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必修二二第第四四章复习测试题章复习测试题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计 60 分)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变异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新的物种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2.果蝇有 104对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率是 10-5,对于一个等数量的种群(108)来说,出现的突变数是 210410-5108=2107个。这一数据说明了()A突变都是有害的B突变为生物进化产生了原材料C每个基因的突变频率很高D突变的有害有利不是绝对的3.下列有关现代生物
2、进化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和核心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D、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5.已知物种 A 的化石比物种 B 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A物种 A 比物种 B 数量多B物种 A 比物种
3、B 结构复杂C物种 A 一定从物种 B 进化而来D物种 B 一定从物种 A 进化而来6某种群中 AA、Aa、aa 的基因型频率如图所示,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图中()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8.如图 A、B、C 表示 3 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
4、在一定的地理隔离。A 地区的某些个体分布到 B、C 两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 3 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D甲、丙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9.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 a、b、c、d 4 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物种最终进化为 b、c 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b 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 c 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相同C.
5、c 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一定形成了新物种D.欲判断 d 与 b 是否为同一物种,只需看 b 与 d 能否自由交配即可10.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 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一定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11.如图表示从 Q 点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种群中 A 和 a 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Q 点后基因 A 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P 点时两曲线相交
6、,此时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均为 50%C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使得该种群产生了适应性变异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12.下图是某昆虫基因 pen 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B基因 pen 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C基因 pen 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野生型昆虫和 pen 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13.经调查发现,某地区青菜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农药导致青菜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D环境是造
7、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14.下列关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表现在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上B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地球上厌氧生物比好氧生物出现的早D外来物种入侵不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15.许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表示不同的变异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 表示地理隔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Bb 过程表示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c 过程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D在自然状态下,物种 1 和物种 2 相互交
8、配可能产生不育后代1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不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17.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D共同进化仅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18.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
9、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19.已知人的褐眼(A)对蓝眼(a)是显性。在一个有 30000 人的群体中,蓝眼的有 3600 人,褐眼的有 26400 人(其中纯合子 12000 人)。那么,在这个人群中 A、a 的基因频率各是()A64%和 36%B36%和 64%C50%和 50%D82%和 18%20.下列有关变异与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突变、基因重组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B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含三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水稻C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
10、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二、非选题(40 分)21图示为某害虫种群在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后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1)在害虫种群内部存在着变异类型,对害虫起到了选择作用。 所以, 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的结果, 抗药个体的增加是的结果。(2)该实验说明害虫对环境的适应是的,这是因为遗传是稳定的,环境是的。(3)如果抗药基因 r 是由其等位基因 R 突变来的, 那么 R 与 r 基因的本质区别是。一个种群淘汰隐性基因比淘汰显性基因更加困难,原因是。22.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图 1 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
11、、Z 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这是生物进化的_。(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 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 代表连趾(趾间有蹼)基因。图 2 表示这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加剧。 小 岛 上 食 物 短 缺 , 连 趾 蜥 蜴 个 体 比 例 反 而 逐 渐 上 升 , 其 原 因 可 能 是_。图 2 所示的过程说明, 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 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种群的_发生了改变。(5
12、)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 2 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多样性。23.下表为 V 基因在种群 A 和 B 中的基因型个体数基因型A 种群(个)B 种群(个)VaVb2000VaVa50120VbVc100200VcVc15050VaVc10080(1)计算 Va 在 A 种群中的频率为(保留一位小数)。(2)就 V 基因而言,A 种群的遗传多 B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DBDBBBABA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CCCBDBBAD21.答案(1)抗药性杀虫剂变异自然选择(2)相对可变(3)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隐性基因可通过杂合子保存下来22.答案:(1)突变(变异)自然选择(2)种群基本单位(3)基因库(4)生存斗争(种内斗争)连趾型个体趾间有蹼, 适合于游泳, 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连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基因频率(5)遗传23.(1)33.3%(2)高A 种群的基因型为 5 种,B 种群为 4 种(或 A 种群基因型多于 B 种群)