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特点产生决定性影响。 高新技术更新换代,减缓由于固定资产更新所引发的周期波动。 产品生命周期逐渐缩短,经济周期波动减小。 信息成为调节经济的“第二只看不见的手”,使经济运行趋于平稳。10.4.3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网络经济对经济周期的的影响网络经济对经济周期的的影响: :10.5网络信息社会发展度量网络信息社会发展度量一个经济体中,其网络信息经济发展一个经济体中,其网络信息经济发展程度如何?怎么度量

    27、?关于信息经济测度程度如何?怎么度量?关于信息经济测度方法从早期的探索到目前成熟运用,经历方法从早期的探索到目前成熟运用,经历了较长期的发展过程。了较长期的发展过程。10.5.1信息社会测度方法的早期探索信息社会测度方法的早期探索 1马克卢普(马克卢普(Macluph)法)法 美国学者马克卢普于1962年发表的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开创了社会信息化测算的时代。马克卢普在此书中提出了“知识产业”理论,把美国的知识产业划分为教育、通讯媒介、信息服务、研究与开发、信息设备五大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美国知识生产和分配的最早的信息经济测度体系。 马克卢普在书中主要考察了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比

    28、例问题,提出了一套测算信息经济规模的理论与方法。计算公式为:GNP=C+I+G+(X-M),式中,GNP表示独立的商品化信息部门的GNP值;C表示消费者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量;I表示企业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消耗量;G表示政府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量;X表示产品和服务的国外销售量;M表示产品和服务对国外的购买量。10.5.1信息社会测度方法的早期探索信息社会测度方法的早期探索 2信息化指数法(信息化指数法(RITE模型)模型) 信息化指数法(RITE模型)是日本经济学家小松清崎介1965提出,该方法通过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信主体水平、信息系数四个主要因素来体现社会信息化的程度,具体包括11项指

    29、标。3 测算方法是首先确定某个时间点指标为基数,计算出其它时点各个指标的相对数,然后对相对数运用一步算术平均法或分步算术平均法求得最终的社会信息化指数。4 一步算数平均法:R= ,将基年某国家或地区的Si定为100,Xi为具体指标。10.5.1信息社会测度方法的早期探索信息社会测度方法的早期探索 3波拉特法波拉特法 波拉特于1977年出版的信息经济论中,创造了一套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的、完整的信息经济测度体系 将信息部门划分为一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两大类。一级信息部门包括所有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企业,二级信息部门是指信息生产仅供内部消费的民间和政府管理部门与非信息企业。10.5.1信

    30、息社会测度方法的早期探索信息社会测度方法的早期探索 4国际电信联盟指标体系国际电信联盟指标体系 199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西方七国集团召开的“信息大会”上,提出了一套评价七国信息化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电话主线拥有量、蜂窝式电话拥有量、ISDN用户数、有线电视用户数、计算机拥有量、光纤年增长率6个大类和12小类。 国际电信联盟体系严格界定了信息产业的范畴,较为合理地处理了各国信息产业划分与研究角度不同而引起的测评差异,但是测评结果仅反映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不能全面反映社会信息化程度。10.5.2ICT发展指数(发展指数(IDIITU)及其测量)及其测量表10-1 信息化发展指数

    31、(IDIITU )指标体系总指数一级指数二级指标 权重ITC接入指数(40%)1.每百居民固定电话线长 (1/5)2.每百居民移动电话用户数 (1/5)3.每个用户国际互联网带宽(bit/s)(1/5)信4.家庭互联网拥有率(1/5)息5.接入互联网的家庭比例 (1/5)化ITC应用指数(40%)6.每百居民互联网用户数 (1/3)发7.每百居民固定互联网用户数 (1/3)展8.每百居民移动互联网用户数(1/3)指ITC技能指数(20%)9.成人识字率(1/3)数10.初中毛入学率 (1/3)11.高中毛入学了(1/3)10.5.2ICT发展指数(发展指数(IDIITU)及其测量)及其测量表1

    32、0-2 2011和2012年的ICT发展指数(IDI)经济体12年12年IDI11年11年IDI经济体12年12年IDI11年11年IDI排名排名排名排名韩国18.5718.51挪威68.1367.97瑞典28.4528.41荷兰7877.85冰岛38.3648.12英国87.98117.63丹麦48.3538.18卢森堡97.9397.76芬兰58.2457.99中国香港107.92107.6610.5.3中国信息社会指数(中国信息社会指数(ISI)及其测量)及其测量 国家信息中心开发了国家信息中心开发了“信息社会指数信息社会指数”(ISI)来度量信息社会的发展。)来度量信息社会的发展。IS

    33、I的取值范围的取值范围在在0与与1之间,之间,ISI的值越高表明信息社会发展水的值越高表明信息社会发展水平越高。以信息社会指数(平越高。以信息社会指数(ISI)为阶段划分的)为阶段划分的标准,将信息社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两大阶段,标准,将信息社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两大阶段,即信息社会的准备阶段(即信息社会的准备阶段(0ISI0.6)和信息)和信息社会的发展阶段社会的发展阶段(0.6ISI1),信息社会发展,信息社会发展阶段划分及指标体系如表阶段划分及指标体系如表10-3和表和表10-4所示所示.10.5.3中国信息社会指数(中国信息社会指数(ISI)及其测量)及其测量表10-3 信息社会发展阶段划

    34、分16发展阶段准备阶段发展阶段起步期转型期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ISI)0.3以下0.3-0.60.6-0.80.8-0.90.9以上基本特征信息技术初步应用信息技术应用扩散加速,实效开始显现信息技术的影响逐步深化经济、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本实现包容的社会面临问题基础设施跟不上需求发展不平衡互联互通问题,使用性问题包容性问题进一步的技术突破与技术应用主要任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认识)加快调整与改革,逐步消除发展不利因素,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信息素质改进体制机制关注弱势群体,实施普遍服务鼓励创新10.5.3中国信息社会指数(中国信息社会指数(ISI)及其测量)及其测量

    35、表10-4 信息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名称权重指标名称权重指标名称权重1.知识型经济指数30%1.1经济发展指数1月4日1.1.1人均收入指数11.2人力资源指数1月4日1.2.1成人识字指数1月3日1.2.2教育投入指数1月3日1.2.3大学生指数1月3日1.3产业结构指数1月4日1.3.1产值结构指数1月2日1.3.2就业结构指数1月2日1.4发展方式指数1月4日1.4.1研发投入指数1月3日1.4.2创新指数1月3日1.4.3能效指数1月3日2.网络化社会指数30%2.1基础设施指数1月3日2.1.1有线电视接入指数1月2日2.1.2宽带接入指数1月2日2.2数字包

    36、容指数1月3日2.3社会发展指数1月3日2.3.1消费水平指数1月2日2.3.2城镇化指数1月2日3.数字化生活指数30%3.1数字应用指数1月2日3.1.1移动电话指数1月3日3.1.2电脑指数1月3日3.1.3互联网指数1月3日3.2支付能力指数1月2日3.2.1移动电话支付能力指数1月3日3.2.2宽带支付能力指数1月3日3.2.3有线电视支付能力指数1月3日4.服务型政府指数10%10.5.3中国信息社会指数(中国信息社会指数(ISI)及其测量)及其测量根据以上指标体系测度,根据以上指标体系测度,2013年,中国信息社会总指数(年,中国信息社会总指数(ISI)达到)达到0.4712,仍处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加速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仍处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加速转型的历史进程中。2007-2013年年均复合增长年年均复合增长9.16.15,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情况如图,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情况如图10-8所示所示。 图10-8 2007-2013中国发展情况本章考题本章考题1网络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变迁产生哪些影响?2什么是经济增长极?经济增长极有哪些特点和类型? 3为什么说网络经济是现代经济增长极?网络经济增长极效应有什么特点?4网络经济周期有什么特点? 5. 如何测量信息社会发展程度?网络经济学电子教案网络经济学电子教案本章结束本章结束


    注意事项

    本文(第10章-网络经济与产业结构变迁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