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充要条件的定义,掌握充分必要条件的意义;能够判定给定的两个命题的充要关系, 掌握判断充要条件关系的三种方法:定义法;利用原命题和逆否命题的等价性;利用集合之间关系利用双箭头的传递性(图像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严密性品质。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二、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充要条件的定义;掌握判断充要条件关系的四种方法2.教学难点:掌握判断充要条件关系的四种方法1、新课导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刘俊海在中国政府采购报中指出:设
2、立部门集中采购机制,既要有政策上的考虑,又要涉及利益上的衡量,原则上说,为方便某些部门、系统的需求,批准设立集体采购机制。但前提是要严格把握设立条件,既要充分,又要必要。提出问题(1):在生活中如何理解既要充分,又要必要?在数学中:如果已知p:整数a是6的倍数;q:整数a是2和3的倍数.请分析: p是q的什么条件?q是p的什么条件?分析:要判断p是否是q的充分条件,就要看p能否推出q,要判断p是否是q的必要条件,就要看q能否推出p易知:pq,故p是q的充分条件;又q p,故p是q的必要条件2.引出概念:一般地,如果既有pq ,又有qp 就记作p q.此时,我们说,那么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充分必
3、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充要条件.显然,如果p是q的充要条件,那么q也是p的充要条件.概括地说,如果如果p q,那么那么p 与与 q互为充要条件互为充要条件.3.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方法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方法方法方法1.直接用定义判断:直接用定义判断:若pq ,但qp,则p是q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若qp,但pq,则p是q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若pq,且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若pq,且q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例例2.下列各题中下列各题中,哪些哪些 p是是q的充要的充要条件条件?直接用定义判断中,如何从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性理解上述四种关系?方法2、利用命题的四种形式进行判定p
4、是q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为假p是q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原命题为假,逆命题为真p是q的充要条件 原命题、逆命题都为真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原命题、逆命题都为假方法2、利用命题的四种形式进行判定提出问题(2):在利用命题真假判断充要条在利用命题真假判断充要条件是,如何有效的利用等价件是,如何有效的利用等价命题?命题?方法3、利用集合关系进行判断方法3、利用集合关系进行判断练习练习1、设集合、设集合M=x|x2,N=x|x3,那么那么“xM或或xN”是是“xMN”的的( ) A.充要条件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不必要充分不必要 D .不充分不必
5、要不充分不必要方法方法4:利用双箭头传递性判断:利用双箭头传递性判断方法方法4:利用双箭头传递性判断:利用双箭头传递性判断练习练习2、已知、已知p,q都是都是r的必要条件,的必要条件, s是是r的充分条件,的充分条件,q是是s的充分条件,则的充分条件,则 (1)s是是q的什么条件?的什么条件? (2)r是是q的什么条件?的什么条件? (3)P是是q的什么条件?的什么条件?练习练习3.若若A是是B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是是B的充要条件,的充要条件,D是是C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那么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那么D是是A的的_ 4、证明充要条件的方法和步骤例例5、已知圆、已知圆o的半径
6、是的半径是r,圆心,圆心o到直线到直线l的距离为的距离为d.求求证:证:d=r是直线是直线l与圆与圆o相切的充要条件相切的充要条件.证明该题要从充分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进行,证明该题要从充分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进行,其中由条件推出结论就是充分性,由结论推出条件就是必要性。5、生活中的充要关系她是小李的妈妈,则她们是母她是小李的妈妈,则她们是母子关系?子关系?6、课堂小结1.p是q的充分条件包括两种可能,即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或p是q的充要条件;同样,p是q的必要条件也包括两种可能,即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或p是q的充要条件.2.关于充要条件命题的证明,一般分充分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进行,其中由条件推出结论就是充分性,由结论推出条件就是必要性.3.充要条件是一种等价关系,许多数学问题的求解,就是求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 在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时,要“正逆互推,注意特例”.四、课后作业课本12页练习1、2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