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级四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单元(或主题)名称升和毫升1.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这部分内容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教学的。一方面,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在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学生对升和毫升或多或少地都有些接触和认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操作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可行的;另一方面,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范围,也有助于以后建立体积的概念。因此,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本册教学。教材先让学生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再认识毫升以及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2. 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使学
2、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活动中,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初步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容量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估计意识。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具体的活动,初步建立升和毫升的概念,知道1升=1000毫升。3. 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第三课时通过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生活常识,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
3、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第二课时1. 教学容量单位“毫升”,感受1毫升液体大约有多少。2教学升和毫升的进率,会简单的换算。第一课时1.教学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器的容量需要统一的单位;2.教学容量单位“升”,感知1升的实际大小。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课题认识升课型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 教学内容分析例1主要教学容量的含义。教材没有用下定义的方式揭示容量的概念,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操作和交流,获得对容量含义的具体感知。先呈现了两个大小不同的玻璃杯和两个大小相近的冷水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初步认识到容器能盛的液体
4、的多少就是它的容量;通过比较不同容器容量的大小,初步体会容量是有大小的;然后通过用大小不同的两种杯子计量同一个水壶里所盛的水,进一步加深对容量含义的认识,并产生统一容量单位的心理需求。例2主要教学容量单位升。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容器,了 解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升”作为单位计量容器的容量,同时指出“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 表示”;接着,启发学生主动提出“1 升有多少”的问题,并通过在量杯(1升)里倒人1升水,再全部倒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实验,发现“1升水正好装满这个正方体容器”,进而获得对1升的实际大小的感知,初步形成1升的观念。随后的“
5、试一-试”, 引导学生先估计将1升水倒人同样大的纸杯中,看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通过操作加以验证,进-步感受1升的实际意义,加深对1升的认识。2. 学习者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直观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这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质量、时间、面积等计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进率的基础上,认识的又一类量,对丰富学生认识量及其计量单位是十分有益的。 由于学生缺少一定的生活常识,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切实感受1升的实际大小,建立相应的容量观念。3. 学习目标确定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2、
6、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 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5. 学习评价设计初步理解容量的含义;对升的实际意义有明确的认识,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初步感知教师活动11.引导学生观察一些饮料瓶、罐等物品,提问:从商标纸上,你知道这些饮料瓶(罐)原来装了多少饮料吗?追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说说你看到的具体内容。2.板书课题:
7、认识升。学生活动1学生观察一些饮料瓶、罐等物品,说说各装了多少饮料。活动意图说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饮料瓶、罐等物品,通过交流切入新课学习,自然贴切,活泼生动。环节二:认识容量教师活动2出示两个大小明显不同的玻璃杯和两个大小相近的冷水壶。(1) 引导学生比较哪一个玻璃杯盛的水多一些,哪一个玻璃杯盛的水少一些。(2) 引导学生比较哪一个冷水壶盛的水多一些,哪一个冷水壶盛的水少一些。明确:容器的容量有大小。学生活动2设法比较哪一个玻璃杯盛的水多一些,哪一个玻璃杯盛的水少一些;哪一个冷水壶盛的水多一些,哪一个冷水壶盛的水少一些。感受容器的容量有大小。活动意图说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8、、操作、实验、比较、讨论等学习活动,使他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感受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是可以测量的,从而初步建容量的概念。这样的设计,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环节三:感受需要统一容量单位。教师活动3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纸杯来量一量,说出冷水壶的容量(能盛多少杯)各小组倒的杯数不一样,得出为了准确计量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学生活动3学生分组用纸杯来量一量,说出冷水壶的容量(能盛多少杯),感知:为了准确计量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活动意图说明既然容量是有大小的,那么,如何计量容量就顺理成章地成了进一步研究的主题。而通过实验发现同样大的冷水壶,盛橙汁的杯数却不相同,
9、这正是学生形成统一容量单位这一共识必须经历的生疑、释疑的过程。环节四:认识容量单位“升”教的活动4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饮料瓶和罐,引导学生想想它们都是用来装什么的?计量这些液体都是用什么作单位的?明确:计量这些容器盛了多少水、油、饮料等液体,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符号“L”来表示。板书:升、 L2.(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3.(出示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从里面分别量出正方体容器每条棱的长度(它的长、宽、高都是1分米)。将1升水全部倒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里。得出:正方体内的水倒入量杯中正好是1升。明确:
10、从里面量,每条边长度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1升。学生活动41. 观察主题图,感知“升”在生活中的就应用。2. 观察教师的活动,初步感知“1升”的大小。3. 把1升水倒入纸杯中,看一看能倒几杯,进一步感知“1升”的大小活动意图说明从学生身边常见的容器入手,通过观察发现升是常用的容量单位,再通过操作和演示、现察和比较,感知1升有多少,初步建立1升的容量观念。这样,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环节五:巩固练习教的活动5引导学生完成练一练第1-2题,练习二第1-3题学生活动5学生完成练一练第1-2题,练习二第1-3题,并讨论交流以。活动意图说明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
11、习,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容量的含义,建立“1升”的表象,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7.板书设计认识 升容量有大小 升(L)(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可倒满4-5个纸杯)8.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1. 完成数学补充习题的配套练习部分。2. 到超市找一找用升作单位的物品,看看还有哪些物品不是用“升”来表示容量,用了什么单位。9.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1. 以实际操作为主,让学生切实感受容量的含义和“1升”的实际大小。2. 运用课件让学生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应用。10. 教学反思与改进1 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习兴趣。“容量”和“升”对学生来说,看似两个全然陌生的概念,但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却是经常遇见的,是有生活面容的,只不过以前并不了解其本质内涵。为此,在课前让他们去超市有目的性的去寻找用“升”作单位的容器,拉近学习的新知与生活经验间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2注重实际操作,积累活动经验。无论是容量这一含义的认识,还是容量单位的需要,亦或是1升的实际大小表象的建立,我都让学生通过操作来建构,在直观观察、动手操作、试验验证、明确结论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操作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建构,建立起自己的有关“容量”和“升”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