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工作概论第六讲:社会工作理论1一 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2什么是理论?定义:理论是一系列逻辑上相互关联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它从较高的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和变化,是对经验的抽象概括。在社会工作中,一些人们长期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实践模式同样具有理论特征,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实践理论3理论的形式包括:思辨形式、分析形式、命题形式、模型形式社会工作理论的意义: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确定社会工作者将要协助解决的问题的性质与原因。根据其对行为与社会问题的性质与成员所做的解释,设定社会工作过程的工作目标。提出一套达到上述目标的实务工作方法、技巧及模式。4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之路大卫 豪
2、的七个阶段分类方法按时间段分类方法理论的发展与变迁分类方法5大卫豪的七个阶段分类方法“调查”阶段“精神分析学”阶段“精神分析学派”和“功能主义学派”阶段“获得”阶段“盘点”阶段“理论统一”阶段“理论归类”阶段6按时间段分类方法常用于分析美国的社工理论发展历程起始于19世纪中后期,民间团体开始关注因工业革命和社会变迁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慈善活动开始兴起。以“慈善组织会社”和“社区睦邻运动”为典型体现经验主义的做法,缺少理论指导7上世纪20-30年代,心理分析学派主导期1915 Flexner“社会工作是否是专业?”1920-1930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派81930-1950年代 诊断学派、功能学派
3、、行为学派的博弈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个人分析无补于事,需要考虑环境改变。Hamilton提出“社会个案工作”,提倡“人在情境中”,承认问题来自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Otto Rank, Perlman等91960-1970年代 小组与社区工作崛起反战、人权运动、社会动乱Barlett(1970)提出社工实务的共同基础101980-1990年代 后现代思潮影响对传统观念质疑女性主义思想成熟与发展11理论的发展与变迁分类方法1929 Austin 社会工作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开“大杂烩”式理论体系的先河1920s-1930s 精神分析理论的黄金期1960s之后,人类学、政治学、公共管理理论等被引入该
4、体系之中1970s 系统学、生态学被引入达到社会工作理论体系之中,Turner的研究表明有超过26种理论对社会工作具有指导意义1980s-1990s 马克思主义学说、建构主义学说等相继加盟12二、 社会工作理论的作用与分类13社会工作理论的作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帮助发现、确定问题解释问题预测问题确定干预的方法和模式指导服务实践的发展发展新的理论14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按照大卫豪的归纳,可以将其分别概括为“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与“社会工作的理论”两大类“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就是理论对人和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等内容进行诠释的内容“社会工作的理论”,就是理论中用来对社工实践本身的性质、目的与
5、方法等进行说明的内容15马尔科姆佩恩的分类:实证主义与后现代理论实证主义理论就是判断知识有效性的原则。提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后现代理论指人们用象征性词语、观念对现实进行表述。多元化、破碎化、反大一统、完全不同的知识形态。16不论如何对社会工作理论体系进行分类,总是要遵循“外借理论”和“实务理论”相结合的原则。简而言之,就是“思辨”与“实践”理论之间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社会工作理论结构体系17三、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内容概述181 心理分析流派以弗洛伊德为“开山祖师”其核心在于人格发展理论19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盛极一时,直到六十年代依然在发挥作用对儿童、战争受害者的治疗体现了其实用性至今依然具
6、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0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本我:人类最为原始的,属于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饥饿、愤怒等自我是本我由经验中发展出来的,包括意识和潜意识,所以,自我具有管理人格体系的能力,遵循现实原则,调节本我的欲望以及超我与外界的要求超我由自我发展而来,包括意识和前意识,也包含部分潜意识。超我包括两个层面:良心和理想。当合乎超我的要求时,个人感到骄傲与自尊,反之感到罪恶与羞耻。超我关系到社会制度,规范及社会现状的维系21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它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
7、要进行调节。因此,治疗的焦点在于“自我”22精神分析理论如何指导社工实践?指导原则:坚持个体差异化原则坚持构建安全与支持的环境原则采用自由联想的方法注意倾听、理解、支持与接纳232 认知行为理论流派认知理论与行为理论是相辅相成的该理论体系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由认知理论与行为主义理论相整合而来24认知理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精神分析学派基础上发展人的行为是由个体整体生活形态所塑造的,在此过程中,认知起着重要作用25行为主义理论巴普洛夫和斯金纳的经典实验治疗的焦点在于,什么事情可以引起人的行为发生转变,而不去关注人的心理变化通过改变思维、信念与行为,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心理疗法26认
8、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当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化思考“机制的影响。正因为思考是不假思索的,个人的许多错误的想法、不理性的思考、荒谬的信念、零散或错置的认知等,可能存在于个人的意识或察觉之外。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将这些可以不假思索发出的行动重新带回个人的思考范围之中,帮助个人在理性层面改变那些不想要的行为。27认知行为理论的社工实务作用实务原则:尊重案主的自主决定和信念帮助案主改变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认知在正确认知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专业关系与积极的人生态度,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28助人的策略:确定案主的不正确的思维方式或想法,确认它们如何导致
9、负面情绪、不良行为。要求案主自我监控自己的错误思维或进行自我对话探索受助人的错误思维方式与潜在感觉信念之间的关系运用不同的具有正面功能的正常思维方式进行检验29认知行为理论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广泛应用于社工实务之中。存在一定的限制。首先,认知行为与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的关系非常复杂的,很难明确分清三者的不同作用。其次,认知行为理论对个体的认知能力有较高的依赖,所以面对缺乏足够认知能力的个体来说,其适应性就受到很大的限制。303 社会支持理论流派发展历史鲍尔拜:依附理论,强调早期关系柯伯、卡塞尔:工具性支持、情绪支持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70-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31社会支持网络是指一组人之间的接触
10、,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感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分为正式支持网络(来自单位、机构等支持)与非正式支持网络(来自亲戚、同事、朋友等支持)一般是对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结构)与内容(什么关系与关系强度)进行评估32社会支持理论的社工实务作用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重点在于帮助其学习如何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和利用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网络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预防、治疗和恢复334 生态系统理论流派贝塔朗菲1971年提出,认为生命有机体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系统都是一个更大的系统的子系统。核心观点在于它以整体的视角来看待人和社会。社会工作对系
11、统理论的应用始于美国赫恩早期提出的全人或全貌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高德斯坦提出统合取向的社会工作实务,平卡斯和米纳罕以系统的观点介绍整合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和方法,被看做是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的正式运用。34系统论的核心观点:受助者的问题来自于其系统,而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一个看起来是个人的问题,可能与其生活的环境的各个层面存在广泛的联系。对个人的问题来说,问题本身以及各层次的系统都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工作者需要将受助者的问题和提供的服务放在动态的系统之中进行考察。35生态系统理论的核心观点:人生来就有与环境和其他人互动的能力,人与环境是互惠的,并且个人能够与环境形成良好的调适关系
12、个人的行动是有目标的,人类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个人的意义是由环境赋予的,要理解个人,就必须将其置于其环境之中个人的问题是生活过程中的问题,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断必须在其生存环境中来进行36生态系统论的社工实务意义强调要理解个人在家庭、团体、组织及社区中的社会生活功能,社会工作者应该努力探查生活环境的不同层次之间的关联之处。个人所生活的系统可以分为四层,即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在系统和宏观系统将服务对象放在一个有系统的层次的系统之中,将服务对象与其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看待,通过改变系统来实现个人需要的满足。375 标签理论流派萌芽于20世纪前叶的美国,60年代开始流行,70年代是其发展
13、的鼎盛期萌芽期,1938,坦南鲍尔犯罪与社会形成期,1951,勒麦特社会病理学繁荣期,1963,贝克圈外人38核心思想:越轨行为是社会互动的产物。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越轨者,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在外界具有话语权者(父母、老师等)处理其越轨行为时,将其贴上消极的、不良的“标签”,被“贴标签”者在不知不觉中修正了“自我形象”,并开始认同自己是“越轨者”,进行更严重的越轨行为。最终使自己深陷泥潭,难以自拔。39标签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启示人们之所以成为“有问题的人”,这与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其行为的定义过程与定义内容密切相关。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使原来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恢复
14、为“正常人”。406 人本主义理论流派起源于14世纪后半叶,发源于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成果之一。人的价值包括尊严、才能和自由得到了承认。41其主要观点包括:人类的智力能力,相信人有能力运用自己的理性控制自己的命运。基本原则:诚实和真诚、温暖、尊重和接纳,同理(或同感)42人本主义理论的社工实务价值常用于小组社会工作中核心是个人的存在,个人具有选择的自由。人的本质是由自己所选择的行动决定的。人的自由表现在选择和行动两个方面。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认识选择的重要性,并按照自己的选择区行动和承担生活的责任。在实践中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责任,关注受助者的主观经验。437 增权
15、理论流派芭芭拉索罗蒙于1976年首次提出“增权”概念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社会工作各领域开始得到广泛应用44基本内容: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产生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障碍,使人无法实现他们的权能,但这些障碍可以改变。每个人都不能缺少权能,个人的权能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强。受助者是有能力、有价值的。权能不是给予的,是通过共 同的活动获得的。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关系式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45增权理论的社工实务意义协助受助者确认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媒介,协助受助者了解社会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巧可分享和应用,协助受助者认识社会工作人员只是帮助其解决问题的伙伴,受助者自己是解决问题的主
16、体。协助受助者明确无力感可改变。46增权理论在处理家庭暴力、家庭内成员歧视等方面可以发挥较为突出的效果:在家庭暴力案例中,受助者所遇到的问题常常就是权能被压制,个人产生无权感。例如妻子由于长期受到丈夫的虐待,已经失去了反抗的力量。在社会工作者看来,其不是没有权能,而是个人权能被压制了。利用增强权能的观点,社会工作者一方面采取措施控制其丈夫的暴力行为;另一方面帮助受助者发现自己在过去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长处,让她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消除她的无力感,以帮助她逐渐走出家庭暴力的阴影。47四、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之路48我国社会工作实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左右1949年之前是专业社会工作者1949年之后是政府或群众团体中工作的非专业化的实际社会工作者49中国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发展的必由之路虚心学习、了解和研究西方国家已有的各种社会工作理论。认真研究和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经验50推荐读物O.威廉.法利 著 社会工作概论第十一版 隋玉杰等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1谢谢大家!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