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共中央政治局 1 月 24 日下午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是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思想、科技、社会变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思想变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思想变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表面上看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 资源能源相协调的问题。然而,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可再生的问题早已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性、全球
2、性问题,不再局限于问题本身,也不再局限于一国一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你不保护,我不保护,谁来保护?你不担当,我不担当,谁来担当?中国历来是负责任、敢担当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 另一方面, “明者因时而变, 知者随事而制” ,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变局,须应变局开新局,识危机抢先机。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
3、为此,我们要来一场思想变革,以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增强必胜的信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科技变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科技变革。众所周知,是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助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是它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枯竭、资源锐减等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社会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今天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走科技变革的道路。比如,要推动能源革命。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 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 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 ; 推进
4、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 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技术与现代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等。 比如, 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加大垃圾资源化利用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能源资源浪费等。再比如,要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社会变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社会变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十分考验我们党的组织领导能力。必须要通过党坚强有力的组
5、织领导来启动、推进、并最终打赢这场内涵丰富的社会变革。比如,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比如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更好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资源条件、技术潜力、市场活力,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尤其要加强党的领导,实行党政同责,压实各方责任,将“双碳”工作相关指标纳入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加强指标约束,严格监督考核,推动形成工作合力。总之, 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 切实转变思
6、想、 增强科技意识,不断提高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做到真学、真懂、真会、真用!夯实夯实“双碳双碳”战斗堡垒战斗堡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华民族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要深入分析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 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基层党组织是党一切工作力量的基础, 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都要靠基层党组织来推动和落实。实践充分证明,党组织坚强有力,各项工作推进就有力, 反之工作推进就会滞后。 推进 “双碳” 目标实现,必须要不断建好建强各级党组织, 为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组织引领组织引领,让让“双碳双碳”理念
7、深刻融入理念深刻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精心系统谋划,研究需要做好的重点工作,统一思想和认识,全面系统推进。一方面要各级党组织深刻认识到推进 “双碳” 工作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切实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方方面面,增强推进“双碳”工作的信心,统一思想,强化责任感使命感;另一方面要深刻认识推进“双碳”工作绝不是单一的能源、气候、环境问题,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四对关系,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以实
8、现“双碳”目标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真抓实干真抓实干,让让“双碳双碳”推进力度更强推进力度更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一方面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执着,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保持战略定力,做到久久为功。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绿色发展能力,增强统筹协调、推动能源革命、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等方面的能力,抓好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资源条件、技术潜力、市场活力,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9、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队伍的培养。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技术竞赛,谁能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谁就拥有了发展主动权。要坚持创新思维,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提供强大动力。要大力培养引进绿色发展人才,厚植人才支撑。严督实导严督实导,让让“双碳双碳”任务落实落细任务落实落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对“双碳”工作的领导,加强统筹协调,严格监督考核,推动形成工作合力。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推进“双碳”工作落实到位,必须要严格督促检查,否则就会出现落实不力、落空等问题。首先要压实责任,党政同责共同推进,细化明确党政“一把手”的责任,强化力量整合
10、,推动“一把手”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形成以上率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要将“双碳”工作相关指标纳入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加强指标约束,做到既有约束又有激励,既做加法又做减法,既立足当下,又放眼长远,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各级领导干部作为“骨干力量”,要加强对“双碳”基础知识、实现路径和工作要求的学习,做到真学、真懂、真会、真用。要把“双碳”工作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重要内容, 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奋力推动奋力推动“双碳双碳”目标落实落细目标落实落细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努
11、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奋力推进“双碳”目标落实落细,迸发绿色发展的盎然活力。夯实信念夯实信念“压舱石压舱石”,绷牢绷牢“双碳双碳”工作工作“思想弦思想弦”。“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惟有意识坚定,行动才有方向和力量。作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实现“双碳”目标不是轻轻松松、简简单单就能实现的,前进阻力较多、风险挑战密布,坚不可摧的思想信念必不可少。党员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坚定夯实信念“压舱石”,认识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认识到生态治理对保护群众生命健康、切实增进民生
12、福祉的迫切性,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入脑入心。自觉把实现“双碳”目标作为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由之路”,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主动沿着党中央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勇毅前行。释放高效释放高效“行动力行动力”,谱写谱写“双碳双碳”工作工作“新华章新华章”。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双碳” 工作决不能止步于“口号”和“形式”,而是必须集策集智、发奋发力、用情用力的务实工程。当此时,党员干部更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责任扛在肩膀上,以“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得”的紧迫感、“坐不得”的责任感,让党旗在推进“双碳”工作的各条战线
13、高高飘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经济发展中实现绿色转型,难免经历“短期阵痛”、面临“急难险重”,要拿出敢啃“硬骨头”、接“烫山芋”、挑“重担子”的魄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展现“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闯劲,攀登“双碳”工作的更高峰。树立长效树立长效“风向标风向标”,疏浚疏浚“双碳双碳”工作工作“源头渠源头渠”。“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水之山,必有其源。”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走深走细走实, 并非一蹴而就的, 离不开绵绵用力、 久久为功。党员干部要力避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思想,围绕长治长效,既着眼长远,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精心做好“碳达峰十大行动”,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统筹兼顾,树立“全国一盘棋”意识,出台相匹配、 可衔接政策, 实行层次清晰、 可行性强的措施,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各项任务,拓宽“双碳”成果惠及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增益高质量发展。要致力构建与完善“双碳”工作激励约束等体制机制,用制度规范行为、指导实践,打出守护“绿水青山”、实现“绿色发展”的强有力“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