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

    • 文档编号:2038616       资源大小:5.95M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1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大布丁)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

    1、新课导入:新课导入:彰显彰显1 我我国抗疫的成功展现了当代强大的社会基国抗疫的成功展现了当代强大的社会基层治理能层治理能力。我力。我国当代社会基层治理根植于悠国当代社会基层治理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独具特久的历史传统,独具特色。色。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2第第1717课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了解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基层管理组织;知道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重要措施。里耶秦简户籍簿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3目目

    2、 录录CONTENT一、一、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根基:根基:“ “计丁保赋计丁保赋” ”的户籍制度的户籍制度二、二、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内核内核:“ “官民共治官民共治” ”的管理制度的管理制度三、三、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温情温情:“ “博施济众博施济众” ”的保障制度的保障制度四、四、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影响影响:“ “泽被后世泽被后世” ”的当代价值的当代价值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4一、一、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根基:根基:“ “计丁保赋计丁保赋” ”的户籍制度的户籍制度 在古代基层治理的首要任务就是统计人口并限制人在古代基层治理的首要任务就是统计人口并限制

    3、人口的自由流动,以保障赋役征发。如何做到这一点依赖口的自由流动,以保障赋役征发。如何做到这一点依赖于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于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一、一、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根基:根基:“ “计丁保赋计丁保赋” ”的户籍制度的户籍制度5(一)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形成的背(一)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形成的背景:景: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扩大兵源,增加赋役,稳定社会秩序,纷纷建立严格的户口登记制度以了解地方的户口和财政状况。秦朝户口登记更加严密,内容更加详尽,对不报、虚报和假报户口等行为严加惩罚,还作出了不许擅自迁徙,迁徙时必须审核并办理更籍手续等规定,户籍制度至此正式形成。 江立华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及

    4、其特点史料实证请思考: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形成的原因以及政府制定请思考: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形成的原因以及政府制定户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户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提示:经济提示:经济+ +政治政治+ +思想文化等多角度分析(唯物史观)思想文化等多角度分析(唯物史观)一、一、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根基:根基:“ “计丁保赋计丁保赋” ”的户籍制度的户籍制度6(一)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形成的背(一)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形成的背景: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内在要求,统治者通过户籍制度来限制农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内在要求,统治者通过户籍制度来限制农民的迁徙,稳定农业生产民的迁徙,稳定农业生产 ; 征收赋税、徭役、兵役的需征收赋

    5、税、徭役、兵役的需要。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的需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要; 森严的等级制度的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影影响。响。封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响。统统计并控制人计并控制人口;口;保保障赋役障赋役征发征发,维护封建统,维护封建统治。治。1.原因:原因:经济:经济:政治:政治:思想:思想:2.目的:目的:直接:直接:根本:根本:一、一、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根基:根基:“ “计丁保赋计丁保赋” ”的户籍制度的户籍制度7(二)(二)中国古代户籍制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度的演变:1.1.演变历演变历程程: :时期时期具体史实具体史实战国秦汉西晋东晋南朝隋唐宋元明清阅读

    6、教材P98-99,根据右表梳理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历程。时期时期具体史实具体史实战国秦汉西晋东晋东晋末、南朝隋唐宋元明清分主户(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没有土地的佃户)按职业划分户籍(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总称“诸色户计”;户籍世袭不得变动按职业划分户籍(军籍、民籍、匠籍等);户贴、黄册制度基本沿袭明朝, 赋役倾向土地摊派,管理相对松弛;雍正年间摊丁入亩后,户籍作用大大削弱;乾隆及后户籍永停编审,只登记人口数量。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以“伍”为单位,无论男女都在政府的簿籍上有登记。分类登记制度(民籍、宗室籍、宦籍、市籍等)。管理:管理: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

    7、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登记:登记: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维护:维护: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破坏:破坏:东汉末年,户籍散乱,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重建户籍,“黄籍”“黄籍”(南方土著)、“白籍”(北方移民)“土断”(白籍土著化)“大索貌阅”(重新核定户籍)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编户齐民:编户齐民:汉代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等项目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制度保障了国家赋役的征发;但随着赋税日益沉重,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大索貌阅:大索貌阅:隋建立后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

    8、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与本人的体貌进行核对,从中检查隐漏户口,以解决诈老诈小的行为。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历史解释思考思考1 1:东东晋晋和宋朝户籍制度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一: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材料一: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东晋一、一、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根基:根基:“ “计丁保赋计丁保赋” ”的户籍制度的户籍制度北方战乱,人口

    9、大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江南地区得量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到开发;南渡的北方大族,南渡的北方大族,不愿泯灭南北界限;不愿泯灭南北界限;东晋为招募流民进东晋为招募流民进行生产,对侨人给予行生产,对侨人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免除赋役之优待。9宋朝思考思考1 1:东晋和宋朝宋朝户籍制度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一、一、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根基:根基:“ “计丁保赋计丁保赋” ”的户籍制度的户籍制度 材料三: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剥夺了功臣宿将的兵权,但鼓励他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自耕农不多,而且成为并兼并的对象,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农。地主还采用各

    10、种手段隐瞒田产,少交赋税。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实行实行“不抑兼并不抑兼并”的土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严重;地政策,土地兼并严重;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原有户籍制度影响国家原有户籍制度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的赋税收入。101.1.内内容日容日益完益完整、周整、周密密(户籍上要登记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身份、状貌等内容;元朝以后按照职业分为不同类型););2.2.户户籍与土地籍与土地、赋税日益分离、赋税日益分离(宋朝开始,土地、赋税与户籍开始分离;明清时期赋役与户籍进一步分离,清传统的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3.3.政政府逐渐放松对户籍的府逐渐放松对户籍的控制控制(雍正帝摊丁入亩后,

    11、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思考思考2 2:古代中国户籍制度具有怎样的演变趋势?古代中国户籍制度具有怎样的演变趋势?一、一、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根基:根基:“ “计丁保赋计丁保赋” ”的户籍制度的户籍制度11 材料一: 西周时期西周时期,我国便有了一套户口管理与户口统计制度,但户籍制度原始而简陋。春秋战国时期,以成年男子自立为户的小农家庭为基础的新的社会格局形成成年男子自立为户的小农家庭为基础的新的社会格局形成,“以户定籍”的户籍逐步确立。 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 明代根据身份明代根据身份( (主要是职业主要是职业) )固定户类固定户类,包括宗室户、官绅户、

    12、民户、军户、匠户、灶户、商户等。各种户类严禁私自脱籍或更换不同的户类之间等级森严不同的户类之间等级森严,其中宗室户包括皇室和宗藩人户,官绅户是贵族缙绅地主的一个户口类别。这两种人户在社会上等级地位最高,拥有各种特权。 高飞明朝户籍制度中的身份法与迁徙法材料三: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户口数量的调查统计,也并非只有人口调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户口数量的调查统计,也并非只有人口调查管理与社会治安功能。查管理与社会治安功能。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集团,对人民进行控制和剥削的主要形式中,土地与人民的封建依附关系的结合是最基本的。甲兵与税赋,自然就是由被束缚于一定的土地上的人民负担了。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建立

    13、在户籍制度的基础上。” 周积明中国社会史论史料实证思考思考3 3: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一、一、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根基:根基:“ “计丁保赋计丁保赋” ”的户籍制度的户籍制度(三)(三)中国古代户籍制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度的特点:12一、一、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根基:根基:“ “计丁保赋计丁保赋” ”的户籍制度的户籍制度(三)(三)中国古代户籍制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度的特点:13历史悠久,不断发展完善;户籍具有等级性; 户籍具有世袭性;以家庭为单位;户籍制度与赋役、行政管理、社会治安相结合。户籍具有地域性(政府千方百计限制人口流动以便征收赋役

    14、);特点特点材料一: 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故胜民之本在制民,若冶于金、陶于土也 商君书画策材料二: (秦朝)田租、口赋(人头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明朝严格规定路引制度,允许农民在百里之内自由通行,但超出百里范围必须检验路引。清承袭明制,严密的保甲制不仅使百姓噤若寒蝉,也充分加强了邻里之间的互相监督,遏制了人口的流动。 威阳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束缚下的人口流动史料实证思考思考4 4:中国古代户籍制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有什么影响?度有什么影响?一、一、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根基:根基:“ “计丁保赋计丁保赋” ”的户籍制度的户籍制度(四)(四)

    15、中国古代户籍制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影响:度的影响:14经济:经济:便于征发赋役,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政治:政治:强化户籍管理,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加强中央集权。政治:政治:从根本上讲,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 经济:经济:户籍制度束缚了人口的自由流动;加深了传统小农经济社会的封闭性,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思想: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易形成保守的社会心理。一、一、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根基:根基:“ “计丁保赋计丁保赋” ”的户籍制度的户籍制度(四)(四)中国古代户籍制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影响:度的影响:积极积极消极消极15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中

    16、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16二、二、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内核内核:“ “官民共治官民共治” ”的管理制度的管理制度 除户籍制度外,古代基层治理更重要的内容是除户籍制度外,古代基层治理更重要的内容是相关组织与制度的设立,其名目因时而异。相关组织与制度的设立,其名目因时而异。 据周礼记载,国中“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爱;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赒;五州为乡,使之相宾”,野中“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 六乡分别设置比长、闾胥、族师、党正、州长、乡大夫等职,六遂则设有邻长、里宰、酂长、鄙师、县正、遂大夫等职。二、二、

    17、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内核:内核:“ “官民共治官民共治” ”的管理制度的管理制度(一)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制度的演变(一)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制度的演变:1.1.起源:先秦起源:先秦17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二、二、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内核:内核:“ “官民共治官民共治” ”的管理制度的管理制度18(一)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制度的演变(一)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制度的演变:2 2. .演变历演变历程程: :阅读教材P100,根据右表梳理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制度演变的历程。时期时期具体史实具体史实基层组织形态基层

    18、社会治理秦汉秦汉唐朝唐朝北宋北宋明朝明朝清朝清朝二、二、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内核:内核:“ “官民共治官民共治” ”的管理制度的管理制度19时期时期具体史实具体史实基层组织形态基层社会治理秦汉秦汉唐朝唐朝北宋北宋明朝明朝清朝清朝乡里制度:乡里制度:县下设乡和里,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设亭长(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什伍组织: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彼此之间互相监督乡里、村坊制度:乡里、村坊制度:农村设里(百户)和乡(五里);城市设坊(城内)和村(郊外),设里正、坊正、村正进行管理。乡里、村坊制度乡里、村坊制度里甲制: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长、里长邻保制度

    19、: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保保甲甲制(王安石变法):制(王安石变法):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十十家牌家牌法(王阳明推行):法(王阳明推行):十家总编为一牌,轮流收掌查看。由里里甲甲制制到保甲制:保甲制: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县县县令县令(最高长官(最高长官县丞县丞(行政、刑狱)(行政、刑狱)县尉县尉(军事、治安)(军事、治安)乡乡三老三老(教化)(教化)有秩、啬夫有秩、啬夫(司法、赋税)(司法、赋税)游徼游徼(治安)(治安)里里里正里正十里设一亭,设亭长十里设一亭

    20、,设亭长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乡里制度乡里制度历史解释:几个重要概念 乡里制度是指王朝国家立足于统治的需要在县级政权以下建立的基层管理制度。秦代乡设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乡下有里,设里正,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设亭长。 这些基层管理者由当地地主绅士出任,不属于国家官僚系统,即今天所说的体制外。二、二、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内核:内核:“ “官民共治官民共治” ”的管理制度的管理制度郡郡郡守(最高长官最高长官郡丞(行政、刑狱)(行政、刑狱)郡尉(军事、治安)(军事、治安)20保甲法保甲法 王安石变法实行:十户为一保。保丁农闲时练兵,战时编入军队作战。同时实行连坐法 ,同保之人要相互

    21、监督、检举。十十家家牌法牌法 王阳明推行:十家总编为一牌,开列各户姓名,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 从城市到乡村,以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每户给印牌一张,写明本户丁口、从业状况,户内外有人外出或有客来访都要注明;保长、甲长、牌长每天傍晚稽查各户有无异样。至此,至此,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的保甲制合一。一。保甲制保甲制历史解释:几个重要概念二、二、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内核:内核:“ “官民共治官民共治” ”的管理制度的管理制度2122二

    22、、二、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内核:内核:“ “官民共治官民共治” ”的管理制度的管理制度(一)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制度的演变(一)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制度的演变:3 3. .演演变趋势及原因变趋势及原因: :材料: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秦汉的这种基层组织,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表明当时封建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还相对较宽松。唐代实行的是乡、里、村三级制。村制度的推行,是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的有力举措。北宋中后期特别是王安石变法实行保甲制度后,乡里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

    23、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乡村权力越来越多地被上调到更便于中央直接控制的州县官吏的手中。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其乡村治理尽管含有一定的自治因素,但始终没有发展为真正的乡村地方自治。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王权的扩张,乡村社会治理越来越深地受到国家政权的干预和控制,其自治性逐渐消退。 据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整理23二、二、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内核:内核:“ “官民共治官民共治” ”的管理制度的管理制度(一)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制度的演变(一)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制度的演变:3 3. .演演变趋势及原因变

    24、趋势及原因: :(1 1)趋势:趋势:由乡里制向保甲制; 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 历代政府注重建立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2 2)原因:原因:维护小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的强化;宗法观念及儒家思想的影响。24二、二、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内核:内核:“ “官民共治官民共治” ”的管理制度的管理制度(二)(二)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制度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制度的特点:的特点:材料一:在古代中国,县以下基层社会,由具有强烈自治色彩的家族、宗族、乡族等组织系列(里社保甲与行会等亦均以家族、宗族等实体组成)成为国家末端

    25、政权的补充,起到所谓“结构功能替代物”的作用。 费正清曾说:“地方长官是中央政府任命的该地唯一代表。这种表面地位造成的结果,就是地方长官只有在与当地士绅头面人物的密切合作下,才能做他的工作。”摘编自张研、牛贯杰清史十五讲 材料二: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秦晖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点。特点特点: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 地方自治色彩鲜明; 法律规范和道德教化有机结合;宗法关系扮演了重要角色; 官员治理与士绅管理相结合。25二、二、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内核:内核:“ “官民共治官民共治” ”的管理制

    26、度的管理制度(三)(三)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制度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制度的影响:的影响: 材料一:明初在乡村创设以征发赋役为直接目的,以户籍登记、人户编排为手段的里甲制。明代中晚期在乡村流行保甲制,十家为一保,实行连坐和互相监督,嘉靖后还承担轮流赡养鳏寡孤独老人等更多的社会功能。 林乾、杨练明代乡村治理体系研究 材料二: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史料实证请阅读下列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基层管理的影响积极积极消极消极26二

    27、、二、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内核:内核:“ “官民共治官民共治” ”的管理制度的管理制度(三)(三)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制度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制度的影响:的影响:经经济:济:保证了国家赋税的征收,提高国家财政收入;保障农业生产,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生产、生活中的扶贫济困。政治:政治:弥补了国家行政职能在基层的不足,节约了国家的行政成本;加强了对乡村的管理,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思想:思想: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对百姓的控制过于严密,不利于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了乡绅势力的膨胀。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27三、三、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温情温情:“ “博施

    28、济众博施济众” ”的保障制度的保障制度 古代基层社会秩序的稳定,尤其在遇到天灾人祸古代基层社会秩序的稳定,尤其在遇到天灾人祸时,需要政府和社会采取相应的救济与优抚措施予以时,需要政府和社会采取相应的救济与优抚措施予以保障。保障。28三、三、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温情:温情:“ “博施济众博施济众” ”的保障制度的保障制度(一)(一)中国古中国古代推行社会保障制代推行社会保障制度度的原因:的原因:史料实证想一想:中国古代政府推行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呢?想一想:中国古代政府推行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呢? 材料一: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礼

    29、记 材料二:凡义仓之粟,唯荒年给粮,不得杂用。若有不熟之处,随须给贷及种子,皆申尚书省奏闻. 旧唐书 材料三: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 邓云特中国救荒史 1.1.政政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需要;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需要;2.2.经经济:小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济:小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础;3.3.思思想:儒家的民本观念、仁爱思想的影响;想:儒家的民本观念、仁爱思想的影响;4.4.自自然: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人然: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少保民生活缺少保障。障。29三、三、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温

    30、情:温情:“ “博施济众博施济众” ”的保障制度的保障制度(二)(二)中国古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代社会保障制度度的概况:的概况: 实施者实施者措施措施侧重点侧重点政府(主体)建立仓储制度:建立仓储制度: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义仓)实行优抚政策:实行优抚政策:尊尊老养老养老老(秦汉皇帝赐老人鸠杖;明优抚高年平民);抚抚恤鳏寡孤独群恤鳏寡孤独群体体(唐朝开始专设机构,如唐设养病坊、宋设福田院、元设众济院、明清设养济院等)。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保证粮食供应。社会宗族宋朝开始,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宗族通过设立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

    31、资助族中贫困者。如北宋范仲淹创设义田,赈济族人。主要提供日常生活救济。慈善组织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善堂、善会等机构30三、三、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温情:温情:“ “博施济众博施济众” ”的保障制度的保障制度(二)(二)中国古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代社会保障制度度的特点:的特点: 材料一: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 明林希元荒政从言 材料二: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 大明律 材料三:宋代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

    32、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 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优抚政策保障制度的策保障制度的特特点。点。史料实证1.1.起源早,历史悠久;起源早,历史悠久;2.2.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救济措施;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救济措施;3.3.国家救济与民间社会救济相结合,政府主体,民间辅助;国家救济与民间社会救济相结合,政府主体,民间辅助;4.4.国家立法保障并设专门机构予以实施;国家立法保障并设专门机构予以实施;5.5.具有丰富的思想基础和鲜明的伦理特色;具有丰富的思想基

    33、础和鲜明的伦理特色;6.6.手段多样化,系统性扶持与临时性救助相结合。手段多样化,系统性扶持与临时性救助相结合。31三、三、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温情:温情:“ “博施济众博施济众” ”的保障制度的保障制度(三)(三)中国古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代社会保障制度度的影响:的影响: 1.1.经经济: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济: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的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口的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2.2.政政治:客观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客观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治;3.3.思思想:弘扬了尊老爱幼、扶困济贫的优良传想:弘扬了尊老爱幼、扶困济贫的优良

    34、传统。统。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32四、四、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影响影响:“ “泽被后世泽被后世” ”的当代价值的当代价值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国家的人民决定的。四、四、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影响:影响:“ “泽被后世泽被后世” ”的当代价值的当代价值33思考:思考:根据所学,讨论中国古代社会基层治理具有怎样的当代价值?四、四、基层治理之基层治理之影响:影响:“ “泽被后世泽被后世” ”的当代价值的当代价值34制度制度当代价值当代价值户籍制度户籍制度基层管理基层管理救济与优抚制度救济与优抚制度户籍制度需因时而进行改革创新;户籍改革应保障社会人员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广大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强乡村基层民主建设;尊重乡村文化传统,充分利用乡村社会治理资源。关爱弱势群体,保证民众基本生活需要;居安思危,做好应急物资储备;以政府为主,充分发挥社会群体的作用。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35谢谢谢聆听!谢聆听!THANK YOU FOR WATCHING!仙桃中学高二历史组仙桃中学高二历史组


    注意事项

    本文(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