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程标准】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重难点】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特征,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进程的意义。【知识梳理】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佛教的传入(1)概况: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道相融合;隋唐时期,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2)影响: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
2、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中国的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2.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1)明末,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2)徐光启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3)17世纪,清政府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知识拓展】中国文化的三次历史性融合第一次,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第二次,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
3、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第三次,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产生的原因原因: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奠定基础;传教士的推动;皇帝的支持;有识之士的推广。影响: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只在少部分知识分子中传播,没有使中国社会产生根本性变革。3.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救亡图存中国传统文化何时受到空前冲击的?简述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的概况。(1)学器物抵抗派: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洋务派:a、新式学堂:1862年,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b、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严复、詹天佑等是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近代知识分子。
4、c、译书机构: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大量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得到翻译。(2)学制度:维新派掀起维新运动,倡导君主立宪;革命派开展辛亥革命,宣扬民主共和。(3)学思想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无产阶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联系,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3)学习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由“器物”到“制度”
5、再到“文化”的复杂历程。 (4)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对亚洲的影响(中华文化圈)(1)汉字: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2)儒学: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3)佛教: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4)社会制度朝鲜: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日本:7世纪实行大化改新,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
6、度,都以唐制为蓝本。越南:教育体制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一样。(5)其他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 14世纪末,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15世纪,伴随经贸往来,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2、对欧洲的影响(1)四大发明传入欧洲:813世纪经中亚、西亚(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影响:a、 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渐衰落。b、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c、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
7、步。 1618世纪的中国热 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重难点拓展】四大发明1造纸术(1)殷商时期,人们把文字契刻在甲骨、陶器上,或镌铸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材料。(2)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粗糙。(3)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适合书写的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2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出现了雕版印刷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刷的金刚经。(2)
8、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此后又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和金属活字。(3)印刷术的传播: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3火药(1)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中有关于炼制火药方法的最早记载。(2)唐朝末年,火药已应用于战争。(3)五代和宋朝时,火药还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4)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4指南针(1)战国时期,我国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2)北宋时进而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3)传播及影响: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
9、现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或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是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农业发展的需要。(4)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分布在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等领域。(5)在技术化上: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但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重点阐释】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不同影响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中国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古典文化的保存有利
10、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早期有利于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但后来却成为迷信活动的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后来火药成为迷信活动、敬鬼神所使用的工具西方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纸张取代了羊皮和小牛皮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火药传播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火器的进步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思维点拨】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价值 丰富世界文明的内涵,促进文明的多元发展。 辐射其他国家,推动文明的交流互鉴。(汉字、
11、儒家思想、律令制度、佛教、四大发明、伦理观、哲学观、政治思想等传播影响世界) 助力世界难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课后巩固】1(2020.1浙江高考8)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一认识反映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2(
12、2019江苏高考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 B排斥西方新学 C新学消解旧学 D崇尚中体西用3(2018天津高考6)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4(2018全国卷高考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5(2016江苏高考8)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答案:BDC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