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第1节 第2课时一、选择题(2011杭州高三一摸)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12题。1阶段,该地“地广人稀”“江南卑湿”,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稠密的水系;黏重的土壤;低湿的土地;湿热的气候;起伏较大的地形ABC D解析:该流域为长江流域,早期发展缓慢,与稠密的水系,黏重的土壤,低湿的土地等自然因素有关;季风气候,夏季都较湿热,因此选择D项。答案:D2从阶段到阶段,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是()A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地区延伸B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C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向东北方向
2、的河流下游地区分散D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解析:读图做出判断,明显的变化是出现新兴电子工业,且向西延伸。答案:D地理环境的差异会造成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活习惯、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陕西就有陕西十大怪之说: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据此回答34题。3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以种植_为主,才形成了“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A玉米 B小麦C大豆 D高粱4“帕帕不装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这里风沙大,在陕西冬春季节常刮()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解析:第3题,受降水和
3、气温条件的影响,陕西关中地区以小麦种植为主。第4题,影响陕西的冬季风主要是西北风,风沙较大。答案:3.B4.D(2011青岛高二检测)下图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回答57题。5甲所在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条件是()A地形崎岖 B光照较少C降水不足 D积温过高6资源短缺制约着乙所在工业基地的发展,下列工程中不能缓解上述问题的是()A南水北调 B西气东输C西电东送 D北煤南运7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所在地形区燃煤多、地形封闭,酸雨较严重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降水多、水土流失较普遍解
4、析:第5题,由图可知甲为四川,因地势为盆地地形,所以多云雾,光照不足。第6题,乙图所在地区属于我国沪宁杭工业基地,该区因常规能源缺乏而限制了其经济的发展,选项中南水北调不能缓解该问题。第7题,甲地区的封闭盆地地形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常形成酸雨,是我国的重酸雨区;乙地多出现台风活动;丙地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较少,光照强,但大气逆辐射也弱,热量不足;长城以北降水少,荒漠化严重。答案:5.B6.A7.A(2011哈师大高三模拟)湖泊是河流重要的调节中转站。特别是一些大江大河,中途流经湖泊的水流调节作用更为重要。像鄱阳湖、洞庭湖等对于减缓长江洪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明清以前,人们对湖
5、泊的开发利用较少,湖泊水面大,水量多。“八百里洞庭,水天相接”。近代,人口的快速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人们纷纷开发洞庭湖边的“垸子”,围湖造田,使湖泊的面积缩小,湖泊的蓄水功能大大降低,长江下游受洪水灾害影响的次数增多,灾害加重。随着人们的认识提高,退田还湖、退田还林已成为洞庭湖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据此回答810题。8洞庭湖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的变化主要是因为()A经济压力 B人口压力C环境需求 D政策变化9从洞庭湖区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在一定阶段经济的影响很重要,但最终影响区域发展的是()A人们的观念 B区域的可持续发展C国家政策 D经济效益10洞庭湖对长江水流量的
6、调节作用一度下降很多,主要的原因除了围湖造田导致湖面的缩小,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A长江流域降水量逐渐增大B洞庭湖区人口增多,污水排放量大C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在河湖中淤积D洞庭湖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量大解析:第三个阶段指的是现在的生态环境建设,是人们在吸取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主动改变自身行为的举措,可维持区域的持续发展。洞庭湖调节作用的下降,是指湖泊的容量变小,湖面缩小之外,湖底淤积、水域变浅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上游丘陵山区人口压力大、大量砍伐林木引发水土流失而造成的。答案:8.C9.B10.C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回答1113题。11关于
7、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1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夏季热量充足劳动力价格较低农业科技发达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 BC D13甲、乙两区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区域,制约两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多山的地形干旱的气候对外联系不便生产方式落后水资源短缺A BC D解析:第11题,甲区域是塔里木盆地,乙区域是海南岛。甲、乙两区域河流都以夏汛为主。第12题,甲、乙两区域
8、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夏季热量充足,劳动力价格较低。第13题,制约两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多山的地形、对外联系不便和生产方式落后。答案:11.C12.B13.C二、综合题14(2011天津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1)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背景不包括()A国家政策B探索新时期区域发展的新模式C天津是特大城市,辐射作用强D天津的地价低(2)简述滨海新区开发的区位优势。(3)简要说明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方向。解
9、析:第(1)题,由材料的内容可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是国家决策。加快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必将带动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的发展,从而促进沿海地区优化开发,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天津作为特大城市,地价并不低。所以,D项不是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背景。第(2)题,天津滨海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背靠京津,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是我国北方大陆桥的重要出海口,是京津冀都市圈的海上门户,内陆腹地广阔,区位优势明显,随着滨海新区的发展和综合运输网的不断完善,设施健全,土地资源相对充足,近海油气等资源也比较丰富,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第(3)题,由图可知,该区有科技产业发展区及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大量可供开发的
10、土地资源,必将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研发转化基地。天津港本身就是我国沿海综合性港口之一,是集装箱的干线港,随着滨海新区的发展和综合运输网的不断完善,天津港可以逐步成为中国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答案:(1)D(2)腹地广阔,辐射作用强;完善的交通网络;土地资源、近海油气等资源丰富;国家的优惠政策。(3)未来将形成强大的北京天津滨海新区发展轴,成为京津冀的经济核心区。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滨海新区将成为我国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天津港会成为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15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人们把“天府”与“物华天宝,
11、安居乐业”联系起来。叫做“天府”的地方应该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 中国历史上曾有7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如图中斜线所示),2008年中国又评选出了十大“新天府”(如图中阴影所示)。(1)简述历史上的“老天府”分布地区的共同优势条件。(2)古人对天府的描述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民丰物阜”。评选专家给出的新天府标准是:应该是人人向往的居住地,幸福感较高,是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的区域。这说明与“老天府”相比,“新天府”的评选标准更重要是考虑_ _。(3)除成都平原外,其余的“老天府”在“新天府”的评选中黯然落选,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4)三江平原从解放初“北大荒”到“北大仓”,再
12、到1999年,北大荒全面停止开荒,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现又被评为“新天府”。试分析产生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由材料“天府”所在地自然条件优越,结合图示,依据自然区位的诸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由“老天府”所在地可知,大部分“老天府”现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环境破坏严重,从而落选“新天府”。结合古人对天府的描述和专家对新天府的评选标准,可以看出人地协调发展、注重可持续发展是“新天府”的共性。三江平原农业地位的变迁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答案:(1)都分布在地势平坦、气候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植被覆盖较好的地区。(2)人地协调发展(3)人口急剧增加,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4)解放后,随着我国人口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家开垦了“北大荒”;经过几十年的开垦,“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由于过度开垦使原有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因而国家又做出了全面停止开荒,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的政策,湿地面积缩小趋势得到了遏制。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这里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且区域内环境优美,污染很小,因此当选为“新天府”。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